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哪個舞蹈像廣場舞有著這樣廣泛的群眾基礎,不管是在四季分明的北方,還是綠樹常青的南方,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只要有一塊空地,都可以見到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的人群。簡單易學、沒有門檻、有益身心……廣場舞以親民的姿態逐漸俘獲了大眾的心。
「大媽」標籤漸漸淡去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提高,社會老齡化加劇,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老年人退休後,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基於鍛鍊身體的需要,脫胎於健身操的廣場舞越來越受到老年人垂青,不僅有大媽,大爺們也越來越活躍在舞蹈的人群中……
「廣場舞=大媽們的運動」這種傳統印象正在改變,廣場舞正在籠絡男性以及其他年齡層的「人心」,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也開始對廣場舞趨之若鶩。
街舞、拉丁舞、爵士舞等流行舞種被年輕人帶到廣場,青少年在廣場舞比賽中越來越頻繁地現身。每多一個舞臺,就多一次鍛鍊,她們離自己的舞蹈夢想越來越近。
跳舞需求逐漸多元
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單調而孤獨,不是圍著兒孫轉,就是抬腳跑醫院,逐漸在單一的生活中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這是現代社會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作為一種集體舞蹈,廣場舞帶給老年人集體的溫暖,在一幫志同道合的舞友中,老年人獲得的不僅是身心愉悅,更是社會歸屬感的重拾。
而年輕人走上廣場跳舞除了釋放壓力外,還與街舞的流行有關:2018年,中國首部原創交響樂街舞作品《黃河》在「荷花獎」當代舞、現代舞評選中榮獲「當代舞獎」;北京舞蹈學院成立了中國街舞文化研究中心;《這就是街舞》《熱血街舞團》等多款街舞綜藝節目大熱;大學校園裡,街舞社團也越來越多……
街舞作品源於廣場,活在廣場,給了年輕人更大空間,也給了廣場舞更多詮釋。
從「草臺」跳上了舞臺
經過多年的發展,由群眾自發組織並在大江南北迅速風靡的廣場舞,已經不只是在公園和廣場上簡單呈現。
不少最最基層的廣場舞團受邀參加活動,足跡遍及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城市。
在新時代,對生活的新期待和對美的追求的提升,讓他們登上更大舞臺綻放魅力。
追求藝術性將成未來發展趨勢
對廣場舞未來的發展,舞者與專家各有期許:
希望將來的廣場舞有更多專業老師的指導;
由「草臺班子」向更高水平邁進;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廣場舞隊伍;
需要更充足的場地和空間;
只要動作優美、音樂悅耳、風格濃鬱、難易適度就可以歸入廣場舞;
集藝術性、審美性、民族性、風格性、娛樂性、科學性為一體;
廣場舞未來可期!
「我和我的祖國」全國廣場舞成果匯報展演現場 傅德偉 攝
在「我和我的祖國」——文化新生活全國廣場舞展演中
我們將鏡頭對準老青少不同年齡層
發現廣場舞的新潮流、新故事
與您分享!
63歲「辮爺」張金平
——向「高階」廣場舞進發
張金平有絕活兒!
在北京群眾文藝圈中,「辮爺」的名號可謂響噹噹。腦後留一撮小辮,多才多藝,人們喜歡喚他一聲「辮爺」。今年六十有三的張金平,年少時在文體方面就表現得頗為突出。後來經過部隊幾十年的磨練,各項才藝的功底更加紮實了。年過花甲,風採不減當年。據熟悉他的人介紹,張金平不僅擅長舞蹈、體育,演起話劇、音樂劇等也頗有一手。退休後的這幾年,由於才藝卓越,他在各電視臺的春晚中頻頻露臉——2015年央視春晚、2018年北京臺春晚和江蘇臺春晚,「辮爺」的「威名」遍撒群眾文藝圈。
張金平給自己的微信取名「春晚辮哥」,既是對自己登上春晚舞臺的自豪表露,也是不服老的態度表達。「辮爺辮爺,叫著叫著就覺得老了。」張金平笑著說,「但我感覺身子骨還很強健,不比年輕人差多少。」
記者初識「辮爺」是在一次廣場舞展演中,和其他隊員身穿統一服裝的他看上去沒什麼不同,但一個連續虎跳的動作讓記者一下子就領教了「辮爺」的功夫。動作流暢不拖泥帶水、虎跳之後極具韻律感的舞蹈,不由讓人感慨,對不少中老年人來說,廣場舞已經不再停留於簡單易學的初級階段,向更高技能階段邁進已是他們追逐的目標。
長期活躍在文藝圈,張金平逐漸發現,跳廣場舞的人越來越多,加入這個群體的人各個年齡段都有。「退休後,日子一下出現了大塊的空閒,如何打發,讓自己不與社會脫節,文體活動是我們的首選。公園裡跳跳舞、社區文體中心打打球……」張金平說,廣場舞是中老年人與社會保持聯繫的紐帶,給退休生活增添了生機。
24歲「孩子王」張文雅
——廣場舞不再是阿姨的專利
上場前不忘拍照的張文雅
張文雅的大大咧咧、活潑愛鬧,只有在和同齡人一起跳舞時才會顯露。幼兒園教師這個職業需要她時刻保持為人師表的穩重,其實,她骨子裡有著「左手畫彩虹、右手畫個龍」的野性,這種野性只有在她跳舞時才會釋放。
以前,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張文雅選擇在健身房或是在幼兒園跳舞,而不是在廣場上。什麼時候她改變了想法,走進廣場舞隊伍中呢?
