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長壽之都——中國南通」新聞發布會

2021-01-20 南通市人民政府

「世界長壽之都——中國南通」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14-05-28 字體:[ 大 中 小 ]


時間:2014年5月28日上午
主題:「世界長壽之都——中國南通」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
地點:南通市新區會議中心
發言人:閻青春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
    張國華  南通市市長
    金 元  南通市老齡辦主任
    森下敬一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團長、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
主持人:趙聞斌  南通市副市長
出席嘉賓:  江蘇省老齡辦主任張建平,市政府秘書長顧諾之,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新社、中國日報、科技日報,新華日報、江蘇廣電總臺、解放日報、文匯報、上海廣播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鳳凰網,香港大公報等50餘家中央、省市和境外媒體記者出席活動。

文字實錄:

張 國 華(南通市市長):
尊敬的森下敬一先生,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上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舉行「世界長壽之都—中國南通」授牌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共同見證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命名為首個「世界長壽之都」。在此,我謹代表中共南通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出席本次活動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新老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南通的長壽之名享譽中外,所轄如皋、如東、啟東三縣(市)先後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稱號,如皋還榮獲「世界長壽鄉」稱號。目前,全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80.71歲;共擁有百歲以上壽星1031位,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14位百歲老人,總數佔江蘇省的四分之一,佔比是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南通地處人口高度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位於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長江三角洲,與原生態性質的長壽現象相比,南通的長壽現象呈現「小康型、現代型」的特徵和「群體化、規模化」的趨勢,在世界「長壽版圖」上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
    南通成為「世界長壽之都」,是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源遠流長的長壽文化、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南通市委、市政府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目標,制定並實施老齡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以居家養老(90%)為基礎、社區服務(7%)為依託、機構養老(3%)為支撐的「9073」社會養老服務格局,著力在保護長壽自然資源、營造尊老敬老氛圍、構建和諧代際關係、弘揚長壽養生文化等方面狠下功夫,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的健康幸福指數。隨著去年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分別躍上5000億元人民幣和1萬美元新臺階,南通正由「小康型長壽」逐步向「富裕型長壽」邁進。
    榮獲「世界長壽之都」稱號,對南通而言,既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實現「長壽之都」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我們將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讓「長壽之都」的物質基礎更為堅實;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拓展居家養老的廣度和深度,探索養老機構建設的新模式,不斷豐富養老公共產品,讓老年群體享受更充分、更貼心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美麗南通建設,保護好寶貴的生態資源,營造好一流的生態環境,把「長壽之都」的生態品牌擦得更靚;進一步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的家庭代際關係,讓更多老年人在快樂、舒心中攀登長壽高峰;進一步拓展長壽之都內涵,大力發展養老、健康服務業,讓人人共享「長壽之都」建設成果。
    福如江海,壽比南通。「世界長壽之都」是南通的一張城市新名片,為南通打開了又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門。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努力放大「世界長壽之都」品牌效應,進一步深入挖掘長壽資源、探尋長壽奧秘、總結長壽規律、弘揚長壽文化,促進南通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讓南通這座千年古城煥發新光彩、展現新魅力,打造人人嚮往的健康長壽幸福之城。
    最後,再次衷心感謝以森下敬一博士為會長的國際自然醫學會以及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新聞界朋友,對南通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老齡事業、長壽事業的關心與支持,衷心祝願各位闔家幸福,事業興旺,健康長壽!
