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四等》:孩子肩上的重壓,培養孩子就要讓他第一名嗎?

2020-12-21 路瑤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媽媽,是不是只要拿第一名,什麼都無所謂」這句話是電影《四等》中孩子俊浩對媽媽發起的絕望式問題,在媽媽的強壓下,俊浩不得不將自己的熱愛收好,用成績論去學遊泳、拼名次。

韓國電影《四等》講述的是一個韓國普通小孩在母親的鞭策下學習遊泳的故事,這部電影沒有太多劇情上的複雜設計,但勝在真實的現實反映對家長的觸動無疑是很深刻的。

家長的厚望,孩子肩上的重壓

電影中11歲的俊浩喜歡遊泳,於是俊浩媽就將他送到遊泳班訓練、比賽,「四等」就是第四名的意思,因為孩子老拿第四名,媽媽對這個成績很不滿意,為培養孩子成為第一,媽媽低聲下氣、託關係找到金教練。但金教練的暴力訓練讓俊浩難以忍受,回到家後告訴媽媽自己不想學遊泳,不想再金教練的打。

這時候媽媽的反應是「你沒有權利放棄」,在俊浩媽看來,自己為孩子學習遊泳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她告訴俊浩:媽媽比你還努力,你有什麼權利說放棄就放棄。

在遊泳課飽受心理摧殘的俊浩再度被母親的「怒火」傷害,雙手握在身前,望著媽媽瞳孔地震,這樣的場景是不是覺得很真實,很熟悉呢?

對大兒子俊浩感到失望的母親轉而開始抓俊浩弟弟的英語學習,在媽媽的「關切」下,弟弟同樣疲憊不堪,但媽媽不管不顧,殷切地問,你是媽媽的什麼?孩子面無表情但又「自然」的回答,我是媽媽的希望。得到想要的答案後,媽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模糊的母愛讓人窒息,後來俊浩繼續在金教練手下學遊泳,在比賽前,他問題媽媽一個問題:是不是只要拿第一名,什麼都無所謂。

很遺憾俊浩再次從媽媽那裡得到了讓人絕望的答案,心灰意冷的俊浩放下了對遊泳的熱忱,未來他還會學習遊泳,但不再是因為熱愛。

韓國「2030湯匙階級論」

湯匙階級論在韓國是一個社會熱詞,形容20-30歲年輕人父母經濟狀況背後的四個階級,出生在20億韓元(1169萬人民幣)資產或年收入2億韓元家庭的屬於「金湯匙」階級;

資產10億韓元,或家庭年收入1億韓元以上的是「銀湯匙」;5億韓元,年收入5500萬韓元以上的為「銅湯匙」;最後是資產不足5000萬韓元,家庭年收入不足2000萬韓元的「土湯匙」。

該詞彙來源韓國東國大學經濟學教授金洛年發表的《韓國的財富與繼承》(1970-2013),論文背後是階級固化的常態,很顯然這一情況在全球範圍使用,而教育,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改變命運的羊腸小道,雖然進階之路難,但每年的前赴後繼並不會改變。

在韓國本科學習者中,只有2%的人有機會踏入韓國前三的高校,這是很多人向「金湯匙」發起衝擊的機會,但競爭之下比例擺在那,為此很多考生選擇復讀,2018年韓國9位滿分考生,有8名是復讀生。

在電影《4等》中有趣的一幕,俊浩媽媽去找遊泳冠軍的母親介紹教練,冠軍媽媽的高傲,即便不需要言語都能看得出來,為此俊浩媽低三下四,追到教堂中說:如果俊浩得了獎牌,我想我會有得到永生一樣的感覺。

高傲的冠軍媽媽這時候露出了深以為然的表情,對孩子寄予厚望是兩個媽媽的共同之處,不過區別在於一個孩子獲得了成功,另一個依舊在媽媽的執念下找尋自己的人生。

一個真實的寫照,韓國媽媽中,那些將孩子送進首爾大學的母親就是媽媽圈子裡地位最高的,但教育偏離軌道的情況同樣引發了社會擔憂,韓國公會大學金東椿院長指出,這樣的應試教育,不為建設祖國,造福社會,只為獲取地位、跨越階級,解決就業。在這樣的教育制度下,人才是自私的人才。

精英教育下壓力陡增的一代

2017年《世界衛生統計》,10-19歲青少年自殺率,韓國高舉榜首,韓國的升學、成績問題發展到比日本還嚴重。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教育批判的韓國電影。

