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春伊始,疫情打亂了全中國人的步調。這場全民抗疫的阻擊戰,已經持續了七十多天。在蘇州人民共同抗疫的七十多個晝夜中,各行各業各負其責、眾志成城。無數普通平凡人以「逆行者」者的形象築起了守護城市的長城。他們就是我們,構成了這個特殊的春天裡,城市宏大而深沉的壯闊力量。
疫情期間,不斷變化的數字、態勢嚴峻的疫情,牽動著千萬顆心。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我們要為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留下點什麼?
蘇州廣電總臺黨委指導下,精品工作室組成了由榮獲中國紀錄片十優作品編導張陽牽頭的6人團隊,依靠總臺採編部門的強大支撐,用信念、用溫情、用紀錄片人的職業精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
新聞紀錄片《我們》將於蘇州廣電總臺新聞綜合頻道今晚《新聞聯播》後首播
張英纓,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書記。疫情當前,她放棄休息,與社區黨員志願者一起值守卡口,走訪、排摸轄區。張英纓發現,大部分孤老因為腿腳不便擔憂疫情,已放棄出門採購,不少人家中物資、食品緊缺,為此他們甚至縮減每日餐量。在張英纓的號召下,一支「愛心接力隊」火速集結。
陳沁浩,蘇州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副主任。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和愛人朱莉(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副主任醫生),主動放棄休息,各自每天工作到凌晨。接到疫情阻擊戰的命令後,陳沁浩牽頭組建了公安大數據專班,強化大數據處理、情報精準導控。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蘇州新冠肺炎的病人終於停止新增,如何實現安全有序地返工和復產,考驗著後疫情時期蘇州城市治理的能力。陳沁浩又開始了新的任務,通過給在蘇和即將返蘇的人員賦予三種顏色的出行憑證,制定相應升降色規則,及時推出了移動端防控工具——蘇城碼。
果果,一家聾人影視公司的創始人。遇到疫情,公司只剩下她和攝影師兩個人。在媒體上看到了蘇州工業園區疾控中心採樣組的報導後,她萌生了拍攝一部紀錄短片的念頭,為聾人防疫做更有針對性的公益普及工作。一個月來,果果自費製作了三四部短片,他們第一次拍攝時的畫面,雖然有些晃動,但他們帶著攝影機一路從最邊緣的人群中走出,來到了疫情的最前方。
吳妹英,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已退居二線的她主動請纓。她被任命為感染A樓「樓長」,帶領醫護團隊梳理診療流程,開展相關培訓,嚴格管理防護用品,疏導職工緊張情緒,已經兩個月沒有離開醫院。她說,「我最大的安慰是,我們醫務人員零感染,我們的住院患者零死亡。願每個人都能安好,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一起感受春暖花開,享受生活的美好。」
還有太多太多的「他們」。
她們是管不了在家裡上網課的孩子的母親,他們是照顧不了年邁雙親的父親。他們是醫生護士,是警察城管;他們是快遞小哥,是出租司機;他們是「小巷總理」,是街道幹部。他們是黨員團員,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戰士,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他們,其實就是我們。
我們在蘇州,用愛心築起一座城,用科學治理一座城,用精細管好一座城。大疫如大考,在這場戰疫中,我們,鄭重交出了一份不負蘇州之名的答卷。
「我們」創作了《我們》
這是廣電新聞工作者的作品集萃
紀錄片《我們》時長36分鐘,是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也是全國較早成系統地展示武漢之外城市戰「疫」情況的紀錄長片。
以紀錄為主,以人物和故事為前景,整體呈現蘇州戰「疫」的點、線、面,這是這次創作的原則和目標。攝製過程中,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攝製組成員繆言表示,「我們一邊拍,一邊找素材。有時候,循著已有的新聞線索,並不一定能拍到理想的片段,但卻能在拍攝過程中發現很多偶然的、感動的瞬間。」
