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是氫雲鏈旗下的全新欄目,主要包含國內外上針對氫能、燃料電池等內容方面最新新聞信息,地方政策,技術革新等,每天一期。在這裡,你可以全面了解全球氫能發展的最新動態。
1、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
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渠道獲悉,在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原則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和《關於支持本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並指出,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大發展時期,上海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積極搶佔產業制高點。要鼓勵不同技術路線競爭發展,加快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和充電樁的設施布局,全力打響上海新能源汽車品牌。要做好趨勢研判,及時調整政策導向和相關標準。
2、《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 2030年)》發布
昨日,氫雲鏈從青島市新聞發布會了解到,《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以下簡稱《規劃》)發布。《規劃》是山東省第一個正式印發的市級氫能產業發展規劃,也是青島市今後一段時期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編制氫能領域其他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據悉,該《規劃》主要包括發展環境、總體要求、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等5大部分。分階段制定了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預期發展目標,突出「氫能產業總產值」「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等發展目標。提出到2030年,氫氣年消費量超過3億標準立方,培育超過20家規模以上氫能相關企業,5家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氫能相關企業,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3、長治經開區和北京汽車集團籤署氫能框架合作協議
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渠道獲悉,長治經開區和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就氫燃料電池汽車及新能源汽車裝備配套產業項目籤署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長治經開區與北京汽車集團將圍繞氫燃料電池汽車開展深度戰略合作,聯合推動長治經開區氫能源重卡項目落地,引入具備行業前沿優勢的換電型新能源車輛運營模式,規劃新能源汽車換電站布局,積極推進新能源裝備配套發展,為進一步推動我市新能源基礎設施規模化、產業發展集群化貢獻力量。
4、德威新材:設立廣西德威氫動力發展燃料電池領域
昨日晚間,德威新材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12月14日召開了第七屆董事會第六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孫公司的議案》,同意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德威明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德威明興」)以自有資金設立全資子公司廣西德威氫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公告指出,本次設立孫公司有利於公司更好地發展燃料電池領域。
5、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將於「十四五」開建,氫能成重點
近日,氫雲鏈從相關渠道獲悉,在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和大興區政府共同舉辦的一場招商活動上,即將於「十四五」期間開建的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成為了海內外知名機構、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們熱議的焦點。目前,園區已正式由國家發改委批覆設立,大興區已與22家企業籤約。據悉,產業園將利用日本全球領先的氫能產業優勢和大興區空間資源優勢,產業園將首先在氫能應用領域發力。日加氫4.8噸、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示範站和氫能科技體驗展廳都將在園區內建成,未來將拓展為集研發、測試、生產、生活等功能於一體的「氫之泉」主題科技園區。此外,大興區還將聯合清華工研院、中國氫能工程中心等科研機構,建設氫能產業創新中心。藉助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和京東「亞洲一號」物流基地等應用場景,探索燃料電池汽車在機場巴士、城市物流等領域的商業化應用,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公交、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
6、TAP開始氫與天然氣混合運輸的可行性研究
近日,氫雲鏈從路透社報導獲悉,跨亞得裡亞海管道(TAP)負責人表示,該管道(TAP)的開發商已經開始了將氫與天然氣混合的可行性研究,相關人士透露,該管道將從亞塞拜然引入天然氣。TAP董事總經理Luca Schieppati表示,該公司已啟動一項技術研究,我們希望能在明年6月底前做出首次評估。據悉,TAP是一項名為「南部天然氣走廊」的400億美元項目的最後一站,該項目每年將從大型Shah Deniz氣田向歐洲輸送1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Schieppati表示,對氫混合的任何承諾都可能與2021年7月的決定同時進行,即天然氣產能可能翻番。
7、每天可生產50噸氫氣,NuScale用模塊化核反應堆降低生產成本
近日,氫雲鏈從海外媒體獲悉,根據 NuScale Power 發布的最新評估報告,單個小型核反應堆 NuScale Power Module(NPM)每天能夠經濟生產將近 50 噸的氫燃料。這項由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進行的初步研究表明,通過改善 NPM 的輸出功率能夠使從水中分離的氫氣比此前多 20%。NuScale Power 表示這種氫能源的提取方式在成本上更有競爭力,並且能夠和現有的核電發電站配套使用,通過模塊化設計生產氫氣。此外,這家總部位於俄勒岡州的公司估計,單個NPM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8萬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來源於氫雲鏈編輯整理,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