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作為家長,你認為你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呢?還是總把孩子提出的一些要求,當成是無理取鬧呢?雖然說父母是第一次當家長,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寶寶,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純淨而無暇,而家長就是那一位手握畫筆的畫家,創造著價值不同的畫作。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孩子,不妨和他一起慢慢變好
當你發現孩子開始變得蠻不講理的時候,大部分家長第一時間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從不會反省自己,孩子不講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呢?往往懂得自我反思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而其實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孩子有時候也充當著「老師「的角色,讓家長變得更好。
曾聽一位寶媽說,女兒喜歡聽故事,而那個故事已經給女兒念過好多遍了,可是孩子還是要鬧著要聽故事。
這時候寶媽就不耐煩了:「媽媽今天很累了,這個故事你也聽過很多遍了,下次媽媽再給你念新的故事好嗎?「
沒想到女兒接下來的話,卻讓寶媽溼了眼眶:「我只是喜歡聽媽媽的聲音,覺得媽媽的聲音很好聽。」寶媽才意識到,原來孩子不是無理取鬧,只是需要自己的陪伴罷了。
「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好」,這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
01足夠的陪伴
3-6歲的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陪伴的,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往往能看出孩子未來的性格。可是很多家長卻選擇將娃帶到3歲,就給老人幫忙帶娃,孩子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將來與孩子的關係自然不會過於親密。
02尊重孩子的喜好
家長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要學會尊重孩子,特別是孩子的喜好,讓孩子感覺自己得到父母的尊重。像是孩子喜歡跳舞,不要急於扼殺孩子的愛好,孩子喜歡胡亂塗抹,家長也不要隨意阻止孩子,父母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正確地去創作,當然,這過程需要家長付出耐心。
03和孩子相處似朋友
最完美的親子關係,無非是家長與孩子相處起來,更像是朋友,這樣的親子關係往往是美滿的,孩子有心事願意跟父母傾訴,彼此之間存在溝通,親子關係想不親密都難。
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需要明白,怎樣才是真正的為孩子好。
為了孩子好,不是家長用自己的理想,來要求孩子做出努力;不是在一旁消遣的同時要求孩子埋頭苦幹;更不是包攬孩子的一切。這樣一來,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的,永遠只有「空口說大話」和懶惰、消極。愛孩子、為了孩子好,就應該做孩子的榜樣。
你慢慢變好,孩子也會慢慢變好。
當我們把這些放到具體的方法論上面的時候,有一套書我必須要給大家推薦,就是這套《正面管教》。原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所編寫,一經銷售就深受歐美家長的喜愛。
現在這套書被引進國內,形成中國人適用的教育方法,4冊書手把手教你和孩子「做朋友」,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