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2021-01-10 科學網

研究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25:32

冰島大學Kari Stefansson、Daniel F. Gudbjartsson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單卵雙胞胎生殖系基因組之間的差異。相關論文發表在2021年1月7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單卵雙胞胎平均相差5.2個早期發育突變,並且大約15%的單卵雙胞胎具有大量特定於其中一個的這些早期發育突變。利用雙胞胎的父母和後代,研究人員確定了孿生前的突變。

研究人員觀察到在孿生前的細胞團中由單個細胞譜系形成雙胞胎的情況,以及由多個細胞譜系形成雙胞胎的情況。CpG>TpG突變的發生頻率隨著胚胎的發育而增加,這與DNA甲基化的增加相吻合。

這些結果表明,在發育過程中細胞的分配塑造了單卵雙胞胎之間的基因組差異。

據悉,儘管單卵雙胞胎在遺傳學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其基因組差異仍知之甚少。 

附:英文原文

Title: Differences between germline genomes of monozygotic twins

Author: Hakon Jonsson, Erna Magnusdottir, Hannes P. Eggertsson, Olafur A. Stefansson, Gudny A. Arnadottir, Ogmundur Eiriksson, Florian Zink, Einar A. Helgason, Ingileif Jonsdottir, Arnaldur Gylfason, Adalbjorg Jonasdottir, Aslaug Jonasdottir, Doruk Beyter, Thora Steingrimsdottir, Gudmundur L. Norddahl, Olafur Th. Magnusson, Gisli Masson, Bjarni V. Halldorsson, Unnur Thorsteinsdottir, Agnar Helgason, Patrick Sulem, Daniel F. Gudbjartsson, Kari Stefansson

Issue&Volume: 2021-01-07

Abstract: Despite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monozygotic twins have played in genetics research,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genomic differences. Here we show that monozygotic twins differ on average by 5.2 early developmental mutations and that approximately 15% of monozygotic twins have a substantial number of these early developmental mutations specific to one of them. Using the parents and offspring of twins, we identified pre-twinning mutations. We observed instances where a twin was formed from a single cell lineage in the pre-twinning cell mass and instances where a twin was formed from several cell lineages. CpG>TpG mutations increased in frequency with embryonic development, coinciding with an in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ocations of cells during development shapes genomic differences between monozygotic twins. 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monozygotic twins, along with their parents, spouses and children, identifies postzygotic mutations present in the somatic tissue of one twin, but not the other, and characterizes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and timing of these mutations.

DOI: 10.1038/s41588-020-00755-1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0-00755-1

