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與反思——如何避免下一場疫病全球大流行?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國際年終特稿)審視與反思——如何避免下一場疫病全球大流行?

  作者 薄雯雯

  「新冠肺炎」毫無懸念地佔據了2020年全球搜索熱詞榜首。這場波及全球的疫情不僅已奪去170萬餘人的生命,其引發的經濟衰退、社會停擺、國際摩擦等「次生災害」更是帶來一片狼藉。新冠病毒給當今世界上了一堂公共衛生課,慘痛且漫長,但人類卻也得以再次審視與反思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資料圖:12月20日是倫敦實行第四級疫情封鎖措施的第一天。圖為位於倫敦考文特花園的蘋果集市全部歇業,櫃檯空蕩蕩。

    中新社

    發 張夢琪 攝

  脆弱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

  有專家指出,此次疫情暴露出全球在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凸顯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脆弱性。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等機構今年1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新冠大流行暴露出全球應對公共衛生挑戰的三大短板:第一,流行病學研究的短板,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預測和判斷存在諸多困難;第二,單學科(部門)治理的局限,導致各國抗疫手段及效果差異巨大;第三,健康領域中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研究的短板,各國預防、發現和應對這類重大疾病暴發的能力存在嚴重缺陷。

  疫情暴發以來,各國普遍暴露出自身在公共衛生治理方面的不足,如預警機制不夠完善、政府重視與投入不夠、民眾科學素養欠缺等等。疫情衝擊下,不僅廣大發展中國家深受其害,甚至連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條件均享譽世界的歐美發達國家也不堪一擊。此外,衛生資源和政策的國際協調機制軟肋也一定程度上造成疫情持續大範圍蔓延。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亟須強大的領導力、協調力、凝聚力的關鍵時刻,孤立主義、霸權主義、民粹主義讓遭遇重創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雪上加霜。某些國家的政客不是以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為首要任務,而是採取政治凌駕於科學的態度,大玩造謠抹黑、離間「甩鍋」、「退群」脫鉤等把戲。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作用受到詆毀,國際間正常交流被人為阻斷,理性立場與科學精神遭遇嚴峻挑戰。

    資料圖:當地時間12月23日,據外媒報導,加利福尼亞州成為美國首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累計超過200萬例的州。圖為加州塔爾扎納一家醫療中心的重症病房內醫護人員正在為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不可替代」

  「世界衛生組織是無可替代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第73屆世衛大會視頻會議上如是強調。

  成立於1948年的世衛組織一直致力於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健康的未來。冷戰結束後,愛滋病、「非典」等新型傳染病疫情的全球化挑戰加劇,世衛組織不斷擴大職權並在第58屆世衛大會通過了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2005)》,樹立了其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應對中的領導地位。

  疫情期間,世衛組織與各國和各合作夥伴並肩努力,匯集全球力量共同抗疫,其貢獻有目共睹。譬如,發布戰略防範和應對計劃,支持各國建立防範和應對能力;與眾多合作夥伴一道提供準確信息抗擊「謠言疫情」;確保為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基本醫療設備,並培訓和動員衛生工作者;為新冠病毒檢測提供支持,並幫助開發測驗檢測效果的方法;協調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和疫苗的研究與實驗等。

  「世界現在比以往更需要世衛組織。」事實表明,在世衛組織的專業指導下,治理能力及配合意願較強的國家都取得了良好的防疫效果。國際智庫全球衛生中心創始人兼主席、全球公共衛生政策專家伊洛娜·基克布施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世衛組織位於全球衛生治理體系的中心,承擔協調功能。在全球衛生體系發展過程中,世衛組織的核心角色並未改變,未來也無法被隨意取代。

    資料圖:當地時間12月22日,義大利羅馬聖拉斐爾醫院IRCCS的小兒康復和發育障礙部門設置「擁抱屋」,住院的孩童可以通過塑料薄膜與家人擁抱團聚。圖為一名女孩和母親相擁。

  如何避免下一場全球大流行?

