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赴國難 400年前的人生抉擇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19 泉州晚報

駱日升:字啟新,號臺晉,人稱「臺晉先生」,明代惠安縣二十二都玉埕裡(今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玉埕村)人。官至四川副使,在奢安之亂中,捐軀赴國難。明代江西狀元劉同升贊其「大節凜凜有生氣,可謂不死矣」。

核心提示

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可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對明王朝發動戰爭。驍勇善戰的努爾哈赤在遼東連續擊潰多支明軍,遼陽、瀋陽等地風聲鶴唳,明廷緊急向各地徵兵。此時,辭官居裡多年的惠安人駱日升,興起赴國難之意,奮勇請纓。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他被朝廷委派至四川擔任副使,督理軍備,在那裡,他捲入了另一場滔天禍劫…… □本報記者 吳拏雲 文/圖

才情卓越 心存天下志

「這裡就是名宦駱日升的書齋故址,原來書室的門上還有『陋室』二字磚匾一方。很可惜,前不久該匾被盜走了。」日前,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玉埕村駱氏族人的帶領下,記者在玉埕村內見到了這座始建於明代、磚石混築的駱日升「陋室」書齋。遺憾的是,年湮歲遠,書齋目前僅遺正面入室之門以及四面殘垣斷壁,那方據傳是駱日升親題的「陋室」磚匾已不見蹤影。

離書齋不遠處,駱日升故居舊址猶存。據駱氏族人介紹,駱日升故居原為多落的閩南式古建築,內有數十間房。但隨時間的推移,今故居舊址上大部分建築坍塌嚴重,另有部分建築原貌早已發生改變。不過,當我們踏勘故居舊址時,依然能感受到其往日龐大的規模。

據著名歷史學家傅衣凌、陳支平早年考證,惠安駱氏家族大致在宋末元初之際,「自光州固始避亂入閩,暫住雲頭村」,置有田宅產業。其肇基始祖號「必騰公」,僅生一男,「諱天佑,字孚仲」。駱天佑育有四子,他率族眾徙居惠安二十二都玉埕裡,為了照看開基祖業和先人墳墓,便將「舊置田地莊舍在雲頭一洋者,盡付三養男等管掌」。之後,玉埕駱氏(又稱龍山駱氏)一族不斷繁衍,族眾日益增多,到了明代弘治、正德以後,人口不下數千人。據《龍山駱氏族譜》記載,駱日升,字啟新,號臺晉,為該族十一世祖。日升之父是邵武府教授駱廷煒,年輕時以《天柱山志》蜚聲八閩,清乾隆《泉州府志》有載其「循績」。日升的母親郭氏則是百奇(今稱百崎)回族名流郭廉夫的次女。不難看出,日升出生在一個知書達理的家庭,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玉埕裡的西北方有山曰「龍山」,山上古有巖宇「清水巖」(今亦名「碧泉禪寺」)。駱氏二世祖駱天佑曾登臨龍山,感懷這裡「磐石釜覆,玉筍嶙峋」,遂在清水巖後築書齋,並留下《清水巖記》一篇。這篇《清水巖記》後世譽稱「才情卓越,解筆傳雅」,今仍鐫於碧泉禪寺碑亭之內。說來也怪,駱天佑龍山構築書齋之後,駱氏子孫讀書蔚然成風,科第仕宦多顯者,漸成地方望族。據介紹,駱日升年幼之時也曾就讀於清水巖書齋。他天生穎異,稟賦極佳,在父親的悉心教導下,「穎悟懸解,不為訓詁墨守之學」。成為生員之後,駱日升就有「憂天下之志」,為文「超逸軼宕,不依傍門戶」,成一家之言。

率真敢言 為閩士楷模

據《龍山駱氏族譜》載,萬曆十九年辛卯(1591年),駱日升以詩經鄉試中舉,為第七名亞魁;四年後的萬曆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23歲的駱日升參加會試再傳捷報,為第三名會魁;殿試登二甲第七名進士,「選南京禮部主客司主事,署清吏司郎中事」。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之五十七·明忠義一》亦載:「駱日升,字啟新,號臺晉,惠安人。萬曆辛卯舉人,乙未會魁。」

