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在性能方面可能不如微軟主機那麼強大,但是索尼堅持多年的獨佔遊戲內容戰略依然是其獲勝的關鍵。此外,中國力量的崛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
【本文來自於騰訊遊戲頻道原創作者招募活動,作者:superwave,我要加入。轉載請註明來源。】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PS4的消息可謂層出不窮,這款誕生多年的主機歷經長期積累,取得了不少佳績,可謂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奠定了在本次主機大戰之中的王者地位。
那麼索尼是如何辦到這一點的?
雖然在性能方面可能不如微軟主機那麼強大,但是索尼堅持多年的獨佔遊戲內容戰略依然是其獲勝的關鍵,即便獨佔內容強大的任天堂也難以與之相比,此外,中國力量的崛起,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
PS4到底有多強大?
在2016年,PS4就顯示出了制霸的態勢,根據IHS今年3月的報導,2016年的主機市場價值為350億美元,其中PS4佔178億美元,佔據了全場主機市場超過一半的份額:57%,而Xbox One佔總市場的26%,收入91億美元。由此可見差距之大。
關於PS4最近也是捷報頻傳,在6月的時候,索尼SI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宣布,截至6月11日,其PS4主機的全球銷量達到了6040萬臺,並且售出了4億8788萬份遊戲(包含數字版和實體版)。此外,截至2017年3月底,索尼在全球有7000萬活躍用戶,PS Plus擁有2640萬名付費訂閱會員,PS4玩家一周平均使用時間已超過6億小時。
這些華麗的數據更助推了索尼的財報表現,如今,索尼的遊戲業務已成為整個公司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之一。眾所周知,索尼今年終於扭虧為盈,遊戲業務是此番增長的大功臣。索尼4月發布的2016財年財報顯示,遊戲和網絡服務部門營業利潤達到1356億日元(約合12.18億美元),較上年的887億日元增長52.9%,營業利潤僅次於排名第一的金融服務部門。
正是因為一系列耀眼的成績,外媒finder的分析師認為PS4將超越PS2成為史上最成功的主機。
分析師表示,6040萬臺出貨量意味著PS4已經分別超越了WiiU、N64和初代Xbox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累計銷量,且到目前為止PS4僅僅發售了4年,這意味著PS4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和索尼史上最暢銷的遊戲主機PS2比肩,甚至有機會超越後者。分析師預計,假如PS4按照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那麼在其生命周期結束之前是絕對可以超越PS2的。
就目前來看這個預測未來很可能成真,這也意味著在當下全球普遍看衰主機遊戲市場的情況之下,PS4的表現強勁依然證明了主機遊戲市場的龐大和價值所在。
獨佔遊戲內容
業界普遍認為,第一方扛鼎作品和十分豐富的第三方遊戲作品是PS4致勝的關鍵所在,從玩家到從業者都能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就第一方來說,索尼旗下的神秘海域系列、GT賽車系列以及戰神系列涵蓋了各種類型的玩家群體,更不用說《最後的守護者》這種花費了多年時間打造的純粹追求藝術的遊戲,就全球來說,很難有遊戲公司會放手讓製作者耗費漫長的時間去打磨,這款原定於2011年聖誕節發售的遊戲拖到了2016年底才發售。
作為索尼的競爭對手,微軟雖然也擁有光環系列和戰爭機器系列這樣不錯的第一方品牌,但是比起在X360時代這些品牌的大放異彩,如今的XB1,微軟的第一方作品多少顯得有些尷尬,這主要是因為團隊的變化導致,例如光環系列的4代和5代不再是之前最經典的三部曲的開發商bungie打造,換成了343工作室,評價褒貶不一,尤其是《光環5》的新主角洛克引發了很多系列老玩家的不滿。而戰爭機器系列的4代於去年發售後雖然評價尚可,但是首周銷量居然只有61萬套,《戰爭機器3》的首周銷量可是290萬套之多,同樣的,《戰爭機器4》也並非之前系列三部曲的開發商EPIC打造,而是The Coalition工作室打造。
反觀索尼的第一方陣容,《神秘海域4》依然由頑皮狗打造,未來頑皮狗還將推出萬眾期待的《美國末日2》,而戰神系列新作依然由索尼旗下的SCE Studios Santa Mon打造,這款明年發售的頂級大作可能也會和系列以往正統作品一樣成為玩家們的注目焦點所在。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索尼一直在努力開發新的IP,例如今年上半年發售後頗受好評的《地平線:零之黎明》,該作實體銷量在最近突破了300萬套,根據相關調查機構分析,這款遊戲的年度銷量(包含實體版和數字版)可能會達到600萬套之多。
