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原子筆的發明使整個人類獲益匪淺,其是通過筆芯前端的球珠滾動帶出書寫介質的筆,日常的學習和工作都離不開它。別看原子筆很常見,但其的筆芯製造難度非常大,使用了微小旋轉圓珠的技術,至今沒有幾個國家能造,比核彈還難搞,有20多道工序。目前全球只有三個國家擁有製造筆芯的技術,連超級大國美國都甘拜下風。
現在所使用的筆頭球珠,多採用不鏽鋼或硬質合金材料製成。高超的加工技術筆頭和墨水是原子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因為技術精密,筆頭產品的生產工藝是國家企業的核心機密,在原子筆的包裝上,均有商標。
因原子筆是書寫工具,其球珠直徑的大小,決定了字跡線條的粗細和價值。常見的球珠直徑有1毫米、0.7毫米、0.5毫米三種。同時制筆是個體量很小的行業,筆芯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裡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每一個小小的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美國能造核武器能造核動力航母,但這種過於精細的原子筆一般都是從國外進口,所以對能造筆芯球珠的國家很是佩服。
目前只有中國、日本和瑞士能夠創造原子筆筆頭。最早出現原子筆這一名稱的時間是1888年,在二戰前,中國還不具備能製造高端產業的時候,日本和瑞士已經突破核心技術,申請了專利,將加工原子筆頭的技術牢牢把控。
為了給數百億支原子筆安上「中國製造」,2011年中國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國家撥款近6000萬元支持相關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攻關。經過不懈努力,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不鏽鋼新型材料成功應用,長期以來,困擾中國制筆行業的「進口依賴」困局,開始被逐漸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