據清代舉人伍亮寅《三刻駱臺晉先生文集序》載,當時在參加秋闈時,駱日升作《居則曰三節》一文,直揭當朝弊政,其試卷中甚至有「武衰國耗,當事相顧錯愕」之語,試場考官看了都震驚失色(亦有文獻稱駱日升是在省闈試卷中寫下「武衰國耗」之語,「主司相顧錯愕」)。在闈試試卷中,日升的用語如此激烈,真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啊,其鋒芒太盛又不能不令人為其擔憂。所幸主考官不是奸佞之徒且頗具胸懷,在他看來,駱日升在科舉功名面前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率真敢言,亦是難能可貴,知「其後之必以忠見」。所以主考官最後還是擊節贊道:「為子慶,為國家得人慶。」駱日升試卷一出,士子們爭相抄錄研讀,「經牘出,海內傳,幾紙貴」。文章流傳甚廣,日升成為閩士的楷模。何喬遠在《閩書》中稱讚駱日升「談道該貫,有不窮之材」,此語亦被收錄於清乾隆《泉州府志》內。

駱日升敢於抨擊當朝,其才學、膽識也引起了兩位朝中大臣的關注,此二人即為晉江人李廷機和上饒人楊時喬。當時李廷機身為東宮洗馬兼修撰,時常到各地主持鄉試,對後起之秀十分重視;楊時喬時任通政使,負責內外章疏、申訴等事項,亦對英才青睞有加。大概是駱日升試卷的用語太過「辣眼」,反倒讓李、楊二人對他心生好感,有意結識。《龍山駱氏族譜》內有一篇明末大學士黃景昉為駱日升所撰的個人傳記《光祿府君》,該文對此事亦有簡明述及:「先生諱日升,啟新其字……為李文節、楊端潔所知(文節是李廷機的諡號,端潔則是楊時喬的)。」此後,同樣來自泉郡的李廷機與駱日升互通音信,關係日漸升溫,終成摯友。

擢英拔士 海內共頌揚

李廷機對於學問一絲不苟的精神,對師道尊嚴的敬重與維護,都對駱日升產生了無形的影響。在《李文節集》中,尚存多篇李廷機寫給駱日升的書信,其中《報駱臺晉》一文曰:「不肖謂自古稱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人知敬學。不肖司成,惟守高皇『整齊嚴肅』四字,令人率憚嚴,不知不嚴非明師,而憚嚴者亦非良士也……吾郡前輩如虛齋、古愚、淨峰、遵巖,世遠名存。近者紫溪所識拔士,掇科登第,項背相望,迄今未已。贊宇山東師道甚立,人亦憚其嚴,足為桑梓之光,可以誇詫海內。」李廷機以泉州明代賢達蔡清、趙珤、張嶽、王慎中、蘇濬等人的事跡,鼓勵駱日升嚴守師道,為國家擢英拔士。

後來,駱日升在廣西、江西兩地出任提學之職時,果然選拔了眾多曠世英才。清嘉慶《惠安縣誌》載稱:「(駱日升)由南禮曹,出理江右郵政,移督廣西學,歷廣鹽藩。擢臬副,提學江西。陳大士、羅文止、章大力、艾千子其所取士也。」清乾隆《泉州府志》則載:「(駱日升)授南禮部主事,升郎中,出為廣西提學僉事,適廣東參議,尋擢江西提學副使。首拔陳、艾、章、羅等,得人之盛從來未有。」府志和縣誌裡提到的「陳、艾、章、羅」四人,即為江西「臨川四大才子」陳際泰、艾南英、章世純、羅萬藻,駱日升在提學江西時,發現此四子的文章融經會史、極富才華,故而將他們選入州學為生員,有的甚至拔貢至國子監就讀。日後,此四人結為「豫章社」,大力倡導唐宋派文風、制義時文,名噪一時。不僅是這臨川四大才子,就連著名科技史家、《天工開物》著者宋應星及其兄長宋應昇,也都拜駱日升為師,「鹹執贄門下」。駱日升慧眼識英才的事跡為後世所頌揚,「文章『神眼』之稱,翕然海內」。

對待不同地域、不同教育水平的學生,也要採用不同的方法、策略。駱日升就曾告訴黃景昉說:「粵西樸,宜耀之光明;江右機,宜閒之繩約。」「粵西」在當時指廣西,而「江右」指江西。不難看出,駱日升在推行地方教育政策上並不拘泥於一格,而是因材施教、因地而宜。

據臺商投資區駱氏族裔駱炳華、駱庚河介紹,惠安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近年曾將名宦駱日升善於識別人才、造就人才的故事,編寫成劇,名為《慧眼考官》(編劇蘇清發、導演王小雷)。該劇迄今仍時有上演,在戲迷中反響熱烈。由此,亦可看出駱日升在惠安民眾心目中有著非凡的地位。

