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復旦青年對話:「我們都是收信人」
為深入學習國家領導人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重要回信精神,19日下午,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舉辦「青年對話:我們都是收信人」活動,組織在鄂本科生臨時黨支部、本科生新生骨幹培訓班三期成員與青年校友代表集體學習戰疫精神
-
復旦大學舉行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
五四運動至今已整整101年,青年力量與復旦精神卻在時間長河中愈發閃光。為重溫紅色歷史、緬懷革命先烈,號召復旦青年無懼風雨,勇挑重擔,5月4日上午,復旦大學「紀念五四運動101周年接力雲直播」系列活動第一場——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於邯鄲校區恒隆物理樓前國旗坪舉行。
-
復旦星火隊這樣被「真理的味道」滋潤
「星火」隊員在宣言展示館內做講解總書記回信了!這兩天的復旦大學,有種難於平靜的興奮歡樂氣氛。學校黨委召開相關會議,會場外都能聽到震耳的掌聲歡呼聲,持續長達2分鐘。一切都緣於一封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全校上下都要迅速行動起來,把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及時進行傳達、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星火』志願服務隊要積極承擔重要任務,努力發揮更大作用。」在學校召開的「星火」志願服務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座談會上,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這樣說。
-
戰「疫」青年 |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行動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團委牽頭組建學院疫情防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在學院黨委、學生黨總支的指導下,引領新聞青年積極助力抗疫,志願者們通過不同方式一心「移疫」,揮斥方遒,這條戰「疫」之路,他們的腳步堅定溫暖。志願工作傳遞復旦青年力量;防謠闢謠發掘真相,穩定心態;學術幫扶使同學們的戰疫路上「停課不停學」;居家戰「疫」生活特色服務讓同學們宅家期間依然收穫快樂。疫情面前,請看這些新聞青年的行動。
-
新疆「好巴郎」:我覺得自己也是收信人
看到新聞後,入職中國海油一年的新疆小夥兒木哈義說:「我覺得自己也是這封信的收信人。」當聽說公司要把精兵強將派到西部去錘鍊,木哈義第一個站出來:「讓我去吧,新疆是我的家鄉,我想回去做點事情。」因為經驗少,要消化的知識技能太多,木哈義有一段時間頻繁受挫。4月7日,木哈義第一次上果勒302H井就遇到了困難:立壓傳感器怎麼都裝不到管線上。按他的理解,每個井隊立壓管線的尺寸應該一樣,他連忙給馮偉打電話求助。
-
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開啟,誠邀海內外英才參加!
一、生命科學分論壇簡介 復旦大學光華青年學者論壇生命科學分論壇由復旦大學主辦,生命科學學院和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承辦,旨在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學術交流平臺。我們將通過主論壇專題報告會、分論壇學術研討會和人才洽談會等形式,圍繞國際學術前沿,探討學科熱點問題,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復旦大學「卓越2025」人才引進計劃招募生命科學領域的青年英才。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科齊全,擁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宏觀和微觀並舉,發展潛力巨大,發展資源豐富。
-
大學生除了上網課還能做什麼?復旦學子當家教、出特刊、做科普
那麼,大學生仍「宅」在家裡,除了上網課,還能做些什麼?近日,復旦大學發布《學生黨員合力打贏防控阻擊戰倡議書》,在線上組織學生投身各類活動,為戰「疫」匯聚起青年的力量,也讓復旦學子在這段特殊的經歷中收穫成長。學習和科研是學子們最深的牽掛之一。
-
五四風雷中的復旦人
聲援北京學生、多次遊行示威、發動上海「三罷」鬥爭……在這場劃時代的學生運動愛國革命運動中,復旦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復旦青年記者 趙芸巧 主筆復旦青年記者 曾美雅 編輯101年前的上海,任何地方都是革命發生的現場。五四風雷炸響在黃浦江畔,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
收到習近平回信的復旦黨員志願者,他們如何詮釋星火之名?
6月上旬,在黨的99周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隊員,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參加志願講解服務的經歷和體會,表達了青年學子做《共產黨宣言》精神忠實傳人的信心與決心
-
致敬大師,陸谷孫先生手稿在復旦展出
、弘文化人的赤子之心;復旦師生都尊稱陸先生為「陸老神仙」,他提攜後學,不遺餘力幫助學生、同事和朋友,我們致敬他光明磊落、待人寬厚的為人風範。「百年復旦的歷史上,正是因為有許多像陸先生這樣的大師,才有了今天這個不斷邁向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前列的大學!」焦揚強調,要從講述、懷念、致敬大師中汲取前進力量,更加奮發有為地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向前發展。
-
為什麼選復旦?最想在復旦完成哪3件事?我們採訪了12位新生
Q2:為什麼選擇復旦?復旦是很難得的文理兼備的高校,很喜歡復旦校園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想像中的復旦應該是上海最耀眼的一顆明星,它均衡而又有所專精,自由而又紀律嚴明,每個人都能在復旦找到自己的路,去往自己的目的地。Q3: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文理雙修,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視野開闊,獨立自主。
-
消失在國權路上的這家飯店,曾是復旦的「校外食堂」!名教授們都是...
