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漸濃,古人對霜和露的認識,古詩中的相思霜露

2020-12-17 彥曰

露和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氣候現象,都發生在夜晚,二十四節氣中,就有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古人對霜和露的認識和雨雪類似,認為都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現在科學表明霜和露形成原理一樣,都是靠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如果晚上溫度高於露點(略高於冰點零度),就是露,低於霜點(略低於冰點零度),就是霜。而雨雪形成要複雜得多,是從天上的大氣層掉下來的,屬大氣循環的一部分。

先來看看幾首關於霜和露的詩詞,從中看看古人對霜和露的理解。唐朝宰相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古人沒電,更沒有手機電視電腦,晚上娛樂活動很少,所以相思要比現代人泛濫得多,女性「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要幹不少活,男性,尤其是遊子,晚上就只能躺在床上想事或看月亮了,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望月相思的詩詞,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都是這類型。張九齡也是睡不著,相思不斷,燭光吹滅了,月亮卻還一直照著,真是一點不懂事。不如起來走幾步,沒想到發現露珠在不斷地滋長,但怎麼就是沒看到它從天上掉下來呢?看來相思也能發現自然現象。

被聞一多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寫得很美,同樣是一篇望月相思的詩歌,寫得氣勢磅礴,穿越時空,原文較長,摘錄幾句一起欣賞: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這幾句都是描寫江邊初升月色的,其實江邊的月色很單調,大部分人看到的都只有水和月亮,古時晚上還非常少船。但張若虛把這個現象描述得無比恢弘,可見其胸懷之寬廣。但月色越濃,腳下的霜也越來越多,可惜就是沒有看到它是怎麼從天上掉下來的,「空裡流霜不覺飛」,咋回事,霜就越來越多了?

古人認為霜和露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但就是看不見,很有神秘感,所以才會有「披衣覺露滋」和「空裡流霜不覺飛」這樣的詩句。

晚上睡不著,想各種事情的著名詩詞有很多,比較熟悉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已經入冬了,霜越來越厚,是否讓您感受到古人相思到半夜睡不著的無奈與徘徊?