歸裡侍親 盡菽水之歡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父親病重的消息自家鄉傳來。尚任江西提學副使的駱日升當時正好抱恙休假,一聽坐不住了,馬上稟報上司,提出要辭官歸裡,奉養父母。誰知,他的第一封乞終養的文書並未獲批。江西巡按御史批覆:「該道品格高邁,學識閎深,士林仰藉,不啻山鬥。即有微恙,不妨暫攝,安得遽萌歸志耶?按察司以大義勉留,毋再動念。」其實也是一番好意,不想讓駱日升白白浪費一身才華。但這樣一來,也拖延了返鄉的時間。駱日升無奈,連上三封乞終養的申文,誠懇告白思父之心,方才獲得批准。可未至家門,父親駱廷煒已撒手人寰了。

來不及見老父親最後一面,這讓向來奉親至孝的駱日升痛不欲生,「以不及視含殮為恨」。於是他在除服之後,決意徹底離開官場,留在惠安老家侍奉老母親。這一決定出人意料,要知道當時駱日升正處年富力強之時,仕途一片光明,而且深得上司的賞識,一旦不接受朝廷的「返聘」,可能只能終老山林了。但駱日升心意已決,他在惠安玉埕孝奉母親,依依膝下十餘年,對於官場毫不動心。其時,內閣大學士李廷機、葉向高兩位好友在知悉詳情後,都曾邀其出山,重返仕途。但他終不願「以三公易菽水之歡」,留守惠安,儘自己的孝道。

黃景昉後來在《光祿府君》一文中也感慨駱日升的孝舉,文稱:「繼而先生意決,竟解綬歸。餘識之,裡中歸近十載矣,同時以學憲裡居有蘇公茂相、李公開藻、李公叔元。二李頗負簡貴聲,蘇姁嫗好盡善,獎掖後進。未幾,各至大官。而餘所心恃為知己,莫如先生者。記一日,以持身大概為問。先生正色曰:『年少或人情物理未諳,宜須共商耳。立身行己,自有法度,奚問為方。』言時,須直髯動。餘至今慚,感其意是足徵『先生』已。」據這段文字所述,駱日升裡居的那段時間,恰好同郡的蘇茂相、李開藻、李叔元也都因故以「學政」的身份歸鄉。李開藻、李叔元風採品格那是有口皆碑的,而蘇茂相任戶部主事時曾賑恤饑民,獎掖後進,享有善名,此三人不久即被朝廷「返聘」,封作大官。黃景昉言下之意是,如果駱日升願意重新出山的話,也必有一番成就。有一天,黃景昉忍不住以「持身」為話題,試問駱日升為何甘居鄉裡。結果駱日升嚴肅地答稱,人生在世,存身自立,行為須遵法度,哪裡用得著問為什麼。此話一出,更令黃景昉打心眼裡佩服他的「先生」風範了。劉同升亦稱駱日升居裡孝養母親之舉是「至性過人」,他說:「忠孝之事,出於天性,必有較然之志,屹不可奪者在」「先生乞養,方在壯歲,如天之福,太夫人且大耋,先生功名富貴不動於中,甘老丘壑而已。」

駱日升在鄉的十餘年裡,也為家鄉做了不少好事,他重修了駱氏家廟,並且「治圳築室,不厭纖細,履屐之間,皆稱其任」。如今,在臺商投資區張坂鎮玉埕村內,駱氏家廟依然巍立。在家廟旁邊,便是日升所屬的駱氏四房小宗。在小宗祠堂內,記者發現在正殿屋梁上懸有一匾,上書「兩省文宗」四字,據玉埕村黨支部書記駱美堂介紹,該匾正是為駱日升而立。

邊關傳警 誓以身許國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駱日升的母親也去世了。駱日升丁外艱三年,後將父母「合葬於惠安縣一都上埕山」。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後金可汗努爾哈赤公開向明朝問罪,發布「七大恨」誓師告天。隨即,努爾哈赤兵分兩路攻明,一舉襲取撫順,明中軍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唐鑰順等戰死,明王朝為之駭然震動。邊關烽煙四起,明神宗感到事態嚴重,派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並決定出兵遼東,大舉進攻後金。然而,由於缺兵乏餉,不能立即行動,遂加派餉銀200萬兩,並從川、甘、浙、閩等省抽調兵力,增援遼東。

