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養殖戶起訴北大教授,「禁野令」造成的損失要讓他人買單?

2020-12-14 騰訊網

果子狸在疫情中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討論也經久不息。「禁野令」的出臺讓一些果子狸養殖戶蒙受損失,於是他們開始了「反擊」。

近日,江西萬安縣一家果子狸養殖戶將北大教授呂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對方所謂「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貿易洗白」等言論對行業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那麼,馴養的果子狸被「一刀切」合適嗎?養殖戶的損失應該由誰買單?

果子狸養殖戶起訴北大教授

5月8日,一家果子狸養殖戶將北大教授給告了。

據澎湃新聞消息,這家養殖戶位於江西省萬安縣,主營野豬、豪豬以及果子狸的馴養繁殖,曾被評為「江西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曾幫助過一些當地的貧困戶脫貧。

為什麼起訴呢?原來,這名北大教授名叫呂植,今年2月曾公開表示「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貿易洗白」。養殖戶認為,這些言論對人工馴養野生動物從業企業和人員的社會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

小觸注意到,這家養殖戶目前飼養著8000多頭果子狸,投資2000多萬元。連續三個多月的禁運和交易,令其損失慘重。這次訴訟雖然是由它一家發起,但訴訟費用卻是眾籌自上百家養殖戶。

除了訴狀裡的說法外,這些養殖戶對呂植的不滿還包括其「一刀切」的觀點:呂植在接受光明網採訪時指出,無論野外還是人工飼養,凡是野生動物就不能吃。

「禁野令」太嚴?

當蝙蝠、穿山甲被推斷為新冠病毒可能的中間宿主時,果子狸也受到「波及」,人們對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再也無法容忍。1月25日,官方禁止了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在這之後的幾個月裡,關於是否應該對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一刀切」的討論經久不息。4月8日,《禽畜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發布,沒有入列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被禁食,果子狸就是被禁食的野生動物之一。

至此,果子狸養殖戶步入了尷尬境地,如果最終確認要禁養,自己的投入將全部「打水漂」。上文中那家起訴北大教授的養殖戶,正在經歷這樣的痛。

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廣西。

中國新聞周刊曾報導,謝富傑是廣西竹鼠養殖產業10萬名從業者之一,疫情之下,他的2000隻竹鼠被判了「死緩」,如果最終確定不能養殖,他將面臨巨額債務。

如此看來,「禁野令」似乎太嚴?

誰為他們買單?

從養殖戶的利益訴求來看,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嚴格的「禁野令」才符合全社會的共同利益。

從公眾生命健康上來說,野生動物難以做到充分檢疫,交易過程信息不透明,很容易滋生名為馴養實為非法收購等亂象,這些都可能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潛在因素。

從社會文明上來說,普通家禽家畜以及河鮮海鮮,完全能滿足人類的營養需求。像果子狸這類野生動物,屬於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馴養它們除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外,再沒有任何其它作用。

那麼,養殖戶們的損失,該由誰來買單呢?小觸覺得,主要的承擔者還是養殖戶自身,相關部門就算有補貼,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出現衝突時,我們應該偏向於保障公眾利益。拿公眾的生命健康來為野生動物養殖戶的個人利益買單,顯然是欠妥的,他們有必要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出路。

(圖片來自網絡)

