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作者是島田洋七(原名德永昭廣),講述了在二戰過後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年僅8歲的昭廣離開了家鄉廣島,被母親送到了佐賀的鄉下老家,交由阿嬤撫養。生活雖然由貧苦轉為赤貧,我們的小主人公卻在外婆的感染下,真正的領悟到了幸福的真諦。
文中的阿嬤是一位真正的「超人」,雖然日子窮到不行,一天三頓吃飽飯都無法做到,但阿嬤用她自身堅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帶領著外孫度過了一段簡單卻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佐賀的鄉下真的是一無所有,能幹的阿嬤總能給我們帶來各式各樣層出不窮的生活絕招。走路時腰間系上一根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著一塊磁鐵,就這樣出門回來的阿嬤得到了一些釘子和廢鐵,走著路就能賺到一些「外快」;在屋前的河面上架起一根木棒,攔住了許多從上遊漂流下來的寶物。樹枝木片曬乾後可以當柴燒;上遊市場因奇形怪狀賣不出去被遺棄的蔬菜,開叉的蘿蔔切成塊煮出來味道一樣,彎曲的小黃瓜切絲用鹽醃一醃,味道也一樣;偶爾還會有小驚喜,一隻嶄新的木屐,等了兩三天後另一隻木屐也被死心的失主仍掉了,從而送給了我們的小主人公一雙新鞋。阿嬤用她獨到的智慧一次又一次教會了小昭廣如何去樂觀的面對生活。
小說中給我印象深刻的是「真正的體貼是不會讓人感到難堪」這句話,每年一次的運動會,老師總是用善意的謊言與昭廣交換便當,就是為了不讓自己一個人的昭廣感到孤獨與尷尬;和藹可親的賣豆腐大叔故意戳破完整的豆腐,半價賣給昭廣讓他交給阿嬤;自來水收費的大叔爽快乾脆的相信了阿嬤她們已經三個月沒有喝水了。種種的點點滴滴正是印證了我們常說的那句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將這種善良深深的刻印在了骨子裡,讀過之後我們會發現原來生活雖然清貧簡單卻又處處透著幸福。
書中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複雜的人物設定,有的只是最為樸素的語言,簡單的故事,真摯的情感,傳遞給我們阿嬤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幸福不是金錢左右的,而是取決於你的心態。願我們每個人都能領悟阿嬤的生活秘籍,開心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