怎樣在時代的宏大敘事裡展現小人物的個體言說,強調紀錄片要關注、平視百姓生活,一直是媒體人所關注的。在片中,攝製組所跟拍的人物不限於社區工作人員、幕後大數據指揮的公安戰警,聾人志願者,以及奮戰在定點收治醫院的一線醫護等,更穿插了全國、武漢、蘇州的新冠疫情發展變化情況,全景式地展現了一組蘇州城市抗疫群英譜。
為了製作這部蘇州抗疫紀錄片,記錄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幕後人付出了心血。為了不影響家人,整個前採過程,攝製組成員都是在酒店隔離度過的。他們在深夜探訪平江路防控點,風雪中跟拍高速公路卡口。在五院的拍攝中,為了把危險程度降到最低,導演張陽獨自一人扛著攝像機進入隔離病房拍攝。面對警戒線拉起的大樓,「說不害怕,那是假的。」
這是一部集眾人之力完成的作品。創作組表示,《我們》是集全臺之力完成的作品,新聞信源、新聞素材,甚至拍攝者,來自於全總臺的多個部門,是「我們」廣電新聞工作者共同創作了《我們》。
《我們》背後的「我們」
在新聞戰「疫」中體現主流媒體擔當
《我們》試圖記錄的是一個城市、無數民眾,在疫情中的奮戰,而所有的畫面也同時在傳遞著記錄者們的一場報導奮戰。
1月24日,大年三十,無數人已開啟了春節假期模式的日子裡,蘇州廣電總臺應對疫情的專門應急報導小組成立了。採編一線緊急動員,踴躍報名,把疫情防控宣傳報導作為當前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和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抓緊壓實,以戰時狀態、戰時機制、戰時措施擔當起疫情防控宣傳的重任。
《蘇州新聞》全面取消春節錄播內容,全面自採、恢復直播,一步到位加強報導力量;廣播加大各頻率全天節目中政府防控舉措、百姓預防要領、各類通知發布的播送比例。名城蘇州網調整首頁春節版面,開闢專欄,全力刊發疫情最新權威信息、蘇州及全國最新防控措施和正能量人物、科普提示。
2月9日起,新聞綜合頻道增設《共同戰「疫」蘇州廣電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直播》節目,權威發布全國、江蘇省、蘇州疫情防控動態,及時、準確、全面報導蘇州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蘇「惠」十條政策落地實施等情況。
2月12日,SBS暖視頻作品《一個人的生產線》在看蘇州首發,故事的主人公袁傳偉也頃刻之間火出圈,感動全國網友,全網閱讀量1300多萬次。
2月20日,江蘇首趟復工專列開進崑山,總臺啟動全媒聯動直播,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專題報導《定製專列助力復工返崗》,特別關注了崑山組織的復工專列。2月23號,蘇州至銅仁對口幫扶返崗專列當晚10點20分順利抵達蘇州北站,年輕記者再次挑起大梁,完成了近11小時的移動直播報導,贏得了來自各方包括貴州銅仁媒體同仁的一致好評。
疫情之下,總臺充分利用豐富渠道優勢,內外聯動,加大全媒體傳播優質內容全媒體供給。截至二月底,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播出防控疫情電視公益廣告近2000分鐘,不間斷滾動播出抗擊疫情的遊動字幕;播出防控疫情廣播公益廣告近3000分鐘。蘇州廣播電視報社除了報紙抗疫專題之外,三十天推出三十餘幅抗疫創意海報。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技術部門充分發揮技術能力和技術優勢,完成「金鄉鄰」戰疫地圖、社區電子通行證、AI疫情數據播報等多個產品,為戰「疫」宣傳和社區管控提供了精準技術賦能;看蘇州客戶端啟動「愛心雲屋」公益項目,發起「湖北由你們守護,你們的寶貝由我們守護」主題活動。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紀錄長片《我們》,以具體的人物故事展示了蘇州抗疫的階段性勝利,那就是以「防得住、查得清、供得上、醫得好、暖人心、築同心」作答,在「寒潮」來襲時,蘇州展現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我們》將於蘇州廣電總臺新聞綜合頻道今晚《新聞聯播》後首播
(來源:看蘇州 編輯/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