    謝謝大家。


金  元(南通市老齡辦主任):      
  健康長壽既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更是人類共同的願望和永恆的追求。眾所周知,世界五大長壽地區,大多數不是在高寒地帶,就是在偏僻山區,而南通地處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江海平原地區,世界長壽養生福地的美譽卻在經濟持續跨越中不斷提升和放大,這在世界長壽現象中極為罕見。追溯到2004年春,在北京大學舉行的中國老齡健康與社會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知名人口學家們敏銳地指出,我國已開始顯露出區域性的長壽現象,江蘇南通地區、廣西巴馬縣、湖北鍾祥縣及其鄰近地區已分別形成長壽區域。
  近年來,南通所屬的5個縣(市)中,已有如皋、如東、啟東3個縣(市)相繼進入中國長壽之鄉的行列,比例高達60%,這在全國是僅見的。其中如皋市還獲得世界長壽之鄉殊榮。去年,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博士,帶領專家團隊來通,經過實地考察、測試,在充分論證、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國際自然醫學會決定授予南通世界長壽之都稱號。這是國際權威組織對南通長壽現象發展態勢的一種肯定。
  南通是如何成為世界長壽之都的,我們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了初步研究,發現影響南通長壽的現象既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又是一個集自然、人文及長壽老人自身原因等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
  一、南通長壽現象的深刻背景
  南通作為經濟發展快,人口密度大,長壽人群分布集中的現代化城市,之所以出現南通長壽現象,與其生態環境、文化底蘊、社會氛圍等密不可分。
  (一)地理位置優越。南通東臨黃海,南瀕長江,三面環水,形如半島,萬裡長江由此奔騰出海。南通地區屬衝積平原,氣候溫和,物產豐富,生態宜人。全市總面積8000平方公裡,戶籍人口765萬人,每平方公裡居住960人,人口密度冠江蘇之首,在全國也頗為罕見。南通是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北翼的副中心城市,蘇通大橋、崇啟大橋以及正在興建的滬通鐵路大橋,橫跨長江,構成了一小時進入上海的都市圈。深水良港遍及江海岸線,高速公路、新長鐵路交錯其間,水、陸、空交通配套,彰顯出靠江靠海靠上海,呼應蘇南,輻射蘇北及中西部廣袤腹地的獨特優勢。
  (二)現代經濟發達。南通近代工業起步較早,晚清末年及民國之初紡織等工業尤為發達。1984年南通躋身於我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近幾年在實施江蘇沿海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兩大國家發展戰略過程中,充分發揮著疊加優勢。201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折算人均超過一萬美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486億元,分別列全國地級市第8位、第3位,GDP在全國城市排名第25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並軌運行,公共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在財政預算支出中,民生投入佔比達55.6%。2013年城鄉居民年收入分別為31140元和14690元,較上年增長10.1%和11%,增幅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近年來,南通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投資環境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去年還獲得聯合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南通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印證了長壽現象群體化、規模化的必然性。
  (三)老齡化勢頭強勁。南通人口老齡化出現早,發展快,現已進入深度發展階段。1982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發現人口老齡化,比全國早17年,比全省早4年。1990年「四普」,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100.4萬,佔同期總人口的13.2%。2000年「五普」,60歲以上老年人增至130.89萬人,佔同期總人口的16.85%。2010年「六普」,60歲以上老年人又上升到174萬人,佔同期常住人口的23.45%,佔同期戶籍人口的22.89%。按常住人口計,南通人口老化率比全省高出5.76個百分點,比全國高出10.49個百分點。至2013年底,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已上升至193.7萬人,佔同期戶籍人口的25.28%,如東縣高達27.26%。31年間,全市60歲以上老年人淨增117.7萬人,平均每年淨增3.8萬人。按預測,未來20年,南通人口老齡化還將繼續快速發展。峰值將出現於2030年,屆時,老年人口達282萬人,佔總人口的35%左右。龐大的老年群體是長壽現象的一種堅實鋪墊。
  二、南通長壽現象的基本特徵
  南通長壽文化源遠流長,文字記載可追溯至後漢年代,明清時期的地方志書均載有長壽史實。而長壽現象的群體化、規模化,始於上世紀80年代,30年間百歲壽星增長之快,布及之廣,大大超出人們預料,更非歷史所能及。百歲壽星的絕對數與佔比多少,是考核長壽之鄉或長壽之都首要的剛性指標。1982年「三普」南通有百歲老人51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增幅逐步加快——1994年為257人,2000年為372人,2003年為449人,2013年末為1025人、平均每10萬人口中超過13.1人,前後30年百歲老人新增了近20倍。逐年數據如下圖所示:
