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的名號,可謂是如雷貫耳,在成立以來的四十多年裡,這群反恐精英,幾乎參加了美軍在海外的所有軍事行動。其故事還被拍成電影《黑鷹墜落》,可謂是戰功赫赫,聲名大振。
不過三角洲部隊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高光,上世紀80年代初,在營救被伊朗扣押美國外交官人質的鷹爪行動中,三角洲部隊的首秀就遭遇了慘敗。
(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
美軍素以計劃詳盡,組織周密著稱。為何作為美軍王牌精英的三角洲部隊,第一次執行任務即以失敗收場呢?
一、為反恐而生的三角洲部隊。
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恐怖主義泛濫,恐怖活動十分猖獗。為此美國從大名鼎鼎的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中選拔精英,於1977年11月19日,正式組建三角洲特種部隊。它的主要任務是打擊全世界對美國利益造成傷害的恐怖組織及恐怖活動。
三角洲部隊的名字,來自於它的創始人,美國特種作戰專家查爾斯·貝克威斯的越戰經歷。當年,由於直升機投放地點失誤,查爾斯和他的特戰小隊,被圍困在一個三角洲地帶內。面重重包圍,這群士兵憑著高超的戰鬥素養,硬是擊敗了十倍於自己的敵人,帶著身受重傷的查爾斯成功突圍。後來,查爾斯就把受命組建的這支美軍精英力量,稱為三角洲特種部隊。
(美國特種作戰專家查爾斯·貝克威斯)
二、伊朗人質事件。
1979年11月4日,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霍梅尼號召全伊朗人民向美國示威。近千名學生衝入美國駐伊大使館,將63外外交官和家屬扣作人質,要求美國交出前國王巴列維。
1980年,談判失敗後,美國政府及卡特總統開始謀劃一次武裝解救行動,成立兩年多的三角洲特種部隊,迎來了第一次反恐營救任務。
按照計劃,6架C-130運輸機,將三角洲行動小組和遊騎兵,送往伊朗境內的沙漠一號地點。在那裡補充油料後,再將特種部隊成員,送往距離德黑蘭更近的沙漠二號地點。在那裡他們換乘卡車,進入德黑蘭直奔美國大使館,實施人質營救任務。
由於當時三角洲部隊剛組建,美軍並沒有完善的特種作戰指揮系統,因此查爾斯·貝克威斯上校負責救援隊伍的指揮。他們包括93名三角洲特種兵、25名遊騎兵、12名配備防空飛彈的防空兵。
而運輸機組指揮則由陸軍直升機大隊的愛德華上校負責,整個行動的最高指揮官為詹姆斯-沃特陸軍少將,在經過反覆聯合模擬訓練後,美軍決定4月24日實施人質營救行動,代號鷹爪。
(三角洲隊員在行動)
三、折戟鷹爪行動。
24日夜間,第一架MC-130載著全體營救人員及指揮官,前往沙漠一號地點,他們要迅速封鎖周圍地形,保證其它5架C-130隨後安全著陸。
只是不走運的是,第一架飛機剛著陸,就碰上了一輛載有45名伊朗人的大巴車。為了防止洩密,美軍只能將他們全部扣押為人質。可是很快又來了一輛油罐車,衝過了美軍的封鎖。三角洲隊員不得不用火箭筒將其炸毀。不過最終6架MC-130均安全停在沙漠一號,等待RH-53D補給油料。
意外接踵而至,負責油料補給的8架海軍RH-53D飛機,在起飛後兩小時,其中兩架,因為出現了故障返航,另外六架途中又遭遇了沙塵暴,能見度極低。加上為了保密飛機間不能無線電通訊,這些燃料補給機群足足遲到了90分鐘。
六架RH-53D到來後,救援部隊開始為直升機補充燃油,準備登機前往沙漠二號地點。這時,其中一架直升機報告液壓出現問題,只能棄用。這樣,直升機數量已經低於任務要求的最低數量6架。在不得已情況下,查爾斯上校只得請示總指揮沃特少將,經卡特總統同意後,取消了任務。
不過美軍的厄運並沒結束,一架RH-53D的螺旋槳,居然撞上了MC-130的尾翼,兩架飛機迅速起火,引發燃料和彈藥的巨大爆炸,8名美軍和1名伊朗平民當場被炸死。
擔心伊朗軍隊隨時會來,驚魂未定的美軍只能快速撤離,連八名戰友的遺體都沒有帶走。這些遺體後來被伊朗人拖屍街頭,成為美軍歷史上最大的醜聞之一。
可以看出,三角洲特種部隊的首秀失敗,暴露出當時的美軍,缺乏專業的聯合特種作戰配合能力。所有參加任務的部隊也五花八門,素質參差不齊,這就不難解釋在任務執行中出現那麼多的協同問題。
此次教訓之後,美軍隨即組建了特種作戰司令部,以及專為特種部隊所配備的第160夜航團。隨著特戰體系日漸成熟,三角洲特種部隊才成就了現在的戰場傳奇。
(參考資料:《折戟沉沙 美軍營救德黑蘭大使館人質行動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