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發起一個熱度討論,很多網友分享上學時候班裡的第一名和倒數第一名的現狀。
一些現象引人思考。
網友lumia:小學的第一名在國外讀書;倒數第一在鎮上送快遞。高中第一名家境普通,目前在銀行上班;倒數第一家境富有,繼承家族生意,資產或過億。
網友RichElio:小學的第一名去了川大,保沒保研不清楚。最後一名記不住是誰,不過有很多小學同學現在工廠打工,他應該也是其中的一員。
網友倩Sur:小學第一名在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後早早嫁人,現在是家庭主婦,經常在朋友圈曬孩子;倒數第一名初中沒上完就去廣州打工了。高中第一名保送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在銀行工作,最後一名投奔寧波的親戚做生意,開了兩個網店,兩個實體店,生意興隆。大學第一名考了執業醫生,在美國工作;最後一名重修好幾門課程,最後學了漫畫做網遊人物設計,朋友圈裡高大上。
網友Joyce Fan:高中第一名上了清華大學的經管學院,畢業後在美國常青藤讀書,現在做投資和投後管理;最後一名也從某常青藤(或類似學校)畢業,在美國灣區工作,在讀某西部名校MBA。
網友小爺有一片森林: 我是初中班級第一,發小是倒數第一。現在?我在上博,發小沒上高中,已結婚有倆娃。你以為我想表達的是髮小混的不如我?不不不,發小現在開的是八十多萬的車,而我,才剛剛達到不管家裡要錢自給自足。我一直比較聽話,成績也中規中矩,所以按部就班到了現在,在中國最美大學讀博。發小那會叛逆的不行,不喜歡學習,進了社會被敲打了兩年學了技術做了生意。說以後發展,以他現在的資產為目標,我正常畢業工作可能得十年。但是時間是公平的,這十年發小也會努力,所以個人覺得,我趕上發小的可能性不大。
這些案例有什麼特點呢?年齡越小成績差異帶來的優越性越大;年齡越大反而越看能力,不受成績因素決定。可見,孩子的光明未來並不是由成績決定的,更多的由綜合素質和複合能力支撐起來。
從成年人的世界往前追溯,為什麼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後來人生一般;為什麼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學習一塌糊塗後來實現逆襲。
家長對子女從小就進行的引導培養方向很重要!你是希望他埋頭苦讀,拿下一個又一個A,卻兩耳不聞窗外事,情商逆商都堪憂;還是關注心靈的成長與個性的塑造,哪怕成績沒那麼理想,卻一直努力一直積極向上?
學校裡的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不能成為坐在旁邊鼓掌的人,然後去書寫自己的故事呢?你看,隨著孩子們越長越大,那些願意努力、敢於嘗試、樂觀積極的人漸漸追了上去,人生依然充滿更多的可能性。
不強求孩子成為第一名,暫時落後也不灰心喪氣。
永遠有進取心,永遠保持學習,這才是決勝未來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