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這位醫生已在武漢「重災區」堅守近一個月

2020-12-22 騰訊網

2020年2月20日,山東省派出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聊城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專業主治醫師陳博是其中的一員。

從出發至今,陳博已在武漢「重災區」堅守了將近一個月。從武漢三院首義院區,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鮮為人知的是,陳博自1月30日就進入聊城市人民醫院的發熱隔離病房,去武漢前也沒能回家。

但是,作為為數不多的重症醫學專業的醫生,能到武漢前線戰「疫」,陳博說那是他一生的榮光。

他相信,我們走出了至暗時刻,不久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走進武漢重症病房

他是聊城市人民醫院派出的首批醫生

3月18日,武漢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

不過,此時的武漢,街上依然冷清。陳博說,坐在上班的公交專車上,除了運輸防控物資的車輛,街上基本上看不到人。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付出和犧牲都特別多。」陳博說,不來到這裡,就無法體會那種感覺。

好在,我們走出了至暗時刻。3月10日,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現在,沒有多少新增確診病例了(截至採訪時間),一切都會過去的。」陳博對記者說這句話時,剛下夜班回到酒店。

陳博的夜班,從晚上12:00到早晨8:00,要上8個小時。交接完班,回到酒店,要將近10點。

「晚上10:30下樓,乘坐公交車55分鐘到醫院門口。」陳博說,他現在所在的醫院是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負責新冠重症隔離病房。

陳博告訴記者,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員,在經過嚴格的培訓後,分別分到了金銀潭醫院、武漢三院光谷院區和首義院區。

當時,陳博被分配到武漢三院首義院區。

「武漢三院,是當地有名的燒傷專科醫院。」陳博說,大部分患者出院後,首義院區剩下的病人於3月8日上午轉走,首義院區恢復了其燒傷專科特色綜合醫院的職責。

隨後,陳博和來自菏澤、淄博等地50餘名醫護人員轉戰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全部進入重症病房。

據統計,1月24日到3月8日,全國有346支醫療隊4.26萬人抵達武漢和湖北,其中重症專業醫務人員1.9萬。陳博是聊城市人民醫院第四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也是聊城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派出的醫生。

熟悉重症領域最高端技術

他從死神手裡搶救患者

現在,陳博所在的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重症專業醫生並不多,只有7人。「開始只有5名重症醫生,每天都在上班,夜班也沒有休息。」陳博說,因為工作強度特別大,時間長了身體受不了。

後來,新冠重症隔離病房又增加了兩名重症醫生,下夜班終於可以睡一會兒。

陳博告訴記者,對於輕症患者,一個醫生管二三十個人很輕鬆。但對重症患者,一個醫生管5個病人,忙得不行。在重症病房,有些儀器對從基層抽調來的護士來說是十分陌生的,以前基本沒有操作過。

「現在的工作量,是原來工作的好幾倍,體力一度達到了極限。」陳博說,有的護士沒有重症經驗,以前護士能幹的活,現在有時需要醫生去教,一刻都不敢鬆懈。危重型患者全身各種臟器都很差。面對各種問題,醫生能不能第一時間正確處理,是決定著病人生死的關鍵。

對普通人來說,危重型的醫學定義晦澀難懂。但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大家都懂:病人死亡之前按下的暫停鍵。

「對於新冠肺炎,眼下還沒有確切證明有效的治療藥物。病情發展到危重型,常規治療手段無效時,要給予器官支持治療,幫助患者渡過最艱難的時刻。」陳博說,體外膜氧合(ECMO)技術,就是重症領域最高端技術,代表一個醫院、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危重症水平。

「給病人一個自愈的時間,也是給醫生一個糾錯的時間。」陳博表示,但是,ECMO的維護需要專業的隊伍。在聊城市人民醫院,已有多例患者使用該技術搶救成功。不過,能熟練掌握這一技術的醫生,需要很強的綜合能力。

走進病房,忙碌起來,陳博有時會忘記時間。面對生死,甚至沒有時間去悲傷。他說,對於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很多人是陌生的。但是,延遲婚期、已經殉職的彭銀華醫生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

陳博說:「我工作的病房,曾經就是彭銀華倒下的地方。」

從聊城戰「疫」一線轉戰武漢「紅區」

他還沒回家就再次出發

休息的時候,陳博會和家人視頻連線,報個平安,和年幼的女兒說說話。

工作再辛苦,陳博都覺得沒什麼。提到家人,他感覺有些心酸。因為,自從1月30日被抽調至醫院的隔離觀察病房重症組,他就一直沒回過家。

隔離觀察病房重症組,除了治療確診患者,還負責疑似待排和確診病人。在聊城時,陳博還參與了對本地唯一一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

「當時,對於這一新的病毒,我們都不太了解,只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再結合著國家的診療方案邊摸索邊治療。」陳博說,這位患者,也是全省首例從危重型、重型轉為普通型的。

