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賈輝
一位英國專欄作家湯姆調侃道:「我得承認我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4年後退休了。但是我可憐的兒子,卻要一直工作到死啊。」沒有任何一個人暢想自己的晚年時,還是充斥著無趣的工作,沒有生活與自由。
現年95歲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至今仍在工作。
延遲退休真的要來了。
每回延遲退休的「風聲」一出,大眾就如驚弓之鳥般戰戰兢兢。
然而,延遲退休的車輪從未停止,相反,這早就是板上釘釘、箭在弦上的事情。
早在2008年,有關部門就在醞釀等待條件成熟時延長退休年齡,但往後幾年,都由於就業壓力等多重原因,一再擱置延遲退休的計劃,僅以此作為學術探討課題。
但到了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決定,並逐步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延遲退休不再是「紙上談兵」,而要開始「照進現實」了。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臺後至少五年、即2022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根據計劃,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部分60後,全體70後、80後及以後出生的人,全部趕上了延遲退休。
紛紛擾擾近10年,延遲退休計劃一直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距離落實到你我頭上的那一天不遠了。
數數手指,距離2022年只有2年的時間。
這屆打工人要幹到65歲
你準備好了嗎?
中國當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男60歲,女55歲(幹部)或50歲(工人)。這個退休制度,是在1951年制定的,當時中國的人均壽命還不到50歲。
而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時候,國人的平均期望年齡是74.7歲,城鎮平均期望年齡更是達到了78歲。
兩者一對比,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逐步將退休年齡延遲至65歲似乎也還算情有可原。
但轉念一想,假如一個人25歲投身工作,活到了期望年齡78歲,他需要工作53年,繳納53年養老保險金,結果只能領取13年的養老保險金,享受13年的退休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你手上的養老金可能不能保證讓你過上體面的老年生活,只能保證你吃得飽、餓不死。
老一輩總愛說「拼搏半生」,看來以後我們得說「打工一輩子」了。
當然,支持「打工一輩子」的大有人在。
經濟學家馬光遠就發微博稱:「我本人願意工作到80歲,如果可能,我願意工作終生,我不願意老年了牽著狗遛狗,我覺得如果那樣,狗都會同情我。」
對於專業人才、領導幹部等有一定社會地位、職業體面、經濟殷實的人而言,年齡越大,經驗越豐富,越具競爭力,延遲退休自然利大於弊,或者只是無關痛癢的小事。
有專業技能的人,是越老越「值錢」的。/圖蟲創意
而跟藍領工人、體力勞動者談延遲退休、更多地實現個人價值,則太過「何不食肉糜」了。
畢竟,拿著微薄工資的他們,工作只是為了生活溫飽、養家餬口。重體力勞動、惡劣的工作環境,早就透支了他們的身體。別說65歲退休,能否活到65歲都是疑問。
而對於絕大部分螺絲釘般的打工人而言,職業榮譽感低、工作壓力大、透支身體等接踵而至的問題,早就將他們的工作熱情消磨殆盡。他們巴不得一畢業就退休,還說延遲到65歲退休?這簡直像一個無法醒來的噩夢。
網友們更是異想天開,大膽假設了這樣一個魔幻現實:「隨著退休制度的改革,若干年後,就會出現一個奇觀,年輕人無法就業,每天逛公園;而老年人沒法退休,每天上班。」
段子也許誇張了些,卻也是源於生活。
萬萬沒想到,消滅廣場舞的最佳手段是,讓大爺大媽都去上班。/圖蟲創意
當前中國就業形勢嚴峻,據多家研究機構估算,GDP每下降1個百分點,就會減少就業機會約100萬個。如今,中國經濟增速已經從10%左右下降到7%以下,意味著每年約減少就業機會300萬個。
再加上中國每年離退休人員至少有600萬人,一旦延遲退休政策落實,就意味著600萬個就業崗位被佔用。
這麼一個來回,每年將會減少900萬個就業機會。
沒能邁過35歲被辭退、45歲以上不錄用等隱形職場門檻,還得跟中老年人爭搶工作崗位,年輕人沒有工作絕不是危言聳聽。
難道終有一天,還得逼著年輕人集體去「啃老」嗎?