遼東邊關拉響警報,這讓遠在惠安的駱日升勃然有赴國難之意,「乃慷慨以身許國,效終子(漢武帝時的終軍)請纓」。事實上,駱日升早在任職廣西提學僉事時,即有參與平苗戰役,這從他所撰的《平苗露布》一文中可以看出。當時,廣西有苗人反叛,「嘯兇聚醜」,駱日升「受命夾徵」。最終,明軍在都督李如璋的率領下,順利平叛。所以,駱日升對於行伍之事,還是有一定經驗的。

駱日升的效國之心也得到了朝廷的認可,據《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585》載,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八月,朝廷起用駱日升為四川副使(四川布政司參政),入川協助整頓軍備,並奉命監軍。一聽說是赴四川任職,駱日升的好友都勸阻他。這背後亦有緣故:明代在川、黔實行土司制度,這是明廷對邊疆民族地區進行間接統治的一種方式。但土司與中央之間關係複雜,時有摩擦,有時甚至會釀成戰爭。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剛在川、黔一帶發生土司楊應龍作亂的「播州之役」(即萬曆三大徵之一),朝廷派李化龍任總督,集結了24萬兵力方才平叛成功,思之心有餘悸。另一方面,四川永寧宣撫使奢崇明是萬曆十四年(1586年)襲任的,但因前任奢崇周的生母奢世續拒不交出宣撫使印,奢崇明與奢世續展開了一場兵連禍接20餘年的奪印之戰。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川、黔總督出兵幹涉,方才平息了這場奪印之戰。所以,川、黔地區的局勢在當時可謂極不安定,危機四藏。此刻駱日升入川,命運堪憂。

雖知前路兇險,可是駱日升卻毅然選擇赴任。臨行,惠邑衣冠盡出郊外餞行,好友張禮卿更是為駱日升高歌《驪駒》詩相送。把盞言別時,駱日升慷慨陳詞:「吾老矣!此行誓以身許國,裹屍馬革,甘之如飴,異日可題吾墓道曰『兩藩式士,萬裡提師』。」駱日升所說的「兩藩式士」指的是自己在廣西、江西兩地提學舉士;而「萬裡提師」則指將赴四川整頓軍備,以援遼東。

奢安叛亂 忠良齊殉難

駱日升抵川後,「繕城垣,建衙署,自徐郡抵南溪捐鳥道(指險峻的山路),悉成坦途」,積極徵調兵馬赴遼東,並做好後勤工作。然而,當時明廷吏治腐敗,國庫虛空,餉銀嚴重不足。身為四川副使兼監軍的駱日升,曾撰《移布政司文》訴苦道:「第邊民貧窮,衣被、雨具、器械安能具備?今萬裡而驅之行,別離死亡之苦,既掛於胸,懸鶉百結之狀,又觸於目,如何能使人樂往耶?」指出受徵調的川民大多缺乏裝備,有的甚至衣衫襤褸,卻要驅行萬裡去打仗,自然會有怨氣。同時,他向四川布政司建議,給予士兵每人六兩紋銀,「四兩安家,二兩衣裳」,這樣才能「安士心、壯軍容」。不過,從後面的事態來看,四川布政司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軍心浮躁,可想而知。另外,駱日升在《移萬參將文》中還透露,當時他想借調參將萬將軍的兵馬赴四川永寧防守,可此人遲遲不肯就位,不難看出四川將領的懈怠與傲慢,而這僅僅是整個大明王朝軍事狀況的冰山一角罷了。