  根據我們長期調查、分析,30年間百歲老人除群體大幅度提升外,其它相關的指標性項目,也發生著積極的變化,對未來具有預示性,可供我們繼續分析和研究。
  (一)百歲老人的最高壽限和平均年齡逐步提高。1998年我們隨機調查150位百歲老人,平均實際年齡為100.89,其中男性100.8歲,女性101歲,年齡最大的106歲(女性)。2007年抽樣調查,平均年齡100.93歲,其中男性100.89,女性101.01歲,年齡最大的108歲,仍為女性。通過這兩年的走訪觀察,平均年齡亦有所提高,但是總體增幅不快,所見最高壽限接近110歲。
  (二)百歲老人的性別差異逐步縮小。1998年男性百歲老人佔總數的12.7%,女性佔百歲老人總數的87.3%,2003年男性有所上升,佔16.5%,女性相應下降,佔83.5%。近幾年,男性比重繼續加大,女性比重相對下降,但男性比重一直徘徊在20%以內,但仍處於男少女多的基本格局,男少女多的基本態勢並未根本改變。
  (三)百歲老人的健康狀況明顯好轉。近10年來,百歲老人能輕微勞作和自理生活的比重明顯增多,失能、半失能的比重相應下降,但比例仍然較大。根據典型調查,具有代表性數據表明,百歲老人健康狀況大致是三種狀況:身體狀況好,生活能自理,並可從事輕微勞動的,佔53.8%;身體尚可,大部分生活能自理的,佔31.9%;生活無法自理,或基本上臥床,足不出戶的,佔14.3%。
  (四)百歲老人的其他關聯因素發生改變。一是在城鄉分布上,1998年居住農村的佔93.5%、居住城鎮的僅佔6.5%,2007年居住農村的佔85.5%、居住城鎮的佔14.5%,目前居住城鎮的與居住農村的佔比約為1:4。二是在文化程度上,近幾年知識界的百歲老人明顯增多,長壽的老書畫家、老教師、老醫師、老幹部時有所聞,長壽老人的文化程度明顯提高。三是在保障層面上,對百歲老年人的物質供養、醫療保障、起居侍奉、居住條件改善、營養水平提高等方面,政府、社會和家庭都採取了許多新舉措,給他們以特殊照顧,因而生活質量大有提高。四是在後備力量上,百歲老人的大幅度上升,與80歲、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迅速增長是密切相關的,預示著長壽現象的可持久性。2000年南通80歲以上高齡老人為17.07萬人,2003年統計為19.7萬人,2006年上升至23.2萬人,2010年又上升到26.56萬人,2013年末統計為31.63萬人、佔同期老年人總數的16.33%,其中90—99歲高齡老人為39988人。
  人口預期壽命的提高,預示著長壽區域的廣闊前景,對未來數十年以至更長年限,具有前瞻意義。新中國成立前的1948年,南通人均壽命為32歲,2000年,平均預期壽命為達到74.88歲,52年間增加了42.8歲。比同期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高10歲,比世界各國平均水平高6歲,比我國平均水平高3.98歲。2012年全市平均預期壽命又上升到78.5歲,2013年平均年齡為80.71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長壽標準。預期壽命提高是社會進步、科技發達、醫療水平提高的綜合反映,可見南通健康長壽的前景是令人看好的。
  三、南通長壽現象的要素條件
  我們從多年觀察中認識到,對於百歲老人健康長壽緣由,對於長壽現象群體化、規模化的要素,應從微觀、中觀和宏觀層面上,多視角地加以分析和解讀。
  (一)從宏觀視角分析,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南通老人長壽的先決條件。
  第一,南通長壽現象走上群體化、規模化的臺階,是與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步到來的。這不是時間上的巧合,而是一種必然的因果關係。30多年來南通以經濟為中心,經濟快速發展,城鄉人民生活顯著提高,為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生活條件、生命質量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第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孕育百歲老人尤其重要。人和自然和諧相處,重視生態平衡、環境建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南通地理位置獨特,衍生著理想的自然條件,這裡地處亞溫帶,北緯31°41′06″—32°42′44″,東經120°11′47″—121°54′33″。常年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積溫率高。34℃以上高溫天氣和-4℃以下的酷冷時日均較少,0℃以上天氣常年330—345天,年總積溫為5300—5500℃。無霜期常年212—235天,日照2150小時,常年總降雨量1060毫米左右,旱、澇、風等災害較少,水旱農作物可一年多熟,是我國糧棉油漁高產地區。這種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適宜人們頤養天年,悠然地生活。
  第三,濃厚的社會尊老敬老氛圍與長壽現象構成了密切的正相關係。南通地處吳越文化、齊魯文化交匯處,兼收並蓄地形成了深厚的孝道文化和長壽文化。近代實業家張謇上世紀初為古稀老人祝壽而建築的「千齡觀」,一直給人留下美好回憶。我市連年開展的「十大孝星」、 「最美養老護理員」評選活動以及聞名全國的 「愛心郵路」、「山區支教」等好人好事,在城鄉廣為傳頌。精神文明「南通現象」被中宣部作為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突出典型。各級政府不斷出臺規定,拓寬為老服務和優待領域,社會保障和供養水平持續提高,擴大失獨、失地、失能、失智和「三無」老人救助範圍,普通建立了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尊老金制度。老人們在社會上處處受到呵護、尊崇和關愛,倍感幸福與自豪。這種溫馨的氛圍,極大地推進著老人們的延年益壽。