  人類該如何避免悲劇重演,阻止下一場可能的疫病全球大流行?此次疫情已向世人發出三大警示。

  其一,敬畏自然,尊重科學。新冠肺炎是繼伊波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症候群、西尼羅河熱和裂谷熱之後,最新暴發的又一種人畜共患疾病。在人類大肆開發野生動植物資源並破壞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下,病原體越來越容易從動物宿主傳播到人類身上。各國政府亟須更加謹慎地保護自然環境,禁止全球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增強民眾科學素養。

  其二,堅持平等,崇尚公平。這場疫情讓當今世界深刻意識到,在所有人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因此,應加強全球衛生治理中援助的平等性與公平性,讓弱勢群體更好地分享治理成果。為了建立一個更加平衡、持久的全球公共衛生體系,不僅要對衛生基礎較為薄弱的國家提供一時之需的援助,更應提升其在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

  其三,秉持團結,加強合作。各國應以世衛組織等全球和區域衛生治理組織為紐帶,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包括:著力解決醫療衛生資源跨區域協調機制問題;加快建立全球和區域範圍內衛生防疫物資的調撥和通關機制;加強國際間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科研力量合作,並降低專利壁壘等等。

  下一場疫病全球大流行會否乃至何時來臨,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堂公共衛生課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認知與行動。經此一「疫」,隨著各國公共衛生治理和國際防疫合作的加強,相信在未來面對任何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時,我們都將更加從容有力。(完)

