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再難也要回去!一名武漢醫生的「千裡走單騎」

2020-12-14 新華社

新華社武漢2月5日電題:武漢,再難也要回去!一名武漢醫生的「千裡走單騎」

新華社記者黎昌政、胡喆

疫情暴發後,一位身在上海的武漢醫生毅然決定「千裡走單騎」回到武漢。他是誰?又經歷了怎樣的曲折?一起來看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醫師朱彬的故事。

(小標題)「一定要和大家在一起!」

作為科室年輕骨幹,當時朱彬正在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進修學習。原定計劃是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但隨著疫情的發展,朱彬敏銳地發現在協和感染科的工作群中,壓力與日俱增。

關鍵時刻,他有一個樸素的想法:「一定要和大家在一起!」

朱彬當即向兩邊科室提出申請。華山醫院感染科對他的申請表示了充分理解,當時就予以同意。可協和醫院感染科的鄭昕主任考慮到朱彬這次學習機會難得,對他個人的發展大有助益,還想讓他堅持原計劃,因此第一次並沒同意。

但隨著疫情易發洶湧,協和醫院擴充了發熱門診和隔離病區,又派遣人員支援定點醫院,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空前加大。1月23號,朱彬再次提出申請,這次,鄭主任同意了。

如何回武漢,成了個問題,朱彬當即動身。隨著武漢的防控舉措進一步嚴格,通往武漢的交通開始充滿變數。在訂票軟體上查詢到當天還有一班飛武漢的航班,他趕緊預訂。還沒高興太久,僅過了幾小時,便發現航班取消。他試了試火車票,同樣顯示停運,他只好選擇25號的同一航班。

他並不甘心,聽說華山醫院有赴武漢支援的醫療隊,還想同時試試能否隨隊出發。但由於醫療隊當天晚上即緊急出動,並未通過他的臨時申請。他只好安心等待25號的飛機。哪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了24號晚上臨出發的前夜,航班再次取消。

有人建議他可以先坐火車到武漢周邊的城市,然後再打車回來。可緊接著武漢出臺了機動車禁行通知,武漢的計程車出不去,外面的計程車也進不來。即便到了武漢附近,再進去還得另想辦法。

他靈機一動,想到先到武漢周邊的大城市,再租車開回武漢,說不定可行。抱著試試的心態,他選擇了先飛赴長沙。

(小標題)「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我要回去上班」

1月27號中午,飛機落地長沙黃花機場。朱彬動身前就在網上租好車,到了機場片刻沒有休息,直接提車上高速。朱彬說,當時租車公司的客服發現他把目的地設為武漢,還特意打過電話,詢問原因。他回答,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我要回去上班。

租車的費用是3000多塊錢。朱彬當時只想儘快趕回,對費用問題並沒放在心上。租車公司了解到他的情況後,主動免掉了所有費用。這讓他感覺非常溫暖,明白了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的身後是無數熱心關注疫情的同胞。

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讓醫院給他出了在職證明和調令,同時帶好工作證。因此進城的路相對順利,經過四個多小時的跋涉,27號下午5點多,他終於回到了武漢。

朱彬說,那一刻,在許多個焦躁等待的日子後,他體會到了很久沒有的安寧與平靜。「自己終於回家了!」

提出申請的時候,朱彬沒有告訴妻子。後來科室同意,他想盡辦法回來,同樣也一直瞞著她。朱彬的愛人也是一名醫務人員,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

1月27號,臨上飛機前,他終於和妻子道出實情。哪知道她很平靜地接受,似乎早就心有靈犀,這給朱彬增添了勇氣和動力。

(小標題)「沒有一個人會往後退」

回武漢路上的艱辛與波折,朱彬從沒對人主動提起。他覺得和一直在一線的同事們相比,自己這些都不算什麼。到武漢後,他第一時間就把電話打給了團隊負責人,要求儘快給自己安排工作。

從1月31號開始,朱彬正式加入科室排班。他負責在發熱門診坐診,6小時一個班次。2月2號當天,朱彬從早晨8點坐診到下午2點。自打上班後,朱彬就沒有回過家。休息的時候就住在醫院統一安排的賓館中,一是防止交叉感染,二是也方便一有緊急情況可以及時趕到。

朱彬說,真的回來了,才發現情況比自己預期的要嚴重。病人不但多,病情也很複雜。目前協和發熱門診是24小時值班,來就診的患者普遍有發熱症狀,很多還合併呼吸道症狀。

一旦穿上防護服,朱彬必須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否則一脫一穿就是半個小時,病人的診療就耽誤了。他坦言,長時間悶在防護服裡面,從生理到心理都是一種煎熬。

自打回來之後,朱彬就沒有見過孩子。兩口子都在抗疫一線,他們害怕自己哪一天感染,對孩子不安全,因此早早就把孩子送到了嶽父嶽母家。即便再思念,也不見面。而且工作太忙,每天基本連軸轉,也根本沒時間思念。