陳博告訴記者,在聊城戰「疫」兩三周後,醫護人員進行輪換。輪休了兩三天,新冠病毒檢測沒問題,他就去了武漢。

作為重症醫學專業的醫生,能去武漢一線參與救援,陳博說,那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光輝時刻。

而以前,陳博是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的一名麻醉醫生。而重症醫學大夫,被稱為醫療界的特種兵。於是,他考了急診醫學重症方向的研究生。

患者平安出院,是讓陳博最欣慰的事情。在武漢三院首義院區時,一位患者曾拉著他的手不讓他走。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傳達出的是焦慮與恐懼。這時他只能坐在床邊,握著患者的手,一遍遍地勸導,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這種耐心與愛傷意識恰恰是我們這個年齡的醫生所欠缺的。」正如他的科主任曲愛君教授說的一句話:這是一次對你各方面素質的鍛鍊與提升。

陳博說,臨出院時,這位患者家屬給山東醫療隊送來了一封感謝信。在信裡,患者家屬說:「希望疫情結束了,你們來武漢遊玩,去看看武大的櫻花、武漢的黃鶴樓,吃吃戶部巷,夜晚的長江二橋也非常美麗。」

現在,陳博有一個心願:等疫情結束回家後,要去拍一張全家福。因為,最新的一張全家福還是5年前的,當時還不到兩歲的女兒,如今已經7歲了。

■來源: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敏

你花了·秒來閱讀

點個【看】叭

相關焦點

  • 這就是「聊城」!
    東阿阿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僅1月23-27日,已供應湖北市場35萬隻體溫計。 因為我是一名黨員! 面對疫情 聊城特寫 感動!為方便一線救援工作 聊城這位醫生毅然剪掉長發
  • 樂清「90後」醫生奮戰30多天仍堅守武漢……
    而在重症病患主要定點收治醫院之一的武漢金銀潭醫院,浙江省樂清市「90後」青年石嘉恆作為援鄂醫生,已在臨床一線工作30多個日夜。他還將繼續奮戰:「你們放心先撤,我們斷後!只要我們還在,就會站好最後一班崗。」
  • 85後醫生的春節堅守:「守護長沙的大門」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6日訊(記者 李曼斯 通訊員 粟青梅)1月26日凌晨30分,在長沙火車站臨時設置的監測點,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骨傷科主治醫師籍雲霄脫下穿了8個多小時的防護服,取下護目鏡、口罩,頓時一身輕鬆。
  • 守護好長沙的「大門」:85後醫生的火車站堅守
    三湘都市報1月26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粟青梅)26日(大年初二)的零點30分,長沙火車站健康監測點,籍雲霄脫下穿了8個多小時的防護服,取下護目鏡、口罩,頓時一身輕鬆。這些陪伴他近半天 的「親密」夥伴,一直處於密封狀態,經汗水粘染如今已蒙上一層霧氣。
  • 南京中大醫院三批專家堅守武漢,參與救治重症患者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劉敏 程守勤 記者 梅書華)截至4月6日24時,全國援湖北醫務人員已撤回近3.8萬人,武漢的重症患者也從最高峰的9000多例下降到181例。
  • 每天抽空為海外華人在線答疑,這位武漢醫生這樣說……
    原來,國內疫情剛剛爆發時,這名設計師在義大利積極組織籌措救援物資寄到武漢,與武漢的不少一線醫療人員結下了友誼。該設計師聽網友「非非馬」說,英國華人急需一線有經驗的醫生、專家,在微信群裡幫忙解答大家的疑問,二話沒說為其推了好幾位醫生。
  • 武漢「小蔡醫生」的戰疫朋友圈
    從1月27日帶隊接管醫院發熱二病區,到2月17日被組織安排輪崗休息,他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了20多天。一字一句,蔡毅敲下了這段艱難時光裡刻骨銘心的感受。「我們怕了、退了,武漢怎麼辦?」「為什麼我們還在堅守?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外地醫療隊戰友?
  • 【今日聚焦】聊城:假藥案涉事醫生被停職 公安已立案全面偵查
    齊魯網聊城2月26日訊 2月25日,山東新聞聯播《今日聚焦》播出了聊城市腫瘤醫院醫生開具抗癌假藥的事情,聊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事,昨天(25日)晚上涉事醫院、當地公安以及衛生部門連夜做出整改2月26日,聊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作出「關於陳宗祥醫師建議患者使用」卡博替尼」藥品的情況通報」。
  • 武漢日記丨揚州「守護者聯盟」 只要還有一個病人就會堅守到底
    武漢日記丨揚州「守護者聯盟」 只要還有一個病人就會堅守到底七旬老人因為思家及年齡等原因,在住院期間總想「逃跑」,第七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揚州醫療隊的隊員成了一個特殊的聯盟,守護她的健康……今天,雲診堂繼續為您講述揚州白衣戰士在武漢一線抗疫的感人故事。
  • 30萬人圍觀,「今日頭條」近10篇文章,是一名武漢人的抗疫自述
    從2月20日開始,今日頭條陸續發布了近10篇文章,點擊量近30萬。這是一位武漢當地新冠肺炎患者與浙大二院援漢醫療隊之間的感人故事。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武漢市民,也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我愛武漢,她是我的城市、我的家,我們一直堅守著她。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奉獻著的無畏英雄。她們從頭到腳嚴密防護,我看不見她們的容貌。
