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藏北,狂野阿里大北線》系列,第三季:人文阿里
行程:扎達
(300年前的古格王宮)
象泉河河谷,溫暖的夜風,星空璀璨,鬥轉星移,與護士mm輕輕道一聲晚安。
。。。。。。
喝完最後一口青稞酒,我將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我是一個亡國之君,臥病在床,時日無多,古格王朝七百年基業將要毀於我手。連年戰亂,國土綠色不見,滿目瘡痍,瘟疫流行,10萬子民或病或被俘,哀鴻遍野,眾叛親離,而現在帶領拉達克王的軍隊圍城的卻是我的親弟弟。
大漠孤煙直,長沙落日圓。
所有人都離我遠去,唯一對我忠心耿耿的還有我的御林軍衛隊,可是這又如何抵擋住達克王的幾十萬鐵蹄。夕陽下的古格王宮透過金制的青稞酒杯,眩暈的金色光芒迷了我的雙眼。我看到年輕時風光無限的自己,看到英俊充滿力量的父王漸漸老去枯萎,看到我和護士mm雙雙騎著馬在草原上奔跑,看到我小時候騎過的白犛牛,看到了古格王宮之下,人民安居樂業,平原牛羊成群,可現在,一切都已經消逝。。。。。。
( 神的詛咒)
一定不是淚水,我是吐蕃帝國的傳人,松贊幹布的子孫都是頂天立地的漢子,古格王朝雖然毀於我手,但我才是古格的真王!我不會讓你們得到一個完好的古格,我要把我的靈魂拋向地獄!從此讓這裡所有的一切充滿詛咒!而且在我死後不久,這裡一定會黑雲蔽日,寸草不生!所有河流都將變成黑色並倒流!最後乾涸!來吧,我把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精和血給你!偉大的古格銀眼!您是古格最至高無上的主,是這裡永恆的主宰。。。。。
古格銀眼
公元一九九七年夏季,考古學家在王宮神殿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一件精美的銅像,銅器頭戴化佛寶冠,四臂各執法器,結跏趺坐於獸座蓮臺,頭生三眼,額上正中眼為縱目。三隻眼的眼球在金黃色的銅像背襯之下銀光閃閃,晶透出陣陣幽光。它就是「古格銀眼「。
風依然在吹。
300年後,西曆公元2014年10月3日。
古格王宮下的扎不讓村特別安靜,一夜無夢。
一早7點過天沒亮,我和護士mm就早早起來,開著哈弗匆匆上山,幾分鐘後來到了暮色中的古格皇宮下。曠野之中已經停滿了各式越野車。
長槍短炮、手機、ipad,各式電子設備對準了古格王宮
噹!!!!晴天一道霹靂,男豬腳出場了!頓時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引無數人ipad盡掉。
」粑粑,這貨是天線寶寶麼?「
」不是,他是終結者「
。。。
來晚了,前排好位置都被人佔了,只好貓在後面。太陽遲遲沒有升起,這些無聊的二貨無竟然紛紛來拍我,你妹沒見過裹著睡袋的人啊。
這位大哥才是攝友中的戰鬥機,獨自一人爬上了對面的山頭,那正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尼瑪看他一會怎麼下來。
這個季節日出時間是9點鐘,眾人在瑟瑟寒風中等了一個鐘頭,嘿嘿,羨慕披睡袋的人了吧,這可是哥多年看日出的經驗,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太陽第一縷晨光灑在了古格王宮上。這個神秘的國度呈現現在眾人面前,只有對它的過去了解的人,才會對它充滿敬畏,否則只是匆匆過客。
王宮四周的土林,瞬間有了色彩
太陽把周圍的一切都染成了金黃色
王宮全景,整個城堡建在300多米土山之上,包括王宮,寺廟和山洞(民眾住所)建築,雖然被破壞幾乎只剩殘牆斷壁,可以看出其原本規模極其龐大。
光影,構成了一座金黃色的王宮,美輪美奐。
看完日出,我們立即下山吃早餐,而其他遊客都是直接遊覽王宮。剛轉完山下來的我深知,爬山要吃飽,無飯不爬山,吃飽養足精神才能深度的去挖掘這個有故事的地方。平措大哥早早出門幹活去了,大嫂在洗衣服,索性我們自己做早餐。拿出了在拉薩準備的物資:廣式臘腸、雞蛋(在大北線顛了這麼麼多天,差點顛出小雞)、食用油、麵條、榨菜。
