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活無奈,哪個當父母的想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當留守兒童?

2021-01-12 小讀怡情久讀情深

現在太多年輕的父母到大城市打拼,有的是把自己的父母也帶在身邊幫自己帶孩子,這樣還算好,一家人都在一起。而另外很大一部分就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給爺爺奶奶帶。

中午和幾個朋友吃飯的時候聊到孩子。其中一個朋友A聊到她的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已經上了高中,老二是兒子,一兒一女,很幸福。問她小孩子是否在她身邊,她無奈的搖了搖頭,其實她現在的條件還是蠻好的,在深圳已經有了自己的房子。

她生老大的時候,因為當時沒有條件,為了生活,沒辦法,只好把女兒放在家裡給奶奶帶,夫妻兩人南下到大城市來拼搏。等女兒上了初中條件好了,想把女兒接深圳,但是女兒一直在老家上學而且是老家市裡重點初中,怕兩個城市裡教育方式不同怕適應不了,最終沒把女兒接過來。最後想把兒子接過來,兒子當時剛上小學,教育方式應該能適應,但是孩子的奶奶說:你只接兒子過去不接女兒去,你不怕女兒說你重男輕女?而且兩個小孩從小一起長大,把兒子接走女兒就很孤單,最終兩個都沒接過來,一直到現在還是在老家上學,由奶奶帶著。

值得欣慰的是兩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秀而且很懂事。父母沒在兒女身邊陪著他們成長,總是會覺得虧欠他們,當她聽說兒子最近和班裡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孩走得很近,她怕影響小孩的學業,就問老師怎麼回事,老師當時說了一句話:可能是因為他們都是留守兒童,有共同話題吧。她說當時聽到這句話好心酸,我當時看到她眼睛溼潤了。

另外一個朋友B這時卻說:小孩不在身邊多省心,不用天天來輔導小孩的作業。我當時立馬就回了一句:因為你小孩在你的身邊你才會這樣說,如果你小孩放在老家你肯定不說這樣的話。我兒子九個月大的時候,因為生活的無奈也是把他送回老家給爺爺奶奶帶,所以我我特別理解朋友A的心情,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把兒女放在家裡當留兒童。

朋友A還說他們夫妻前兩年還想著再生一個,這次一定要自己帶,看著孩子長大,來彌補一下對孩子的虧欠。最後因為她的年紀確實大了,再生育風險太高,最後不得不放棄了。

我們既在大城市安不了家,又不敢回到老家去,因為回去了不知道能做什麼,所以才有了這麼多的留守兒童,這樣真的對孩子的未來好嗎?

