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去春來,草木吐綠,百花芳菲
長城內外,燕山太行,春景如畫
這場戰「疫」讓我們更加體會到祖國好、家鄉好
家鄉的美景近在身邊
卻有很多隻聞其名,未曾領略
疫情過後,讓久「宅」的我們走出家門
放飛心情、擁抱自然
「愛家鄉,遊河北,發現身邊的美」
大家好
這裡是「名牌導遊帶您遊河北」系列節目
一起探尋河北美景,講述河北故事
一個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避暑山莊
一個是距今1.5億年的陸地霸主——恐龍
當他們碰撞在一起會發生怎樣的火花?
難道是恐龍組團來山莊旅遊拜見康熙爺、乾隆帝嗎?
避暑山莊裡還有多少秘密我們未曾發現?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名牌導遊陳曉春,
遊避暑山莊,探尋恐龍足跡。
名牌導遊 陳曉春
震驚!皇家園林裡發現近300枚神秘腳印?
避暑山莊,原名熱河行宮,又叫承德離宮,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也是最具典型的離宮別苑之一。2019年,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再次爆屏,在山莊內發現了近300枚恐龍足跡的化石,一億五千萬年前,這座皇家園林竟是侏羅紀公園?
承德避暑山莊
2019年12月6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萬曉樵、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在「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上,為大家揭開了避暑山莊恐龍足跡化石的前世今生。
邢立達教授團隊在避暑山莊考察恐龍足跡
1992年4月5日,哈佛大學的生態學家福曼和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黃潤華在承德旅遊期間,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熱河泉東側和東南側的石板路上發現了超過20個恐龍和鳥類的足跡化石。而後,在須彌福壽之廟正門和牌樓的石板路上也發現了超過40個長度在6釐米到20釐米之間的恐龍和鳥類足跡化石。
承德地區發現的鳥類足跡
同年4月21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郭建崴和尤海魯對承德地區進行了調查,並且在熱河泉附近的鋪路石板表面上發現了單個的足跡化石。
也是在1992年前後,承德地區電視臺就報導過,在灤平縣平房鄉一塊巖石上,發現了恐龍一家三口的足跡化石。那是一個溫暖的春天,鳥語花香,父母帶著孩子,三隻恐龍從灤平走過,留下了深深的腳印……
從2007年開始,邢立達團隊陸續對麻地溝、避暑山莊、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等地的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進行了詳細研究,經過探勘,專家們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內找到散落在各處的大大小小恐龍足跡近300枚。
揭秘!避暑山莊咋成了侏羅紀公園?
承德地處塞外,地形地貌複雜,山脈縱橫,河流交錯,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從避暑山莊地面大量無脊動物遺蹟來看,1.5億年前這裡應該是一片較為平靜的潛水湖畔,有著平坦的沙地,是恐龍頻繁活動的樂園。
承德避暑山莊地面恐龍足跡
承德周邊有兩個主要的古生物群,分別是距今約1.35億年熱河生物群和距今約1.67億年燕遼生物群,但這兩個生物群之間是有斷層的,最新發現的恐龍足跡距今約1.5億年,相當於兩個古生物群之間的橋梁。
經過詳細考察,在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的石板路上,保存的絕大部分都是肉食性恐龍的足跡,至少有以下幾種類型的恐龍:
一是恐爪龍類足跡。產於麻地溝,平均長度為8.7釐米,足跡具有兩趾印痕和圓形腳跟,被歸入伶盜龍足跡,就是電影《侏羅紀公園》裡非常著名的伶盜龍。二是實雷龍足跡和蹺腳龍足跡。這些三趾足跡至少有140個,其中130個是完整的足跡。這些足跡長度在4.1釐米到23.4釐米之間。
實雷龍足跡造跡者為中型肉食恐龍 繪圖Fred Wierum 來源Wiki百科
三是韓國鳥足跡。這些足跡平均最大長度為3.4釐米,最小長度為2.5釐米,最大長度為4.6釐米。從形態上看,這些鳥類足跡被歸為韓國鳥足跡類型。韓國鳥足跡最初發現於韓國鹹安郡,是一類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鳥類足跡。有很多水鳥說明承德麻地溝一帶曾經水草豐美。
四是可能的雷龍足跡。承德避暑山莊足跡點,產生了一橢圓形痕跡,長度28.9釐米,寬22.6釐米,在形態上,類似蜥類動物的足跡。但是,由於保存較差,沒有行跡,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
恐龍腳印發現後,網友紛紛表示驚嘆
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變有著重要的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地面上竟是罕見的古生物遺蹟。化石與人文歷史相融相合,讓多元化的避暑山莊再次呈現在世界的舞臺上。
在承德避暑山莊,不僅能欣賞到秀美的景色、厚重的皇家文化,還能探尋恐龍足跡化石、體驗「侏羅紀公園」的神秘。是不是已經很嚮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