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一個亂世,宏觀上是從公元184年的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的東吳之亂。一百年中華大地烽煙四起,爭先恐後,軍閥混戰。比如曹操、劉備、孫權,他們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開創了霸業,為後世所讚譽。
假如夢回三國,做三國中的一方主公,領兵出徵,一文一武你會選誰?假如我是三國主公,武將我選他,謀臣我選他,那必然是天下無敵,建立霸業!
三國名將中有一位名將,以武力選出的24位大將,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和周魏,神槍張繡和文顏,打末鄧艾和姜維。可見,三國武將的巔峰之作便是飛將軍呂布。若要建立霸業,那一定要有猛將相助,呂布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虎牢關前,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這一點無可置疑,大殺四方,讓十八路諸侯聞風喪膽。獨孤求敗率領鐵騎下關向討董聯軍發起挑戰,先後擊敗河內名將方悅、上黨將軍穆順、北海將軍武安國,在不到十回合的時間裡就擊敗了北方的大將公孫瓚。這幾個人都是聯軍中的翹楚,一時袁紹不知所措,甚至都不敢再說出「顏良文丑若在此何妨!」這樣的話來。要不是張飛,關羽站起來,真不知道這十八路諸侯怎麼會落敗。
董卓如此驍勇,自然很看重呂布,甚至謀士李儒也稱讚呂布是他的霸業。若王允獻連環計時器,呂布與董卓對峙,識破此計,天下歸誰?在董卓、王允等人相繼敗北之後,呂布聯合陳宮馳騁天下。兩人聯手將奸雄曹操打得潰不成軍,在濮陽之戰中,若不是曹操的掩護,必死在呂布的手中。並且曹操在與呂布的對戰中也曾說過「呂布非一人可敵」,撕破臉皮命六將一同進攻呂布。這場勝利,也說明呂布的勇猛確實給曹操留下了陰影。官渡之戰前,曹操因忌憚呂布,便與呂布結盟攻擊呂布。要是不是呂布錯聽了他妻子的讒言,曹操還真不該戰勝呂布。
有些人說呂布反覆無常,忘恩負義,但呂布只是貪圖虛名,如果重用他,還可以賞賜富貴榮華。說到底,我也不是董卓那樣的好色之徒。
為什麼不選趙雲、典韋這樣的武將呢,因為趙雲典韋等人雖然戰力強悍,但缺乏謀略,只是一名守衛,難以獨善其身。與關羽、張遼等有謀略的人相比,關羽剛而自大,張遼武藝不精也是有缺陷的。反過來看,呂布卻是一位能夠適應任何戰役、勇冠天下的猛將。拿它的勇,不如拿呂布的勇。
呂布的武藝無人能敵,加上下一任大才,必然天下無敵。三國謀士更是一大看點,諸葛亮,龐統,荀彧,荀攸,郭嘉等都是當時的奇才。可若說誰能分析戰局,運籌帷幄,必屬河北沮授。
作為袁紹手下重要謀士的沮授,為什麼要選擇他?袁紹只要聽他一句忠告,就能稱霸天下。袁紹就像東吳的魯肅、蜀漢的諸葛亮一樣,都是袁紹霸業的策劃者。當袁紹霸業初露端倪時,沮授為袁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袁紹以其威望攻佔冀州,積兵東討黃巾賊,北伐公孫瓚,佔領冀、青、幽、並四州,迎奉天子,討伐不臣,霸業可成。
在建立袁紹霸業的過程中,沮授還多次修改了袁紹的反分諸子、三年疲曹、緩進戰術等路線。遺憾的是,袁紹並未採納這些建議,甚至在官渡之戰中將沮授囚禁起來,禁止他參軍。袁紹病急亂投醫,竟聽取了坑貨郭圖的建議,最終不但難以獲勝,還損失了張郃等大將。看得出袁紹失去沮授是個紙老虎。
神不僅善於謀略,而且是一位難得的忠臣。官渡後,袁紹敗走,慌忙逃回冀州。因事先被袁紹囚禁,沮授難逃,成為曹操的階下囚。曹操非常欽佩沮授的才幹,勸沮授投降,稱讚他「孤早相得,天下無虞」,可見曹操非常贊同沮授。可是沮授卻一意孤行,一意孤行北上,想趁機逃走,曹操無奈只好殺了沮授。
在天下大事中,謀臣的忠心比武將的重要性更大,武將最多一次被擊敗,謀士的叛變也就難以挽回。在謀臣沮授的協助下,加上呂布的武藝,才是最好的選擇。就三國而言,一文一武,武將呂布衝鋒陷陣,謀臣沮授縱橫捭闔,計謀百出,有此二助必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