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武漢多雲轉晴。
今天對我省第五支支援湖北醫療隊來說,是個應該記住的日子。就在今天,他們負責武漢沌口方艙醫院的D、E、F病區,入住病人數量第一次滿額達到182名。而這也就意味著一段時間內,隊員們將和這些患者在方艙內共度難關。
李秀麗,來自海林人民醫院的護士長,作為她們這批六人小組的護理組長,中午12時準時進入方艙工作區。「由於今天患者自發組織了三個志願者,和他們的溝通就更加順暢了。」李秀麗說,這些志願者現在許多時間是充當我們隊員和患者間的「翻譯工作」,而這工作目前非常重要。
「進入方艙工作區,就幾乎是在不停的走。」由於方艙的工作區跨度非常大,穿著厚厚隔離服的隊員們走一趟下來就得出許多汗。而這幾天,由於隊員和這些患者「快速建立了友情」,每次走在這長長的病床間的通道上時,都會時不時聽到患者的問候:「歇歇吧,別太累了!」,「快吃飯吧,吃完飯再忙吧。」
李秀麗說,每次聽到這些,我們的腳步都會顯得特別輕鬆。
工作區182張床已經住滿,就意味著每天醫療隊時刻要有6個隊員要和這些患者一起生活6個小時。而和這些患者「要處成最好的鄰居」,是醫療隊領隊謝雲龍的目標和期待。「方艙需要隊員們的醫療照顧,更需要他們的生活照顧、心理撫慰。」
方艙內不一定會有太多的驚心動魄,但一定不能缺乏生活親情。這裡的親情傳遞也許勝過許多藥物的功效。
在沌口方艙醫院內,患者與第五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成為了朋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讓隊員們和患者們處成「最好的鄰居」,已經成了我省首支方艙醫療隊的工作目標。
「你們身邊沒有親人,但我們是最好的鄰居勝似親人。」如今醫療隊三天裡已經有13批隊員進入方艙,三天時間我們隊員們也用「黑龍江人特有的熱情和真誠」,迅速和這些患者成為了「好鄰居」。
剛剛進入方艙的幾批隊員,每天都會主動問患者「吃飯了嗎?睡得好不好?注意別累著」這樣的話,而如今這些話已經變成了患者每天對隊員們的問候。
來自寧安市人民醫院的馬榮娟進入方艙後,遇到一位早起的患者,幾句貼心的話看出來倆人就如同熟人一般。「你是武漢哪裡的呀、你們的口音都一樣嗎?」「你們東北我去過,好冷啊。你們那裡的酸菜燉粉條很好吃,我們也吃得慣。」「你們黑龍江人好啊,我在這遇到你們我很幸運。」
在沌口方艙醫院內,患者與第五批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成為了朋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批批隊員都在向這裡的患者傳遞這樣的信息:我們是你們的好鄰居,我們在攜手並肩共度難關。
看到隊員們每天都要為他們送餐,和隊員們已經是「好鄰居」的患者們,都紛紛幫忙。每天這個過程,也成為病區生活氣息最濃的時刻。
來自伊春的姜君英醫生說,沒想到在這裡有個患者還是咱們同行。她介紹,在和一個患者嘮嗑的時候得知,她是名醫護員,是在還沒有對這個病毒充分認識的情況下被感染的。「你們是來自哪個省市的醫生?」 「黑龍江伊春啊,我知道那個地方,是很遠的北方吧,冬天下的雪也很大、很美的城市,咱們現在在方艙就是有緣。」
來自伊春的戰輝回到駐地,還不忘和F區的一名患者微信聯絡,聊的內容除了健康注意事項幾乎都是家常。「回到駐地要注意休息,你們工作時間走的太多了。」「需要什麼別客氣,明天我讓隊員們給你捎去」……
這些最普通不過的話語,已經說明隊員們和患者間已經是「最好的鄰居」。
遠親不如近鄰。讓隊員們和這些身邊沒有親人的患者成為「最好的鄰居」,已經是龍江方艙醫療隊的工作指南。(記者 朱彤)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