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劇上遊生態:國產推理小說特別難

2020-11-21 北青網

    ◎陳輝

    市場如此狹窄,作為推理劇生產鏈的基礎,推理作家們如何生存?

    「我2009年出道,如今已11年了。我出第一本小說時,才拿到2萬元稿費;出第二本小說時,拿到8000元稿費;出第三本小說時,拿到9000元稿費。我還算是寫出來了,可現在出一本書,只能拿到四五萬元稿費,與寫玄幻的作家沒法比,人家動輒能拿上百萬元。」呼延雲說。

    作者得到的回報微乎其微

    國產推理出書難,即使出了,銷售情況也難樂觀,作者得到的回報微乎其微。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推理作家說:「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100本推理小說,至少70本是譯作。這給讀者以錯覺,認為外國推理小說都是好作品,總覺得外國推理小說還看不過來呢,哪有時間看國產推理?這就像買車一樣,都想買國外的品牌,國產的再好,也覺得不上檔次。」

    華斯比表示,其實日本、歐洲也有很多質量差的推理作品,但引進時,國內出版商挑選的都是經過市場檢驗、比較成熟的作品,這相當於讓國產推理作家和國外多年積累去競爭,自然落下風。

    呼延雲認為:「這幾年,情況正慢慢變好,讀者已改變了不少。」

    一方面,國產推理佳作越出越多,一些85後年輕作家湧現出來,單看創作質量,已可與世界最優秀的推理作品比肩,只是大環境上還有差距;另一方面,IP化有利創作水平的提高。

    讓華斯比感到擔憂的是,國內推理雜誌紛紛倒閉,年輕作家失去了成長平臺。他說:「老一批推理作家都是從短篇開始,寫出一定知名度後,才去寫長篇。推理雜誌培養了作家對推理寫作的熱愛。作家剛入門時,沒有人扶持,會很快喪失興趣。此外,作家需要了解讀者想看什麼。類型文學是為市場服務的,沒有發表平臺,作家怎麼找準市場呢?」

    在推理圈,《歲月推理》(月刊)、《推理世界》(雙周刊)曾是許多推理迷的心靈家園。因大多數老作者轉去寫書,不再寫短篇,年輕作者又沒跟上來,導致稿件質量下降。加上經營上出了一些問題,2018年底,它們紛紛停刊。

    停刊時,呼延雲曾公開表示:「國產推理小說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可能將從此消亡。」

    國產推理沒形成傳統

    一邊是推理劇風光獨好,但吃的都是幾年前的創作;另一邊是推理小說陷入低谷,難以維繫。那麼,這次熱潮過去了,還會有下次嗎?該如何拯救國產推理小說?

    華斯比認為,關鍵在形成體系、營造生態。

    在日本,前輩推理作家提攜晚輩被認為是「當然之舉」。作家成名後,會主動幫助新人成長,傳授經驗、幫助發表作品,只有新人不斷湧現,推理圈才會得到大眾重視,前輩的作品才能銷得更好,實現持續發展。

    華斯比說:「在國產科幻圈,也存在類似的傳統,新老作者經常在一起。可在推理圈,新作者和老作者很少聯繫,成名作家不太願意與晚輩見面,埋頭寫自己的東西。晚輩也不敢和成名作家打招呼,大多數是與平輩作家在一起。沒人營造氛圍,所以中國讀者也不太愛讀『燒腦』的推理小說。」

    出現這樣的局面,可能與國產推理圈未能形成傳統有關。早在1896年,《時務報》便刊登了張坤德譯的《歇洛克呵爾唔斯筆記》,首次向中國讀者介紹了福爾摩斯探案小說,引起轟動,比日本還早幾年。到1916年,中國便出版了《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湧現出程小青、藍瑪、孫了紅等優秀推理作家。1949年後,是公安文學、反特文學,推理小說幾乎消失了,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作家才重新閱讀福爾摩斯等,開始推理小說創作。

    「推理小說在日本出現的時間比中國晚,但一直在延續,從本格派,到社會派,到新本格派,很容易看清其發展歷程,但從中國推理小說史中,很難看出脈絡來,在斷斷續續中,有的作家已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但大多數作家不行。」華斯比說。

    年輕作家最不計較功利

    在國產科幻圈,劉慈欣的作品在國際上也算暢銷書,可到目前為止,國產推理圈還遠遠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其實,周浩輝的《死亡通知單》已出英文版,華斯比發現,讀者評價兩極分化嚴重。一些打低分的讀者留言道:既然是中國的懸疑小說,為什麼讀不到有關中國的情況?

