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知識#
導讀:過去撿來當柴燒,殊不知是舒筋良藥,10元一斤,俗稱「伸筋草」
兒時生活在農村裡,時常跟著父母去山裡,認識了不少野生植物。說實話,那會特別喜歡去山裡,因為山裡的好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好吃的野果,美味的野生菌,可以治病的野草等等,直到如今依舊常去山裡去採摘一些野果、野菜來吃。
不過,山裡的野生植物實在是太多了,有用的野生植物也多,若是不認識的話,有可能就會浪費掉,筆者還記得兒時去山裡撿柴火的時候,經常就會撿一種像松樹的野草,以前一直以為它只能當柴燒,現如今才知道原來它還是民間的一種舒筋良藥,在市場可以賣到10元一斤,俗稱「伸筋草」。
很多朋友可能沒聽過伸筋草,但一些生活在農村山區的朋友,肯定見過它,這伸筋草學名叫做「石松」,長得十分像松樹,只不過和真正的松樹相比,石松矮了不小,一般僅有十幾釐米高,在《本草拾遺》中就有記載:「石松,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山人取根莖用」。
石松在我國分布十分的廣,在東北、內蒙古、河南以及長江以南地區均有分布,多生長於山裡疏林下隱蔽之處,多見於山石之上,所以很多朋友沒聽過伸筋草很正常,畢竟它只在深山老林才有。
以前兒時跟父母去山裡撿柴火的時候,最喜歡撿松針,容易點燃,有時候遇到這石松,總以為它也是松針,於是那時候經常把它撿來當柴燒,後來長大了之後,對它有了新的認知,才知道原來伸筋草是種價值十分的高野草,用來當柴燒實在是大材小用了。
那麼伸筋草有哪些用處呢?
早在我國唐代的時候,伸筋草就是民間一種常用的舒筋良藥,在《本草拾遺》中就這樣記載伸筋草的,「伸筋草主人久患風痺,腳膝疼冷,皮膚不仁,氣力衰弱」,尤其可見,在唐代的時候,伸筋草祛風溼以及舒筋活絡的功效就已經被發現了。
除了《本草拾遺》中有記載之外,在明代的《滇南本草》中也同樣有記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檳榔良。下氣,消胸中痞滿橫格之氣,推胃中膈宿之食,去年久腹中之堅積,消水腫。」同樣也說明了伸筋草地舒筋作用。
據說最早的時候,石松原本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做「山貓兒」,那時候山民都把它當作祛風溼的草藥使用,後來一位行腳大夫在山裡遇到山民用這種野草泡水喝,便問山民這種野草有山民用,山民告訴行腳大夫之後,行腳大夫覺得這個名字跟這野草的作用沒聯繫,便給它取了個「伸筋草」的名字,於是這個名字流傳至今。
現如今伸筋草在民間依舊受到人們的喜愛,很多山民也常去山裡採摘回來用,而隨著伸筋草的用途越來越廣,也使得它已經成為民間常用的一種草藥了,在南方不少地區都作為藥材出售,不過由於伸筋草少有人工種植,大多是去山裡採摘野生的,故而價格也不便宜,一般曬乾了以後10元一斤。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相信以後一定還能再發掘伸筋草更加遼闊的藥用前景,讓這種隱藏在深山老林的野草為人們做出貢獻。
各位朋友,你們認識伸筋草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