相關焦點

  • 「我不想在奶奶家」,三歲女兒滿臉的「委屈」,是留守兒童的無奈
    隨著廣州的城市化建設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入了廣州這座一線大城市;有些人是迫於生活的無奈,有些是為了心中的那個夢想;雖然在廣州工作面臨的是比在老家需要花費更大的生活成本,但是在廣州不僅工資比老家高、就業市場也比老家更廣闊,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背井離鄉「廣漂」的原因所在;這些現象的形成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出現。
  • 當親戚勸說你,把孩子留在老家做留守兒童時,你會怎麼說
    有個媽媽說,她的孩子八個月大了,帶孩子回老家的時候,一幫親戚輪番勸說,讓她把孩子留在老家給奶奶帶。這位媽媽很煩惱,她並不想讓孩子做留守兒童,問怎樣做才能婉拒這些親戚的建議。這個問題我遇到過。當初生孩子的時候,為了方便照顧,我是回老家縣城那裡生的,是在另一個省。生完孩子後的一段時間裡,都在那裡呆著,打算等孩子斷奶之後,再回去現在的城市。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有時候回老家村裡,就有不相干的人蹦出來多嘴多舌。說什麼等孩子一歲多了,就把孩子給她爺爺奶奶放在老家,你就回去安心上班。
  • 【留守兒童】關愛留守兒童_留守兒童調查報告_搖籃育兒百科
    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也息息相關。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裡打工拼命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裡,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進城裡,留在自己的身邊。
  • 留守女童把攝像頭當父母,對鏡頭大喊:爸回家,網友:喊得心好痛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沒有父母不想陪在孩子身邊。可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樣無奈:放下工作就養不起你,抱起磚頭就抱不了你。  1、留守兒童的傷:爸爸媽媽,我好想你。  經濟越不發達的鄉村,留守兒童現象越普遍。為了多掙一點錢,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扔下年幼的孩子,孱弱的老人。就這樣孤獨守望。  沒有孩子不渴望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撒嬌只是奢望。更多的時候,這些孩子只能一個人,偷偷隱藏起對爸爸媽媽的思念,找個沒人的地方留下思念的眼淚。
  • 豆瓣8.8《念書的孩子》,親情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孤獨情感的現狀
    於是開開展開了孤獨又害怕的生活,在長久相處中開開與狗狗小膽兒建立了特殊的友誼。小膽兒成了他內心情感的寄託,但隨著開開轉學,火車上不能帶狗,故事以小膽兒被留在了鄉下而結束。《念書的孩子》沒有刻意煽情的情節,但讓看的人潸然淚下,用簡單真實的口吻講述了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以及內心渴望親情的情感需求,從而引發出對農村教育現狀和留守兒童關注的反思。
  • 城市的未來|被遮蔽的留流兒童父母之痛
    考慮到孩子即使留在北京也無法進入公立學校讀書,為了給孩子提供相對穩定的成長環境,王萍和丈夫決定把孩子送回老家,由孩子的姑媽照料。從城中村在北京西站需要換乘多趟公交,為了不讓孩子傷心,王萍的丈夫只能騙孩子說媽媽就在後面的車上。當孩子意識到媽媽不會陪自己一起回家的時候,在火車站站前廣場放聲大哭。當兩口子向我講述這段經歷時,他們居住和工作的城中村又一次瀕臨拆遷。
  • 留守兒童要的不是吃好,而是陪伴
    留守兒童要的不是吃好,而是陪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選擇到有更多機會的大城市工作,而將孩子留在家中交給老人撫養。其實關於留守兒童的情況,很多人都已經在電視上看到,或者自己身邊就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不少出門打工父母雖然賺到了更多的錢,但是孩子從小缺少的父母的關愛是再多錢也不補回來的。
  • 動物園羊駝新造型迎六一,留守兒童六一怎麼過?
    據統計,我國的留守兒童約有6100萬,加上3600多萬的流動未成年人,總數在1億左右,他們常年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的生活可能有更多的問題,他們常常期盼與父母團聚,常常失落於父母的遠離,常常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的六一驚喜該誰來給?一、 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 農村老公為什麼不讓老婆獨自留在老家?
    而我,隨著年歲的增長,猛然察覺到了老家農村悄然的變化。在以前,往往是妻子留在家中,照顧公婆、孩子,丈夫和同鄉男人結伴前往大城市。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共同離開農村老家,前往大城市打拼。即使有了孩子,大多數夫妻也會把孩子託給留在農村的父母照顧,在老家求學,夫妻二人繼續留在大城市打工,而不是留下老婆,留在家中照顧父母孩子。更令人驚訝的是,年邁的父母並不會因為兒媳婦不願意留在家中侍奉自己而有意見,他們往往也支持兒子媳婦一塊出去打拼,這是為什麼呢?先說說夫妻共同去大城市打工的好處。
  • 阿寶發視頻澄清網絡傳言:父母都是普通人,自己還當過留守兒童
    而阿寶唱的很好,當初沒出名時一直在南漂,吃了很多苦,當年快過春節時回家看望父母時,臨時跟著企業宣傳隊出去演唱過,也純屬友情玩樂,他父親母親都很善良,過去工人家庭一般母親都是農村戶口,孩子隨母親落戶,所以說是農村的完全對。只不過網絡上這些消息究竟哪個是真的,阿寶之前從來沒有進行澄清過。
  • 百姓故事|從留守兒童到留守兒童的「心靈慰藉師」