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最不該發生的事還是發生了,四川土司奢崇明舉兵叛亂,隨後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率部響應奢崇明叛亂,史稱「奢安之亂」。清初歷史學家谷應泰所撰《明史紀事本末》對這一事件有較詳細的描述。據該書所述,當時邊關告急,徵四方兵,奢崇明上奏請求「提兵三萬赴援」,並命將領樊龍、樊虎統兵至重慶。四川巡撫徐可求對這批兵員進行點核,「汰其老弱發餉,餉復無繼」,這時樊龍便鼓動士兵造反。「龍走馬舞槊,直刺可求,可求死。遂一擁而上,道臣孫好古、駱日升、李繼周,知府章文炳,同知王世科、熊嗣先,推官王三宅,知縣段高選,總兵黃守魁、王守忠,參將萬金、王登爵等皆死之。」可見,事發突然,駱日升等人在奢軍兵變之初,即已遇害。另據《明外史本傳·徐可求傳》載:「土司志在冒餉,兵不如額。」所以徐可求才對兵員進行查核的。值得注意的是,與駱日升一起遇害的南京大總督、總兵官黃守魁是泉州府晉江十九都赤卿鄉(即今石獅市靈秀鎮赤坑村)人。可以說,在「奢安之亂」之初,泉州便損失了駱日升、黃守魁這一文一武兩位英才,實在令人痛惜。欽定四庫全書《四川通志·卷12·忠義·成都府·駱日升》載:「駱日升,福建人,由進士歷川南道副使,奉命監軍。有風裁,嚴紀律,同巡撫徐可求點閱。奢寅兵變,亂卒起,遂遇害;時東川守道孫好古、巡道李繼周、知府章文炳鹹罵賊死之。」

「奢安之亂」後來由四川巡撫朱燮元等統軍平定,奢崇明、安邦彥兵敗後俱被殺。但這場叛亂從天啟元年(1621年)持續至崇禎十年(1637年),前後長達17年,波及川黔雲桂四省,死傷百餘萬。對於明王朝來說,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過慘重。

欽賜祭葬 名節垂千古

駱日升在「奢安之亂」中殉難後,被朝廷欽賜祭葬。欽定四庫全書《福建通志·卷45·人物3·泉州府·明·駱日升》曰:「(日升)及擢四川兵備,遭土官之變,以身殉難。朝廷憫其忠,贈光祿寺卿,賜祭葬。」 清嘉慶《惠安縣誌》載:「時奢崇明久蓄異志,激樊龍、樊虎請餉變倉卒,日升罵賊,遂遇害。子奎曙,郡庠生,詣闕陳靖,贈光祿寺卿,賜祭葬,世襲百戶一人,祀鄉賢祠。」駱日升因忠烈得以入祀惠安鄉賢祠。據文獻載,惠安鄉賢祠古時設於縣儒學(即文廟)內,在「崇聖祠左」。駱日升詩詞散失無存;其著述則部分遺失於西川,「存者十之五」,後經其子駱奎曙輯錄編纂,孫忠明、忠胤、忠懋校勘,門人宋應星、宋應昇等協助,有《駱光祿文集》6卷本和《駱臺晉先生文集》8卷本兩種版本行世。

駱日升殞命重慶之後,其幕賓、表侄陳德友,「仗義入賊巢,覓屍負歸」,並用靈柩將其遺骸運回家鄉,後欽賜祭葬於惠安洛陽塗厝仔(現屬臺商投資區)的官道旁。據玉埕村村委會主任駱文忠介紹,駱日升墓前的華表,依其生前所囑題寫「兩藩式士,萬裡提師」。惠安縉紳還題輓聯:「疆場身死,並無顏魯之鬢;故裡櫬歸,但有呂祉之帛。」駱日升墓迄今猶存,而今「兩藩式士,萬裡提師」八字,深鐫於其墓碑之上。墓旁有「諭祭」碑一方,碑高2.43米,寬0.84米,厚0.14米,為天啟三年(1623年)所立。碑文有曰:「昔文仲不朽於立言,真卿著名於死節;忠義文章,爾俱烈烈。寵綍既頒,加籩載錫,歆茲渥典,耀爾千秋。」將駱日升與春秋時期政治家臧文仲、唐朝忠臣顏真卿相提並論,算是對其至高的褒讚了。

黃景昉在《光祿府君》中還有一句話:「餘故自請為先生傳,匪惟酬知,將使後之君子,能物色風塵未遇之士,存茲雅譚。而餘亦亟自黽勉,求無負先生期許意雲。」或許借著黃景昉如泣如訴的筆墨之端,人們猶能勾畫出這位忠孝雙全的「臺晉先生」風骨之一二。