護士mm是個資深吃貨,跟所有的終極大吃貨一樣,吃貨發展到一定程度是自己不做飯的。無奈只有哥自己操刀了,你說我容易麼?昨天才起屎回生,即要開車、看路、領隊、還要下廚。
荷包蛋是煎不出了,雞蛋都顛混了。吃了阿里南線來最飽的一頓,合口味,護士mm卻說這是史上最難吃的麵條,為什麼給我吃這麼難吃的麵條?太沒面子了,我承認,一個廣西人煮的面可能並不合適一個雲南人。
昨晚洗的衣服早已幹,這裡日光強烈,空氣乾燥。
吃完早餐,收拾行李,匆匆告別大嫂,繼續上王宮。
今天我們將探索雪域迷蹤,試圖解開古格王朝最隱秘的歷史密碼,還有那傳說中神的詛咒,進行一場真實的西藏考古探險,娓娓展開一部神秘王朝興衰的歷史畫卷。
王宮周圍的建築遺址。
飽受風沙肆虐
王宮下唯一的一棵樹
說到古格王朝,我們不得不先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公元9世紀中葉,一度威震長安、稱雄中亞、據守絲綢之路百餘年的吐蕃帝國已是日薄西山,窮途末路,再也沒有松贊幹布贊普統一全藏時的赫赫威儀。第九代贊普朗達瑪禁佛滅法,封閉佛寺,破壞佛像及寺廟設施,大量焚毀佛教經書、迫害佛教僧人,為這一氣數將盡的王朝敲響了喪鐘。隨之而來的王室內訌、連年徵戰使整個西藏進入了近百年的「黑暗時代」;而風起雲湧的奴隸大起義則從根本上撼動了這個王朝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該世紀下半葉,隨著末代贊普沃松之子貝考贊在後藏娘若堡地區(今西藏江孜)被起義軍誅殺,吐蕃王朝壽終正寢。
一個滿目悽涼的秋日,末代贊普沃松嫡孫,貝考贊之子吉德尼瑪袞披頭散髮,雙目虛空,無言默對兩位奉命護送他西行亡命的老臣。此時,兩位老臣正雙雙向王子施禮,奉上僅有的一匹騾和一張狼皮,灑淚作別。生不逢時的王子哽咽作答:「吾在上部(阿里)若能掌權,汝等二位可有站起之日。」
連吉德尼瑪袞自己也未曾想到,這荒原上的揮淚一別,竟揭開了七百年古格王朝的序幕。
多災多難的王子顛沛流離到現今西藏阿里,方知此行意義深遠。按照與世俱來的正統觀念,他高貴的吐蕃王朝血統被當地理所當然地認可,土王招贅他做了女婿。隨後,這位在衛藏失勢的王子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土王的支持很快兼併了阿里這塊西部藏區。待到他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吉德尼瑪袞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分封。封地選擇雲彩形象為標誌:大兒子選擇了雲彩匯集處的普蘭;二兒子選擇了雲彩彎彎處的古格(今札達縣);三兒子選擇雲彩最高處的瑪隅(今日土縣)。它們就是留名青史的普蘭王朝、古格王朝和拉達克王朝。
古格王朝經歷700餘年,傳承20餘代國王,距今有1300年的歷史,鼎盛時期有十萬餘臣民。王朝於十七世紀一夜消亡,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曾經不可一世的城堡,斷壁殘垣。
城堡四周滿是黑黢黢的洞口。我一直不相信這是臣民居住的場所,看起來就像《瘋狂原始人》裡面一般,還處於穴居時代,實際上在我們來的路上,方圓十幾公裡內滿是這樣的窯洞,而古格王朝至今1300年到300多年間,文明發展不應是這個階段吧。但後來綜合這裡的地質地貌、氣候環境,也就不難理解了,這樣的房子很巧妙。
王宮以下半山坡房屋密集,為僧侶、軍政官邸和守衛的軍營,在一些窯洞中,還藏有盔甲、馬甲、盾牌和箭杆等兵器。
一些洞穴住人,一些是儲存食物,放置物品,有的是廚房,還有燒火的痕跡。令我們震驚的是,有的洞內有洞,不少洞穴還是兩房一廳,而且設計合理,有置物的格子,各家之間還有小洞相連,可以串門。看得我都好想也擁有這樣一間兩房一廳,在這房價飛漲的年代,可以天馬行空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挖這麼一個洞穴,反正是土的,好挖,躺在床上覺得缺點什麼了,就在床邊挖個槽,擱手機。當然,也不能想怎麼挖就怎麼挖,看完後才知道,在一座小土山上,如此密集的洞穴,如何不塌簡直就是奇觀。不然你挖個廚房,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整座王宮塌了,你就等屎吧。
