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四首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嚴寒冬天!

2020-12-22 有伴陪你讀詩詞

冬天裡最美麗的景,莫過於白雪紛飛與皚皚。一場大雪不僅給人們帶去歡樂,也帶來了「瑞雪兆豐年」的希望。冬天裡, 晨間的霜景一點也不輸雪景,王國維就有詞雲「滿地霜華濃似雪」,可能因為秋冬晨間清寒,而太陽升起後霜又消失得很快,不佔據天時與人和,所以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在數量上較之寫雪的要遜色不少。

【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一次最有價值的失眠,它給世人留下了一首永恆的絕唱。詩人在一個秋冬的夜裡滿懷心事孤枕難眠,月亮悄悄地爬上樹梢又悄悄地落下,一聲烏啼劃破夜的寧靜。詩人靜靜地躺在床上,看岸上濃霜似雪,與天連成一片,就仿佛這霜不是由地而生,而是從天而降。所有的景色描寫都在襯託一個「愁」字,而那寒山寺傳來的悠揚的佛音是否會驅散詩人心中的愁呢?

【近現代】王國維《浣溪沙》:霜落千林木葉丹。遠山如在有無間。經秋何事亦孱顏。且向田家拚泥飲,聊從卜肆憩徵鞍。只應遊戲在塵寰。

我們常說風景如畫,這美麗的風景可以被真實的畫出來,卻不太容易描述出來。王國維這句「霜落千林木葉丹。遠山如在有無間」寫的是近處有一片茂密的楓林,清晨的寒霜落在紅色楓葉上,白裡透紅,紅裡摻白,滿眼都是紅與白相間。詞人大概是在行進中,所以大多數時候遠處的青山都被眼前的楓林所遮擋,時隱時現。

這兩句詞語義淺顯,如此,一幅高低錯落有致,動靜結合相宜的深秋美景就很容易在我們的腦海中勾勒出來。既是美景,便容易讓人沉醉留戀,詞人想辭去那鞍馬徵途的生活,從此遊戲在人間。

【宋】程垓《酷相思》:月掛霜林寒欲墜。正門外、催人起。奈離別如今真箇是。欲住也、留無計。欲去也、來無計。馬上離魂衣上淚。各自個、供憔悴。問江路梅花開也未?春到也、須頻寄。人到也、須頻寄。

這首詞寫離別與相思。起句布景,門外天未明,霜滿林,寒欲墜,本該躺在溫暖被窩裡的人們不得不起身送別踐行,這已然令人感受到一種身不由己。接著詞人更是進一步直抒情誼:想留不能留,想去不能回,言下之意,此去便是永別。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又是多麼的無可奈何,又是多麼的令人絕望,情緒一下就被推到了頂點。

離開的人,他騎在馬上就像丟了魂,送別的人,她佇立在原地,不停地用衣角抹去淚水,縱有千般不舍,也只能互道珍重。寫道這,離別的悲情也無法再進一步推進了,詞人轉而寫別後相思,兩個人都「問君消得人憔悴」,最後又巧妙地化用南北朝陸凱「折花逢驛使,寄予隴頭人」詩,表達了彼此間的相互思念。

【宋】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高棟飛雲,正在霜林杪。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翠色有無眉淡掃。身在西山,卻愛東山好。流水極天橫晚照,酒闌望斷西河道。

