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
生活中,朋友婚喪嫁娶隨個禮,同事升官加薪請個客。
不管是隨份子,還是請吃飯,都不外呼一個「禮」字。
禮有大小,情有輕重。
禮貌禮貌,意思意思。
生活中如此重禮,工作又何嘗不是呢?
禮之重。
有人說,體制內諸多束縛,不能灑脫自如。
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有人說,禮下於人,必有所求。
圈子不同,視域不同,觀念自不必相同。
體制中人亦是凡人,都是血肉之軀,難逃七情六慾,難免愛恨悲歡。
如不知禮,怎麼遊刃有餘?
如不知禮,如何進退留轉?
呼之禮,為何物?
可虛可實,可真可假,可輕可重。
有時是一種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無形勝有形。
有時是一種感覺,跟著感覺走,才能牽著夢的手。
有時又非常實在,實實在在的禮,實實在在的物。
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圈子不同,禮自然也就不同。
有些禮只可意會,有些禮不可言傳,有些人奉若神明。
有些禮刻意鑽營,有些禮俗之又俗,有些人趨之若鶩。
有些人千裡送鵝毛,送的是君子之交的真情。
有些人萬裡赴戎機,赴的是視死如歸的大愛。
禮之為禮
事物總在不斷變化發展,變是絕對,不變是相對。
儘管時代變遷,士紳階層邏輯不會大變,禮數很重要。
前些年部分單位門庭若市,盛況空前。
近些年大多單位門可羅雀,空曠寂寥。
院內少幾分市井之氣,院外多幾許清明之美。
該有的「禮」必不可少,「禮多人不怪」。
把握好「數」至關重要,「過而猶不及」。
如何禮之。
度把握的好,叫釋放善意;把握的不好,叫溜須拍馬。
言談說話如此,行事工作亦如此。
凡禮於人,必審時度勢,思而後行。
實事求是為首要原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客觀環境如何,同事領導如何?圈子規矩如何?
深入分析,才能心中有數。
置身其中,才能準確判斷。
一來一往,自然禮成。
虛實結合為核心算法,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該幹的工作幹好,且各方滿意。
工作幹不好,話無從說起。
該說的話說到,且徐而圖之。
話說不到,禮無從談起。
該有的禮予之,且稱心如意。
禮不出手,話的分量大打折扣。
人之謂禮,皆學問。
國禮之深,深不可測。
如何信手拈來,運用自如。
舉手投足見諸於禮。
唯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