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國,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的一定是武將爭鬥時兵刃相接的場景,而在《三國演義》中,對此等場景的描述更是數不勝數。不過縱觀整個三國,長柄大刀和長槍的出場率卻一直都是最高的。
由於槍是「百兵之王」,據說十八般兵器中數它最難運用,所以一名武將擁有一手出神入化的槍法那是相當的難得。而《三國演義》裡用槍的兩位代表性武將便是趙雲和馬超,那麼我們也不禁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巔峰時期的馬超和趙雲,究竟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槍呢?
武藝
既然是武將,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個人武藝看起。這兩人在個人武藝方面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即使是縱觀整部《三國演義》,也很難找到如此相像的兩位武將:都是白馬銀甲,俱是用槍高手,最後都效力於劉備帳下。不過遺憾的是,除卻同人電視劇裡的惡搞,其實兩人沒有直接交手的記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側面比較一番。
趙雲槍挑河北名將高覽,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曹軍將領五十餘員。
馬超獨戰曹軍五員將領,九回合擊敗于禁,和張飛許褚不分勝負。這樣看來,二人確實是半斤八兩。
書中也有記載,馬超剛歸降時,劉備在城樓宴請他,趙云為馬超斬將接風,在菜端上來之前就將敵將首級擲於桌前,馬孟起的反應是「亦驚,倍加敬重」,可見兩人之間是互相欣賞的。
帶兵
在帶兵方面,馬超自然要略勝一籌。馬孟起不僅在束髮之年便隨其父出徵,而且在馬騰被害之後,更是承擔了西涼軍總指揮的職位,手下將領馬岱,龐德等人也都是勇武的悍將。
而趙雲則給我們一種「單槍匹馬,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感覺,個人英雄氣息濃厚。
我們看看兩人取得的戰績,馬超以涼州之眾,殺得曹阿瞞「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張魯帳下時期,以兩萬的少數兵力,拒劉備於關外。蜀漢建國之後,更是幫助劉皇叔威震西涼。可以說,三大雄主之中他招惹了兩個,並且在戰事前期還能不落下風,可謂一員驍將了。
而趙雲長期聽令於劉備、諸葛亮帳下,很少有單獨領兵出徵的機會,雖然也有漢水空營計退敵,出祁山打前鋒力斬五將等光輝戰績,但和他救後主,保劉備入吳等個人事跡相比,還是略輸一籌。或許正是他的個人英雄表現太過耀眼,才掩蓋了他在演義中的領軍才能。
智謀
諸葛丞相曾有言,孟起是和張飛一樣的先鋒之才,如英布那樣。雖然這句話多半是孔明為了奉承關二哥時才說的,但也算是客觀評價了馬超的智謀能力。畢竟曹操一封塗改信,就能使他和看著他長大的叔叔韓遂反目成仇,馬超在智謀方面的造詣也就可見一斑了。
而智謀這方面就可以說是子龍的一大優勢了。前有漢水空營計退敵,令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向前;後有出祁山背後偷襲魏軍,大喝一聲,令魏軍落崖者不計其數。可以說,常山趙子龍的威名可是他靠手中的龍膽亮銀槍生生打出來的,但與此同時,他又不完完全全依靠自己的蓋世武藝,在領兵作戰中常常可以見到他智計頻出的一面。
性格
馬超莽,趙雲慎。作為武將而言,謹慎穩重的趙子龍顯然要比剛烈勇猛的馬孟起更勝一籌。
更重要的是,馬超多疑,多疑到能因為離間計而和叔父反目成仇;趙雲則是有勇有謀,赤膽忠心,認準了一位主公就會和他走到底。而且從劉備讓其掌管自己的家事來看,趙子龍謹慎仔細的性格也是得到了劉備的權威認證的。
出身
在漢末那個世家大族橫行的年代下,不講出身是不現實的。在這個方面,將門之後的馬超,顯然擁有更加顯赫的出身。馬超祖上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在和張三爺火拼之前,也曾嘲諷道:「我家世代公侯,怎麼會認識鄉巴佬?」言語中透漏著「祖宗威風,我也威風」的霸氣。
相比之下,我們的趙子龍則更像是憑藉一身武藝,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所以,在出身方面,馬超自然是穩操勝券。
不得不說,這般勇猛將星的擦肩而過,既是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魅力。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那些紛亂的歷史總讓後人去遐想,去回味。「一點寒芒先至,隨後槍出如龍」,或許這才是我們每個中國人心中追求的那份英雄情懷吧。
好了,以上就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全部內容啦,如果大家想了解三國歷史,或者還想知道三國殺名將傳的最新資訊,歡迎點個關注哦!謝謝大家,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