相關焦點

  • "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烏"是什麼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此外,本文還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中的「烏」字,有的解釋成烏鴉,有的籠統地稱為「烏鵲」,有的認為無需解釋而未作解釋。初讀這段文字,我實在驚愕不已,因為此前,我是一直把「月落烏啼霜滿天」的「烏」理解為烏鴉的。而對於「其實這首詩中的『烏』指烏臼鳥」之說,實在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為了一探究竟,我先後查閱了有關唐詩選本、唐詩鑑賞集、唐詩學專著以及文史工具書等數十種。查考的結果如下:一是對詩中的「烏」不作任何解釋。
  • 每天一首古詩詞|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記得高中語文課外閱讀裡,有一篇作家張曉風的文章,名字叫《不朽的失眠》,寫得極美。「月落烏啼霜滿天」,短短七字,卻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三種意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沉落下了,天宇間是一片灰濛濛的光影。樹上棲息的烏鴉,忽發出幾聲哀哀的啼鳴。夜色深濃,繁霜暗暗凝結。詩人仿佛感到,茫茫夜氣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 《倩女幽魂》中的情詩「十裡平湖霜滿天」,走紅30多年,水平如何
    這首詩如下:《十裡平湖》十裡平湖霜滿天,寸寸青絲愁華年。對月形單望相護,只羨鴛鴦不羨仙。這首詩出現在寧採臣和聶小倩相遇後,聶小倩在一幅畫上題下了這首詩,表達對心上人的愛意。這對有情人本就心心相印,配上這樣一首詩,畫面確實很美。
  •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當時間來到霜降節氣秋天慢慢遠去冬天,似乎已觸手可及王將 攝霜降二候,草木黃落颯颯秋風吹過,樹葉飄零寒冷的冬天即將來臨了霜降三候,蜇蟲鹹俯鹹是皆徐諾 攝「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冬意漸濃,古人對霜和露的認識,古詩中的相思霜露
    古人對霜和露的認識和雨雪類似,認為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現在科學表明霜和露形成原理一樣,都是靠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如果晚上溫度高於露點(略高於冰點零度),就是露,低於霜點(略低於冰點零度),就是霜。而雨雪形成要複雜得多,是從天上的大氣層掉下來的,屬大氣循環的一部分。
  • 千古名句,別有洞天: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
    這份《初中必背古詩詞千古名句賞析》,是我多年來一直在用的一份資料。 雖然標題有「初中」兩個字,裡面也收錄一些小學必背古詩詞裡的名句,而且非常適合基礎詩歌鑑賞薄弱的高中生。你之所以古詩詞鑑賞不會,是因為小學初中沒學紮實。
  • 作文素材:235句古詩詞大全,從先秦到明清的千古經典名句,收藏
    作文素材:235句古詩詞大全,從先秦到明清的千古經典名句,收藏暑假期間,有家長為孩子準備了一套古詩詞大全,想要孩子每天背幾首,孩子很苦惱,所以就在問「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詞呀?」我們為什麼要學古詩?相信很多人都看了《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吧,我們不僅僅感受到參賽選手從內到外散發的從容不迫、自信的魅力,還感受到了中國詩詞的魅力。我們也曾幻想,自己能根據幾個關鍵詞,背出有關於它的古詩。
  • 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1.古詩詞三首》基礎重點練習解析
    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流水聲、浣女歸來的喧笑聲,以及漁船穿過荷花叢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楓橋夜泊》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
  • 十位無名女性,十句冷門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巾幗不讓鬚眉!
    除她以外,還有一些青史不留名的女性,為我們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古詩詞絕唱!【唐】宣宗宮人《題紅葉》: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這首宮怨詩,以流水之急對比深宮之閒,表達出一種年華似水,青春虛度之恨;又以對紅葉的祝福,表達出對宮外自由生活的憧憬。據說,宣宗宮人後來被賜出宮,嫁給了一位叫盧渥的青年。婚後,她竟在丈夫的書箱裡發現了當年的那片紅葉。
  • 天地有清霜
    兒時鄉間,常常冬霜遍野。清晨早起,推開門,落霜了,地上淺淺一層,寒意迎面襲來。舉目四望,遠山近水,一片銀光,瑩白空闊,清簡疏朗。霜天寒涼,天地簡靜,曠野岑寂,凜冽裡一派「天淨沙」的意境。嘴裡冒著熱氣,踩著白霜,徘徊於阡陌間,走在微霜小路上,腳下聲響如秋蟲呢喃 ,留下雜亂淺淺的足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每天一首古詩詞|許渾: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謝亭送別》許渾這是唐代詩人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後寫下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映襯著一江碧綠秋水,色彩格外鮮豔。景色越是明麗,其實便愈是顯出離別的悽楚。這一創作手法正是王夫之口中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朋友乘舟走遠後,詩人卻並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別前詩人喝了些酒,唯有醉意,不覺間竟睡著了。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在詩歌中,塞外與江南並舉,風雲雷電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琴棋書畫酒,愛情與諷怨,饋贈酬答,甚至偶爾寫個自題詩,也是不亦樂乎的事情,古人寫詩簡直類似於現在的朋友圈自拍。
  • 風花雪月,春夏秋冬,平淡無奇的8個字,合在一起卻成了千古名句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宋代有一位高僧,將春夏秋冬、風花雪月這樣最常見的八個字全部都放在一句詩歌中,還寫下了一個思想深刻的千古名句,讓人不得不佩服詩人的神來之筆。五代的高僧布袋和尚看到人們後退著插秧,寫下了一句「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的千古名句,稻農們用後退這種方式才能把秧田全部插好,這就和做人的道理一樣,有時候就是需要以退為進,看起來是在退步,其實卻是在向前進,退一步才能海闊天空。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04首古詩詞。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相思迢遞隔重城」,第二句,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與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再次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託傷感的情緒。秋空上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
  • 藏在唐詩中的謎語,「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猜猜是什麼花?
    既然如此,題目中「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霜」也是寫的一種花朵,那又是什麼花朵呢?這兩句詩歌,要找中心的字詞,那就是「白衣」和「青女」。「白衣」指的是什麼?「青女」在古詩詞中也很常見,比如李商隱曾有唐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一般是作為掌管霜雪的女神而出現的,原詩之中也正好帶著一個「霜」,自然也寫出這種花朵不畏霜雪的品格。所以答案也就很明確了,就是菊花。
  • 愛上古詩詞:我與詩詞的二三事
    如果說語文是我學業上最強勁的對手,那麼,古詩詞絕對是它手下最難對付的"將軍『』。古往今來,多少學生慘敗在他手下。實在看不下去的,我又將與它廝殺一場,一不想競發生了這樣有趣的二三事。『』 床前明什麼光,疑是那霜啊!"到底怎麼背我生無可戀地撞著牆壁,好難啊!
  • 李白的千古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到底指什麼
    古往今來,寫思念家鄉的詩篇很多,從小我們就會背誦李白的那首著名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一首對秋月而思念故鄉的詩。秋夜,一輪皎潔的月光灑下一地的銀輝,好似那清霜一般。詩人望著這他鄉的一輪明月,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來。那麼,第一句裡面的「床」指的是我們平時睡覺的那個床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有點奇怪了,躺在室內的臥床上是不可能抬頭就看到月亮的啊。我們都知道,要想賞月,必須要有一定的距離才能達到最理想的賞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