    這句話戳中無數留守兒童父母的酸楚和無奈。李光敏也曾是重慶的一名留守兒童,飽受分離之痛的青少年時光,讓她在從事公益事業後致力於關懷無數個「曾經的自己」,成為一名留守兒童「心靈慰藉師」。
  • 8.4分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一個留守兒童跟一條狗的故事
    今天我為大家介紹一部豆瓣8.4分的國產催淚大片《念書的孩子》,該影片上映於2012年,是著名導演原雅軒的處女作。導演原雅軒擅長拍攝正能量題材的劇情片,除了《念書的孩子》,他還拍攝了《美麗無比》、《回家的星星》等謳歌真善美的經典影片。電影《念書的孩子》講述了一個留守兒童和一條狗的故事,影片將鏡頭對準了國內龐大的留守兒童群體,並藉此呼籲社會對留守兒童多一點關懷和幫助。
  • 開學在即,留守兒童缺的是什麼
    在不少深度貧困地區,留守兒童與貧困兒童這兩個群體高度重疊,家庭負擔重,經濟收入有限,父母外出務工……家鄉不能給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條件,家人也沒有能力陪伴他們成長。以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雲南省鎮雄縣為例,這個縣有170萬人,是雲南省人口第一大縣。
  • 人大代表田汨江:從最年輕代表到留守兒童「圓夢人」
    這一路至少需要20多分鐘,每次往返都不容易,但卻是大塘坡羅旋、羅園和羅威這三姐弟作為留守兒童通往藝術夢想的唯一之路。羅園三姐弟的父母都在廣東打工,但他們希望留在老家的孩子能像城裡孩子一樣,有機會在課餘時間學習些興趣愛好。於是,田汨江在大荊開設的汨江藝術培訓學校成了她們的唯一選擇。
  • 如何解決爺爺奶奶管不了,父母管不著的留守兒童
    工廠復工後,大量的農民工又要離開家了,走上打工之路,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就留給了爺爺和奶奶。爺爺奶奶成為孩子的監護人,負責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但是爺爺和奶奶對於孩子的學習和監督也存在了很多的問題。現在對孩子來說,爺爺和奶奶管不住孩子,孩子很容易學壞,因為從小爺爺奶奶都是嬌慣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自己愛幹嘛就幹嘛。爺爺奶奶除了照顧他的生活,其他的也管理不了。爺爺奶奶基本上沒有文化,在學習上無法輔導孩子,當孩子遇到學習上的問題,自己不知道要怎麼做。只能請教老師,這樣使孩子對學習者失去的興趣和耐心。
  • 80.90後留守兒童共同的記憶,直達靈魂的感動,《念書的孩子2》
    歡迎收看本期的電影,七七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留守男孩進城讀書,他堅持要把家裡的狗帶到城裡,然而沒過多久就遇到災禍的電影《念書的孩子2》。《念書的孩子2》劇照留守兒童路開隨父親進城讀書後,心裡一直忘不了鄉下的生活,忘不了自己的愛寵小膽兒
  • 懂事的孩子:留守兒童把跨年禮物留給妹妹,因為她是我家人
    (親情的可貴,留守兒童將發的零食留給妹妹,真懂事呀!)暖心故事無處不在,臨近新年一留守兒童的意外舉動不知看哭多少人。記者後期從視頻中小男孩的班主任老師那裡得知,這個孩子叫做張壯,是學校一年級五班的一名學生,張壯同學是一個留守兒童,常年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平時在學校也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也許正是這種特殊家庭的原因,張壯雖然現在僅僅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但是卻格外的懂事,並且非常孝順長輩。老師也就此多贈予了張壯同學一份零食,說是給他的獎勵,這樣他就可以和妹妹一起分享新年的喜悅了。
  • 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 | 『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
    為此,縣婦聯聯合縣檢察院特別推出『讓愛留守』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欄目對全縣所有留守兒童家長進行全方位指導共同攜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長第十三期本期內容(中學篇)■孩子迷戀網絡造成嚴重後果,怎麼辦?第一,孤獨的留守兒童很容易迷戀上網絡,孩子與父母缺少溝通,容易產生孤獨感,網絡給他們提供了結交更多朋友的機會,滿足了交往和溝通的需要。第二,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容易被忽視和責備,但網路遊戲中,他們的情緒能得到宣洩。在遊戲中所扮演的超凡能力的角色讓孩子獲得自信,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第三,孩子缺乏應有的約束和指導。
  • 留守家庭中兒童:沒有人,留個家有什麼用?
    對看不久前,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蘇市學校校長王懷軍,把2017年該縣民政、婦聯聯合開展的,針對留守兒童的入戶調查結果帶到了兩會上。其中的幾個數據令人唏噓:52%的留守兒童沒有幸福感,僅有6%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未受到影響,而91.6%的教師都認為,家中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性格、品德和習慣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林森在沈從文的故鄉,中國湖南湘西的深山裡,有一個男孩名叫林森。他是其中一個紀錄片的主角。
  • 用心關愛留守兒童,讓愛連接你我他
    近日安徽安慶留守女孩對攝像頭呼喚爸爸的視屏在網上引發熱議。女孩的父親常先生說自己的老闆看到該視頻給他們放了幾天假給自己,他便和妻子連夜驅車就小時回家。常先生還說女兒剛開始見到他們還有點陌生,但馬上就把珍藏幾個月的零食分享給自己,這也是太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