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清晨6點,天剛蒙蒙亮。家住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竹園村的唐九壽喝了口水走出房門,院子裡停放的摩託車輪胎上還粘著前一天下鄉的泥,他戴上紅色頭盔,一腳邁上了摩託車,開往一百公裡外的村莊,挨家挨戶推銷「家禽」。
今年46歲的唐九壽很久沒有如此為生計奔波過了。儘管他是當地貧困戶,妻子沒有工作,膝下還有四個孩子需要撫養,但此前的五年,以養果子狸為生的他,從沒為生活擔憂過。
▲江西萬安原本是「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
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官網發布《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包括竹鼠、果子狸、刺蝟、中華蟾蜍在內的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明確了分類管理範圍,並要求積極引導竹鼠、果子狸、豪豬、狍等有關養殖戶在2020年12月底前停止養殖活動。
8個月前,有著「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稱號的江西萬安,就因疫情下的「禁野令」處於尷尬兩難境地,禁養、放生、賠償、轉型……一個個接踵而至的問題讓養殖大戶和貧困戶們措手不及。
八個月過去了,有人轉型做普通家禽養殖,有人還在為重新創業發愁,「禁野」中的他們該何去何從?
【剛擴規模】
「貧困戶能掙這麼多錢不容易」
一隻果子狸,一天只需餵一次,每天的飼養成本約1元錢,以8個月出欄期計算,成本總共只需240元左右。然而這些可長到10至12斤的出欄果子狸,每斤市場價格可達120至160元左右,按10斤算,賣出一隻果子狸的純利潤約1000元。
早年間,萬安縣政府以及上百家農戶,正是看中了果子狸養殖產業勞動強度小、產業效益高、養殖技術比較簡單、生產周期較短的多項優勢,由萬安縣百嘉鎮的果子狸養殖合作社牽頭,帶領當地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大力發展該產業,農戶養好的果子狸再由合作社收購,價格達到200元每公斤。
唐九壽就是該合作社成員之一。2015年,在政府扶持下,唐九壽得到一組政府發放的果子狸種苗,一公兩母。隨後政府組織貧困戶到果子狸基地實地參觀,讓他進一步了解基地的實力和果子狸的養殖方法,第二年,他又買了六隻,直到現在他已經有了二十餘只果子狸。
▲原本的狸舍
養殖是門學問。果子狸為毛皮動物,怕高溫、高溼,要保持狸舍乾燥、清潔,通風良好,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果子狸對飼養及飼餵方式有固定的習慣,也不能隨便更換日糧成分、餵飼時間和飼餵方法。
起初,很多村民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果子狸,不夠上心,然而,果子狸屬雜食性動物,在餵養方面有講究,如果一次餵得多了,它會腹瀉,不少人種苗拿回去沒多久就死掉了。唐九壽自幼喜歡小動物,所以對果子狸十分有耐心,他嚴格按照培訓上要求的日糧搭配,泡發膨化飼料,每天規律地定量飼喂,一天一頓,很快便上手。
「特別是在產仔期間,如果驚擾到果子狸,它會咬死自己的幼仔甚至吞食,但是母狸分娩後飼餵肉、魚的比例應增加,每日可增到3兩,水果可增至4兩,有時候還要餵牛乳,我都是傍晚悄悄地去加飼料。」唐九壽說道。
去年,唐九壽下定決心,擴建了規模,在院子裡修了三棟養殖場舍,每棟30間,其中兩棟裡的九十幾隻是政府交由代養,他參與分紅。
▲唐九壽家原本的三間果子狸場舍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於果子狸是夜行動物,為滿足其夜間活動的需要,果子狸的場舍較寬散,用紅磚砌成,中間留有一條寬約1米的走廊,兩側各有15間場舍,每間佔地面積約兩平米,四周及門窗均用鐵絲網圍成,場舍中間橫著一條直徑約20cm的木樁,以供果子狸自由攀爬和睡覺。
「今年擴了規模,按計劃可以賣40多隻,減去日常消耗,純利潤3萬元左右,對我們貧困戶來說,能靠自己掙到這麼多錢,很不容易了。」唐九壽說到這有些激動,他望了眼如今被鴨、兔佔據的場舍,低下了頭。
【「禁野令」之下】
「從心存僥倖到及時止損」
所有計劃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戛然而止。
疫情剛出現時,專家說病毒很有可能來自野生動物,唐九壽的心「咯噔」一下。去場舍轉了一圈,看著上百隻果子狸,他心裡琢磨,本想靠它們為四個孩子攢點學費,到頭來賣不出去可怎麼辦?