《血源》也是索尼打造的一款第一方佳作,由於請到了黑暗之魂系列之父宮崎英高親自操刀,而且傳承了黑暗系列的高難度特徵,一度虐得眾多玩家死去活來而成為了社交網絡的熱門現象,雖然很多玩家希望在PC上也能玩到這款遊戲,就像PC上可以玩到黑暗之魂系列三作那樣,但是因為版權在索尼手上,所以該作永遠無法登陸PC。
當然,任天堂的Switch主機上出現的《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和《噴射戰士》等第一方作品,也倍受玩家好評,或許隨著任天堂未來不斷發力,可以和索尼打成平手,但是如果比較起第三方陣容,索尼則佔有最大優勢。
就歐美第三方大作而言,跨平臺之作非常普遍,例如未來將要出現的《刺客信條:起源》和《使命召喚:二戰》無論在PS4還是XB1乃至於PC上都可以玩得到,但是玩家如果要想玩到那些精彩的日本第三方遊戲,PS4往往則是首選。今年上半年發售的《女神異聞錄5》、《仁王》、《如龍5》乃至於最近的《最終幻想12》重製版這些日本第三方大作均是PS4的獨佔之作,更不用說之前出現的《重力眩暈2》和《奧丁領域:裡普特拉西爾》,後者得到了IGN高達9.5分的評價,而在未來,索尼也有《最終幻想7》重製版這樣的殺手鐧級別遊戲,從陣容和節奏來說,幾乎每個月玩家都能玩到新的第三方獨佔大作。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些跨平臺的第三方作品,品質最好的版本往往也是PS4版,比如光榮特庫摩旗下的《真三國無雙7:猛將傳》和《死或生5》,其PC版是移植自PS3版本,畫面和特效均不如PS4版本的表現。
當然,當下任天堂的Switch主機表現氣勢如虹,不少遊戲公司紛紛表示將要在這臺主機上推出遊戲,但是因為Switch主機性能缺陷的問題,《聖歌》這種頂級畫面的遊戲很難移植到Switch上,而育碧則是明確表示《刺客信條:起源》不會登陸Switch,就日本遊戲來說,也許畫面表現一般的《最終幻想12》重製版和《勇者鬥惡龍11》3D版未來可能登陸Switch,但是3A大作開發級別的《最終幻想15》、《最終幻想7》重製版以及《王國之心3》等作品登陸Switch主機的希望非常渺茫。
所以綜合來看,PS4主機上可以玩到的第三方獨佔遊戲是最多最全的,這也是為何業界普遍認為微軟未來推出的Xbox One X難以撼動PS4的關鍵所在,高昂的價格和獨佔內容不如PS4平臺可能會使得Xbox One X銷量不會太高,而任天堂的Switch主機主打的便攜功能使得其必須犧牲一些性能,其定位和PS4就有明顯差異,更在意畫面表現和更多獨佔大作的玩家選擇PS4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從根本上來看,獨佔內容的陣容和品質一直是歷次主機大戰的關鍵所在,例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SFC和MD兩大主機當時戰得難解難分,最後SFC依靠一大批經典日式RPG以及快打旋風系列等當紅遊戲奠定了戰局,此後PS戰勝了N64和SS主機也是因為可以選擇的獨佔遊戲更多之故,而且索尼在當年推出PS有一句口號就是「所有的遊戲在此集結」,相當深入人心,也成為了索尼系主機此後的標誌性口號。
任天堂在SFC之後長期失去全球第一遊戲主機寶座也是因為得罪了第三方之故,從NGC到WII U皆是如此,尤其是WII U的第三方遊戲少之又少,當然WII可能是個例外,但是第三方只會針對WII開發一些獨特的體感操作遊戲,而不會把最終幻想系列的正統續作搬到WII上面。
索尼對於第三方的重視和扶持一直是最大的,從PS之父久多良木健到現在的索尼總裁平井一夫,對於第三方幾乎都是有求必應,例如在PS3時代,因為這臺主機架構上的一些問題,以及中小公司買不起遊戲引擎,索尼於是自己研發了Phyre引擎供這些中小公司免費使用,像閃之軌跡的兩作就是用這個引擎研發出來的,類似案例還有非常多。
無法忽視的中國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主機遊戲市場目前無法左右主機遊戲競爭的格局,但是《最終幻想15》的國行版銷量位居亞洲第二(PS4版佔到絕大多數)僅次於日本說明了國內主機市場還是在不斷增長的。
更何況前不久2017ChinaJoy上《大聖歸來》PS4版的公布震撼了所有人,如果這款遊戲能夠實現銷量突破,無論對於國內主機遊戲市場還是PS4的全球布局來說都有深遠意義,這款遊戲如果成功,會進一步加強PS4的獨佔遊戲陣容,在未來,參與主機硬體競爭的三大廠商勢必會更加重視中國市場,可能會在中國市場發掘一些歸屬自家平臺的獨佔內容,在全球主機遊戲市場日本和歐美已經漸趨成熟的情況下,中國的主機遊戲市場還有著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也許在多年之後中國也能出現一些對主機競爭產生一定影響的獨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