老年人如何實現再就業,也是一個龐大的課題。/圖蟲創意
延遲退休
飲鴆止渴還是救命稻草?
中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快速老齡化和超大規模老年人口等特徵,將是中國在很長一個時期的重要國情。
這就會導致養老保險繳費的人越來越少,而拿錢的人越來越多。
預計到2050年,每1.6個勞動力要贍養一位老人,壓力越來越大。
而延遲退休,則是被寄予厚望的唯一「救命稻草」。
有專家算過一筆帳,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我國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約200億元。
顯然,延遲退休對養老統籌基金的缺口彌補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但這一政策給我們帶來的焦慮,也是真真切切的。
不斷上漲的人口平均壽命,增加著養老基金的負擔。/騰訊財經
如今,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年輕人的生育意願自然降低,我國的生育率也正在逐漸下降,人口負增長階段並不遙遠。
如果大量老人延遲退休,就沒有辦法幫子女撫養孫輩,再加上如今國內3歲之前的幼託機構數量不足、質量參差,必定會成為生育率的潛在影響。
延遲退休箭在弦上,但適合中老年人的就業崗位並沒有充足準備。
今年十月份,武漢的一個菜市場火了,其《入駐須知》規定:「女售貨員年齡不超過45歲,男售貨員不超過50歲。」
武漢有40多年歷史的吉慶街勝利菜場最近正升級改造,貼出了《入駐須知》。
45歲就成了高齡就業者,遭受就業市場的排擠,更何況是50歲以上的延遲退休人員?轉崗後的他們還能從事什麼工作?
當然,專業人員、領導幹部等職業並不在討論範圍內。
事不關己的專家們,還給出了「貼心」的建議:中老年人可以經過培訓居家就近參加社會服務,「女性給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多好!」
作為子女,你願意讓自己的父母,一把年紀還給別人洗衣做飯、端茶倒水嗎?我反正是不願意的。
2006-2050年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預測,如何妥善安排越發龐大的老年人群?/智研諮詢
延遲退休
沒有參考的「中國特色」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不可迴避的問題,不少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等都推行了延遲退休,但是大部分都屬於鼓勵性政策。
澳大利亞為了鼓勵延遲退休,對延遲時間越長的人,給予成倍獎勵,還有額外的工資減稅優惠。比如延遲退休5年的單身人士,能比延遲退休1年的多領25倍的養老金獎勵,單身比已婚的獎金額度更高。
2009年9月澳大利亞推遲領取國民養老金獎勵標準(澳元)。/《一虎一席談》截圖
作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日本的延遲退休制度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探索。
1986年,日本修改《中老年人就業促進法》,並更名為《老年人就業穩定法》,將退休年齡從55歲延長至60歲,並規定「企業設定退休年齡時,不能低於60歲」。此後還出臺了多項有關逐步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法規,從法律層面極力保障老年人就業。
老年人不僅能在年輕人不願意幹的崗位,還有更多體面職業的選擇。
日本一位健康工作的農家老人。/圖蟲創意
然而,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而言,百萬人口、千萬人口的國家經驗顯然都不能照單全收。
如何探索出一條讓大眾滿意的中國特色養老制度,顯然也不是5年、10年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們都希望這個過程不是「一刀切」的,而可以擁有彈性、區別待遇、漸進到位、更為人性化罷了。
2020年10月,英國男女退休年齡提高到了66歲,未來幾年,還要進一步提高到67歲,近四百萬中老年婦女反對政府急速上調退休年齡。一位英國專欄作家湯姆調侃道:「我得承認我已經迫不及待地等著4年後退休了。但是我可憐的兒子,卻要一直工作到死啊。」
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自己的晚年時,還是充斥著無趣的工作,沒有生活與自由。
參考文章
[1] 何清漣:中國推遲退休年齡為何一片反對聲?丨美國之音
[2] 何清漣: 兩會觀察: 三筆糊塗帳,「解決」有妙方丨美國之音
[3] 中國或「漸進式延遲退休」 看哪國老人最「能幹」?丨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