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一屆「馬欄山杯」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以「創新驅動 融合發展」為主題,致力於發現、轉化一批具有湖湘氣派、貼近群眾需求、兼具藝術性實用性的文創產品。
在參賽作品中,眾多湖湘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使得具有湖湘元素的文創產品迅速風靡日常生活,其中不乏各種精美手工藝作品。在作品評選過程中,一款名為「鳳儀」的飾品憑藉對湘繡工藝的改良,將湘繡產品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不僅讓大眾對湘繡有了全新的認識,更是獲得大賽評審團的高度評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創作品背後的故事。
底蘊深厚的湘繡 從未過時的經典
「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世人將這樣的美譽贈予湘繡,可見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湘繡技藝之精湛。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繡的湘繡,自西漢起歷經2500多年的發展演變,由一個民間手工藝品蛻變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品,完成了由非遺向藝術的轉變。
湘繡巧妙的將我國傳統的繪畫、書法、及其他藝術與刺繡融為一體,形成以中國畫為基礎,運用近二百種顏色的繡線和上等絲綢、綢緞,手工以針代筆,巧妙的運用一百多種針法進行創作或還原畫面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刺繡流派。最顯著的特點是色彩鮮豔,形象逼真,構圖章法謹,畫面質感強,無愧於「遠觀氣勢宏偉,近看出神入化」的藝術效果。
科班出身的夏豔,繪畫功底紮實,設計思想不拘泥,她將所學的專業與湘繡工藝結合,在提升湘繡產品藝術品質和豐富品類上積極探索並取得一定成績,在突破傳統跨界融合、設計開發刺繡文創衍生品方面也做了深入研究。辜金華是師傅帶徒弟口口相傳這一傳統模式培養出來的老一輩湘繡藝人,與接受科班教育的夏豔存在著新老觀念截然不同的摩擦,但本著發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資源的理念,兩人於2016年攜手合作,讓湘繡技藝在新老思潮的衝刷下歷久彌新。
夏豔和辜金華合照
游離於絲線之間 勾勒不一樣的湘繡世界
一根繡花針,萬千條繡線,凝聚著無數的心血和智慧,連綴著幾千年的文明與傳承。穿針引線之間,千萬條彩線輕盈穿梭,繡出了中國獨有的絢爛與世間的百態。湘繡文化孕育千年,勤勞智慧的湖湘人民以針為筆,將千年歷史融於刺繡當中。
夏豔和辜金華經過老思想與新思想的不斷碰撞,最終創作出兼顧傳統與現代、時尚的文創新品。而本次的參賽作品「鳳儀」正是立足於湘繡傳統特質,挖掘和提煉本土湖湘文化元素,創新湘繡傳統表現形式,既有傳統元素的升華,又有傳統工藝的創新,將「非遺+文創」、「非遺+旅遊」、「非遺+市場」「非遺+教育」相互融合,達到了傳承創新發展的理念目標。
《知禮》手帳本
「我們的作品選擇女性從古至今都不可或缺的首飾品之一——耳環作為載體,將圖像元素和現代設計精神相互融合,用極簡的線條來表現它的美,做到簡約而不簡單。」夏豔說到,「中國人比較含蓄神秘,就如中國畫中最喜歡用到的「留白」,給人留出想像的空間,而耳環圖案呈現在每個人的眼中、心中都會是不同的詮釋。」
《龍鳳》筆記本系列
夏豔表示,在設計作品之前,曾多次去到湖南省博物館觀摩學習馬王堆的歷史文化,對出土的素紗襌衣和神秘紋樣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感嘆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技藝是多麼的神奇的同時,又想設計出神秘靈動的紋樣,讓更多的人喜歡上這些傳統文化,願意通過自己設計的作品去了解歷史、感受歷史。
《遇見書香》木銀書籤系列
「在將來的設計中,我們還是會用到馬王堆中的經典元素進行創作,通過文具、杯墊、箱包等產品載體和圖案不斷的創新衍生。」在談到團隊將來發展方向時,夏豔感慨到,將打破已有的傳統,撕開千篇一律的面紗,讓湘繡這一傳統文化不斷地向更廣泛的人群傳播,讓非遺湘繡藝術真正「活」在當下濨養生活,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