此時,遊人已盡散,整個王宮遺址只剩下我們和一個大家子藏民,
通往山頂王宮的道路險峻曲折
額。。。這樣是不是很沒人性,護士mm在艱難的爬上來,我卻在一旁圍觀拍照然後發微博。
烈日當空,由於海拔低,氣溫很高,又熱又累,我都脫到只穿襯衣。大家在休息聊天,最右邊不躲太陽的是家長。這家子的姑娘都很漂亮呀,小夥子看起來都很高大兇悍,但當我跟他們說話時,卻是相當靦腆害羞,太可愛了。
好龐大的家庭,這麼多人,反正他們藏民不用買門票,不然的多少錢啊,他們是來王宮的神廟朝拜的。
遺址的中部和底部保存完好的建築只有4個寺廟殿堂,與周圍的廢墟形成鮮明反差。平時鎖門,湊齊一定人數後管理員方才開門,顯然我們人夠了。依次是:度母殿、白殿、紅殿、大威德殿。一進大殿,就好象走進了佛的世界,不由得產生對佛的敬畏和崇拜,真是不敢高聲語,恐驚菩提心。殿內可用震撼來形容,因為我知道這是1300年的文明,壁畫極其精美,但是殿內雕塑或缺頭斷臂,或被當胸掏開一洞露出其中的木架草束,其狀慘不忍睹。人們塑造了佛像,又打破了佛像,難道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麼?(由於殿內不許拍照,以下照片來自網絡)
塑像的劫難是由於造像定規的「裝藏」引起的。按照藏傳佛教的造像定規,造像中要裝入梵文或藏文的經咒。此外還要裝入五寶:即金、銀、珍珠、珊瑚、綠松石,以及香料。這些東西裝入佛像內,可使佛像「不散不朽,不生蟲蛀」,但卻成為那些貪婪之徒偷獵的目標。真是泥菩薩遇歹人,自身難保啊!
我和護士mm很小心翼翼的跟在藏民一家後面順時針繞行,大氣不敢喘。藏民每經一處佛像前都要撒下錢財,以求庇佑。幾年前到布達拉宮時就看到滿地的毛票,甚為驚奇,可現在通貨膨脹,一元變成了起步價,我甚至在度母殿看到了好幾張百元大鈔。這一路下來,每個人少則幾十,多則數百,一家子十幾口人,不少了。大多數藏民的生活並不寬裕,可他們會把一生的積蓄獻給佛,以及備置一身的天珠、綠松石、蜜蠟。。。。卻很少用於改善生活、醫療教育和發展生產力,家裡有人生病了就來拜佛或轉山,這種在我們看來「愚昧」的行為讓人不禁心情很沉重。
管理員告訴我寺廟內部佛像基本在文革時期遭受毀滅性破壞,象西藏所有的佛殿一樣,只要殿頂不塌,人為的破壞一般不傷及壁畫。各大殿的壁畫基本上是完好的。王朝建築遭受破壞的是戰爭,但戰爭是不會毀滅寺廟內的宗教佛像和其他文物的,而是文革。應該反思很多喇嘛和藏民們為何要叛亂?不是他們生活貧困,不是他們不滿腐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視以為生命的東西受到破壞和壓制。
在古格王朝不遠處還有一座「乾屍洞」,據說這裡就是當年國破人亡的年代,侵略者把人砍頭之後丟棄在了這個洞穴內。由於札達地區天氣乾燥炎熱,屍身沒有完全腐敗,逐漸就形成了現在的乾屍洞。
(以下圖片可能會一起你的不適,請謹慎觀看)
我們經過城堡的防衛區,爬上一個十分驚險的密道,來到山頂,山頂一大塊平地就是王宮所在。
人們都要貓著腰方能通過。
這是通往王宮的唯一通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完全沒有問題。
山頂平面象一個不太規整的「S」形,四周全部是懸崖峭壁,險不可攀。崖邊環繞著一圈土坯砌築的防衛牆,居高臨下,東西兩側的山溝及北部開闊地以至象泉河谷地盡收眼底。面對眼前僅存牆體的廢墟,很難將它與昔日古格王宮聯繫起來。
王宮僅存的完整建築也是一座寺廟,叫壇城殿,沒有開門。令人吃驚的是在這個區域之下10米深的山體中還保存著一個沒有完工的地下宮殿——冬宮,洞口上方原來只有一座略大於洞口的小房子用來遮避風雨。
殿堂一角
站在古格王宮的山頂,細細打量城堡的整體造型,心中驚嘆古格人智慧簡直是不可思議。古格王選擇此地建城堡真是牛X。整個古城堡與山融為一體,是植根於山土的建築。當年城堡有暗道可以取水,儲備糧食也比較充足,入侵的拉達克王國軍隊把古格圍困數月都攻不下來。
