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要這個小豬包」、「媽媽,我要那個牛角包」……暑期親子遊旺季,一些主題公園的自助餐廳常常被小朋友們擠得水洩不通。面對上百種美食,小朋友們興奮地指揮著爸媽到處「拿拿拿」。邊吃邊拿,邊拿邊吃。可是,到底能吃多少呢?
「光碟」的人越來越多,但仍有人難做到「光碟」,其中「熊孩子」最易浪費。不少家長表示,「光碟」應從娃娃抓起,需要家庭、親子機構和學校、旅遊景區及酒店、主題餐飲店的共同教育和努力。
親子餐更易浪費,「光碟」習慣須教育培養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好,口味挑著呢。」家住天河的秦女士說,孩子吃飯成了大難題,經常整盤飯菜只吃幾口,「吃剩了就扔掉吧」。
其實,按照一個三歲孩童的食量,一碟子的美食往往已是上限。但是,桌上擺的食物可能是這個量的三四倍。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吳小姐觀察到,一些家庭用完餐後,桌面常常留下一些「一口未動」的食物。對此,部分家長認為,自助餐就應該隨心所欲,看見好吃的就可以拿,至於剩多少別人管不著;另一部分家長則認為,用餐不應該浪費,但好不容易出來玩一趟不能讓孩子掃興,應該儘量吃完,吃不完也沒關係,反正我花錢了。
全媒體記者留意到,自助餐浪費現象,很多問題其實出在家長身上。比如,家長常常會把自己認為美味的食品裝入盤中,不管孩子是否喜歡。最終,這些食品成為了「垃圾」。此外,在限量方面,餐廳也要多動腦筋,人為幹預浪費行為。比如,用小盤子替代大盤子,加強節約宣傳力度等。
奶爸陳先生也認為,「告誡孩子『光碟』是一項基本素質,家長不應該縱容孩子 『舌尖上的浪費』。」賴小姐認為自助餐肯定是食物浪費的重災區,但只能從分發上面來做控制。她建議,作為家長,就餐過程中最好多跑幾趟,每次少拿一點,同時建議餐廳分成小份擺放。另外,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一些特定的紀律,浪費食物就要受到處罰。
本地景區及酒店積極介入
在親子遊過程中,豐富多樣的食物讓大家忍不住多拿,如何避免浪費呢?堅決制止「舌尖上的浪費」,從孩子做起,從教育做起。全媒體記者了解到,食物浪費文明用餐的新風尚在廣東悄然興起,不少親子旅遊景區、營地以及餐飲門店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倡導健康、衛生、節約的用餐方式。
廣州融創堇山酒店的黃經理介紹,酒店一般都是在餐桌上及自助餐檯擺上溫馨提示牌,自助餐檯旁會有服務員在口頭婉轉提醒家長和兒童。位於白雲區的安華匯歡樂舟主題樂園是今年市內最新的一家親子主題樂園。不少家庭遊玩後,會到安華匯就餐。全媒體記者了解到,不少餐飲店推出了小份菜,點菜時服務員便會提醒顧客適量飲食,大幅減少了食物浪費。不少餐廳將原本比較大份的菜縮減分量,相應地降低價格, 顧客既覺得價格優惠又夠分量,反響非常好。
位於從化區的北緯23°8森林營地主打親子營地教育,珍惜食物是研學課程中的重要環節。據曾經理介紹,「對於兒童親子餐,我們平日會採用位上配餐的形式,基本定量;我們對自助餐的品種進行了改良,減少品種,做精出品,保留一些客人喜歡吃的品種;最後,在取餐區我們會有服務人員介紹和指導取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羅磊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