但現實靠一兩部批判電影卻很難改變,高考雖然不是唯一實現階級進階的方式,但卻是大多數人走的路,把孩子送進好大學是大多數家庭在教育階段最大的目標。

這不光是孩子自己的事,家庭動員,教育環境、教育資源等都將成為孩子學習的「後盾」,同樣的這些也是孩子肩上的壓力。

有關精英教育,資源是關鍵,因此我們看到韓國的所謂精英教育,其實社會資源並不足以支撐大量「野心」父母的需求,為此畸形的家庭教育比例越來越高。

不堪重壓的孩子走上了弒母的犯罪道路。一名18歲韓國高三學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原因是自己考差了,即便弄虛作假塗改了成績,依舊招來了母親的棍棒。擔心真實成績被知道後會招致更可怕的暴力,這名學生走向了極端,殺害自己的母親並藏屍8個月。

教育的本質被忽略、被擊敗

成績和素質教育,二選一的話很多家長依舊會選第一個,這是教育的失敗,也是現實的悲哀。真的要在19歲的年紀就定義人生嗎?

電影《四等》片尾的這個發問發人深省,人一生的成長之路,青少年階段僅僅佔據一部分,但需要背負的卻太多太多。

一生學習才能一生成長和進步

一個錯誤的教育觀點「等你到了大學就沒人管你了」,這句話在社會上存在默契,以至於大多大學生的4年時間相當浪費,美名其曰感受青春。

但除此之外收穫寥寥。教育和學習本該是一生之事,但現實情況人們將教育和學習壓縮到了K12(學齡前到高中)階段。

高考之後方向全無,大學之後就業困難,這些都是應試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我們不去探討社會教育的變革如何進行,就家庭教育而言,很顯然的,並不是為了拿第一,其他都無所謂的。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騰飛家的兒子聰聰今年八歲了,從小家裡人對他很寵愛,要什麼給什麼,直到現在已經八歲了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正是因為家裡人對他的百般遷就,導致他現在還非常依賴家長。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得等著爸爸媽媽把筷子遞到手邊,甚至有時候就等著大人喂。還有自己的內衣,襪子等衣服,也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洗。
  • 一部探討孩子成長內心的電影,《貓的孩子》!
    一部探討孩子成長內心的電影,《貓的孩子》! 人們總是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一位,那麼我們今天講述的這部電影,這個家庭裡面的孩子同樣也是一個成績並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但是他的父母都非常希望他可以成績變得很好,這是他們做父母唯一的希望,但是她的生活並不快樂。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ICPS四步驟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是家長不容忽視的課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們從卷帙浩繁的育兒書海中「撈出」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這本書,作者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給了我們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一套實用方法和技巧——「我能解決問題」法。
  • 韓國素媛案原型出獄:惡魔出籠,看好孩子!
    12年前,一個醉酒的韓國人,對一個8歲的小女孩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侵犯,而依當時的韓國法律,醉酒狀態的嫌疑人,等同於精神病患者,因此本案的嫌疑人只能被判12年徒刑。如果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建議你看電影《素媛》,太殘酷。
  • 韓國製作人:中國孩子才藝比韓國孩子好
    在當日才藝展示媒體群訪單元,以高標準、嚴要求著稱的「鐵面社長」j.y.park面臨記者群訪時一反常態,驚喜變身「逗比」界的活火山,不僅敬業的製作小表格,挨個記錄需要的用詞,由王霏霏充當「翻譯官」幫他同譯,堅持花式炫「韓普」,更對浪漫之濱——大連,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食手動點讚,以「吃貨」之姿笑霸「蜀黍」界。
  • 你家孩子喜歡看電影嗎?不喜歡的話建議培養一下噢
    孩子們都很羨慕她,但孩子的家長卻不理解,有次鄰居忍不住問甜甜媽媽「別的孩子都在被家長培養興趣愛好,你怎麼不給甜甜也報個興趣班啊,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誰知道甜甜媽媽笑著回答:「看電影就是興趣愛好啊,這不是在培養了嘛」。
  • 萬代南夢宮山田大輔:培養IP像培養孩子 要給他愛
    山田大輔表示,IP是培養一個孩子一樣,你需要給他愛,讓他長大成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不懈,永遠不要放棄。還要有豐富的經驗,需要的了解知識領域是多方面的。萬代南夢宮不僅僅是開發遊戲,也開發和遊戲相關的產品,包括開發影視作品。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的質量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因此,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自律的培養和教育。 ◎逐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兩三歲的孩子所具有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還是非常脆弱,還需要父母不時地督促和引導。但是,自律的意識是可以從小就對孩子傳遞和灌輸的。
  • 孩子學習做事太死板?需培養孩子轉向思維,讓他學會靈活變通
    周末我本來打算帶孩子去爬山,孩子卻說老師不讓他們去,因為有人爬山的時候從山上摔了下去。我告訴他老師只是不讓小孩子自己一個人去爬山,有大人陪的話是可以去的,而且只要注意安全,不到危險的地方去,就不會摔下山。本來我以為這樣就能消除他心中的害怕和擔憂,沒想到勸說了好久,孩子還是堅持認為老師說得對,他要聽老師的話,不願意跟我去爬山。