    華斯比說:「歐美在類型小說方面比較強勢,即使是日本的推理小說,也很難打入歐美市場。歐美讀者有一種偏見,覺得其他國家作家在講故事方面,不可能比他們講得更好,他們更想從書中讀到異國風情。中國作家努力把故事講得和西方作家同樣精彩,可西方讀者根本不在意這個,這可能是國產推理難走向海外市場的重要原因。」

    一位國產推理作家的兩本書在日本出版,日本讀者的評價是:太像日本小說了。這說明,從寫作技巧、軌跡等方面來說,國產推理作家至少已經達到了世界中等水平。只是國內推理小說的出版市場上,譯作遠多於原創,國產推理作家長期處於鄙視鏈的最底端。

    2018年曾擔憂國產推理小說死亡的呼延雲發現,1年多過去了,國產推理小說依然活著。雜誌沒有了,但越來越多的個人站出來,通過個人評獎的方式,鼓勵創作。他說:「以華斯比為例吧,他2018年推出中國首個私人推理小說獎,其實他現在沒工作,他的錢都花在收藏民國舊書刊上了,可他卻拿出錢來,獎勵國產推理小說作家。我原以為,媒介形式改變,必然會帶來創作的改變,推理雜誌都沒了,誰還會寫啊?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在堅持。」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年輕作家,他們環境好、基本功紮實,是最不計名利的一群人,單論寫作水平,他們不比日本作家差,假以時日,他們一定能寫出經典之作來。」