相關焦點

  • 人類最嚴重的20次疫病及全球大流行
    這裡,我們總結了從史前到現代社會最為嚴重的20次疫病大流行。1. 史前瘟疫:公元前3000年前後中國境內發現一座距今5000年左右的房間,殘骸遍布,或說明一次致命瘟疫曾在此發生。(圖片版權:中國考古)距今約5000年前,一場傳染病消滅了一個中國史前村莊。堆放病亡者屍體的房間隨後被焚燒。
  • 日本平安時代的疫病
    即使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人類依然對疫病存在著恐懼。有關6世紀之前的日本列島發生疫病的情況,由於史料的欠缺,不得詳知。6世紀的疫病記事始見於《日本書紀》欽明紀。欽明十三年(552),百濟的聖明王派遣使節,給倭國送來了釋迦佛金銅像、幡蓋、經論等佛物。
  • 2020年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培訓會召開
    商丘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斌出席會議並講話,市農業農村局機關相關科室、局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區)農業農村局分管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副局長、相關業務股室負責人、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動物防疫技術骨幹等參加會議。楊斌指出,開展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是有效抑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和蔓延,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的重要舉措。
  •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讓豬能抗三種重大疫病|呼吸症候群|疫病|基因|...
    據科技日報消息,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等,近日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獲得全球首例抗三種重大疫病豬育種材料。這種豬能夠抵禦豬繁殖與呼吸症候群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豬德爾塔冠狀病毒感染,同時保持正常生產性能。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生物學國際期刊《eLife》。
  • 從抗擊疫病的歷史中汲取智慧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國家、對我們民族、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稱得上是一場磨難。如何看待這場磨難,如何從磨難中奮起?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指出:「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很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
  • 【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連線國醫大師唐祖宣:中醫藥在疫情...
    本期新華網「全球疫情下的中醫藥新觀察」名家系列訪談連線了身在南陽鄧州的國醫大師唐祖宣,深度解析醫聖張仲景故裡南陽鄧州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中醫藥實踐與經驗。您如何評價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和表現?  唐祖宣:中醫藥學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中國疫病史鑑》記載,西漢以來的兩千多年裡,中國先後發生過321次疫病流行。在西醫尚未傳入中國時期,均採用中醫藥的方法進行防控,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有效的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使中華民族得以繁衍昌盛。  疫情這麼嚴重,我將至耄耋之年,別無所求,就想用我的經驗為群眾服務。
  •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煤炭市場運行與展望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背景下煤炭市場運行與展望 發布時間: 2020-04-28 09:49:32   來源:中國煤炭資源網  作者:
  • 研究|胡鞍鋼:新冠全球大流行背景下中國疫情防控與擴大內需
    這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新冠病毒,第一個遭受新冠疫情大流行衝擊的國家,還是第一個有效控制修改疫情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重啟經濟、復甦經濟、振興經濟的國家。本文的主題是研究新冠大流行背景下中國如何有效控制疫情,保護 14 億人民的生命與健康,如何實施積極擴大內需戰略,振興經濟。
  • 丁真最愛吃的馬鈴薯是如何長成的?(後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秘籍喲)
    除了一部分害病無法搶救的之外臨近的馬鈴薯沒有繼續受到病害侵襲防治效果初步顯現11月3日李洪浩第三次噴灑防治第三次噴灑後效果如何呢>其實馬鈴薯晚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預防大於治療,如果出現病情,一定要及時處理。
  • 風靡全球的《紙鈔屋》,帶給我們的反思意義其實很深刻
    該劇因為是西班牙語,所以起先受眾範圍很小,後來被美國大型視頻收費網站網飛慧眼識珠買下全球播放版權,之後被翻譯成多種語言,開始在全球範圍內熱播。《紙鈔屋》顧名思義,與錢有關,但卻是搶錢,還是高智商團隊的搶錢,智商超高的團隊首腦"教授",帶領一群神秘、身懷絕技的隊員,志在成功的進行完美犯罪,為了避免信息洩露,成員之間也只是用城市作為代號。
  • 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
    ,做好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我部組織制定了《2020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優先防治病種,以及牛海綿狀腦病等外來動物疫病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 疫情下的反思:這個鍋到底是不是該讓蝙蝠背鍋?
    疫情下的反思:這個鍋到底是不是該讓蝙蝠背鍋?萬物皆有靈:聆聽自然的聲音「萬物共存,緊密相連,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成為完整的人。」——《寧靜無價》疫情肆虐,痛定思痛2019年末,一場未知的傳染病席捲武漢三鎮,人們在道聽途說和奔走相告中陷入恐慌和無助中。
  • 蕪湖市農業農村局關於印發2020年全市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
    各縣(市)區要認真組織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掌握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優先防治動物疫病的分布狀況和流行態勢,科學評估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
  • 面對災難疫病 古人如何「武裝」自己進行防護?
    面對未來可能遇到的災難疫病,古人又是如何「武裝」自己進行防護?漢 玉剛卯 故宮博物院藏漢代驅邪避疫神器剛卯:庶疫剛癉,莫我敢當以疫病為例,為了避免生病,漢代古人一定會佩戴上剛卯,用以抵擋疾病的入侵。剛卯,是古人掛在革帶上用作闢邪的飾物,在漢代,上至皇帝、諸侯,下至士人、百姓,莫不佩戴。剛卯的材質依等級用玉、犀、象牙、金或桃木等材料製成。形狀為小方柱體,柱中有孔,上下貫通,可穿繩佩戴。剛卯的四面都會刻上銘文,一般每面8字,首句常作「正月剛卯既央」,其餘多為避邪之辭。如果是預防疫病,剛卯上往往會刻上「庶疫剛癉,莫我敢當」字樣。
  •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形勢下的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工作的建議
    《動物防疫法》設立的宗旨是保障畜牧業發展和保障人體健康,但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動物檢疫工作,把突發性動物疫病控制成為工作側重點,但是對於人獸共患傳染病控制有所懈怠,缺乏應激預案,原因就是沒有大的人獸共患疫情發生流行,所以在知識的普及、設備的儲備、化驗診斷技術等方面做的不足,新型肺炎病的發生敲響了警鐘,人獸共患疾病知識普及學習和疫情控制演習,要未病先防,提早預案,經常演練。
  • 歐洲的集體反思與美國的冒險主義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周三表示:如果還有一個國家在受衛安問題折磨,其他國家就不能避免受到影響。當前,衛安問題已經是全球經濟興衰的關鍵,不能有效控制衛安危機,則全球經濟必然陷入衰退,所以歐洲對此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充分認識到必須採取統一行動,不然歐洲各國之間就會反覆交叉傳染,令各國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之中,疲於應付,這無助於歐盟經濟的恢復。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全球正處在「飢餓大流行」的邊緣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全球正處在「飢餓大流行」的邊緣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夏露 2020-04-22 10:43
  • 衝擊波:「大流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全球大流行幾乎已經席捲世界的所有角落,導致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陷入停擺,也暴露出了全球主要經濟體長久以來的分歧。經濟史學家亞當·圖茲在本文中分析了這場席捲全球的經濟動蕩。相反,我們正在經歷一場信貸緊縮的衝擊波,生產和就業大幅萎縮。龐大的政府支出計劃已經啟動,但不是為了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是為了維持經濟的苟延殘喘。挑戰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這是一場全球危機,幾乎影響到地球上每一個社區。它暴露了主要經濟集團之間的明顯分歧,以至於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以理解我們所謂的世界經濟實際上是如何整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