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專家:臺灣經濟增長,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

2021-01-07 臺海大師兄

臺灣2020年對陸出口依存度達43.8%,創歷史新高,蔡當局對此稱,是大陸對臺依賴度提升所致。中國國民黨智庫財政顧問施威全表示,該說法明顯違反正常認知,臺灣的經濟增長率完全是受惠於大陸的經濟復甦,在大陸陸續促成一帶一路、RCEP的當下,蔡當局卻宣稱大陸對臺經濟依賴提升,恐怕過於樂觀,並悖於事實。

臺灣2020經濟增長率創新高,帳面數字漂亮,但施威全說,臺灣的經濟表現自始至終都與大陸脫離不了關係,目前臺灣的製造業回升在於,新冠肺炎防疫做得不錯,此外,有很大的關鍵是因為,大陸的製造業同時也在復甦,所以臺灣是得利於疫情控制不錯,也得利於大陸把疫情控制住,生產線復工,臺灣經濟增長的本質就在於對大陸的依存度。

施威全提到,臺對陸的貿易依存度節節攀升,但蔡當局卻不願與對岸恢復制化性協商管道,恐怕讓臺灣外貿發展進退維谷,也就是突破不了大陸因素的影響,喪失對外洽談經貿的槓桿籌碼。同時也因為中國大陸已掌握臺灣大半經貿命脈,在沒有兩岸協商管道的狀況下,陸方更可能隨時片面切斷臺灣的貨品輸陸,就如同對付澳大利亞的貿易制裁方式,臺灣面對險峻的外貿困境,蔡當局應正視現實。

相關焦點

  • 臺灣商品出口大陸比例大增,國民黨:對岸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民進黨反擊直指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蔡當局對大陸出口創新高是比馬「政府」更賣臺一說,是刻意誤導,並解讀臺灣對大陸出口增加,代表的是大陸需要臺灣,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陳偉傑5日回應,怎不說可能是大陸的陰謀,要以經濟手段殲滅臺灣?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國民黨議員:臺灣經濟沒有依靠大陸,真的沒辦法生活
    他說,不管誰上臺執政,臺灣經濟都沒有辦法救起來,臺灣經濟沒有依靠大陸,根本沒有辦法,最怕就是奢望靠美國可以過好日子,歷史太多例子證明,凡是政府被美國插手,多半沒有好的結果,經濟更是落後別人,因為美國就是要賣軍火,現在多數臺灣老百姓想法就是:平平安安過日子。
  • 「迷之自信」的臺灣經濟
    2020年以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各國家及地區為防控疫情,紛紛採取封城、封閉邊境、限制人員活動等嚴格管制措施,致使全球需求近乎停擺,國際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重跌,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風險,中國臺灣地區亦未能例外。依靠祖國大陸經濟的快速復甦,臺灣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但產業發展冷熱不均,致使貧富差距加速擴大,島內社會進一步撕裂。
  • 臺灣前11月對大陸出口增加14% 國民黨民代:經濟「傾中」創新高
    中國臺灣網12月14日訊 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國民黨民代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臺灣出口增加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對大陸出口就增加14.0%,佔同期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換言之,臺灣「政治仇中、經濟傾中」的傾向已進一步深入。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需要臺灣」。
  • 臺灣前11月對大陸出口增加14% 國民黨民代:經濟"傾中"創新高
    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約13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4.0%。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國民黨民代李貴敏指出,今年1到11月,臺灣出口增加4.2%,貿易順差530億美元,看似光鮮亮眼,但光對大陸出口就增加14.0%,佔同期出口高達43.8%,創歷史新高,順差更高達783億美元。
  • 蔡英文吹噓臺灣經濟增長第一,網友:果然活在20年前
    導讀:臺灣經濟在上個世紀確實發展得非常快,還曾作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與香港、韓國以及新加坡齊名。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臺灣依舊還在吹噓自己在「四小龍」中經濟增長位居第一,這完全就是在偷換概念。蔡英文闡述臺灣經濟最好因為疫情原因,全球經濟都處於下滑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在臉書上發表了一則動態,坦言因為臺灣防控措施做的相當到位,在第三季度中臺灣經濟出現了增長,比起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都要高,甚至在這四個地區中,臺灣是唯一一個增長的地區。
  • 疫情衝擊下的臺灣經濟奇蹟
    從三大需求對臺灣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出口是主要的拉動因素。出色的疫情防控使島內工廠得以保持正常運轉,而此時旺盛的外部需求(從口罩到晶片)進一步帶動了外向型經濟特徵明顯的臺灣走向V型復甦。據統計,在外部不利環境下,臺灣地區前8月累計出口金額為2173.8億美元,仍比去年同期增長1.5%。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
  • 劉結一:沒大陸帶動,臺灣今年經濟難維持正增長
    導讀今年1至11月,兩岸貿易增長13.8%,貿易額達到2356.9億美元,給臺灣帶來約1277.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至10月,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佔比達43.6%,為近10年最高。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些貿易順差,臺灣對島外貿易將出現巨額逆差。如果沒有祖國大陸發展機遇的帶動,臺灣經濟今年將難以維持正增長。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據統計,2020年1至11月兩岸進出口貿易總額是2356.9億美元,佔大陸進出口貿易額的5.4%。其中,臺灣從大陸獲得的貿易順差高達1277.3億美元。
  • 事實證明臺灣離不了大陸
    據中國臺灣網1月4日報導,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兩岸關係來說是風雨兼程的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極其複雜的外部環境以及民進黨當局變本加厲的阻撓,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備受挑戰。然而,疫情是塊「試金石」,儘管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兩岸同胞走近走親的腳步卻更加堅定有力。
  • RCEP籤署,國民黨批民進黨當局讓臺灣變「經濟邊緣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訊 歷經8年時間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15日正式籤署。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15日批評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高層會議,針對RCEP正式成形後對臺經貿衝擊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因應之道。
  • 兩岸經濟誰依賴誰?大陸學者:兩岸合作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
    但「依賴」在經濟學中本身就是中性的,在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就是一個相互依賴的整體。兩岸經濟合作快速增長的事實證明,合作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也是臺灣保持增長的依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
  • 受惠大陸復工復產 臺科技公司訂單「大塞車」
    受惠大陸復工復產 臺科技公司訂單「大塞車」   臺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今年3月,臺灣企業外銷訂單金額為40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3%,大幅優於預期,尤其是電子產品、信息通信產品和基本金屬表現突出,記者調查發現,臺灣3月外銷訂單不減反增,主要是受惠於大陸生產線陸續復工。
  • RCEP起航,國民黨痛批蔡當局讓臺灣地區變「經濟邊緣人」
    RCEP籤訂在臺灣島內引發了輿論強烈關注。據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1月16日凌晨消息:目前在野的中國國民黨15日批評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地區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跨高層會議,針對RCEP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具體因應之道。
  • 蘇貞昌:臺灣是亂世中的福地,經濟增長率穩居四小龍第一
    為了防控疫情,政府不得不關停工廠、企業等生產單位,民眾的出行和聚集也被限制,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的經濟普遍遭到了重創。但是臺灣地區在今年卻實現了經濟的正增長,臺灣地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聲稱「臺灣是亂世中的福地,經濟增長率穩居四小龍第一」。那麼,臺灣地區的經濟真的如此出色嗎?臺灣地區又為何能不受疫情的影響,實現經濟的正增長呢?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中國經濟正增長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溢出效應——訪IMF首席經濟學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得益於出口表現強勁及政府投資的刺激作用,IMF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上調至1.9%,中國經濟正增長對於全球經濟復甦有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