  • 豆瓣評分9.2的韓國電影,願世間美好,所有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素媛》最偉大的韓國電影之一,這個名字你一定聽過,這是一部豆瓣評分9.2的電影,也是一部看著就哭的停不下來的電影。但它根本沒怎麼煽情,它的克制,來自韓國的真實案件。2008年,一名8歲的小女孩,被一名56歲的男人綁架、強暴、毆打。事後她的大腸小腸部分壞死,從此必須掛著排便帶生活。
  • 釋放孩子天性,如何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不妨試試「思考三步驟」
    他是一個小學霸,從小在學習上就很突出,名列前茅,還因為比賽和成績優異,在小學的時候跳級。 可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竟然抑鬱了。他的媽媽把孩子帶到醫院的時候,孩子已經好幾天沒有正常睡覺了,也不愛說話,不會告訴媽媽自己到底哪兒難受,只是心裡很壓抑,不想上學,更別提看書寫作業上課了。
  • 《彼得兔》:想要孩子贏在人生起跑線,家長就要尊重他的興趣
    《彼得兔》這本作品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吧,之前它被翻拍成電影,獲得了很多孩子的喜愛,就連大人們看了也覺得很是溫馨。故事當中的小兔子跟著自己的夥伴一起,進行著各種冒險。孩子們在觀看的過程當中,不僅能找到樂趣,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 學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現在都怎麼樣了?孩子未來是成績決定嗎?
    知乎發起一個熱度討論,很多網友分享上學時候班裡的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的現狀。一些現象引人思考。網友lumia:小學的第一名在國外讀書;倒數第一在鎮上送快遞。最後一名記不住是誰,不過有很多小學同學現在工廠打工,他應該也是其中的一員。網友倩Sur:小學第一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早早嫁人,現在是家庭主婦,經常在朋友圈曬孩子;倒數第一名初中沒上完就去廣州打工了。高中第一名保送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銀行工作,最後一名投奔寧波的親戚做生意,開了兩個網店,兩個實體店,生意興隆。
  • 孩子說話沒條理?多培養孩子「講故事」,輕鬆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有時候,孩子會知道自己要去上廁所就會用疊詞"尿尿"來表達,但是,當孩子四歲到五歲的期間,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不管是學習我們的母語還是外語,在這一年齡階段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都是至關重要的時期。
  • 不做討好型的孩子。想讓孩子的心理成熟,從培養孩子的拒絕力開始
    孩子邊界意識的培養及說「不」的能力與父母的拒絕力緊密相關。2.在實際生活中逐步練習拒絕的能力。1歲半到3歲是發展自我意識、培養自主性的關鍵階段,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徵就是,習慣於對一切說「不」。這不是叛逆,而是生理和心理成長發展的標誌,是必然會出現的過程。
  • 《叫我第一名》:一位「硬核」媽媽,如何讓孩子在崎嶇人生中逆襲
    一個家庭中母親是非常重要的,母親的人生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未來,《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非常明確地表達了出來。 我們一直都知道,一個孩子長大以後走向成功與否,肯定是和他的家庭教育分不開,而在家庭教育當中,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母親是佔了大部分的作用。
  • 《藝術遊戲力》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自我傳奇」的創造者
    當孩子具備了這一能力,他成為一個自我傳奇的創造者,孩子在今後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障礙時,就能夠自己尋找解決的辦法。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創意力以外,父母還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畫室等,從而培養孩子的美感。
  • 想要孩子遠離危險?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看看這9個方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切身的體會到危險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爸爸媽媽可以分辨扮演壞人,路人,讓孩子知道如何才能脫身險境。遇到壞人說什麼樣的話,就知道他們是壞人了。角色扮演個更能提起孩子學習的興趣。四、明確指出危險地帶為了避免危險的發生,家長們就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哪些地方是十分危險的,不能去。只要孩子不去危險的地方,那麼就能夠規避很多危險的情況。
  • 孩子拖拉磨蹭怎麼解決?用「角色棋盤法」,培養孩子自主管理時間
    一、了解拖拉磨蹭的原因孩子處於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產生的拖延的原因有很多,有天生的性格、後天的做事習慣、受身邊的人影響,還有的是不知道怎麼有效的做事,當然也有故意拖延。想真正解決問題,就要先了解問題的根源。
  • 如何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品質?
    誠實可靠的人才是很多人信任的,良好的道德需要培養,每個父母都希望寶寶將來能夠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並且有著優秀的品德! 教育之路漫漫,孩子的多種行為實際上是從父母那裡學到的。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牧羊寶貝兒童樂園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引導培養孩子誠實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