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作為一部講述關於明朝宮廷事件的古裝大劇,自從宣布開播的那天起便深受很多觀眾的關注,再加上明朝題材的電視劇國內非常缺,使得這部劇前期的營銷口碑很棒,但是在追完這部劇後說實話真的令很多觀眾失望了,截至目前豆瓣評分只有6.2,在我看來毀掉《大明風華》的不是朱亞文、湯唯等這些實力派演員,而是編劇那些令人噁心的腦迴路!
對於像《大明風華》這樣的古裝劇來說,其實只要劇情真的引人入勝,史實上的改動可能也沒太大影響,畢竟不是正劇,只是借了那段歷史名。像琅琊榜那樣架空的也是非常優秀的,關鍵是劇情和人物要有吸引力要有深度和張力,就像這部劇前半部的朱棣,能成英主的皇帝必然擁有不同常人的能力,朱瞻基28歲登基,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平了漢王叛亂,輕易駕馭了一班老老少少的朝臣,藩王也都臣服,這沒兩把刷子肯定不行的。無論治國還是治人的能力恐怕不會亞於梅長蘇,可惜劇情就不好好編,編劇真的是太糊弄觀眾了!
另外我們從歷史上了解到朱棣死的時候,身邊全部都是太子黨,並且楊士奇封閉消息,快馬傳消息給太子,這才讓太子順利登基。同時我們從劇中來看,朱棣只是口諭傳位給漢王,理由是怕孫子打不過(估計老頭認為確實打不過)後,全家被殺。後來楊士奇堅定的站在他孫子一邊,並且他孫子最後說的那些話(打不過就去陪他),他知道這一場內亂真的無法躲過,但是他也清楚他一死他的好孫子肯定會開始準備幹掉漢王,他也不用再傳位給漢王了。
還有楊士奇是鐵桿的太子黨,他不會傻到讓太子黨的人宣告漢王登基,這只是一個橋段罷了。感覺老頭是在考驗孫子行不行,也是在考察三楊對太子的絕對忠誠,否則他應該直接召見老二,而不是和老大的支持者和繼承人說那麼多。這劇要是架空歷史大體沒毛病,有些智商不上線也將就看了,可這是打著正史旗號,且是明朝,還是初年最強盛時期,編成這樣腦迴路的安排噁心誰呢?
先不說歷史還原度,就只說這個電視劇到現在播出的劇情,我覺得編劇的邏輯思維有問題,朱棣是誰,千古一帝,殺伐果斷,歷史上確實是對皇位繼承人有過動搖,電視劇裡前幾集我覺得詮釋歷史詮釋的很好,可是後面自己要去打仗,太孫也立了,太子也有了堅固的領導班子,快死了快死了,還要考驗一下太孫,他萬一前腳說完立老二,後腳就死了,新皇在外,朝裡還有個名正言順的太子,那不肯定打起來嗎?他不口口聲聲要兄弟和睦嗎,這樣怎麼和睦?
再有就是太子爺什麼樣的人?是仁德,但不是傻子啊,前面為了兒子生命安全可以懟自己爹,這回兒子回來說爺爺要讓二叔繼位,傻子都知道二叔會弄死這個哥哥和侄子,他要讓皇位,那不就是讓一家人死嗎。再說老二,如果皇帝真死在戰爭路上,他手握幾十萬大軍,還有老三,他會回京奔喪?回去之後,一沒證據證明太孫殺爺爺,二沒證據太子爺矯詔篡位,他敢在靈錢這麼放肆,皇帝就能治個大不敬。他傻嗎?老大都已經是皇帝了,還跟當太子似的?這麼唯唯諾諾?編劇把仁宗當成什麼了?這編劇腦迴路也是服了!
最後我也確實不明白編劇為什麼用這麼沒邏輯的梗,那麼大月份再重新找人來懷,這可是沒把握的而且結果必然敗露的事,傻子都知道假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足月一定有孩子生出來,不然一切白搭。那麼找確定的嬰兒來代替才是鎖定勝局必須的保障,怎麼會現配呢?豬都知道行不通啊!足月沒有孩子生出來不是鐵定死罪嗎!如果還有三兩個月的身孕的話簡直就是千刀萬剮都無話可說的,做實了罪證,弄個嬰兒至少沒跟外人有苟且通姦,欺君之罪,可是跟外人通姦有孕還妄想冒充皇嗣,這叫什麼大罪我都說不上來了,怕是要死一大片人的,都是死罪可罪責卻天壤之別。
最後一句
一手好牌就這樣給毀了,怪誰?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