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舊報紙製作藝術,龍的藝術

2021-01-09 小志看生活藝術

生活藝術,創作無限,感謝您在億人當中看到此文章,小志首先對您表示感謝。

那麼本期小志來講講舊報紙製作藝術,龍的藝術

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龍一直被視為一種神聖、吉祥的動物,甚至我們還自詡為「龍的傳人」。

報紙在於上時期很常見,現在已經少之不見了

在小志一個不經意間看到一種藝術,封面看見的是一個龍頭

萬萬沒想到的是龍頭既然是用收集起來的舊報紙製作而成,既環保又實用,華麗!

小志非常喜歡這樣的藝術,我喜歡它!瞬間說出了:這簡直是超級人才!

朋友們是否也覺得震撼呢?

那小志就繼續說了

在作者製作龍頭的同時用到了木板,舊報紙,塗色,步,固定膠水等等幾個道具

首先使用舊報紙揉成一個形狀製作龍的頸脖,將其放在木板固定住

將固定好的頸部戳一個洞,以便放置龍頭部位

接著製作龍的嘴巴,以及牙齒舌頭,將其固定好,塗上綠色

開始小志奇怪的想幹嘛塗上綠色

朋友們是否也覺得奇怪呢

繼續觀看後小志感覺不是很對勁,為什麼呢?

難道是塗抹綠色不對勁嗎?

果然就是不對勁了,把龍頭放在頸部上後看著怎麼像是恐龍了,懷疑自己的眼睛了

心想作者是作者侏羅紀裡的恐龍吧!

那為何封面是個龍頭呢

被這個疑惑所疑惑了

小志接著看,作者製作了個什麼呢?

水晶球?不對不對,原來是龍的眼睛

等待眼裡成型後,作者用紙包住了龍頭上面,然後把眼睛鑲嵌上去,像是書上所說的畫龍點睛般

瞬間看著活起來了般,鑲嵌上去後作者給龍整上了眉骨,這時候看著還以及龍角,這時候看著就不像恐龍了, 龍的形象以及開始成型狀了

接著裝上兩個大鼻孔,當然也不開龍角龍鬚

這個時候是不是更像龍頭了呢

往下看後總覺得缺少什麼呢,那就是龍鱗片,作者將龍鱗片用舊報紙上的淋漓盡致,藝術相當可敬佩

到這裡已經要開始上顏色了,調色以及配色加上色需要足夠的功夫上去了

整體以及製作成了,將龍頭掛入牆壁展示就知道當時龍嘴為什麼要上綠色了

總體而看朋友們覺得此手藝如何呢,高手都是在民間

(同樣也請廣大朋友們注意垃圾分類,垃圾裡也有許多環保實用的道具哦!)

正比如此舊報紙藝術

這時候有沒有震撼到大家呢

如果您和小志同樣喜歡生活,喜歡藝術,不妨可以關注小志哦!!!