相關焦點

  • 相思,已露結成霜
    相思已露結成霜,遙想君已著寒裳。只是你的三餐四季,與我都已成遙不可及。卡農詩曰:在一朵花裡,我見過兩次春天——一次在人間,城闕樸素,桃李葳蕤;一次在夢境,眠寂如海,心有深愛。可,相思已露結成霜,我望向門口的目光亦漸漸侵染了露珠的寒涼,我知你不會來,一如我不會奔門而出。任這些影影綽綽的思念於一泡茶裡漸漸喝至寡淡,再沸的水,再長時間的煮,都無滋無味。一如你我,再無悲喜交融的可能。
  • 秋已暮,露成霜,新冬至矣
    鷹擊喜霜近,鸛鳴知雨來。盛衰君勿嘆,已有復燃灰。——《霜降前四日頗寒》霜衰萬物,亦是成就萬物。草木因霜寒皆喪,一季生命終了。而在冬藏之中,新一季生命又在萌動。 一朝秋暮露成霜,萬事到頭都是夢。蘇軾在這霜花降落的晚秋寫道: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 霜露造句和解釋_霜露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霜露(shuāng lù)。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霜露參考例句: 1、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2、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裡遼遠,自春徂秋,懷險阻於歷年,望都邑而增慨。
  • 紅樓謎案之「茯苓霜與玫瑰露事件」
    起因:王夫人那邊少了一罐玫瑰露,還有一些零碎的東西,至今無果。經過:林之孝家的在廚房柳五兒那裡搜查出一個玫瑰露瓶(露給的本來就不多,用得差不多了)和一包茯苓霜。結果:茯苓霜是寶玉外頭得的,玫瑰露是寶玉從王夫人處偷拿出來的。寶玉送給襲人一些,襲人轉送給芳官一些,芳官分給了五兒一些。真相:五兒的玫瑰露是芳官給的,芳官是和寶玉要的,寶玉那裡所剩不多,連瓶子一起給了芳官,芳官直接轉送給了五兒。
  • 今日霜降:秋已暮,露成霜,從容向晚,微笑向寒
    一片滄桑中,我們迎來了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 對於霜降這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這樣解釋:「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俗話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今天是陽曆的10月21號,過了明天就到23號,這一天是今年的霜降節氣,俗話說「氣肅而凝,露結為霜」,霜降節氣來臨,天氣就要開始下霜了。霜降節氣是農村重要的節氣,因為農民在這個時候基本要把今年的農作物都收割完了,比如說南方的雙季晚稻,還有糯稻都已經要收割,紅薯也要採挖了。
  • 天地有清霜
    兒時鄉間,常常冬霜遍野。清晨早起,推開門,落霜了,地上淺淺一層,寒意迎面襲來。舉目四望,遠山近水,一片銀光,瑩白空闊,清簡疏朗。霜天寒涼,天地簡靜,曠野岑寂,凜冽裡一派「天淨沙」的意境。嘴裡冒著熱氣,踩著白霜,徘徊於阡陌間,走在微霜小路上,腳下聲響如秋蟲呢喃 ,留下雜亂淺淺的足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 詩詞中的寒露:娟娟寒露中 靜看秋意漸濃
    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表示秋季時節的正式開始。寒露和此後的霜降,是季秋的兩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  「季秋」是什麼?  秋季的最後一個月,農曆九月。  中國古人將每個季節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季是第三。
  • 美白霜保溼霜貴婦霜這些面霜哪個好?真正好用的面霜排行榜
    現在貴婦霜,尊貴霜,保溼霜美白霜叫什麼的都有,其實說白了都是面霜,這些貴婦霜都是噱頭而已,本質上和普通的面霜沒什麼區別,如果你需要一款好用的面霜,看下面這6款,都是真正好用的美白保溼緊緻面霜,真正好用有實力的面霜,經過大家的認可的超讚產品。
  • 《紅樓夢》六十回閱讀分享:芳官和柳五兒,玫瑰露引來茯苓霜
    原來柳家當日在梨香院廚房當差就和芳官這些小戲子走得近,如今宮裡太妃薨了,賈家戲班子解散,她們都進了大觀園。柳家有一個女兒,排行第五,喚作柳五兒,人物生的與平,襲,紫,鶯一樣。之前因為身體病弱,沒有當差,最近聽說寶玉房裡丫鬟多,差事輕巧,以後寶玉還會把丫鬟都放出去,她就想把自己女兒弄進去。如今芳官分在怡紅院,她素日和芳官好,就想託芳官促成此事。
  •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武雪峰 攝「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秋盡葉枯,北雁南飛霜降意味著一個季節將要結束但在冬藏中,新一季又將萌生武雪峰 攝霜降一候,豺乃祭獸相傳豺在霜降日捕獲的獵物要先陳列後再食用古人認為這也是「別秋」
  • 二十四節氣|白露:人生如露,知白守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白露,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載:「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一場秋雨一場涼,一場白露一場霜。白露身勿露、露了凍瀉肚天氣冷暖多變,早晚溫差較大,應該及時添衣加被。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古至今,《詩經》中的這句詠嘆,成為人們吟誦節氣與愛戀的絕美佳句。酷暑離去,秋意漸濃。面對無盡秋色,文人墨客的情懷落在層林盡染間,也落在沾滿清晨露珠的草木上。——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出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雜詩》 魏晉·左思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 今日白露|夜露禾苗白,秋風梨棗黃
    "中的第十五個節氣,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基本結束了暑天的悶熱,是秋季由悶熱轉向涼爽的轉折點。白露作者/李萬春霜露悄悄上柳頭,落花流水蒞中秋。斑斕四野桑麻茂,錦繡山河一望收。白露二首作者/湛江波(一)歲晚悲秋露已霜,團珠滾菊散金黃。衰荷無懼西風起,更繞方塘傲骨昂。
  • 節氣vlog | 衛老師說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國古典詩詞中關於白露的詩句可謂不勝枚舉,白露也因此被賦予了詩意,成為一個容易萌生愁緒的節氣。 不過,「白露」本身是一個含有明亮之意的詞語。「白」字的甲骨文表示的是太陽之光,現代字意中也有明亮的含義。「露」,即露水,是水汽隨氣溫下降而凝結成水珠的自然現象,在陽光照射下,露珠晶瑩閃亮,稱作「白露」再合適不過。
  • 讀古詩詞,品秋意漸濃
    此刻,那一季的熱鬧和繁華都已經安然入夢。待到春風起時,又是一年的開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秋天,美在流淌的時光裡,美在古人的詩詞歌賦裡。秋光月色下,是詩人超塵脫俗悠然自得和悠閒清靜心境的真實寫照。
  • 「夜讀」霜寒紅葉天
    「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氣肅霜降漸冷涼,草木枯萎凋零黃。」霜降後,溫度迅速降低,晝夜溫差大,夜間的水氣容易形成凝華現象,在大地萬物之上覆蓋一層白色的冰晶,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下霜」。對此,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
  • 12首關於霜的詩詞佳句,只為等候霜降到來
    4、唐·白居易·早冬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詩魔的這首詩只取前2聯,也同樣毫無傷時感懷之色,反而覺得十月江南的景致極其「可憐」,可愛惹人憐,如同春天般的光景。為什麼會這樣說?
  • 【走進中醫藥文化】寒露下,霜乃早降
    從氣候特點上看,寒露時節,南方秋意漸濃,氣爽風涼,少雨乾燥;北方廣大地區已從深秋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結了。古人將寒露作為寒氣漸生的表徵。「寒露」節氣之後,熱氣消退,寒氣漸生,天氣漸轉寒。
  • 月落烏啼霜滿天!四首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嚴寒冬天!
    冬天裡, 晨間的霜景一點也不輸雪景,王國維就有詞雲「滿地霜華濃似雪」,可能因為秋冬晨間清寒,而太陽升起後霜又消失得很快,不佔據天時與人和,所以寫霜的古詩詞絕唱,在數量上較之寫雪的要遜色不少。【唐】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