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宣布將提名安東尼·布林肯擔任國務卿。作為總統的首席外交事務顧問,國務卿多在國際舞臺上縱橫捭闔、折衝樽俎,塑造並體現著美國的國際形象。布林肯何許人也,能讓拜登委以重任?
在巴黎的美國人
布林肯(人稱託尼)1962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外交世家,是猶太裔。其生父唐納德(Donald Blinken)曾任美國駐匈牙利大使,其叔父艾倫(Alan Blinken)曾任美國駐比利時大使。
布林肯幼年時父母離異,母親朱迪斯後來嫁給了一個波蘭裔美國人薩繆爾·皮薩(Samuel Pisar),移居巴黎。老同學羅伯特·馬利(Robert Malley)用「一個在巴黎的美國人」來形容布林肯。
「他非常清楚自己是美國人,他相信美國的價值觀。但他也理解美國政策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他生活在異國他鄉,目睹了其他人如何看待美國」。
「我很小的時候就扮演起初級外交官,試圖向我的同學們解釋美國,」布林肯曾說。
陪伴布林肯走過成長階段,繼父皮薩扮演了政治引路人的角色,對他影響非常深遠,尤其是在「保護權」和人道主義幹預方面。皮薩的另一個身份是二戰納粹屠殺浩劫倖存者,他也是跨國大律師,各國權力階層的座上客。
2013年,皮薩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描述了布林肯的少年經歷。「他想知道,他理解了我在他這個年紀時經歷的事情,我認為這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裡會發生什麼。」
在2017年的一次談話中,布林肯說,他的觀點仍然受到繼父的影響。
談及對敘利亞政策的責任感,布林肯說:「所有參與這項政策的人都必須承認,我們失敗了……沒能阻止可怕的生命損失和大規模流離失所……這是我餘生都將銘記的事情。」
打破刻板印象
畢業於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布林肯有一張典型的精英履歷。但讓人有些意外的是,這位候任國務卿竟是披頭四的粉絲,會在業餘時間彈吉他、組樂隊……
「對於那些喜歡wonk搖滾的人,在Spotify上關注ABlinken吧。」這位爸爸級樂手在推特上寫道。
拜登的「另一個自我」
一面是忘我投入的樂手,另一面是遊走於華盛頓的精英政客。布林肯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政界,隨後進入柯林頓政府,負責外交政策撰稿等工作。隨著華盛頓政壇風雲變化,布林肯也從白宮轉入國會山。
也就是在這時,他結識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時任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拜登。在此後近20年裡,布林肯一直作為高級助手跟隨在拜登左右。
2008年,布林肯被任命為當選副總統拜登的國安事務助理。拜登曾在接受採訪時說:「託尼·布林肯是一位超級明星,這並不誇張。」「他有判斷力、豐富的知識和與領導人打交道的能力,可以完成國家要求他做的任何工作」。鑑於兩人的關係如此密切,以至於一些人將布林肯視為拜登的「另一個自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援引一名前國務院官員的話形容這種融合:「很難知道其中一人的政策願景在哪裡結束,另一人的政策願景從哪裡開始。」
歐巴馬「偷走了他」
「跟著我一起四年後,總統意識到了(他的優秀),偷走了他。」拜登曾說,布林肯「可以勝任任何工作」。
2013年,布林肯出任歐巴馬的國安事務副助理。一年後,歐巴馬任命其為常務副國務卿。歐巴馬說,他對此感到「自豪」,布林肯就是在海外代表美國的「典型人物」。
時任國務卿克裡稱讚他在伊核談判,伊拉克、敘利亞、烏克蘭和阿富汗問題,以及亞太再平衡戰略上的經驗對他擔任副國務卿一職「必不可少」。
在歐巴馬任期內,布林肯進一步走入公眾視線。在2011年美軍擊斃「頭號恐怖分子」本·拉丹的突襲行動中,他被拍到與歐巴馬內閣要員一起出現在白宮戰情室。
「布林肯是拜登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在歐巴馬和柯林頓執政的前兩屆民主黨政府中,他一直是國家安全決策的核心人物,」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亞太安全事務主席派屈克·克羅寧(Patrick Cronin)說。
共識構築者
鑑於布林肯多年來在白宮、國務院以及國會的工作經驗,他對華盛頓各個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世界各地的朋友圈,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出任「拜登政府」國務卿的最佳人選。
熟悉布林肯管理風格的人士稱,他是一位「外交官中的外交官」,行事審慎,說話相對溫和,但精通外交政策的具體細節。
「我還沒見過誰說託尼發怒或者大發雷霆,」馬利說。
多位現任和前任外交官員都用一個目前在華盛頓很少聽到的詞來形容他:「nice」。與即將離任的國務卿蓬佩奧形成鮮明對比,布林肯被視為一個共識構築者和傾聽者。CNN援引一名前國務院高級官員說,他很受歡迎,因為他重視別人的意見,不論職位高低。
「最重要的是,他是個彬彬有禮、沉穩的人,我們需要他來糾正錯誤。」美國一名現任外交官表示。
「大人回來了,」美國一名現任高級外交官表示。
回歸傳統外交
在今年的競選中,布林肯是拜登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方面的高級顧問。擁有一頭優雅的花白頭髮,他經常站在拜登的身邊。
「候任總統絕對信任託尼,」一名曾與布林肯密切合作的歐巴馬政府官員表示,這種信任源自布林肯與拜登共事多年的成果。
不過,即使對拜登忠心耿耿,布林肯也可能表現出與「總統」不同的本能。兩人可能會在一個關鍵領域——人道主義幹預方面存在分歧。
布林肯多次明確表示,他認為美國應該採取軍事幹預,以拯救無辜的人免受傷害。「超級大國不會虛張聲勢,」據稱布林肯曾在討論敘利亞局勢時多次警告,而拜登則對使用武力態度謹慎。
但在其他方面,預計兩人將保持步調一致。路透社預計,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尋求拋棄川普的「美國優先」議程,並恢復與美國盟友關係。在此過程中,布林肯將發揮重要作用。近四年來,布林肯對於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撤軍敘利亞等政策的批評並不吝嗇。
他將尋求「通過有效的多邊機構和全球範圍內的強大盟友,維護和調整現有的自由、基於規則的體系。一種更傳統、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但不那麼對抗性的外交政策將會回歸。」克羅寧說。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