對此藝術朋友們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評論

本期的分享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廢報紙變藝術佳品
    廢報紙變藝術佳品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用舊報紙為狗狗製作的帽子~狗狗們戴上也太帥了!
    廢棄的舊報紙、盒子能夠做什麼呢?有些人會用來做些手工二次利用,有些人則會拿去回收站回收。
  • PS教程:製作舊報紙、老照片效果,具有年代感的修圖技巧
    (每期的圖文教程都有相關視頻教程,圖文結合視頻,學習效果更好哦)大家一定都有見過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珍藏的老照片或是舊報紙什麼的,泛黃的老照片流過長長的歲月,本期教程我們來學習製作老照片、舊報紙圖片效果。
  • 日本女子花18年,用舊報紙做5000件衣服,最長裙子得用威亞吊起?
    日本有一個奇女子,被大家親切的稱為「新聞女」而之所以一直被這麼叫的原因就是,她做了一件一般人不會做的是,她花了18年的時間,用舊報紙做了5000多件衣服,紙張漫天飛揚,被威亞吊在空中的西沢看上去就像是個人形掛件,伴隨著漫天飛舞的報紙,有種物哀的美感其實西沢小的時候就一直與報紙為伴了,原生家庭並不和諧的原因,西沢在一個渴望愛卻得不到愛的環境長大父親從未給她買過任何一件玩具,2歲的時候,舊報紙就成了她唯一的玩具和朋友
  • 「展覽」紙藝術巡展:跨越材料價值邊界,循環「紙」的無限美好
    「廢棄的蛋託與海報結合,還能製作出寓意深刻的藝術品?」「原來這些不起眼的舊報刊也能夠進行藝術創作!」…… 在展覽現場關於紙制材料循環利用的談論聲此起彼伏。「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展覽現場近日,在山東美術館舉辦的「致敬傳統——中國當代紙藝術巡展」異常火爆。
  • 假如《藝術創想》的尼爾就是Banksy……
    那時候我還是個小學生,在一段特定的時間內,突然養成了攢集舊報紙和啤酒箱紙殼的特殊癖好,還要把這些東西寶貝似的壓在床板下面才算是心裡踏實。後來我媽發現了我的「藏寶窟」譏笑說:就算學習不好,現在就開始練習撿破爛這種生存技能也有點早吧。「你不懂,我留著這些是有大用處的。」
  • 用舊報紙製作創意手工紙藝作品玫瑰花,透著一股書香氣
    一件可愛又簡單的手工紙藝作品,用廢舊報紙製作紙藝玫瑰花,書桌上的復古點綴,淡淡的透著一股書香氣。用到的材料和工具非常簡單,看過的幾張舊報紙,幾隻小竹籤,一把剪刀,一卷雙面膠。用廢舊保證裁剪花瓣,數量可以根據花瓣的多少確定,每支花朵大概需要20隻花瓣。
  • 舊報紙差點被扔,撿回來動動手,用不了3分鐘,教你做一個紙花瓶
    老人家有收藏報紙的習慣,也有變廢報紙為寶的動手能力。用舊報紙折一個花瓶放在家裡好看又實用。報紙雖然已經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了。現在基本上有一部智慧型手機就可以知曉天下事了,有什麼新鮮事也會第一時間看到。但是家裡面的老人家就不一樣了。現在依舊有著看報紙的習慣,收藏了10多年的報紙現在依舊塞在櫥櫃裡面。
  • OCT-LOFT公共藝術展覽開幕
    所有作品的製作原材料都來自近5個月在深圳社區收集和公眾捐贈的生活垃圾及閒置物品,如廢棄的紙皮箱、塑料水瓶、包裝標籤、垃圾袋、舊衣物、咖啡渣、舊椅子等,經過藝術家及設計師們打破常規的創作理念指導重塑,成為這場公共藝術展的新作品。
  • 三維動畫製作有哪些突出的藝術特點
    三維動畫製作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與傳統藝術創作相比,三維動畫更注重時間和空間的感受,製作過程更為複雜。三維動畫也非常重視畫面所呈現的色彩感和節奏感,在製作過程中,三維動畫會特別注重既定的標準,因為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意識。
