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民俗,最近這幾天,一直在聊《三國志平話》的相關內容,對於熟悉三國故事的朋友來說,《三國演義》本身就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如《三國志平話》等多方三國傳說故事,去粗取精,撰寫成的一部經典名著。因此在《三國演義》的作者(公認為羅貫中,但並非100%定論,所以老樂向來不直接提羅貫中的名字),選擇各種素材的過程中,必然要刪掉很多荒誕不經的內容。使得有些民間傳說故事,看似有趣,但實在是與《三國》的整體水準不搭,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小說中。比如關羽「誆刀」的故事,在《三國演義》裡是絕對看不到的,然而老樂倒是覺得,這些事兒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也別有一番風味,因此,鬥膽跟大家介紹一二。
傳說中關羽是跟小白猿學的一身武藝,這個小白猿來頭不一般,他是孫臏的盟弟,屬於神仙級別,當小白猿將青龍偃月刀傳授給關羽的時候,已經告知關公,這把刀不是凡間之物,它是活的,刀內藏有一條青龍——大家千萬別用《三國演義》的視角來「勘誤」,說關羽是桃園三結義之後才打造的大刀,畢竟《三國演義》也是博採眾家整理改編出來的,適當修改內容都很正常,如果真的要按歷史來說,漢末三國時期,根本不可能有人用大刀做兵器。所以這些改編都無所謂對錯真假,比如說臺灣拍過一版關公的電視劇,也說一條青龍跟著龍王下凡,龍王投胎成關羽,青龍化作寶刀保護主人。
簡單幾句口舌之後,繼續說回小白猿,他對關羽介紹青龍偃月刀,說天下一共有兩柄,分為雌雄,關羽暫時修為不夠,只配用雌刀,另外一把失散在民間,暫時交給一個有緣人保管,總有一天,關羽會遇上這把雄刀,那時他才能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兵器,這也算是對關羽的一種歷練。而這個對關公忠義的考驗與歷練,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關雲長降漢不降曹,最後護送二位皇嫂千裡尋兄,過五關斬六將的英雄故事。正因為關羽沒有貪戀富貴,雄刀才終肯露面,而在曹操給關羽送行的灞橋邊,此前伴隨他成名的雌刀則捨身護主,完成了最後的使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曹操給關羽敬上的踐行酒是一杯毒酒,關羽雖然不明真相,但是時刻保持警惕性的大英雄,選擇了端坐馬鞍,以刀「飲酒」,表示收到了曹操的心意。就這樣,這杯毒酒奪走了雌刀中那條青龍的性命,曹操見一計不成,才又給關羽送上錦袍,希望他下馬更衣,這樣就可以趁其不備將之擒殺,但得知寶刀「已死」的關羽,根本不可能中計,索性用這件錦袍,為寶刀陪葬,於是才用刀尖挑起曹操的禮物,這就是灞橋挑袍故事的原型。
經過了這一切之後,雄刀終於要出世了,它就在臥牛山周倉手中,周倉得到這把刀只能算是機緣巧合,或者說就是替關公臨時「看管」寶物。當然,周倉自己還不知道這些光榮使命,那時的他還只是臥牛山的一個寨主,他在得到青龍偃月刀之後,實力更加強大,臥牛山周圍的草莽英雄,全都拜服在他的腳下。但是,遇上關羽之後,這一切全都變了。
周倉當然也知道關羽大名,而他看到關羽手拿一把跟自己一模一樣的青龍刀之後,更是驚訝,只不過他不知道,關羽的刀已經「死了」,而自己的刀也快要離他而去。但關羽此時已經完全想起了,師父當年對他的提醒,自然也要拿回屬於自己的寶刀。於是,關羽開始忽悠起周倉來,說自己那把刀是雄的,周倉的是雌刀,妻子看到丈夫,立刻就沒有威風了(這個過程跟《西遊記》中,孫悟空智盜紫金鈴的設定如出一轍)。周倉當然不信,便跟關羽打賭,比武驗刀,如果關羽贏了,甘願做他的僕從,為關公扛一輩子刀。
以關羽和周倉的實力差,就算關羽不用刀也照樣能贏,更何況周倉手中的雄刀歸心似箭,早已在周倉手裡不老實了。不明就裡的周倉,還以為是關羽神力,壓得他的刀抬不起來,就這樣,關羽收服了周倉,也順利的得到了真正屬於他的青龍偃月雄刀。雌雄雙刀都歸關老爺所有,雖然一死一生,但周倉本來也分辨不出,所以他此後為關公扛的兵器,一直都是他自己的那把。只不過憨直的他認為,這是二君侯的神兵利刃,更是早已徹底相信,自己那把刀,不過是在「丈夫」面前,再也不敢逞威風的凡銅俗鐵了。
故事大概就是這樣,大家也都知道,這不過是田間市井的打發時間之作,周倉作為關公身邊最忠心的護衛,民間給他的職責就是給關老爺扛刀,最後與關平一起,陪關公悲壯就義。當然,周倉在歷史上是查不到其事跡的,絕大多數的專家學者都認為,他是一個虛構出來的角色,但是由於他忠心耿耿,在《三國演義》中的戲份也還算不少,隨著關羽的神格一步一步提高,周倉和關平的民間地位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在今天各地的關帝廟中,都不可能少了周倉。然而,關平怎麼說也是關公之子,可是周倉呢?其本質不過就是一位「忠僕」,但正是因為有了周倉和關平的襯託,才能更加凸顯出關羽的非凡氣場和高大形象。可以說,關羽的義,周倉的忠,關平的孝,這「忠孝義」三位一體,才是關公最大的價值符號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