相關焦點

  • Cell+8篇Cell Reports|多組學研究揭示太空飛行對人體的影響
    Stress as a Central Biological Hub for Spaceflight Impact的研究論文,藉助系統生物學的研究方法,使用來自太空飛行的多個人源、小鼠源的組織細胞模型,通過轉錄組、蛋白質組及代謝組在內的多組學分析手段,從分子細胞水平揭示了太空飛行對人體生理的深刻影響。
  • 有種「雙胞胎」叫楊威女兒,明明是雙胞胎,卻分開遺傳父母基因
    雙胞胎女兒分別遺傳了父母的基因,長得一點也不一樣。網友看到夫妻二人發出的照片,紛紛感慨有種"雙胞胎"叫楊威女兒,明明是雙胞胎,卻分開遺傳父母基因。01不是所有的雙胞胎都長得一樣在大家的理解範圍內,雙胞胎的樣子都是一樣的,其實也不是一定的。
  • NSD1負責的H3K36me2指導小鼠雄性生殖系中的從頭甲基化
    NSD1負責的H3K36me2指導小鼠雄性生殖系中的從頭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7 15:12:03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Matthew C.
  • 華大等機構萬種鳥類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登《Nature》封面
    研究團隊發表了363種鳥類基因組數據,同時通過這一數據建立了無參考序列下多基因組比對和分析的新方法,並基於這一新方法闡明高密度物種取樣對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性,為深入了解基因組多樣性演化奧秘提供了契機。
  •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多個小麥基因組揭示現代育種的全球變異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55:57 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Curt A.
  • 西方心理學界早已通過雙胞胎...
    事實上,對於血型性格的科學性,西方心理學家早已「歪打正著」的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那就是關於雙胞胎性格所做的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同卵雙胞胎即使從小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家庭環境之中,性格和氣質依然會表現出驚人的相似。而異卵雙胞胎即使生活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性格都可能出現明顯的不同。
  • Cell亮點:Steven Carr團隊報導大規模肺腺癌蛋白基因組學研究
    首次報導結腸癌大樣本隊列的蛋白基因組學研究)、腎透明細胞癌(蛋白基因組學文章再登Cell!深度揭示腎透明細胞癌特徵)、乳腺癌(Nature發布大規模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子宮內膜癌(2020開年紅!
  • 顱內動脈瘤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終於來了,這些基因風險位點值得注意...
    研究顯示,IA的平均發病年齡為50歲,年齡≥50歲的女性其發病率是該年齡段男性的兩倍。值得注意的是,IA存在明顯的遺傳傾向,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顯示,aSAH遺傳易感性為41%[2]。全基因組分析使家族性IA研究出現新突破隨著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的出現,對家族性IA研究有一些新的發現。
  • 年齡越大,越容易懷上雙胞胎!關於雙胞胎的10個真相,寶媽們越早知道...
    01.家族有雙胞胎基因 家族中如果有雙胞胎的基因存在,那麼孕媽媽懷雙胞胎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特別是雙胞胎基因存在媽媽的家族這邊,懷雙胞胎的機率就會更大。
  • 我國科學家在龍井茶樹品種基因組組裝和茶樹起源演化研究上取得...
    該研究結果為茶樹基因組學和育種研究,以及茶樹遺傳和進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茶樹在我國分布廣泛,種質資源豐富,六大茶類各具特色,而有關茶樹進化的研究尚少。研究團隊首先以我國著名的優良茶樹品種『龍井43』(C.sinensisvar.sinensiscv. Longjing 43)為材料,利用研究團隊自主開發的三代組裝軟體結合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Hi-C)等技術,克服了其基因組高度雜合、重複序列比例高等複雜基因組組裝難題,完成了『龍井43』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組裝。
  • Science|識別基因功能的新技術Perturb-Seq並揭示自閉症風險基因
    導讀頂級期刊《Science》發布張峰等團隊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開發一種新的體內大規模遺傳功能研究技術Perturb-Seq,可同時研究生物體內不同細胞類型中不同基因的功能,並篩選了幾十個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揭示了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異常。
  • 關於PARP抑制劑在晚期乳腺癌中的OS獲益研究
    疾病進展前停止化療的患者可繼續接受單藥維利帕尼或安慰劑治療。對照組患者可在疾病進展後接受開放標籤的維利帕尼單藥治療。維利帕尼組和對照組分別有41%和34%的患者由於不良事件在疾病進展前中止治療,隨後接受盲態單藥治療。在分析時,對照組44%的患者接受了後續維利帕尼治療。轉換為盲態單藥治療的最常見時間點是在聯合化療6個周期後。中位OS數據在數值上支持維利帕尼,但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與安慰劑組相比,維利帕尼組的QOL未改善。真實還是泡影?
  • 行為研究和基因組學來揭曉
    在這篇發表於BMC Genomics 的文章中,作者闡明了基因對這一現象的影響。養寵物的人會意識到動物在行為上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例如,一些狗在參觀一個新地方時很好奇,很獨立,而另一些狗則很膽小,會觀察主人的反應。研究動物行為的研究人員現在認識到,同種動物個體之間的這種差異(有時被稱為「動物性格」)是普遍存在的,並影響著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 數學家基因|探索稀有遺傳資源
    事實上,這組罕見的DNA樣本是自閉症研究中心(ARC)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個利用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數學天賦和自閉症的項目正在研究數學能力的遺傳學和自閉症的遺傳學。「我們研究的新方法是要看看自閉症的基因和數學的基因是完全獨立的,還是有重合的地方,」發育精神病理學教授、劍橋大學的ARC主任Simon Baron-Cohen說。
  • 雙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高達99.9%,考試分數也相同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在本學期新進了一對95後雙胞胎女老師,她們的人生就像複製粘貼一樣充滿著雷同。迄今為止,她們不僅外貌相似度99.9%,就連已經經歷過的人生也高度相似。劉歡、劉樂於1995年出生在哈爾濱的一個教師世家,爸爸媽媽都是老師。
  • 性格是基因決定的?
    早在1865年,高爾頓就發表了一篇有關名人家庭傑出兒童的研究,推論出這些兒童的成功概率是一般家庭子女的240倍。10年後,高爾頓延續先前的研究,率先比較同卵雙胞胎的發展,此後這種方式就成為先天與後天之爭的主要研究方法。由於在同卵雙胞胎的人生中發現許多相似之處,高爾頓便認定先天的力量顯然凌駕於後天之上,因此選擇性繁殖才是促進社會進步的良方。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8期:龍頭地位穩固!華大基因上半年營收逾...
    研究稱對高脂食物的喜愛源於基因變異由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對高脂肪食物的喜愛遠比食物本身的脂肪含量複雜——這也可能與消費者對脂肪的感知有關的天生基因特徵有關。與異卵雙胞胎相比,同卵雙胞胎在喜歡高脂肪和低脂肪的薯片的模式上更相似。該團隊在《化學感官》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 《科學》:張峰團隊揭示與自閉症風險基因相關的神經元和膠質異常
    這種方法可以識別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網絡,以此揭示ASD相關基因的新功能。 CRISPR-Cas技術與單細胞RNA測序的聯合 組織是複雜多樣的,包含多種細胞類型。細胞內有成千上萬的基因與人類疾病相關,而這些基因的破壞可能會影響組織中任何一個甚至所有的細胞。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衰老速度在個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大部分人行為和認知隨衰老逐漸地退化,也有一些人在耄耋之年仍能保持較好的活力。這種現象提示我們,研究個體衰老速度差異的遺傳基礎將為抗衰老提供重要線索,但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   蔡時青研究組利用秀麗線蟲這一模式生物探討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的遺傳機制。
  • 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文章刊登ISME!
    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刊登ISME,同時,這也是美格基因微生物多組學聯合項目文章!多組學聯合分析是微生物組研究的秘密武器!本研究利用16S+宏基因組+轉錄組+宏代謝組多組學聯合分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特徵進行了探究,並揭示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相關的「菌群-代謝物-宿主靶點」的互作關係,證實了利用公共多組學數據集成分析來研究微生物組-宿主互作關係的可能性。本文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為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