END

相關焦點

  • 最嚴禁野令出臺,不讓養也不讓賣,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戶何去何從
    養殖300多隻果子狸不能賣,最嚴「禁野令」出臺後,疫情下的果子狸養殖:不讓養也不能賣。3月16日,安徽肥西,韓先生養了300多隻果子狸,疫情前可正常銷售。最嚴「禁野令」出臺後,果子狸不能賣,待產的母果子狸產仔量預計到年底達一千隻。
  • 話題:果子狸養殖戶起訴北大教授
    養殖戶起訴是不理性的,也毫無根據的。一切對生命生態鏈起保護作用的發聲都是正義的,也必須是一切人應該重視的,有義務遵守的。呂植教授團隊的提議,是基於人們的生命健康,保護一個和諧的生態健康環境,完全出於人道主義愛護生命尊重自然的選擇。人為幹涉生態鏈,不管是偷獵也好馴化養殖也好,無疑最終結果都是災難性的。
  • 「禁野令」後探訪果子狸養殖戶,200多隻果子狸籠中待命
    受疫情影響,他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山南鎮的紅正家庭農場裡,200多隻果子狸一直在等候處理。「講是不給養了,但我們還沒接到具體的通知,這些果子狸要怎麼處理,我自己也不知道。」3月14日,在該農場,韓家文告訴記者,一批母狸即將進入受孕產仔期,若沒有這次疫情,農場果子狸數量年內會增殖約1000隻。同時,他的果子狸基地也在籌劃中。「基地如果建好,今年就能投入運營,效益會很好。」
  • 最嚴「禁野令」中的江西果子狸之鄉:從心存僥倖到及時止損
    8個月前,有著「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稱號的江西萬安,就因疫情下的「禁野令」處於尷尬兩難境地,禁養、放生、賠償、轉型……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問題讓養殖大戶和貧困戶們措手不及。八個月過去了,有人轉型做普通家禽養殖,有人還在為重新創業發愁,「禁野」中的他們該何去何從?
  • 江西養殖戶放歸五百隻果子狸,專家:需進行長期生態監測
    曾以果子狸養殖為重要扶貧產業的江西省銅鼓縣港口鄉,正在經歷一場自我更新。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按照江西省林業局的規定,養殖戶最好「先行處置在養野生動物,以減少自身損失」。
  • 「禁養令」未完,如今「禁食禁野」又開始了,這份禁養名單請收下
    然而,就在養殖業迅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為了保護農村的水生態和環境,出臺了《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這份文件,內容指導各地科學劃定「禁養區」的範圍,並在部分地區實施了「禁養令」,逐步拆除一些在禁養區範圍內的養殖場。
  • 農村「禁養令」落地,這64種動物年底被禁養,對農民有何影響
    隨著禁養令的公布,到年底為止,將禁止徹底禁止禁食銷售的45種野生動物、醫療、展示、科研等有條件的人工養殖,禁止10種野生動物。其中,禁止45種直接養殖、銷售、消費的野生動物中,竹鼠、果子狸、刺蝟、王金蛇、兔兔、東北兔、蒙古兔等常見品種。鬥魚、大雁、石雞、藍胸鵪鶉、斑鳩、灰鴿、大雁。
  • 雙重「禁養令」下養殖戶慌神?鼓勵養殖後,為何農民仍不積極?
    正因如此,養殖在農村搞得火熱,被養殖戶們當成發家致富的「法寶」。不過由於環境保護等原因,之前有「禁養令」頒布,令很多養殖戶變得不知所措;再加上2020年爆發的病毒疫情,又一個「禁養、禁食、禁賣」的史上最嚴「禁養令」出現——雙重「禁養令」下,很多養殖戶慌了神,他們到底應該何去何從?為何國家鼓勵養殖後,有些農民的積極性仍不高呢?
  • 「禁野令」下,貴州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如何轉產?聽,專家這樣說!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面「禁野」達成共識。經此一「疫」,該項產業如何轉產(退出)?如何保證廣大養殖戶、銷售商的切實利益,將社會經濟損失降到最低?確保部分從業者不因「疫」返貧、致貧……成了社會迫切關注的問題。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保護」和「利用」主導的兩種立場,在野生動物管理中的較量「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本刊記者/黃孝光3月12日,民政部發布通告稱,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違反「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的規定,對其做出警告的行政處罰,並裁令其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等