相關焦點

  • 國產推理小說真的紅了嗎?
    《隱秘的角落》豆瓣評分已經高達8.9分,在國產劇中可謂鶴立雞群。誰知《沉默的真相》播出後,更是斬獲了9.1分。 網劇的大獲成功毋庸置疑,那麼,中國長期不溫不火的懸疑推理小說也要紅了嗎?
  • 盤點:十部高分國產懸疑推理劇,從此告別劇荒
    這算得上是一部半玄幻懸疑推理劇,「小河神」郭得友一手點菸辨冤,辨盡一樁轉離奇的案件。可以看出來,畫面製作上下了功夫的,各種場景也讓人看著像電影的質感,這部劇的改編,簡直相當於二次創作。 作為小說改編的劇,算是良心劇了,無論是劇情還是畫面,都是拍攝出了電影的製作水平,第二季也在今年上線,可是卻沒了前一部的感覺。
  • 迄今為止讀過的最好的推理小說推薦
    個人不喜歡社會派我讀推理小說時非常看重以下三點要素,其中第三點是我最在意的:1. 詭計2. 推理的邏輯性,線索給予的公平性3. 文學性很遺憾,我至今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推理作家能同時兼顧好這三點,但這不妨礙我們依然能找到一些部分要素完成度很高的推理作品。
  • 什麼才是好的懸疑推理劇?
    最近扎堆的看了一堆懸疑推理劇,作為一個推理控,從看書到看劇,從看日本劇到現在看國產劇,讓我來說說什麼才是我眼中好的懸疑劇。很久之前,我有個網名是MacGuffinns,這個單詞來自於著名的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一個經典理論,後世影評人將之稱之為:麥格芬。由此可以看出我對懸疑著迷至深。
  • 國產推理小說可不止《壞小孩》一部哦
    這裡給大家推薦幾本豆瓣高分的國產推理小說,讀者好評不斷,可以堪稱為國產推理的經典+巔峰之作!《長夜難明》 作者:紫金陳 豆瓣評分:8.5作為紫金陳所創作的懸疑三部曲之一,也被改編成了網絡劇《沉默的真相》,由廖凡、白宇主演,相信也會像《隱秘的角落》一樣非常精彩。
  • 日本的推理作品為什麼那麼強
    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國產劇《沉默的真相》,是一部非常典型、優秀的社會派推理作品。從一樁地鐵爆炸案牽扯出沉默多年的殘酷往事,這部改編自紫金陳《長夜難明》的網劇,憑藉強烈的戲劇衝突和懸念設置,融入對現實問題的討論和批判,成為了今年國產劇的口碑之作,超過40萬人打出了「9.1」的高分。
  • 推理小說,一個嚴肅的異類?
    撰文 | 宮照華最近,國產劇《隱秘的角落》成為最受關注的影視作品,不僅收穫了熱烈的討論度,還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劇集講述沿海小城的三個孩子與一樁謀殺案之間抽絲剝繭的聯繫,孩子們在景區遊玩時無意拍攝記錄了一次謀殺,他們的冒險也由此展開。
  • 2019華語劇「名偵探」圖鑑|推理筆記
    文/一樹在過去一年裡,出沒在各部國產劇集中的偵探形象逐漸變得豐富起來。無論是主打推理的懸疑劇和涉案劇,還是融入了懸疑元素的類型劇,擔任解密角色的「偵探」,都是劇集的中心人物。一直以來,國產劇中的「偵探」形象總會有些相似的流行設定。或者是嚴肅正經的警察,或者是風流倜儻的「痞子」,又或者是「男男搭配,幹活不累」。而2019年懸疑劇裡的「偵探」們卻各出奇招,出現了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新趨勢。
  • 推理之絆,推理小說常見問題
    推理小說指的是以推理的方式解開謎題的小說,一般來說,推理小說都是為了要找出殺人兇手,當然,也有些小說例外,沒有兇殺,不過,一般也都和離奇的案子有關。推理小說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歐美發展起來,後來又在日本風行了開來,推理小說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是一種能夠讓人變聰明的小說,通過科學而邏輯的推理,運用法醫學、痕跡學、物理、化學等各種學科的知識,抽絲剝繭,撥開層層迷霧,找到事情的真相,這就是推理小說。
  • 對談空城、不明眼:那些被推理小說映照的現實
    懸疑小說的本土化 《羅宋探案》系列有很強的現實生活背景,空城認為:「中國人用中文寫作的故事,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更打動人。對於推理小說這種類型小說而言,貼近現實,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情,就像是發生在身邊的故事,更有代入感,更能更吸引讀者。」
  • 推理小說的前世今生
    偵探小說起源於19世紀的美國,公認的開山鼻祖是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年1月19日-1849年10月7日),他的中篇小說《莫格街兇殺案》開偵探小說的先河,雖然只是初具模型,但在小說裡愛倫坡運用演繹推理的手法,布置了一系列懸念,引導讀者推理誰才是兇手,這種寫法被日後很多偵探小說作家所借鑑。
