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神秘的古格王朝一夜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只有那記載著古格輝煌的文代藝術成就的遺址。
15年前,古格對很多人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詞。但是自從1985年由西藏自治區文管會組織的考察隊在這裡進行了一系列收成可觀的考古工作之後,這個已逝去350多年的王國突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
古格以佛教金銀雕像居多,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古格的銀眼雕像。文物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是其壁畫。古格壁畫氣勢恢宏,風格獨特,全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是女性角色,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受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其繪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筆觸洗鍊、豐滿動感,使古格的藝術風格具有明顯的克什及犍陀羅藝術特徵。
古格有金銀財寶,在託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等地發現了一種用金汁寫成的經書,而且出土量很大。這首詩寫的是一種略帶青藍的紙片,一行行用金汁,一行行用銀汁,奢華程度無與倫比。
古格王國遺址是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該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遍地都是土色的建築群和洞窟,除了幾個廟宇外,所有的房舍都已經坍塌,只剩下一道土牆。周邊建有城牆,四角設有碉樓。整場地建於一座小土山上,建築分為上下三層,依次為宮室、廟宇及居民。紅、白、輪迴三廟的雕像和壁畫均不乏精品。古格都城周圍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重要遺址,留下了大量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