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小說《家福人生》被拍成電影後,泉州臺商投資區作家協會主席陳祥江的第二部小說《緣結萬安堂》也將被搬上屏幕,片名為《懸壺人生》。陳祥江說,他準備以人生為主軸完成三部小說,第三部小說《逐夢人生》也開始在創作之中,目前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近日,記者走訪了陳祥江,聽他講創作背後的那些故事。
□本報記者 羅劍生 通訊員 陳霹 文/圖
苦難童年 堅持文學夢想
陳祥江現年58歲,出生於東園鎮後港村垵頭自然村一個窮苦家庭,兄弟姐妹八個,他排行第六。陳祥江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漁民,望著8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天辛苦勞作出海打魚,家庭收入仍入不敷出。
18歲那年,陳祥江高中畢業,當了一名漁民,與父兄一道駕駛著家裡的小漁船出海打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現實生活與理想相差甚遠,但從小喜愛文學的他始終沒有放棄心裡的文學夢,閒暇之餘,他總是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如饑似渴地汲取養分。
懷著對文學的無限嚮往,陳祥江開始寫小說、詩歌、散文,爬格子成了他人生的最大興趣愛好,文學才華漸漸嶄露頭角,先後擔任《泉州清源詩刊》《惠南文化》主編。2018年臺商區成立作家協會,他當選為第一任主席。他還是泉州市作協常務理事、中華詩詞協會會員,先後在《泉州臺商區文學》《泉州文學》發表中長篇小說十幾篇。
立足本土 謳歌身邊好人
8月上旬,陳祥江「人生三部曲」第一部小說《家福人生》在臺商區作家協會秀塗創作基地舉行殺青儀式。《家福人生》是一部農村創業題材電影,融合了海洋文化元素,展現了閩南人的艱辛創業歷程和拼搏進取精神。
8月30日,陳祥江的章回小說《緣結萬安堂》創作座談會在洛陽鎮創作基地舉行,省內知名文藝界人士、臺商區作家協會主席團和編委等近50人參加。各界文藝人士對這部反映鄉村醫生的優秀作品給予高度評價。
創作源於生活。陳祥江介紹,他的小說大都有原型,寫的都是本土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希望通過影片將臺商區美麗的濱海風情、海絲文化等元素以及「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傳播到全國各地。《緣結萬安堂》更名為《懸壺人生》,已經與廣電總局旗下的北京文化傳媒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近期將拍成電影搬上銀幕。
陳祥江告訴記者,該小說以70歲的洛陽鄉村女醫生張特鴻為原型,講述了她的人生遭遇和崇高醫德的傳奇故事。張特鴻醫生是「中醫世家」的傳承人,對兒科有著很深的造詣,身世坎坷,一生刻苦鑽研醫術。她還是一位醫德高尚的人,對於貧困的患者常常施以援手。他多次上門拜訪,並被其事跡深深感動。
筆耕不輟 鼓勵青年奮進
陳祥江不會使用電腦,就用傳統「爬格子」的方式寫在稿紙上,再請人列印,過程比較煩瑣。他說,每天創作五六個小時,一部五六萬字的小說,一至兩個月時間就寫好了。第三部小說《逐夢人生》目前已經寫了三分之一,大約再過一個多月就可以完成。
《逐夢人生》講述一位生活在底層的快遞員從小失去雙親,命運多舛,有一次因為一個小小的善舉而改變命運,最終成為事業有成的老闆,故事勵志、感人。陳祥江說,他創作這部小說,是想提醒廣大青少年,只要你心有夢想,不管身處何境,哪怕是生活在最底層,只要努力拼搏,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