  • 推理小說果然火!東野圭吾新作《沉默的巡遊》登頂年中好書榜
    正在熱播的國產推理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最近非常火,作為《無證之罪》的姊妹篇,加上演員們的精湛表演以及精良製作,這部劇目前在豆瓣上被網友打出了9.2分的高分。由此反觀最近幾年,國產推理類劇集似乎迎來了一個新熱潮,而其中不少推理影視作品都改編自推理小說。比如《隱秘的角落》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該劇的熱播也讓很多人去找來原著閱讀。
  • 八部國產懸疑燒腦探案推理劇,陳冠希作品也在其中,你看過幾部?
    這幾年來懸疑劇很受大家的歡迎,播出的懸疑劇都很受大家的追捧,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統計一下最好看的八部懸疑劇,第一部至今無人超越,一起來看一下。8.《如果蝸牛有愛情》王凱、王子文和徐悅等主演的愛情推理劇,講述了高冷刑警隊長季白在與警界新人犯罪心理學專家許詡在合作中逐漸產生好感,二人一起破案的故事。該劇憑藉對刑警的寫實刻畫、超正的三觀獲得眾多好評,劇中劇情甚至成了警方普法利器。在季白身上,觀眾看到了萬千人民警察的身影。6.
  • 這10部推理小說能代表國產推理的最高水平!
    雖然作為推理迷,我們平時接觸的日系推理和歐美推理比較多,但是咱們也不能忽略國產推理的存在。在泱泱大國裡,還是不乏出色推理小說的呢!這次小編就為大家推薦10部高水平的國產推理小說。他能否在最後關頭「畫」出魔鬼的樣子……《張公案》作者:大風颳過他的愛好是推理斷案,尤其好段滅門兇殺等詭奇案件;他的星座是超級掃把星,身邊總有陰謀和命案發生。他的性格孤僻嚴肅,讓百官上朝如上刑堂般愁苦;但他一心破案審訊犯人的時候,也可以立刻變身影帝。——他就是最具個性的「拉麵偵探」張屏!
  • 盤點5部國內好看的懸疑推理劇,第一名你應該追過
    看膩了肥皂劇,緊張刺激又燒腦的懸疑推理劇可以給大家提提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5部國內懸疑推理劇。第五名《唐人街探案》網劇《唐人街探案》是由邱澤、張鈞甯、王真兒等主演,陳思誠監製。第四名《心理罪》《心理罪》改編自雷米所著的同名系列小說,陳若軒、付枚主演。結合《心理罪之第七個讀者》、《心理罪之畫像》兩本小說的內容,主要講述了犯罪心理學天才方木,歷經四起大型連環兇殺案件,探尋善惡真相後,涅槃重生的故事。這部劇雖然沒有大牌明星壓陣,但是在劇情安排、演員表演以及製作上都很用心。
  • 【推理小說】推理迷們不可不讀的100部經典推理小說
    ,簡稱MWA)票選出來的史上最經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說排行榜。在眾多近代崛起的英籍推理作家心目中,桃樂絲•賽兒絲寫於1934年的小說《九個裁縫》,被公認是30年代最佳推理小說。,也連起了哥特小說與推理小說間的血統關係……蘭哈特這些以女性角色為中心的大眾小說,一下子就掌握了這群新讀者,創造了日後的暢銷書模式,小說創作的閱讀者,終於來到大眾時代了。
  • 一集勸退的辣眼神劇,讓我想念這部20年前的國產懸疑推理劇
    作為一個懸疑推理迷,2020年的開年對我來說真的太友好了。前有唐探系列網劇元旦開播,首播就拿下8.2的高分,可謂是驚豔亮相。而且在懸疑推理之上還加了點恐怖驚悚的元素,倒也算是一個創新。而就在1月9月,又一部國產懸疑劇上線——《少年包拯》。
  • 誠意推薦,推理迷不能錯過的七部推理小說!
    自推理小說之父愛倫坡於1841年創作出《莫格街兇殺案》以來,推理小說便以其引人入勝的內容,撲朔迷幻的風格,酣暢淋漓的解謎吸引了無數的擁躉,柯南道爾爵士的《福爾摩斯探案集》更將其熱度推至頂峰。推理小說發展至今,作品早已浩如煙海,其中不乏非看不可的經典作品。
  • 《秘密》:有一種推理小說,叫「東野圭吾式推理」
    文|大翎大眾印象中的推理小說(或偵探小說),在推理界中被稱為「本格派」——以推理解謎為核心的主流類型。所謂「本格」是從日本引進的詞語,指「正統」的意思。本格派通常讓讀者擁有與偵探相同的線索和視角,使其盡情享受解謎的樂趣。因此,「本格派推理」常被廣大推理迷所推崇。
  • 改編自封與同名小說,懸疑推理劇《拆·案》12.21上線,你期待嗎?
    與冬至一同到來的,還有這部民國懸疑推理劇《拆·案》,這部改編自封與同名小說的網劇,由董璇、谷嘉誠領銜主演,張雨綺、喬振宇友情出演,12月21日起每周一周二中午十二點更新,單從海報就能感受到滿滿的民國氣息,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