  (二)從中觀視角分析,溫馨的家庭、和睦的代際關係是南通老人長壽的必要條件。從我國傳統文化和現階段實際狀況看,家庭在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中仍處中心地位。全市現有的百歲老人中,約有97%生活在自己的家庭。其居家贍養方式大體有四種:一是在傳統的大家庭中,三代或四代共同生活;二是家庭裂變成小型化,侍候長壽老人的責任由子女共同或輪流分擔;三是兄弟姐妹間協商,由有照應能力者負責老人生活起居,其他兄弟姐妹分別提供幫助;四是老人輪流住至兒女家,由子女分別供養。其中第一種大家庭的結構,已相對較少;第二、第三種比例較高,生活質量也高;第四種老人生活不夠踏實,但比重不大。從總體上看,家庭親情供養,絕大多數百歲老人晚年生活質量還是比較高的,他們既有各級政府按月支付的豐厚長壽補助金,又有兒孫們的呵護、照顧,加上定期的體格檢查和必要的醫療保障,其生活是安穩的、幸福的。
  (三)以微觀視角分析,百歲老人自身內在因素是南通老人長壽的基礎條件。據現有資料測算,90歲以上老人與百歲老人之比,大體是43:1,這就是說,在100位90歲以上老人中,最終真正能走上百歲行列的,大體只有二、三人,在10年裡的衰減率極高。在同樣的外在條件下,最後能否走進百歲俱樂部,主要取決於自身條件。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心胸寬廣,與人為善,隨遇而安,真正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隨天外雲捲雲舒」。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早起早睡,把握好自己的「生物鐘」,不隨便打亂生活秩序。再次,要有良好的飲食結構。一日三餐應有規律可循,食量有節度,不暴飲暴食,不挑食,不熬餓,不過飽,講求清淡、新鮮,粗細、葷素合理搭配。概括起來無非是五條:豁達大度,情緒開朗;早睡早起,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粗細搭檔;香菸不沾,飲酒適量;勞逸結合,以動為綱。縱上所述,百歲老人成長可概括成基本公式:百歲老人=良好的外部環境+溫馨的家庭氛圍+良好的自身素質。
  四、南通長壽之都的持續發展路徑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長壽現象還會朝著更積極的方向發展。此次世界長壽之都的命名,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未來的任務十分艱巨。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探索長壽之都的新情況、新課題,加強對老年群體的生存、生活、生命質量的研究,放大長壽品牌效應,挖掘提升長壽文化,培育壯大長壽產業,努力將世界長壽之都—南通建設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之都。
  (一)著力加強南通長壽產業發展。我們將以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創建陸海統籌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契機,發揮宜居宜業優勢,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高起點規劃發展長壽產業及養老服務業,重點圍繞長壽食品、康復護理、長壽養生、生態旅遊等方面,研究制定扶持產業發展政策,促進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南通建成一座充滿活力的宜居宜業城市。
  (二)著力加強南通長壽文化建設。我們將充分挖掘南通深厚久遠的歷史文化底蘊,繼續弘揚南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進一步挖掘整理、提煉升華長壽文化,加快籌建南通長壽研究會,推進南通長壽博物館建設,加大長壽文化品牌的宣傳力度,提升南通城市形象及城市品位。持續放大南通人生活上隨遇而安、心態平和、知足常樂,事業上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精神上鬆弛適度,性情和睦的獨特的南通長壽文化現象。
  (三)著力加強南通生態環境建設。我們將始終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始終堅持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繼續鞏固「全國十佳最適宜人居城市」的成果,加大力度保護南通自然稟賦得天獨厚、四季分明、氣候溫和的良好養生環境,使養生宜居的自然環境成為南通長壽的持久天然魅力。著力推進綠色南通、環保南通、低碳南通、魅力南通建設,持續保護南通良好的生活環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長壽元素。
  (四)著力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我們將秉承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推進城鄉社會安定和諧。重點將加快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發展成果普惠更多老人,繼續加大對老人在看病、乘車、文化娛樂等方面優惠的力度,從而真正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我們將以今天的論壇和我市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證為世界長壽之都為契機,加強對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老年事業、長壽產業加快發展,共同為人類健康長壽、社會和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最後,祝各位專家、各位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森下敬一:
  南通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14名百歲老人,同時百歲壽星後備軍力量充足,具有普遍的長壽持續性,完全符合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之鄉調查團對世界長壽之都的認定標準和世界長壽鄉共有的5項長壽條件,成為「世界長壽之都」當之無愧。南通地處經濟發達地區,是罕見的都市型長壽之鄉,壽星們生活質量和文化程度高,頭腦聰明、反應靈敏,這些都令人驚訝,值得繼續認真研究。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閻青春對南通榮獲「世界長壽之都」稱號表示祝賀。他說,南通始終把加快老齡事業發展作為民生大事來抓,多項工作居全國、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條老齡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健康長壽之路。他指出,「世界長壽之都」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發展的綜合性評價尺度,南通被授予「世界長壽之都」,向全世界昭示了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文明成果,體現了南通對老年人的關愛與尊重。他希望南通充分利用「長壽之都」品牌,進一步發展長壽產業,放大品牌效應,加大工作力度,為全國老齡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江蘇南通成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百歲壽星超千人
    中新網南通5月28日電(陸建國)28日,「世界長壽之都--中國南通」授牌儀式在江蘇南通舉行,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命名為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 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南通國際馬拉賽將於下月鳴槍開跑
    中國江蘇網9月18日南通訊(記者 李志華) 9月17日下午, 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南通國際馬拉松賽新聞發布會在江蘇省體育局舉行。作為2019中國森林旅遊節9個特色活動之一,本次馬拉松賽將於10月13日早上8點鳴槍開跑。
  • 江蘇南通的一個縣級市,被譽為「長壽之鄉」,你去過嗎?
    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海交叉地帶,是上海、蘇州,下轄4個區、3個縣級市、1個縣,是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門戶城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對南通的印象發達,接近上海,但南通的人文風貌和自然景觀都非常好。
  •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成立長壽文化研究會     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和蕉嶺縣委書記溫向芳
  • 長壽之鄉,詩意小城!如皋,等你來……
    在全市上下迎接「一會兩節」的大喜日子裡我們相聚水繪園風景區隆重舉行長壽之鄉·詩意小城如皋市第九屆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電影文化惠民年展」啟動儀式10月25日晚上7點,如皋市第九屆旅遊文化節開幕式暨「電影文化惠民年展」啟動儀式,在水繪園風景區東廣場拉開序幕。
  • 廣東蕉嶺衝刺「世界長壽之鄉」
    11月21日電 (楊草原 唐林珍 塗永平)「經過多天實地調查,我認為蕉嶺成功申報『世界長壽之鄉』的可能性非常大。」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博士21日說。  17日至23日,由森下敬一率領的中國、日本、美國等國家10多位知名醫學和長壽學專家學者,組成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到「中國長壽之鄉」廣東蕉嶺進行實地調查認證。
  • 《中國歌曲TOP排行榜》新聞發布會舉行
    9月8日上午10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首屆《中國歌曲TOP排行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梅地亞多功能發布廳舉行。  當日發布會現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副召集人毛才桃在致辭中介紹了今年全新升級後的《中國歌曲TOP排行榜》:「今年的頒獎系列活動將擴大規模,迎來全方位升級」。
  • 臺胞之鄉再獲殊榮 蕉嶺縣世界長壽鄉授牌儀式舉行
    中國蕉嶺長壽現象暨世界長壽鄉—中國蕉嶺授牌儀式和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臺灣網 高鶴溪 攝)  中國臺灣網5月30日北京消息 廣東蕉嶺縣是著名的臺胞之鄉5月30日,世界長壽鄉—中國蕉嶺授牌儀式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全國臺聯會副會長楊毅周,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森下敬一,以及廣東蕉嶺縣領導和在京的蕉嶺籍人士共300多人,共同見證了儀式。
  • 時評: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
    時評: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2020-12-04 15:25:16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推動南通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世界長壽之鄉,邂逅巴馬麗琅
    但是它有一個異常之處,當地長壽老人眾多。在巴馬縣,很多老人都可以活到百歲,甚至還有124歲的老壽星。巴馬的老年人少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很多都是自然死亡。1991年,日本長壽專家森下敬一博士來到了巴馬,在多次實地考察後,向世界宣布巴馬為世界第五個長壽之鄉。這一消息公布後,人們紛紛湧向巴馬一探究竟。