  • 繼禁養令後,國家對養殖業再設2道禁令,養殖戶還能扛得住嗎?
    之前,為了嚴格控制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向人類傳播這一渠道,國家出臺了包括竹鼠在內的多種野生動物的禁養令。然而,時過不久,農業農村部再次帶頭,決定對國內養殖行業進行進一步整頓,整頓的主要事項包含養殖戶的自配飼料以及畜禽糞汙的處理和排放問題。
  • 給依規退出的養殖者補償,為全面禁「野」消阻力
    ▲圖片來自湖南省政府官網「禁野令」發布後,那些在養野生動物該怎麼處理,成了很多養殖戶關心的話題。而最近湖南發布的首個省級野生動物養殖退出方案,就給出了答案。疫情洶湧,讓社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經此一「疫」,全面禁「野」已成社會共識。但養殖野生動物產業涉及很多人的生計和權益,「全面禁野」的確很有必要,但與此同時,也必須在法律框架下兼顧各方利益,作出合理統籌安排。此次湖南省野生動物養殖退出方案,就給出了一個可行路徑。
  • 2021年起,60多種動物禁養,農村「禁養令」落地,請早準備
    也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到今年年底,農村將有60多種動物將禁養,這對不少農村的經濟造成了不少的影響。那麼,作為普通的農民,該怎麼調整自身的生產節奏、規劃新的發展路子呢?據有關專家表示,農村養殖的動物可能是新冠疫情的中間宿主,全面在農村實施「禁養令」 也是無奈之舉,這當然會對不少農村的養殖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以特種養殖為主要經濟收入的特別農村,影響是特別大的。那麼,從2021年起,60多種動物禁養,農村「禁養令」落地,農民該做哪些準備呢?
  • 去年還是熱門養殖,千元一斤,今年卻列入黑名單,養殖戶:虧慘了
    特種養殖曾經是不少農民的致富養殖項目,然而在今年,由於「禁野令」的實施,很多特種養殖都被禁了,這讓不少特種養殖戶直呼「虧慘了」,其中就有「大鯢」這種特種水產養殖品種。 可是隨著今年的「禁野令」一出來,讓大鯢這種曾經熱門的養殖一落千丈,在我國多個地區被列入了養殖的黑名單,禁止養殖,讓不少才入行的養殖戶,以及入行沒幾年的養殖戶大呼虧慘了。
  • 年底,農村「禁養令」全面實施,涉及64種動物,太出人意料
    「禁養令」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其中涉及45種野生動物禁養、禁食、銷售;10種野生動物等僅限於醫療、展示、科研等有條件的人工養殖。雖然心裡能接受,但怎奈還是來得太突然,其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億萬農村養殖戶。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多位竹鼠養殖從業者介紹,由於尚未制定出關於竹鼠的檢疫標準,竹鼠在出售、運輸過程中檢疫環節長期處於缺位狀態。
  • 命懸一線,禁食禁賣致養殖蛙類損失上億元
    據業內人士粗略統計,目前全國黑斑蛙養殖戶因資金無法回籠,對蛙的投餵量大幅減少,蛙的體重縮水、營養不良發病嚴重,還有大食小的互相蠶食,繁育的蝌蚪不敢收、不敢喂,業內哀嚎一片。部分養殖戶損失或超過30%,部分人損失稍低。預計整個養殖戶平均損失達到15%,即損失了9億元。還有其他業內人士表示,整個養殖業的損失還不只9億這個數。
  • 「禁養令」下達,這2種行業迎來變革,是真的嗎?為何觀點不一
    今天,筆者看到一篇文章,說的是新的禁養令已經下達,養殖業和野味館這2個行業將迎來變革,不少網友在下面留言評論,問是不是真的。筆者隨後查詢了相關內容,並沒有發現有新的禁養令下達(以前有),查到的只是個人發布的不確定的信息,但是,在目前關鍵時期,不少養殖戶對此消息還是比較敏感,而且對於文章列舉的禁養名單也觀點不一,同時,普通民眾對此事情有贊成有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