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評論員
「要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在大變局中塑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省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將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為事關廣東「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再認識再部署,強調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戰略支點的支撐、聯通、撬動功能,為我們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指明了努力方向。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寄予厚望,在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我們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主戰場中選準自己的定位。省委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提出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這是基於廣東發展基礎、條件以及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作出的主動選擇。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黨中央戰略構想,深入領會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的工作要求和責任擔當,找準自身定位,在參與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搶抓機遇、發揮優勢、激發潛力、贏得主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關鍵在於實現經濟循環流轉和產業關聯暢通,根本要求是提升供給體系的創新力和關聯性,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廣東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方面優勢明顯,擁有長期發展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豐富經驗,擁有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等重大改革平臺,完全有條件有能力當好戰略支點。我們要準確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方向、大原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在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展現更大作為。
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不斷強化戰略支點的支撐功能、聯通功能、撬動動能。廣東經濟總量佔全國1/10,消費佔全國1/10,外貿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4,各類市場主體佔全國1/10。強化支撐功能,就是要著眼於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滿足能力,把廣東的全國經濟大省、消費大省、外貿大省、製造大省等優勢和潛能發揮出來,增強產業、消費、投資、外貿、安全等領域的支撐力。強化聯通功能,就是要著眼於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拓展國內經濟縱深,聯通國際市場,打造國際交通樞紐,形成聯通內外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絡。強化撬動功能,就是要發揮重大改革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傳導放大效應,著力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更多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品牌。
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要把中央、省委全會部署落實到具體工作中。要進一步增強產業支撐力,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消費支撐力,強化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投資支撐力,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增強外貿支撐力,促進內外需、進出口等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安全支撐力,統籌好發展與安全。要立足國內大循環,加強與兄弟省市經濟聯繫;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擴大開放;抓住打造國際交通樞紐這個重點,完善提升循環效率的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要抓住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機遇,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率先破除制約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體制機制障礙,為全國探索經驗、作出示範。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更是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寄予的厚望和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全會部署,在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的賽道上,搶抓機遇、創新舉措、積極作為,當好戰略支點,在大變局中塑造廣東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服務全國大局貢獻廣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