相關焦點

  • 120項文旅活動 喜迎元旦小長假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張素萍 通訊員 曾世彬 元旦小長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泉州各地文旅部門將開展120餘項文旅活動,其中包括60項文藝演出活動、23項展覽展示活動、46項文化旅遊節慶活動。此外,泉州部分景區(點)聯合推出12項門票優惠措施。
  • 一位鄉土作家的「人生三部曲」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繼小說《家福人生》被拍成電影後,泉州臺商投資區作家協會主席陳祥江的第二部小說《緣結萬安堂》也將被搬上屏幕,片名為《懸壺人生》。陳祥江說,他準備以人生為主軸完成三部小說,第三部小說《逐夢人生》也開始在創作之中,目前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一。近日,記者走訪了陳祥江,聽他講創作背後的那些故事。
  • 耕歷史沃土 覽泉州風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雖然2020年即將過去,但是往事並不遠,《環灣生活周刊·溫陵志》依然奔跑在發掘泉州歷史文化故事的道路上,始終關注著泉州本土的人文史志、風土民俗以及重要文物史跡,堅持在報導中凸顯閩南傳統的人文理念和鮮明的地域人文特色。以下是今年以來《溫陵志》的八大報導盤點,我們把視角呈現給了讀者朋友們,同時奉上的,還有一顆執著的心。
  • 建黨99年泉商微黨課活動舉行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商報訊 (記者蘇田田 文/圖)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引導廣大黨員銘記黨的奮鬥歷程,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廣大黨員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7月1日下午,泉州市工商聯社會組織行業黨委和泉州晚報社機關黨委聯合舉行「重溫光輝歷程·牢記初心使命——建黨99年專題微黨課」活動。
  • 泉州風情嵌入地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核心提示 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有著豐富的歷史積澱和文化蘊涵,古老的城市不僅鐫刻著歷史的榮光與智慧,也潛藏著歲月的滄桑與變化。 有太多驚喜和感動的泉州,其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的代表性景點和建築物,便成為文創人員創作的素材。創作泉州手繪旅遊地圖地墊,便是泉州創意策劃師為泉州旅遊文創產品增加的一道風景線,令人耳目一新。
  • 精準又智慧 省電就省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陳林森 通訊員陳珍妮)為更好服務數字福建、清新福建建設,10日,福建省智慧能源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聯盟交流暨公共建築綜合能效服務現場推介會在泉召開,國網泉州供電公司面向全省分享了我市樓宇用能優化的做法和成效。 智慧樓宇建設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近年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七個一·街巷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為第二批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是重點實施區域。其中,有「童心護古城」攝影作品,展示小朋友們參觀開元寺、府文廟和在古厝出磚入石牆邊了解建築知識等生動景象;有「童心繪古城」繪畫作品,400多幅繪畫作品內容圍繞古城文化元素,既有古早味美食,也有古城美景,體現了孩子們對古城的熱愛;還有古城街巷文化典故的照片、漫畫作品等,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古城保護。 施工場地灰塵大、垃圾多怎麼辦?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範迪安說,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千帆競發,萬國客商雲集,泉州文化鄉愁很好地在蔡國強的作品中體現,讓參觀者感受到藝術家海洋般寬闊的胸懷和愛拼敢贏的精神。此次展覽的第一件作品從蔡國強在家鄉泉州創作的《天梯》開始,「遠行與歸來」的故事從泉州講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共20萬字,由86歲高齡的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經過多年積累,著述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一書還完整披露了錢鍾書與小川環樹、內山精也等日本漢學研究者的交誼。多年以後,在內山和王水照等推動下,錢鍾書先生的經典選本《宋詩選注》推出日文譯本,在東京出版。 「作者將平實的態度與精細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這本書的高度。」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傅傑點評。
  • 從高居屋簷到案頭小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核心提示 行走在泉州的一些老建築間,抬頭常常能看見屋簷上趴著許多造型生動的獅子、金魚、麒麟模樣的排水口。它們就是滴水獸。如今,泉州的創意師經過重新設計,把滴水獸做成案頭小件,將高居於屋簷的動物帶到了您的眼前。
  • 演員黃世超「回家」 從一碗米粉湯聊起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訊 (記者張博 文/圖)黃世超,粉絲們親切地稱呼他為「哈哈」,近日,暖男「哈哈」帶著他的陽光樂觀、積極向上,回到了泉州,讓泉州的粉絲們見識到了他的魅力。 黃世超出生於泉州,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拍攝mv、電視劇,第一部戲便演了男一號。而後機緣巧合籤約了吳奇隆的公司,與吳奇隆、劉詩詩、葉祖新、張思帆、餘玥等成了同門師兄弟。