古格王國原是阿里三王中力量最強的一支,西藏腹地早在元代就發展形成的政教合一制度,使古格上層喇嘛對王權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那時的喇嘛極度淫亂,諸如密宗的處女灌頂、群P等十分普遍(日後有機會再介紹這方面的事情,內地很少人知道),女子多來自信眾的女兒或妻子。於是國王決定利用剛剛到來的天主教壓制喇嘛教,以此達到鞏固王權的目的。這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背景下作出的痛苦選擇,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個選擇給他的王國帶來的將是一場滅頂之災。
1630年國王患病不起,受到壓制的喇嘛集團,以國王弟弟為首發起了暴動。古格都城頓時狼煙四起,忠於國王的宮廷衛隊居高臨下,頑強抵抗,暴動軍隊竟引遠在克什米爾的拉達克王進攻古格。古格都城被圍得水洩不通,古格王如籠中困獸,在固守餘月之後,國王眼見得生靈塗炭,不忍使古格百姓將士再作犧牲,儘管還有糧草武器,仍然冒死請降。在受降時,死於背信棄義的拉達克人刀下。國王含恨而亡,留下了詛咒,延續700年的王朝覆滅,拉達克人統治了古格。直到此時,先前反對國王而請來異族拉達克的喇嘛、貴族、平民們此時才償到了亡國的滋味,邀虎拒狼的古格臣民們後悔莫及,萬般無奈地離開祖輩居住的都城而四散奔逃。古格從此成為廢墟。
古格王朝滅亡之後長達半個世紀之久,五世達賴喇嘛從遙遠的衛藏地區派遣騎兵西徵阿里,將拉達克人驅逐出境,繼吐蕃王朝之後再一次將阿里高原納入藏族統一政權的管轄之下。
城堡下的民房及水源
護士mm膽識過人,腳下就是三百多米的深谷,我是不敢站那裡。在王宮遺址是沒有欄杆的,也沒有提示標語,在這裡遊覽要注意安全,特別是兒童。
王宮東側
南側,水源從半山滲出,形成了一個寶貴的小綠洲。
西南側是一個巨大的斷崖,太tm險峻了
恐高的慎去
北側就是象泉河以及扎布讓村,僅有的一點綠色。
山下的建築,烈日下已經看不出層次感了,唯有後人修建的排水保護工程
哪個熊孩子又調皮了,從日期上看,就在我們去的一個多星期前。整個王朝遺址只有一個管開門的管理員,內部偌大一個地方,沒有人也沒有攝像頭,全屏自覺了,殘牆一靠就倒、洞穴一扣就掉、土路一踩就碎,古格王宮的逝去已是歷史的必然,縱使沒有人,大自然也終會將它抹去,悲情古格。
因宗教興,因宗教亡。古格與昔日吐蕃因滅佛而亡國的命運如出一轍,歷史在古格上演了驚人相似的一幕。松贊幹布把佛教引入了西藏後,藏傳佛教在西藏的歷史上扮演了主導的角色。
令人奇怪的是,歷史發展到今天,整個扎達人口不到一萬,那麼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古格時期,十幾萬人又靠什麼生存呢?
戰爭的屠殺和掠奪並不足以毀滅古格文明,綜觀札達縣的地理環境,現在的象泉河決不是當年的象泉河,當年能養活10萬之眾的這塊綠洲,今天已不復存在,加之戰亂破壞,水利荒廢,沙漠化程度十分嚴重,使原本脆弱的象泉河谷地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加不堪一擊。因此自然環境惡化是古格王朝化為浮雲的最根本原因。
原來,古格王臨死前的詛咒、古格銀眼的詛咒,一直籠罩著這片土地。
復活吧!我的子民!
。。。。。。
感謝收看《木乃伊4:古格王的詛咒》
更多精彩請看下集!
*******************************************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那就是歷史!
*******************************************
各位藏迷們,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微信版的阿里大北線來了,瘋狂的轉載吧!
本文版權所有,謝絕公眾號轉載。
歡迎加本人微信號討論:ale51977538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阿樂的遊記
歡迎加入本文QQ群:狂野阿里大北線討論吧 31319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