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評論家:付秀宏
張成義,字仁者,筆名峰雅紫竹,峰雅閣主人,登峰居士。生於江蘇徐州,居於北京,法號恆成。系當今中青年書法家之翹楚,師從大家,堅守書法傳統道路,追求古意雅靜淡定。賞其作品頓覺心如止水,可窺靜若秋泓之氣。
張成義擅長楷書創作,從幼年時期遍摹晉唐諸名家法帖,終日勤學苦練不輟,積數十年書家之功。練《玄秘塔》之風骨,行《九成宮》之嚴謹,得《佛遺教經》之意韻,覓《皇甫誕碑》之神採;張成義的代表作金粉楷書《心經》況味無窮,融三大書家之美,他善於把每個字的魅力在點化之間藏收、提放,將忠謹篤厚的秉性滲透其間。撇捺雄健展舒,結字衡穩雋秀,勾畫溫潤自由,氣勢舒朗端莊,該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贏得諸位書家、高僧、社會名流和國際友人的好評和收藏。
張成義書寫的金粉小楷,歷數十年心得風範,作品金光處現凹凸有致,從容間見力道氣象。特採用進口金粉調和,加入自身獨特配方,形成粘稠如漆的流暢立體金墨,他每每虔心沐手,以歐體楷書寫得筆筆精到、一絲不苟,每寫一篇都是心神相合之作。他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46cm×160cm,精裱後盒裝,其下筆徐疾自如,重輕頓挫有致,結體娟秀端凝,骨韻含蓄深蘊,如漆楮如木簡,形態儀姿萬千,渾厚不見枯槁。
張成義認為《心經》裡幾乎概括了佛學精華,一口氣寫完內心很是愜意。除書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兩千多篇外,《金剛經》22米長卷在上海全國金剛經大賽獲獎,另《大悲咒》《蘭亭集序》《毛澤東詩詞八十三首》22米長卷等受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激賞,為其題跋。長卷通篇樸茂凝重雄強,藏巧思於運筆之中,字字嚴而不拘,血脈流暢貫通,神氣完足高遠,足見張成義的深厚功力和修養。
「寫字就是修行,修行修的是心,是德行,是悟道,是心胸。」張成義行書《順治逍遙詞》《三國演義·開篇詞》《沁園春·雪》《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榜書《厚德載物》《天道酬勤》《天地祥和》《家和業興》《鴻業騰飛》等作品華美灼灼,溢彩流光,均承襲了傳統與勤奮、包容與熱情的根底。以上這些作品以德為先,以氣領意,儒雅中兼具富貴的藝術魅力,可謂「縱橫千裡月有輝,落筆萬頃雪成圍」。
作為世界最大藝術品市場的美國,曾對張成義書法伸出橄欖枝,他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存有一席之地。更有美國郵政郵票主票將張成義書法作品和個人肖像收入其間,他的《天道酬勤》《誠信贏天下》《樂》等作品,讓中華書法通過美國與法國、比利時和荷蘭的通郵票成為中華文化的使者和橋梁。
早在幼少年時期,張成義就一門心思拜師篤定寫楷書,從而打下了堅實的書法根基。尤其對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情有獨鍾,至今尤獨愛其豐滿圓潤。他常告誡自己,要多臨習古代大家作品,以免把字寫「匠」。眼中定目標,雙手不停住。心中有定數,腳下自有路。他在書法創作中,深刻地意識到,表面看小楷字形孤立,雖不相連屬,但也要講究行氣,通過筆勢和體勢來完成。
張成義曾對筆者誠摯地說,寫小楷最容易犯的毛病是重視形似,而忽略了精神,用筆單調,字體呆滯,缺乏神採。字之精神,在作品中表現為格調高下。寫小楷要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正氣,這樣才能生出巍然嚴正的大氣象。
一幅楷書作品,當如雄兵列陣,單個看來精神飽滿,充滿力量;通篇望去,士氣高昂,氣象森然。張成義頗有心得地講,達到這種審美境界,要點畫周到,結體熨貼,用筆精嚴,一絲不苟,巧密精思,以工整為法,以功力見勝,從而體現出一種端莊大氣的意境,於法度嚴謹之中形成奇正姿態的變化。
張成義侃侃而談書法運用之妙,還須把握正欹相生、正邪相背的道理,若楷書一味平正,毫無變化,必然陷入一潭死水,必須關照到點畫的欹側變化、字勢的偃仰收放,在自然動態中充滿生機。正為主,欹為輔,於平正中求變化。寫小楷時特別忌躁,心浮氣躁必點畫散亂,氣息粗鄙,給人於坐立不安的感覺。
唐代孫過庭云:「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力。」講的是書法線條骨力的重要性,在書法實踐中,張成義的金粉小楷行墨拉得開、合得攏,才得氣韻與豐潤、陰柔與陽剛的契合,最終達至立骨有神的妙境。若以上四字「正、清、靜、骨」,幾乎涵蓋張成義金粉楷書的精神品格,實實令人激賞。
張成義金粉小楷外表看金碧輝煌,但其內在追求筆法乾淨利索,色澤鮮亮處燦若珠璣。張成義的書法作品,清潔無雜筆,醇雅無塵垢,猶如碧水深潭,給人以玉露沐面之感。同時,行筆表現出沉著冷靜的自信心和書卷氣,顯示了遠離喧囂、心手合一、超凡脫俗的獨特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