  • 看寶可夢對決 明生命之珍貴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顏雅珍 文/圖 12月5日上午,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學記前往春天國際影城(池店店)免費觀看新上映的影片《寶可夢:超夢的逆襲·進化》。 ★向小智學習 □學生記者陳家誠 (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四年級) 不管是本體還是克隆體,都是作為這個星球的生命而存在著的。面對著迷失的超夢的瘋狂報復以及親眼看見寶可夢本體與克隆體之間無意義的戰爭,小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平息了戰鬥。
  • 96歲老黨員學南音頌黨恩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臺商投資區洛陽鎮上曾村96歲的王文成是一位老黨員,為革命事業出過力,與老伴黃秀珍恩愛相伴近七十載,80歲時還學起了琵琶,與老伴一道唱南音,歌頌黨的惠民、富民政策。 王文成高中時就讀於泉州培元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師範學校,讀書期間秘密參加了地下黨組織。1948年秋季,他到東園錦厝大西張村從事地下工作,認識了黃秀珍。「我對她是一見鍾情,海枯石爛也不會改變。」王文成笑著說,當時老伴才13歲,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情愛,但美麗、活潑、聰慧的性格很讓自己喜歡,認為她就是自己心中理想的愛人。
  • 2020勇戰疫情 收穫平安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東南早報聯合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東海灣·山水秋鳴共同舉辦的第12屆泉州「年度漢字」評選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天來,主辦方已收到了社會各界積極推薦的十幾個候選漢字,後期將陸續擇優推出。哪個字最能代表您心中的2020年,歡迎繼續推薦。 毫不誇張地說,2020年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到了每個人的生活,目前收到的泉州「年度漢字」推薦,多數也離不開疫情。 「我推薦『安』字。」
  • 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落地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得益於擁有豐富的品類資源和紮實的產業基礎,去年以來,各大直播平臺紛紛入駐,搶灘泉州市場。 8月5日,在南安市電子商務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淘寶直播基地南安產業帶正式落地南安電子商務產業園。至此,福建省內淘寶直播基地數量增至5個,全部落戶泉州,分別位於石獅、晉江、安溪、德化、南安。
  • 打響「海絲泉州」 豐富文旅市場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為進一步宣傳推廣申遺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系列遺產和泉州六大旅遊產品等文旅資源,豐富泉州地接旅遊市場,11月19日—30日,市文旅局接連舉辦5期「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媒體旅行商踩線活動,吸引本土旅行商代表、媒體代表、文旅專家近500人次參加。
  • 探討兒童文學 傳遞向上能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曾廣太 通訊員豔陽天)日前,兒童文學作家北辰《一個孩子的學校》(長篇兒童小說)新書座談會在泉州對木私塾舉行。泉州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戴冠青、泉州少年文學院院長蔡芳本、泉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吳亞明、泉州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傅志雄以及眾多文學愛好者、中小學生參加。 泉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郭培明特地為北辰的作品發來簡評:「在家庭的天平中,教育始終是第一位的,朋友間最接地氣的共同話題便是讀書。舊社會,多數人因為貧窮上不了學校。
  • 幼兒體育運動 家長一起動起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趣味擺在重要位置 家住市區豐澤區的劉女士給5歲的兒子報了滑板興趣班,劉女士介紹,她一直挺關注幼兒體育活動信息,一有合適的機會就給孩子報名,主要是考慮到孩子現在使用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間太多,「必須用體育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有助於增強孩子體質。
  • 大型原創舞劇《粉墨春秋》來泉展演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日晚,大型原創舞劇《粉墨春秋》在泉州大劇院上演。作為中國舞蹈史上首部將傳統戲曲與舞蹈元素融合的裡程碑式劇目,該劇突破藝術門類的界限,演員們高超的表演藝術贏得現場觀眾的好評。《粉墨春秋》講述清末民初北國梨園內三個武生愛恨生死的戲曲人生。長靠武生、短打武生、撇子武生,喜順班坐科的光頭小子們,分行後各有戲緣、各自人生。一個仗義擋搶、一個桃花災劫,小師弟「黑豆」經歷聚散離合,於窮途末路中頓悟戲路,闖出一片新天地。
  • 「白毛女」紅舞鞋贈予我市老藝術家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我市年近七旬的老舞蹈家李瓊瓊從泉州大劇院常務副總萬志勇手中接過一雙獨特的紅舞鞋後,感慨萬千。 這雙紅舞鞋是上海芭蕾舞團演員項陽贈送給她的。日前,項陽來泉獻演芭蕾舞《白毛女》時,得知李瓊瓊曾在半個世紀前飾演該劇「白毛女」一角,表示十分崇敬。 李瓊瓊是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曾任泉州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