作為團隊負責人,鄭昕對朱彬非常了解,對他的回歸併不意外。她告訴記者,朱彬平時就是一位認真負責、迎難而上的優秀醫生。作為協和感染科的一員,他熱愛自己的團隊,有責任、有擔當。

「醫護人員就是這樣一個戰鬥的集體,大家互幫互助,在這樣的時候,不管是誰,沒有一個人會往後退。」鄭昕說。(完)

相關焦點

  • 「我是一名醫生,我要回去上班」 武漢協和醫院朱彬千裡奔赴一線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我是一名醫生,我要回去上班。」朱彬通過千裡「偷渡」的方式,從上海趕回武漢,投入到武漢協和醫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一線工作。平淡地說出這句話語的朱彬,通過千裡「偷渡」的方式,從上海趕回武漢,投入到武漢協和醫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一線工作,從返回武漢至今,都沒有去看過年幼的女兒。
  • 廣東女孩千裡獨行馳援武漢
    廣東女孩千裡獨行馳援武漢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譚錚  2020-06-28 回首在武漢的日子,廣東女孩葉海蘭說:「選擇去武漢,目的就是救死扶傷、治病救人。」
  • 上半場抗疫,下半場抗病 一名馳援武漢醫生的自述
    不過後來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老師、中山六院消化內科主任郅敏教授已於 1 月 29 日就赴武漢前線馳援。我特別給老師電話諮詢:作為一名消化內科醫生,我們如何在疫情中更好地發揮作用?通過溝通了解到,目前武漢的醫生缺口還是很大,雖然老師專業也不是完全對口,但和專科醫生在一起工作,也逐漸熟悉和適應了起來,而且一些合併消化系統應急症狀的患者,其實我們也能發揮我們專科的優勢。
  • #武漢日記#:一位支援武漢醫生的自述
    郭昆是江西支援武漢醫療隊重症組的一名醫生,他說,醫護人員早上6點半起床、7點到更衣室。穿戴防護設備後,動作不能太大、不能總抬頭、不能笑、脖子不能隨時轉動,就像一個機器人。他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重症病人儘快好轉!」
  • 心衰患者苦等三月終配型 武漢醫生奔行千裡急取心
    杜先生出院前和醫護人員合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來自天津的杜先生嚴重心衰,必須儘早心臟移植,他輾轉來到武漢求治。在煎熬中等待3個月,終於,福建一名捐獻者的心臟與他匹配成功。醫生當即飛往千裡之外取回這顆心,完成移植。昨日,杜先生康復出院。天津男子心衰累及肝和腎杜先生今年61歲,身體一直不錯,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兩年前,他開始出現心慌、憋氣,雙腿也開始浮腫。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他患有擴張性心肌病,不僅存在嚴重心衰,而且心臟問題還累及到他的肝、腎等器官出現了問題。
  • 戰「疫」日記:等花開疫散,我們一起再來武漢!
    「其實他去武漢,家裡老人還是不放心的。但是國家需要他,武漢需要他,我也是醫生,我願意理解他、支持他!」同為醫生的妻子徐珊珊告訴記者,從9號晚上葛林陽出徵武漢後,家中老人孩子天天盯著疫情數據,每晚換著臺的搜尋疫情新聞播報,卻在葛林陽打來電話時不敢多表露半分,怕耽誤他在武漢的工作。徐珊珊和葛林陽育有一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徐珊珊目前懷孕三個月,是高淳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一名醫生。
  • 空軍軍醫大學醫生自述:當年武漢培養了我,今天我定不負武漢!
    當年武漢培養了我,今天我定不負武漢!  2月17日,武漢,因為愛,我們又一次「在一起」。這一天,我回到了武漢,從來沒想到以這種方式和心境回到了這片土地。32年前,滿懷憧憬的我來到武漢,開始中醫藥學習之旅,深厚的同窗情誼在這座英雄城市留下美好回憶。今天我們再次集結,滿懷決心的、並肩作戰,抗擊新冠肺炎,開啟中西醫結合救治之行。  我是來自空軍軍醫大學的李軍昌,從武漢畢業後,我在軍隊的大家庭中學習、錘鍊、進步、成長,成為一名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生。
  • 「謝俊禹,一個天使的名字」,這個讓武漢醫生牽掛的90後女孩,來自雲南
    這位醫生在微博裡寫道:「我確實很想讓更多的人認識雲南的這位小姑娘……對於她來說,武漢只是遙遠陌生的城市。武漢有難,她就來了。她只身前往,千裡迢迢,一路辛苦,只為到武漢出一份力……我佩服她的勇氣,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敢作敢為的擔當。」謝俊禹是誰?她為何讓一位武漢醫生如此牽掛?
  • 中山二院再派131人馳援武漢,醫生帶上「奧特曼」,誓要打敗病毒...
    「這是我兒子的奧特曼卡,奧特曼是打怪獸的,我拿這張卡就是要去武漢打病毒這個怪獸。大家知道,奧特曼最後一次一定會贏的,我拿了這張卡一定會贏!」 2月7日(周五)上午8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第二批醫療隊赴武漢馳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又名「武漢協和醫院」)出徵儀式在醫院本部大禮堂舉行。
  • 看了武漢醫生的朋友圈,才懂離別的意義