  • 內江這位醫生帶病「隔離」近50天
    3月18日,距離他做完闌尾手術才過去一周,「境外疫情暴發,國內疫情也還沒有完全過去,現在依然是關鍵時期,我怎能安心休息?」夏吉凱查看病人檢查資料夏吉凱查看病人檢查資料夏吉凱是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隔離病房的一名醫生,進入發熱病人隔離留觀病區工作已有近50天。「你願不願意支援隔離病區?」1月26日,夏吉凱接到醫務科的電話。
  • 「疫情過後,我想去武漢看櫻花、吃熱乾麵,在城區走一走」
    同天,山東聊城的「90後」姑娘「包子二爺」上傳了網文《你好普通人》最新兩章。她說:「謹以此書向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全體人員致敬。」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指導和支持下,2月9日,閱文集團啟動「我們的力量」徵文大賽,面向旗下原創文學站點及網文寫作者,徵集平凡身影背後的戰「疫」故事。
  • 「95後」武漢姑娘堅守月臺 淚目送別開往家鄉的列車
    柳州火車站自3月28日零點起,恢復武漢地區的車站到達業務,G1546次列車是當時柳州開往武漢的第一趟高鐵。已經半年沒回家的武漢妹子張玉,卻只能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目送回家的列車離開。張玉說,她看到這趟列車偶爾會有這樣一個想法:可能我坐上這趟車,也可以回家,也可以到家了。
  • 馳援武漢堅守南京同時出力 中大醫院呼吸科戰隊助力戰"疫"一線
    兩位醫生先後馳援南京二院1月27日大年初三,中共黨員、呼吸科陸遠主治醫師響應醫院號召,緊急支援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分院,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與疫情展開戰鬥。「當晚零點就到隔離病房上班了,先後來了幾位疑似患者,寫病歷,開醫囑,一陣忙碌,忙完已是凌晨4點。」陸遠說。3月12日,陸遠在圓滿完成抗疫任務,在結束隔離觀察後馬上回歸呼吸科病房工作。
  • 「謝俊禹,一個天使的名字」,這個讓武漢醫生牽掛的90後女孩,來自雲南
    這位醫生在微博裡寫道:「我確實很想讓更多的人認識雲南的這位小姑娘……對於她來說,武漢只是遙遠陌生的城市。武漢有難,她就來了。她只身前往,千裡迢迢,一路辛苦,只為到武漢出一份力……我佩服她的勇氣,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敢作敢為的擔當。」謝俊禹是誰?她為何讓一位武漢醫生如此牽掛?
  • 直面病毒的「最美堅守者」——記莊浪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萬曉光
    直面病毒的「最美堅守者」——記莊浪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萬曉光平涼日報記者 李芳芳每日甘肅網7月3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6月28日,凌晨四點多,莊浪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萬曉光從5月8日,莊浪縣醫院開始承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以來,他經常一頭扎進實驗室,再出來時便已是夜晚或者凌晨了。
  •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些捐贈物資上的詩句,請武漢醫生...
    楚天都市報記者徐穎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分校副教授葉潛,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身在國外心繫家鄉疫情,她聯合在美國中部芝加哥等地近1000名素不相識的華人,給武漢醫院捐贈物資。捐贈給武漢三醫院的物資第一批物資到漢後,來自武漢三醫院醫生的發來感謝信:「君將明月佩,贈之光我行。
  • 馳援武漢護士記錄動人場景:患病醫生讓出重症病床
    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文 受訪者供圖疫情之下,逆行的「白衣戰士」,深深感動著湖北人民,同時他們也被湖北人民的善良,被一個個平凡又堅強的患者感動著。本報記者江海的愛人是名護士,叫陳高燕,是福建省立醫院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隊員。
  • 【你有多美】堅守ICU三個月,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年輕的護士挑大梁
    受訪者供圖當賓館樓下賣熱乾麵的店鋪開業時,梁順是第一波光顧的客人;武漢東湖櫻花園僅對醫護人員開放後,梁順利用換班時間去看了遠在20多公裡外的櫻花。梁順覺得,那是他吃過最好吃的熱乾麵,看過最美的櫻花。21歲的梁順是武漢金銀潭醫院最年輕的護士,這個一直被前輩們呵護的大男孩從去年12月29日開始到現在,已經在ICU病房堅守抗疫3個多月。
  • 「我就是一個醫生!」
    1月24日,除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新年應有的樣子和熱鬧。接到支援武漢命令的張忠德,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奔赴武漢。後在一線臨危受命,擔任第二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長。「這裡有需要我的病人,這便是最深沉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