很快,「禁野令「出爐。2月24日,全國人大表決並通過了「禁野」決定,明確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動物,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
5月2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公布了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果子狸未能「倖免」,它沒有被列入目錄之中,便不能食用。這個消息,讓江西萬安的養殖戶們陷入茫然焦慮之中。
▲2014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江西省萬安縣「中國果子狸養殖之鄉」稱號
一開始,很多養殖戶抱著僥倖心理,相信會有一個折中的辦法來收回成本。「上百家農戶都以養果子狸為生,一刀切的做法會讓我們過得很艱難,而且這麼多隻果子狸要怎麼處理呢?」家住高陂鎮某村莊的農戶王大哥說道。於是,他們在惴惴不安的同時,仍咬牙堅持每天按時餵飼料,期望在政策下來前能夠賣掉一批。
可隨著時間越拖越久,每天的飼料錢讓他們開始吃不消。「雖然果子狸吃的是膨化飼料,每隻每天的飼料費大約1塊錢,但我家上百隻,一個月也要花費上千塊。我們接到通知也不能殺了或者放生,實在是養不起了。」慢慢地,王大哥每天只餵少量甚至不餵飼料,有時雜著豬飼料,以此節約成本,想著「及時止損」。
同樣備受煎熬的,還有當地政府部門。「從2月到5月的三個多月時間裡,養殖戶和合作社三天兩頭給我們打電話,問我們怎麼辦,我們也著急,覺得很可惜,畢竟是我們的扶貧項目,但是這關乎疫情,我們儘量安撫他們的情緒,也建議他們適當想想轉型的出路。」當地林業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從萬安縣林業局獲悉,按照相關規定,今年5月底,萬安縣組織林業、財政、公安等相關部門及相關鄉鎮,對全縣納入本次處置的野生動物——眼鏡蛇、王錦蛇、滑鼠蛇、果子狸、竹鼠、豪豬、藍孔雀、灰雁等8類物種進行了確認。經精準摸底排查,全縣蛇類存欄50303.5斤(約5萬條);其他物種存欄13842隻,其中果子狸存欄11875隻,竹鼠存欄1738隻,豪豬存欄207隻,藍孔雀存欄16隻,灰雁存欄6隻,涉及農戶、企業、合作社共76戶(其中貧困戶32戶),分布在全縣16個鄉鎮。
隨後當地根據省林業局提出的處置意見,6月下旬至7月底對野生動物全部進行了分類處置。其中對果子狸的處置,一是科學放歸自然,包括果子狸1500隻;二是無害化處理,包括果子狸6075隻;三是轉為非食用,將3000隻果子狸外發至廣西柳州市柳北區生輝養殖場做鱷魚飼料,將少量果子狸轉作種源。
【轉型困局】
「從頭開始,可能還得花上10年」
唐九壽原本養著的那一百多隻果子狸,是在7月底被處理的。
看著上躥下跳的果子狸被一筐一筐裝進貨車,唐九壽有些無奈,「我們這邊補償費用很高了,每隻1650元,但是我家裡比較窮,眼看以後就不能靠這個多賺一點錢了,就心裡比較難受,有落差。」從果子狸被運走那天起,唐九壽常常在空空的場舍裡打轉。
▲唐九壽家的場舍一度空置,牆角結滿了蜘蛛網
隨後,政府和基地聯繫了很多農戶,通知大家轉型是一定的,但是如何轉型每家農戶的情況不同,還有待商榷。
萬安縣境內地形以中低山、丘陵為主,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又因這裡溫和多雨,光照充足,有利於發展亞熱帶農業生產,再過幾天,漫山遍野種植的臍橙就成熟了。
萬安縣農業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禁食令」出臺後,為幫助養殖戶轉型轉產,一是鼓勵養殖戶發展油茶、果樹等種植業,發展其它養殖業、加工業以及就近或外出務工,縣財政予以一定的獎補;二是縣林業局、農業農村局、勞動就業局以及有關鄉鎮組織各類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三是給予養殖戶信貸支持,最大限度支持養殖戶轉產。
「都說讓我轉型,但迷茫的是該如何轉型。」黃先生是本地人,成年後,他選擇在外務工,十年後返回家鄉,投身到果子狸養殖業,在買種苗上花了30多萬,修建場舍等基礎設施花了60萬,到去年年底共養了400多隻果子狸,如果沒有意外,今年大概可以產出6、700隻。
「當時鼓勵我們幹這個,而且基地技術成熟,還有市場,我就回來了,當時就是一頭扎進去,認定了就放手去做,如果不是疫情,今年我們的純利潤在30到40萬。現在雖然賠償了80多萬,我還完貸款,還有10萬的債。」黃先生說。
果子狸被處理後,黃先生考慮過養殖家禽,比如雞鴨鵝,但是他認為轉型成本太大。「果子狸的場舍是為它們打造的,每個房間很小,但是雞鴨鵝是開放式飼養,場地不夠大,這個廠房養豬也養不了,門是木門,兩百斤的豬撞一下就倒了,如果改造廠房,挖掘機進不了,請人工去敲又是一筆大開支。」
▲當地一些果子狸養殖戶已經轉型改養雞等家禽
但是真正讓黃先生下不了決心的,是普通家禽的收益遠低於果子狸,「鴨子3塊錢一斤,果子狸120一斤,就算同樣的成本,鴨子有時候因為市場要降價,說不定還要虧本。」
