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現在人人有,公共電話真的就已經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了嗎?

2020-12-22 科技浪子

最近剛剛把今年賀歲片《囧媽》給補刷了一下,其中男主在火車站用公共電話撥號的一幕讓我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零幾年初手機還沒有普及,想要給外出打工的父母通訊,除了去找有線電話營業廳,還有就是用街邊公用電話亭投幣或者插卡撥號。而到了現在,手機這種便攜的多功能電子設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成年人的必備品,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人之間距離通訊效率。

在那個依然是車馬慢的年代,移動通訊並不發達,公共電話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猶記得在撥打長途電話的加區號,打市內電話基本上就是一個硬幣就能打完。其實在很多人記憶裡還存活這一部"公用電話",每次和老媽用手機電聯,她依然催促這快點掛電話,大意是說話費貴。要知道現在的手機套餐大多都是提供免費通話分鐘,作為經歷者,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習慣也就是在使用公用電話時候保留下來的。

在剛過去的6月份,網傳聯通公共電話停止服務。對此聯通還專門發闢謠信息:"中國聯通對各地公用電話採取的是各地自行運營的模式,絕不可能一刀切叫停全國所有的公用電話。"雖然公用電話還適用應急通話、匿名舉報、緊急報警等特殊情形,但是沒有改變它在城市中日趨邊緣化的現實,這似乎和它的老前輩傳呼機有著類似的命運。