1946年,復旦由渝返滬後,原重慶北碚夏壩附近部分商販也隨遷江灣,在復旦周邊安營紮寨。來喜的老闆夫婦是福建人,老闆姓陳,有人說他們也是從北碚遷來的。雖是夫妻老婆店,店名卻傍了「大戶」——原來,「來喜飯店」是正宗老字號,原址在南京西路1267號。張愛玲在小說《色·戒》結尾這樣描寫:易先生脫險後,易太太的牌友們對他喊道:「請客請客!請吃來喜飯店!」
-
讀了總書記的回信,復旦人有話說
昨晚,《新聞聯播》播出了《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的新聞,令復旦人振奮不已。復旦四個校區專門設立10個視頻會場,各單位設立46個視頻分會場,組織在校師生收看《新聞聯播》,2000餘名在校幹部師生集中收看;未返校師生也通過多種形式第一時間收看《新聞聯播》有關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的新聞。
-
復旦人類表型組:破解人群生命健康密碼的探索者
原創 復旦青年 復旦青年「2017年7月,作為復旦大學校內的獨立二級研究機構,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批覆成立。復旦青年記者 鍾佳琳 主筆復旦青年記者 潘玥 報導復旦青年記者 張飛宇 編輯一段頭髮、一顆指甲蓋、一串腳印、甚至是濾紙上微量的齦溝液,這些性狀都可以成為人類生命健康密碼。人體特徵即是表型,是由基因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決定的。人類全部特徵的集合就是表型組。
-
復旦大學:日月光華 旦復旦兮
復旦大學官方校訓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但是更多人知道的是它的民間校訓——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復旦大學的的自由是一種擺脫傳統、不受他人幹涉的自由,正是這樣的自由讓復旦人獲得了「無用」的靈魂,他們不刻意追求物質上的滿足,也不苛求外界的認同,而是更注重自身的修養。
-
朱立倫訪大陸到復旦演講 引《21世紀資本論》談全球貧富不均
今天下午,中國國民黨主席、新北市長朱立倫登陸「首秀」,是在復旦演講,並與89後、90後青年學生談起了人生觀,他還引用了《21世紀資本論》來談全球資本流動使貧富不均惡化的現象。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日率團赴大陸,展開3天2夜訪問行程。今天中午,飛抵上海後,中央臺辦主任張志軍接機。隨後,朱立倫到首站復旦大學參觀並演講,晚間將會晤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
-
我們這樣抗疫 | 疫情當前,青年何為
中國美術學院師生以藝戰疫,積極投身於志願服務,捐款捐物,奮力抒寫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用愛發聲,為遠在湖北的老師和同學們送上暖心祝福,加油鼓勁。師生黨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什麼是「一名黨員一面旗幟,一個支部一座堡壘」。3月5日,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醫生劉凱陪同87歲重症老人做CT的路上,看到久違的陽光,二人駐足用手指向那片溫暖,這一幕恰巧被身後的陪護員拍下。
-
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這支復旦大學黨員...
文匯報記者從復旦大學了解到,講解服務隊目前在崗隊員共30名,全部是黨員,平均年齡29歲,其中7名青年教師、20名博士生、3名碩士生,23名學生志願者都是「90後」。這支志願服務隊取名「星火」,寓意星火一絲,可以燎原。志願講解的隊員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每一位隊員都是傳遞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火種。每一個人都要成為「火種」,盡己所能傳播「真理之光」「信仰之源」。
-
文藝青年、斜槓青年、佛系青年……你最適合哪個稱呼?
恰逢青年節,本期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一些和青年有關的英文表達。 文藝青年的定義也基於此,凡是有一定文化藝術基礎,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納入這個範疇。 單純表示別人有藝術天賦,可以用artistic。此外,還可以用一些現有的表達,比如 Renaissance man就指 「多才多藝的人」,literati指 「文學修養很高的人」。 雖然沒有直接對應,但是內在的含義已經體現清楚了。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有記者和李鬱芬談及這段往事,她只說,「國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幹,我們當時都願意像一個螺絲釘一樣工作。」她還說:「我不知道這些話你們年輕人是否願意接受,可能現在觀念不同,你們更追求一種自我的張揚,但這是我當時真實的想法。」她的準則「國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幹」 「國家需要你,你肯定要好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