  • 2020中國(海南)青少年高爾夫球精英賽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
    2020中國(海南)青少年高爾夫球精英賽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 原標題:2020中國(海南)青少年高爾夫球精英賽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
  • 「八龍過江」,現在的南通之於上海,相當於30年前的浦東之於浦西
    前兩天,南通又一個重要的過江通道「海太過江通道」啟動工程招標,今天,在南通市兩會「局長訪談」活動現場,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周建飛又給南通人民帶來了一個喜訊,在即將發布的《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19-2035)》中,涉及南通的八個過江通道全部寫入,南通將形成「八龍過江」新格局
  • 中國旗袍大獎賽暨全國旗袍電視春節聯歡晚會新聞發布會圓滿成功
    新聞發布會百花齊放旗袍美 大賽圓滿鑄輝煌2018年8月6日電「2018中國旗袍大獎賽暨2019全國旗袍電視春節聯歡晚會」【新聞發布會】在美麗的海邊深圳大梅沙京基喜來登舉行正式啟動圓滿成功。同時也得到了中國旗袍協會的鼎力相助,促使這場新聞發布會更加順利進行。中國旗袍協會在國內外已經設立了近1000家分會,擁有會員超過百萬之眾。在國家文化部、婦聯以及各國駐華使館、海外華僑機構的鼎力支持下,攜手社會各界名流、全球華人傑出代表等,致力於「旗袍」這種行走的視覺藝術來闡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發展,弘揚傳統文化,打造民族品牌,讓中國元素伴隨著中國夢的實現傳遍全球!
  • 第八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視頻  2020年10月13日14:30,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第八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新聞發布會。  發布內容:介紹第八屆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20綠城南通雙星」兩大純新盤亮相
    人們嚮往世界與跋涉,歸於故土與安寧,於是錢塘的一縷風與一朵雲,跨越山河,在南通土地上落地生根,世界與故土的人居理想在此刻共鳴。溪上、雲遊、結廬,楊柳、河岸、曉風,這些在任何一部詩集裡俯首皆是的意象,構築起中國傳統裡真正的詩意精神。綠城是這一精神恰如其分的傳承者與講述者。
  • 「從塞維亞到中國---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
    2020年10月18日,由西班牙塞維亞市政廳、經典匯CLATIA全球藝術網主辦、盛鑫煜藝術承辦的「從塞維亞到中國---委拉斯凱茲繪畫&雕塑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首都賓館召開。,瀋陽美術家協會主席、瀋陽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著名雕塑家解勇,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金江波,華僑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郭振文,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於明,上海青年寫實繪畫沙龍負責人劉雙以及本次大賽策展部副主任鄧荀月等眾多嘉賓出席了本次新聞發布會。
  • 中國廬山國際詩詞楹聯擂臺賽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  12月18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九江市旅遊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九江市廣播電視臺、九江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召開中國廬山國際詩詞楹聯擂臺賽新聞發布會。
  • 樂壇星光群賢齊聚《中國歌曲TOP排行榜》新聞發布會順利召開
    9月8日上午10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首屆《中國歌曲TOP排行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梅地亞多功能發布廳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編務會成員朱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召集人郎昆、副召集人毛才桃等多位領導在現場嘉賓與媒體朋友們的共同見證下,完成了節目啟動儀式。
  • 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故宮瑞獸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
    9月8日,建行重慶市分行舉行故宮瑞獸系列貴金屬文創產品新聞發布會,標誌著建行與故宮博物院聯合開發的「故宮瑞獸」系列文創產品在重慶地區正式發布,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裴煥祿先生來到現場,講述600年故宮文化及故宮瑞獸背後的故事。
  • 第60屆世界小姐三位單項獎冠軍亮相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南海網記者駱雲飛攝)  南海網10月25日三亞消息(南海網記者 鄧松)25日上午,「比基尼秀」、「運動小姐」、「時裝秀」三位第60屆世界小姐總決賽單項賽冠軍及中國小姐唐瀟亮相在三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