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在疫情中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討論也經久不息。「禁野令」的出臺讓一些果子狸養殖戶蒙受損失,於是他們開始了「反擊」。
近日,江西萬安縣一家果子狸養殖戶將北大教授呂植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對方所謂「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貿易洗白」等言論對行業聲譽造成嚴重損害。
那麼,馴養的果子狸被「一刀切」合適嗎?養殖戶的損失應該由誰買單?
果子狸養殖戶起訴北大教授
5月8日,一家果子狸養殖戶將北大教授給告了。
據澎湃新聞消息,這家養殖戶位於江西省萬安縣,主營野豬、豪豬以及果子狸的馴養繁殖,曾被評為「江西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曾幫助過一些當地的貧困戶脫貧。
為什麼起訴呢?原來,這名北大教授名叫呂植,今年2月曾公開表示「人工馴養繁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不力」「容易出現貿易洗白」。養殖戶認為,這些言論對人工馴養野生動物從業企業和人員的社會聲譽造成了嚴重損害。
小觸注意到,這家養殖戶目前飼養著8000多頭果子狸,投資2000多萬元。連續三個多月的禁運和交易,令其損失慘重。這次訴訟雖然是由它一家發起,但訴訟費用卻是眾籌自上百家養殖戶。
除了訴狀裡的說法外,這些養殖戶對呂植的不滿還包括其「一刀切」的觀點:呂植在接受光明網採訪時指出,無論野外還是人工飼養,凡是野生動物就不能吃。
「禁野令」太嚴?
當蝙蝠、穿山甲被推斷為新冠病毒可能的中間宿主時,果子狸也受到「波及」,人們對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再也無法容忍。1月25日,官方禁止了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在這之後的幾個月裡,關於是否應該對人工馴養的野生動物「一刀切」的討論經久不息。4月8日,《禽畜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發布,沒有入列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被禁食,果子狸就是被禁食的野生動物之一。
至此,果子狸養殖戶步入了尷尬境地,如果最終確認要禁養,自己的投入將全部「打水漂」。上文中那家起訴北大教授的養殖戶,正在經歷這樣的痛。
同樣的情形,還發生在廣西。
中國新聞周刊曾報導,謝富傑是廣西竹鼠養殖產業10萬名從業者之一,疫情之下,他的2000隻竹鼠被判了「死緩」,如果最終確定不能養殖,他將面臨巨額債務。
如此看來,「禁野令」似乎太嚴?
誰為他們買單?
從養殖戶的利益訴求來看,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嚴格的「禁野令」才符合全社會的共同利益。
從公眾生命健康上來說,野生動物難以做到充分檢疫,交易過程信息不透明,很容易滋生名為馴養實為非法收購等亂象,這些都可能成為威脅我們健康的潛在因素。
從社會文明上來說,普通家禽家畜以及河鮮海鮮,完全能滿足人類的營養需求。像果子狸這類野生動物,屬於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馴養它們除了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慾外,再沒有任何其它作用。
那麼,養殖戶們的損失,該由誰來買單呢?小觸覺得,主要的承擔者還是養殖戶自身,相關部門就算有補貼,也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當公眾利益與個人利益出現衝突時,我們應該偏向於保障公眾利益。拿公眾的生命健康來為野生動物養殖戶的個人利益買單,顯然是欠妥的,他們有必要冷靜下來尋找更好的出路。
(圖片來自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