到了今天,隨著功能機、智慧型手機日益普及,連公用電話亭都越來越難見到了,只有在一些無人顧及的地方還可以看到早已經荒廢的亭子。這也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公共電話它早已經淡出我們的視角。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給社會帶來的貢獻,以及對我國公話事業起到的積極作用,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你以為公共電話消失了?想不到吧它還在那裡發光發熱
    【手機中國】你還記得你上次用公共電話打電話是什麼時候的事嗎?其實換一句話說,不只是公共電話,甚至可能對部分人來說,現在連打個電話都成了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完全用微信、釘釘等社交軟體的文字和語音通話來代替。
  • 「公共電話」 用英語怎麼說?
    比如說「公共電話」用英語該怎麼說?我不敢相信你會中這種圈套!任你差遣例句:A: Could you help me move out this weekend?這個周末你能幫我搬家嗎?B: Of course! Remember, I'm always at your service!
  • 公共廁所常年緊鎖,記者撥通責任人電話,對方身份讓人意外
    一直沒有維修嗎?就光說壞?那真實情況是否如居民所說呢?在公共廁所門口的公示牌上,寫著一個責任人的電話,記者嘗試撥打了這個電話。在公廁北邊一公裡,同樣是在滏陽河西岸還有一個公廁, 我們看現在這個公廁外面打掃的挺乾淨的,而且通過這個柵欄門看裡邊也有打掃過的痕跡,但是現在這個廁所同樣沒有正常使用,包括這個廁所的標誌牌,現在也已經拆除了,既然已經建了公廁,為什麼不能正常能夠使用來方便大家呢。
  • 現在的社會不適合我們了,真的是因為我們太懷舊了嗎
    影片中最能觸動人的場景,黃毛借用周潤發的臺詞說道:「現在的社會已經不適合我們了,因為我們太懷舊了」2007年導演陳濤憑藉一部《入道》,榮獲坎城電影節「電影基石」二等獎。電影以一位農民「好人」經歷生活艱辛無奈變成扒手「壞人」的故事。
  • 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
    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褪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
  • 每天都在使用手機,但我們真的了解手機行為嗎?
    希望通過翻譯這本書,我們可以把手機行為研究的進展介紹給國內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和手機行為研究的愛好者,能夠促進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開展,進一步豐富和深化我們對手機行為的認識,並且能夠用於指導和規範手機的軟體開發和應用。每天都在使用手機,但我們真的了解手機行為嗎?
  • 為了與丈夫的約定 78歲老太堅守公共電話亭27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隨著手機的普及,1952年就出現於上海的公共傳呼電話,如今已經基本退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就在中心鬧市區的福州路上,仍然還開著一個只收現金的公共傳呼電話亭,3分鐘市內通話收費4角錢。守著這間被稱為"上海灘最後一爿公共電話亭"的,是一個78歲的老人。電話亭和老人,為什麼堅持開到今天? 福州路614弄口,這間不足五平米的公共電話亭,已經陪伴78歲的沈玉琇度過了27個年頭。
  • 你的手機真的安全嗎?手機有隱藏病毒的9種跡象!
    智慧型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幸的是,隨著這些小工具的數量不斷增加,對手機攻擊的軟體數量也在增加。幸運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辨識病毒是否已經滲透到你的手機中,接下來請你看看這九點你有沒有中招👇
  • 除了不能打電話,現在的電話亭什麼都能做
    我們已經很難會想起「公用電話」的存在了,在多數人看來,這是屬於回憶裡的片段,人手一臺手機的當下,那些隱藏在街頭巷角的電話亭們,也大多處於荒廢狀態。 毫不起眼,落滿塵埃。 拿起聽筒,塞進硬幣或是插一張 IC 卡,默念爛熟於心的號碼,撳下電話機上的金屬按鍵,在嘟嘟聲中或焦慮或從容的等待,似乎比現在從手機通訊錄裡隨手一撥更有儀式感。 在那個通訊尚不十分發達的時代,公用電話是異地溝通的重要媒介。我還記得在初、高中的時候,學校不允許大家私自帶手機,但校園角落裡會配備公用電話,父母也會塞給子女一張 IC 通話卡以備不時之需。
  • 動漫中「被迫消失」的主角,真的無聲無息消失了?劇情照樣繼續
    你聽說過動漫中「被迫消失」的主角嗎?主角是一部動漫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少了主角劇情似乎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甚至是主角的一個舉動就會極大的影響劇情走向。要是少了主角,幾乎就成為了「群像」,所謂「群像」就是沒有主角,劇中所有人物都有固定的戲份。
  • 手機關機了微信電話還能打通嗎
    現在很多朋友都在使用微信,除了聊天以外,還可以通過微信打電話,相信有不少朋友都想知道如果手機關機了微信電話還能打通嗎?以微信7.0.19版本為大家介紹一下。 手機關機了微信電話還能打通嗎  1.如果對方的微信並沒有退出登錄,只是關機,那麼對方的微信電話是能夠撥打的
  • 為什麼現在都不使用個性鈴聲?而是改用手機系統鈴聲,看完淚奔!
    2其實小編個人認為,最大的根本就是現在的手機已經太過普遍了,基本上都是人人一部,有的人更是有2到3部,已經成為了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年手機剛發布出來的時候,每個年輕人都感覺非常的新鮮,所以說才去將鈴聲,做成比較喜歡的歌曲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 公共電話亭變形三金剛 中國用戶還能再借一命
    公用電話亭已成為大眾骨灰級的記憶,5G時代他是廢掉還能成為變形為基站、公用WiFi、充電亭嗎?中國人還能將這「時代的眼淚」在利用嗎?我看這個可以有。起初,公用電話主要分為兩種形式,分別為有人值守式和自動收費式。相比自動收費式,有人值守式在中國更流行。引進初期,自動收費式公用電話只是投幣式。技術進步之後,IC卡公用電話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相比海外,中國的公用電話歷史並不算長,但整個公用電話的歷史也可以看作是改革開放的歷史。這段歷史中,人們的目光從公用電話逐漸轉移到行動電話。
  • 生活中拼命掙錢卻不花,人人極度崇尚節儉生活,會有不良後果嗎?
    其實只要合理的花錢就是最正確的,不能拼命掙錢卻不捨得花錢,也不能拼命花錢也不去掙錢,生活中應該是要節儉些,至少在自己掙不到很多錢的時候,更要合理地安排自己掙到的錢。假設我們的生活變成這樣,大家都是很自覺的極度節儉,每天只要吃飽就行了,不管是鹹菜配饅頭,還是麵條加青菜,只要不餓到自己了,就把掙到錢全部存起來,你認為這樣的習慣好嗎?
  • 什麼時候開始,你再也沒用過公共電話?
    為了與在店鋪中架設的「委託式公用電話」做出差異,這類電話採用了藍色的外觀,「藍電話(青電話)」就此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用品。如同前幾次一樣,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帶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又與大型商場、餐廳、咖啡廳等場所展開合作,在這些公共設施中架設了公用電話。我想你已經猜到了,他們肯定又選了一種新顏色來代表這類電話。
  • 「後浪」們不知的公用電話亭拆除了,誰還會記得那個年代?
    當現代人已經習慣分組屏蔽親朋好友、同事同學時,有一代人的記憶裡,總是忘不了以前每天從早餐錢裡摳摳搜搜省下來的幾角硬幣,只為了走進那個電話亭,在通信電波中留下自己人生裡或輕或重的一筆。人手一部手機以後電話亭只能消失嗎人手一部電話的時代來了。2008年,中國網通和中國聯通合併,IC卡和公用電話攜手步入衰退期。
  •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真的存在絕對的公平嗎?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真的存在絕對的公平嗎?「沒有的,有差異就有競爭,所以就有了優勝劣汰的出現。」《歡樂頌》中重男輕女的樊姐母親,一次次將樊勝美推向生活的萬丈深淵,無法自救。原本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過上衣食無憂生活的樊勝美,卻要不斷接濟愛惹事不爭氣的哥—媽寶男,就連大哥孩子的生活費都要她出。
  • 現實生活中有特異功能的人嗎?超能力不是人人有,但是都能去開發
    有沒有人開始注意到,在我們的生活裡有越來越多的人多多少少是存在著特異功能的。而且有很多案例都得到了科學的驗證。這些能力不只是存在少數人的體內,很有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這些能力。到目前為止,都有哪些人具有這些特異功能呢?來看看吧!
  • 現在有智慧型手機,家裡的電視機還開過嗎?
    現在智慧型手機至少人手一臺,有的還有好幾臺。以前的娛樂大屏-電視機早就丟一邊去了。我很好奇,現在有智慧型手機,家裡的電視機還開過嗎?我找了幾個比較好的朋友,上門去採訪採訪,看看他們家裡的電視機還開過嗎?無奈,她說還是習慣用手機,更方便。電視機她也不打算賣掉,父母過來的時候,有個電視可以讓他們看看。其實,小A的情況和現在的小孩是一樣的。他們從小就是伴隨著智慧型手機成長起來的,電視機在他們的眼裡更像一臺充滿歷史味道的老舊機子。因為他們體會不到,全村人一起看一臺黑白電視機那種氛圍。
  • 電視已經過時了?普通人的娛樂設施,只剩下手機了嗎?
    這背後的一個深刻現象是,電視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如今佔領我們視野的是手機、平板,即使看電視,也是通過投屏來看。無論如何,電視已經開始步入紙媒的後塵,逐漸喪失影響力,成為少部分人的可有可無選擇。為了看電視,很多時候要有一個人專門上去轉動方向,尋找自己喜歡的電視臺。自從有了電視以後,看電視成了我們最大的娛樂。要知道,當時的我們,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通過電視才知道原來有個叫香港的地方,也知道有了城市的豐富多彩生活。隨著年齡增長,看電視幾乎成了生活的必須,沒有電視的生活,簡直一天也不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