張文雅將思緒拉回到5年前。2015年元旦前夕,幼兒園要求每班準備元旦演出,張文雅非常認真地給孩子們排演了幾個節目,可是孩子們大多表現拘謹,效果大打折扣。「怎麼辦?哪人多就去哪排練。」為了鍛鍊孩子們的膽量,張文雅把大家帶到了廣場上。那天,廣場上正好有不少阿姨在跳舞。看到孩子們在排練,她們熱心地圍過來看,給孩子們一個勁鼓掌。「在叔叔阿姨們的鼓勵下,孩子們一下自信心倍增,最後演出的效果非常完美。」張文雅說,跳廣場舞的阿姨們都很熱心,和她們接觸後,她覺得跳廣場舞不一定是阿姨們的專利,年輕人也可以在廣場上跳街舞、爵士舞等流行舞蹈。後來,每周她都會選3天的時間去廣場上跳舞。
張文雅用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其實,在廣場上跳的舞都是廣場舞,它不分年齡、沒有門檻,只要喜愛就來跳。
廣場舞對年輕人來說有什麼幫助?張文雅說,它可以讓一個人更加開朗、自信和勇敢。
10歲「自信妞」唐紫涵
——廣場上的快樂童年
「自信妞」唐紫涵
面對記者鏡頭一點都不怯,唐紫涵的這份自信源於她多次參加舞蹈比賽演出。「不管是什麼舞蹈比賽,媽媽都支持我參加。」唐紫涵說,「雖然練舞的時候也很累,但是我喜歡在舞臺上被肯定的感覺,覺得很滿足。」前些日子,從天津參加廣場舞演出回來後就上火,嘴角起了泡,可是她絲毫不覺得苦,十分開心。
就讀於北京延慶第二小學的唐紫涵,老家在重慶,2015年,作為部隊家屬,她和媽媽一起搬進北京。從重慶到北京的過渡,唐紫涵適應得很快。「陌生的環境,孩子很快就能適應,這與她性格比較外向,與她喜歡跳舞有很大關係。」唐紫涵媽媽說,她有意讓孩子參加各種舞蹈比賽,磨練心智又增進才藝。這幾年,她發現,參加廣場舞比賽的孩子越來越多,廣場舞的流行,讓孩子們的童年充滿了快樂。
舞不離曲、曲亦動人!最潮最high最燃的廣場舞曲推薦給您!循環/列表播放不為難!
《火紅的薩日朗》
這首歌曲出自烏蘭託婭的第四張專輯《新套馬杆》,該作品以清新、自然、自由奔放的草原民族風為主,再融入一些流行元素,便在各大音樂軟體和視頻平臺中掀起了一輪傳唱風暴,並成為廣場舞的熱門曲目。
《橋邊姑娘》
這支來自QQ音樂開放平臺的民謠,用簡單又極具畫面感的歌詞,唱出了意味深長的故事和感情,引發了億萬聽眾共鳴。歌曲在QQ音樂上線一周播放量就火速突破1億次,評論數超過1萬條,持續佔據巔峰榜流行指數榜TOP1;同時還吸引了超過350位短視頻平臺紅人接力演繹,可謂是2019年末最火金曲,也是2019年最火廣場舞曲之一。
曳步舞《牧羊姑娘》
曳步舞是舶來品,最初來自法國。2009年山東衛視第一次播放了曳步舞節目,將曳步舞首次搬到中國的主流媒體上。2010年,曳步舞團隊開始在各大城市組建起來,在全國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曳步舞組織、團隊、聯盟。2019年,此曲在廣場舞群體中被跳火,成為熱門廣場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