黃先生坦言,除了果子狸,他們手上沒有其他技術,脫離市場也6、7年了,穩定的家庭生活已讓他無法如十年前隻身一人外出打工,所以他還是希望能在家鄉自主創業,只是還沒找到機會,「我也想轉型,但是我還沒有找到機會,該做什麼產業呢?又比如資金方面,我還欠銀行的錢,我不能又借了錢去創業,所以希望能有一些優惠政策。」
黃先生認識的另一位養殖戶則表示,他養殖果子狸10年,為此付出的心血是無法用錢來衡量的,「果子狸是爬行動物,且在晚上更活躍,我們在建場舍時要求內牆要對平,外牆也要對平,稍有傾斜,果子狸便容易爬出來,我們在防逃措施這塊兒下了功夫,但是這些沒人看得到,我們的心血又該如何賠償呢?」他表示,轉型也不是口頭說說就能辦到的,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就像我做了十年才有了成果,再從頭開始可能還要花上十年。」
【尋求出路】
「總要走出來的,生活還得繼續」
「鴨子有多少只?雞呢?」晚上7點多,當地最大的果子狸合作社的合伙人郭先生坐在辦公室裡,一手拿著電話,一手翻著報表,辦公室外一輛貨車裝滿了家禽,正準備發往外地。
▲郭先生的果子狸養殖基地現在已改為養雞場
作為當地果子狸養殖業的帶頭合作社,他合夥的養殖合作社連續10年被省林業廳評為「江西省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稱號。突然的轉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我們現在的生活作息完全顛倒了,之前果子狸很好養,不用操什麼心,但是現在養雞要晚上抓,還得立即裝運送貨,有時候加班到凌晨1點。」
郭先生稱,「禁野令」下來後,許多養殖戶們在情感上無法接受,但是對政策是理解的,「生活還得繼續,我們還是有信心能做好,只是時間問題,兩三個月前我們商量開始做家禽類養殖,也帶著之前跟著我們的貧困戶一起,我給他們最低價,他們進行二次銷售。目前才剛起步,這個產業雖然很普通,我們希望能通過努力做出一套家禽養殖的標準,在管理和價格上面佔領優勢。「
在養殖基地內,紅星新聞記者在一個公告牌上看到,有111名貧困戶對該基地的果子狸入股認養。記者了解到,該合作社通過發展「合作社+企業+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海南成立了海源野生動物經營有限公司,對養殖戶出產的果子狸實行統一捆綁銷售,讓養殖戶沒有任何後顧之憂。在他的帶動下,合作社現發展社員五百餘戶,部分貧困戶沒有條件養殖,可在果子狸基地進行入股認養。
▲養殖基地的一個公告牌上,列有111名對該基地果子狸入股認養的貧困戶
紅星新聞記者從萬安縣林業局獲悉,4月上旬,貧困戶養殖的果子狸全部交由當地村級基地接收飼養,對入股果子狸養殖企業的進行退股和分紅結算,及時為貧困戶止損。對貧困家庭養殖戶,縣委、縣政府要求有關鄉鎮根據養殖戶實際情況和意願,逐戶制定轉型措施,明確幫扶幹部為轉型責任人,對種植油茶等經濟林、養殖家禽家畜的養殖戶,縣財政予以獎補,戶均發放獎補資金1300多元。另外對在果子狸基地進行入股認養的部分貧困戶,將其投入的5000元轉入到村集體經濟,籤訂6年協議,每年固定分紅1000元。
此外,為了防止貧困家庭因野生動物退養返貧,4月中旬,萬安縣財政先行安排資金63.84萬元,對自養果子狸的22戶貧困戶按1200元/只的標準發放到戶,同時安排資金51.8萬元,對114戶利益聯結貧困戶的入股及分紅資金予以結算。6月4日,江西省出臺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扶持指導價格後,全縣野生動物養殖戶扶持資金共計2398.87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助763萬元、市級財政補助490.76萬元,縣級承擔1145.11萬元。
「另外江西省出臺的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扶持指導價格,綜合考慮養殖戶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成本、設施設備投入、養殖模式、處置費用等因素,普遍高於去年的市場價,基本上解決了養殖戶之前擔心收不回成本和無力還債等問題。「萬安縣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農戶基本都有田地、家禽等多種產業,此次轉型「對生活不會造成負擔」。
「禁野令」後,唐九壽開始養雞、兔,在後山種植臍橙。10月初,他又回到了合作社,以最低價買入家禽,再向百公裡以外的寶山鄉、澗田鄉與武術鄉村民銷售。他說以前的果子狸售賣靠市場,現在的雞鴨鵝靠人脈,購買的農戶基本只買一兩隻,但唐九壽每斤可以賺2元的差價,一天能賣百來斤。
▲如今,唐九壽的果子狸場舍部分用作兔舍
「現在一天比做小工掙得多,之後我再跑到更遠的地方去賣,過去的事就不想了,總要走出來的,生活還得繼續。」唐九壽和摩託車轉眼消失在竹園村小路的盡頭。
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江西萬安攝影報導
編輯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