    」 張定宇說,自己要跑得快點,再快點,把重要事情做完,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同樣不計代價,不計較付出的,還有年輕一輩的醫生。 90後醫生宋英傑,在抗擊新型肺炎疫情工作中,超負荷連軸轉。
  • 再來武漢,我相信是因為綻放的櫻花——保定援鄂醫生日記(人民戰...
    再來武漢,我相信是因為綻放的櫻花——保定援鄂醫生日記(根據援鄂醫生事跡整理)2月13日 星期四今天是到武漢的第四天我的心疼長在他們的咳嗽裡江岸塔子湖方艙醫院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媽媽、女兒和不能放聲呼喚的親人所有的驚恐不安、痛苦無助都是我的,要痰走開病毒不再回來
  • 一名武漢小學生的寒假日記:從「上海遊」到「家裡蹲」
    李瓊 攝(抗擊新型肺炎)一名武漢小學生的寒假日記:從「上海遊」到「家裡蹲」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題:一名武漢小學生的寒假:從「上海遊」到「家裡蹲」作者 付傲傑我從沒想過我的寒假生活是這樣的,整個寒假出不了門,而原因只是一種我從來不知道的疾病
  • 聊城這位醫生已在武漢「重災區」堅守近一個月
    陳博的夜班,從晚上12:00到早晨8:00,要上8個小時。交接完班,回到酒店,要將近10點。 「晚上10:30下樓,乘坐公交車55分鐘到醫院門口。」陳博說,他現在所在的醫院是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負責新冠重症隔離病房。
  • 武漢「小蔡醫生」的戰疫朋友圈
    所有外科基本都是科主任帶隊,我們要對得起身上這件「白衣」。誰不怕呢?醫生也怕,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怕了、退了,武漢怎麼辦?我們願意,我的病友、朋友們不用擔心,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院內所有內科醫生都上一線了,外科醫生作為第二批上陣力量也已動員完畢。「我們都是普通人,沒什麼光輝事跡,但面對突然襲來的疫情,總要對得住這身白大褂吧?」蔡毅說,在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動下,醫護人員在微信群裡接龍報名,「大家爭搶著上一線,名額瞬間就滿了。」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些捐贈物資上的詩句,請武漢醫生...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分校副教授葉潛,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身在國外心繫家鄉疫情,她聯合在美國中部芝加哥等地近1000名素不相識的華人,給武漢醫院捐贈物資。捐贈給武漢三醫院的物資第一批物資到漢後,來自武漢三醫院醫生的發來感謝信:「君將明月佩,贈之光我行。
  • 「相隔千裡仍是一家人!」邯鄲市邱縣「漫畫」馳援武漢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劉洪濤、霍飛飛)「這份情誼別致而珍貴,相隔千裡仍是一家人,邱縣的藝術家們,武漢謝謝你們!」2月24日,「武漢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刊發一條題為「以畫為劍,這份別致的馳援來自河北邱縣」的微信。
  • 三國正史中有過2次千裡走單騎,其中一次是蜀國大將,並非關羽
    我終究不會留在這裡,不過要在立功報答曹公之後才會離開。」這話傳到了曹操耳朵裡也只能無奈嘆息了。在官渡之戰中,關羽因為斬殺了顏良文丑。險些害得身在袁紹大營的劉備被殺,而關羽在得知劉備所在後,便要幣辭別曹操,去投奔自己的大哥劉備。曹操知道關羽是來辭別的,於是用各種理由搪塞,不願見關羽。關羽一不做二不休,提刀上馬就走人。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帶著嫂夫人見到劉備。
  • 麗水90後夫妻相隔千裡共同守護武漢——「疫情結束後,我們去補拍...
    3月19日,是浙大邵逸夫醫院援鄂醫療隊護士陶麗園在武漢的第35天。26歲的她,還有著另一個身份——軍嫂。陶麗園的丈夫麻利進,是海軍武漢艦的一名軍官。在抗擊疫情的日子裡,這對90後小夫妻雖相隔千裡,卻不約而同在各自崗位上堅守同一個使命——守護武漢。  麻利進和陶麗園是高中同學。去年8月,兩人結束長達7年的愛情長跑,在老家麗水縉雲領了結婚證。
  • 春天裡,在武漢的異鄉人回家了
    1  不會忘記戰鬥過的武漢  「還是有點激動,自己終於完成任務可以回家了。這次疫情武漢真的挺難,但是我們都扛過去了。」  在武漢站首發開往湖北省外的G431次列車上,廣西援鄂醫療隊的李英梅女士說到這裡,又一次哽咽了。疫情發生後,她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來武漢支援,一直堅持到最後。
  • 【你有多美】北京醫生劉壯:在武漢,挑起一個人的「戰時醫務處」
    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停留了65天,所接管的病區,累計收治345名新冠肺炎患者。   劉壯在馳援武漢、抗擊疫情的一線(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意外的角色設定   去武漢,劉壯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他是一名ICU大夫,日常的工作,就是在病區裡救治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