  • 鹽設計·用一雙巧手和一把手術刀,將廢報紙變成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報紙在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還能有什麼價值?來自加拿大的80後藝術家Myriam Dion,通過自己的創作將一兩元錢的舊報紙賣出了25000元的高價。這就讓人不禁好奇,她究竟是怎麼做到的?事實上,她之所以會想到用舊報紙完成自己的藝術創作,只是出於想讓人們重新去關注報紙的一個簡單想法。Myriam Dion在大學時代修習的是視覺與媒體藝術專業,在此期間深受「藝術和手工藝」的影響,對色彩與圖像漸漸有著自己的理解與想法。
  • 她用舊報紙做手工,「還原」出了梵谷名畫
    左邊是梵谷名畫《向日葵》,右邊是紙藝達人Josefina Stagnaro的手工作品,兩者看起來很像,因為右邊的手工,就是Josefina用舊報紙,還原出的立體版本的《向日葵》。她的所有紙藝作品,都採用廢舊報紙製作,這些向日葵手工,即便單獨拿出來欣賞,也很有質感。
  • 「上遊永川龍」3D藝術牆繪現身永川街頭
    7月24日,重慶市永川區南大街街道小橋子社區新泰路沿線,工作人員正在繪製「上遊永川龍」3D藝術牆繪。重慶市永川區住房和城鄉建委結合南大街街道新泰路沿線的城市特點,採用「上遊永川龍」、「功夫熊貓」等3D藝術牆繪的設計主題。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④|楊浦濱江百年遺存,孕育水岸藝術空間
    目《「目」之廊》,該作品位於舊上海電廠,如今成為一個開闊的藝術空間。 田方方對於公共藝術在楊浦濱江的落地細節,欣稚鋒藝術機構創始人汪斌說:「最早的策展方案中有80位國內外候選藝術家,經過篩選有30個藝術家在原有基礎上完善方案,在經過規劃局、路政局、學委會等各相關部門的探討後,有6位藝術家的方案被撤下。
  • 少年國學院線上課堂|燦爛的龍文化之四:畫龍——龍與藝術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和文化標誌,也是中國人最大的圖騰藝術。中國古人把自然界中的蛇、鱷、魚、鷹、豬、鹿、熊、牛、馬等動物,和雷電、雲、虹、龍捲風等天象,經過多元融合,創造出龍的藝術形象,是中華先民對自然力的神化。
  • 舊報紙也能變成強有力的雕塑,藝術家帶給您的視覺盛宴
    來自美國紐約的韓裔藝術家崔允宇(Yun-Woo Choi)憑藉著巨大的報紙雕塑,在藝術界掀起了一場風暴。在他充滿魔力的手中,雜誌頁面和報紙這些平常之物,被通過金屬絲和樹脂卷了起來,並固定在牆壁等支撐物上,柔軟的紙張搖身一變成為了整齊劃一的陣列,從而形成各種令人震撼的巨型雕塑。
  • 心會神融·逸情秀骨——侯濤龍繪畫藝術賞析
    藝術家 侯濤龍侯濤龍1986年生於山東菏澤鄄城。心會神融·逸情秀骨——侯濤龍繪畫藝術賞析侯緒章早在1500年前,東晉大畫家顧愷之就提出了「以形寫神」、「遷想妙得」的藝術主張,到南齊謝赫的《六法論》以及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繪畫論點,中國古代繪畫藝術歷來主張「意在筆先」、「物我交融
  • 英國藝術家拆解舊手錶 用零部件製作炫酷模型
    英國48歲的前藝術總監丹·塔南鮑姆利用從舊手錶上拆下來的各種零件,如表殼、錶盤、指針、齒輪和錶帶等拼接出了各種造型逼真的模型。他現在以290英鎊(約合2551.77元人民幣)到16200英鎊(約合14.25萬元人民幣)不等的價格出售這些藝術作品。
  • 練習毛筆字能用舊報紙嗎
    但是許多初學者不論是從經濟層面還是方便性上考慮,都常常在廢舊報紙上練習書法,但是這種方法對學習書法真的有幫助嗎?周圍很多初學者為了省錢都會用家裡的舊報紙來寫字,但是如今的報紙的紙張已經不太適合用來練習書法了,因為從前的報紙紙張都是比較厚實而且表面有細微的毛絨的,那樣的報紙練字其實很不錯,只不過如今已經沒有哪家報紙是用那樣的紙張印刷了,所以並不推薦使用報紙練毛筆字。另外像銅版紙這類既光滑又白淨的紙也不宜用來練字,因為紙面太過光滑,寫的字容易飄浮,也不利於一些筆畫的揮寫。
  • 嘉德典亞藝術周:盧芹齋的「小兔」與達利的「維納斯」
    本屆嘉德典亞藝術周中,共有三十多家海內外展商參展,以「聚焦古董與經典藝術、設計與生活美學」為主題,古董與經典藝術單元的展品涵蓋了元明時期的佛像、乾隆時期玉器、清代的紗繡雲龍紋朝袍和各種繡花補子以及17、18世紀的曾影響了馬蒂斯的油畫作品和達利的雕塑;生活美學部分則包含了近些年收藏熱度較高的靈璧石、來自日本藝術家製作的松、竹和紫珠小盆景以及朱炳仁·銅的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