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我們》,就是每一個人

2020-12-24 荔枝網新聞

  2020年新春伊始,疫情打亂了全中國人的步調。這場全民抗疫的阻擊戰,已經持續了七十多天。在蘇州人民共同抗疫的七十多個晝夜中,各行各業各負其責、眾志成城。無數普通平凡人以「逆行者」者的形象築起了守護城市的長城。他們就是我們,構成了這個特殊的春天裡,城市宏大而深沉的壯闊力量。

  疫情期間,不斷變化的數字、態勢嚴峻的疫情,牽動著千萬顆心。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我們要為這場百年不遇的大疫留下點什麼?

  蘇州廣電總臺黨委指導下,精品工作室組成了由榮獲中國紀錄片十優作品編導張陽牽頭的6人團隊,依靠總臺採編部門的強大支撐,用信念、用溫情、用紀錄片人的職業精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

  新聞紀錄片《我們》將於蘇州廣電總臺新聞綜合頻道今晚《新聞聯播》後首播

  張英纓,姑蘇區平江街道鈕家巷社區黨委書記。疫情當前,她放棄休息,與社區黨員志願者一起值守卡口,走訪、排摸轄區。張英纓發現,大部分孤老因為腿腳不便擔憂疫情,已放棄出門採購,不少人家中物資、食品緊缺,為此他們甚至縮減每日餐量。在張英纓的號召下,一支「愛心接力隊」火速集結。

  陳沁浩,蘇州市公安局情報指揮中心副主任。從大年三十開始,他就和愛人朱莉(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副主任醫生),主動放棄休息,各自每天工作到凌晨。接到疫情阻擊戰的命令後,陳沁浩牽頭組建了公安大數據專班,強化大數據處理、情報精準導控。經過一個月的努力,蘇州新冠肺炎的病人終於停止新增,如何實現安全有序地返工和復產,考驗著後疫情時期蘇州城市治理的能力。陳沁浩又開始了新的任務,通過給在蘇和即將返蘇的人員賦予三種顏色的出行憑證,制定相應升降色規則,及時推出了移動端防控工具——蘇城碼。

  果果,一家聾人影視公司的創始人。遇到疫情,公司只剩下她和攝影師兩個人。在媒體上看到了蘇州工業園區疾控中心採樣組的報導後,她萌生了拍攝一部紀錄短片的念頭,為聾人防疫做更有針對性的公益普及工作。一個月來,果果自費製作了三四部短片,他們第一次拍攝時的畫面,雖然有些晃動,但他們帶著攝影機一路從最邊緣的人群中走出,來到了疫情的最前方。

  吳妹英,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已退居二線的她主動請纓。她被任命為感染A樓「樓長」,帶領醫護團隊梳理診療流程,開展相關培訓,嚴格管理防護用品,疏導職工緊張情緒,已經兩個月沒有離開醫院。她說,「我最大的安慰是,我們醫務人員零感染,我們的住院患者零死亡。願每個人都能安好,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一起感受春暖花開,享受生活的美好。」

  還有太多太多的「他們」。

  她們是管不了在家裡上網課的孩子的母親,他們是照顧不了年邁雙親的父親。他們是醫生護士,是警察城管;他們是快遞小哥,是出租司機;他們是「小巷總理」,是街道幹部。他們是黨員團員,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戰士,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

  他們,其實就是我們。

  我們在蘇州,用愛心築起一座城,用科學治理一座城,用精細管好一座城。大疫如大考,在這場戰疫中,我們,鄭重交出了一份不負蘇州之名的答卷。

  「我們」創作了《我們》

  這是廣電新聞工作者的作品集萃

  紀錄片《我們》時長36分鐘,是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也是全國較早成系統地展示武漢之外城市戰「疫」情況的紀錄長片。

  以紀錄為主,以人物和故事為前景,整體呈現蘇州戰「疫」的點、線、面,這是這次創作的原則和目標。攝製過程中,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攝製組成員繆言表示,「我們一邊拍,一邊找素材。有時候,循著已有的新聞線索,並不一定能拍到理想的片段,但卻能在拍攝過程中發現很多偶然的、感動的瞬間。」

  怎樣在時代的宏大敘事裡展現小人物的個體言說,強調紀錄片要關注、平視百姓生活,一直是媒體人所關注的。在片中,攝製組所跟拍的人物不限於社區工作人員、幕後大數據指揮的公安戰警,聾人志願者,以及奮戰在定點收治醫院的一線醫護等,更穿插了全國、武漢、蘇州的新冠疫情發展變化情況,全景式地展現了一組蘇州城市抗疫群英譜。

  為了製作這部蘇州抗疫紀錄片,記錄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幕後人付出了心血。為了不影響家人,整個前採過程,攝製組成員都是在酒店隔離度過的。他們在深夜探訪平江路防控點,風雪中跟拍高速公路卡口。在五院的拍攝中,為了把危險程度降到最低,導演張陽獨自一人扛著攝像機進入隔離病房拍攝。面對警戒線拉起的大樓,「說不害怕,那是假的。」

  這是一部集眾人之力完成的作品。創作組表示,《我們》是集全臺之力完成的作品,新聞信源、新聞素材,甚至拍攝者,來自於全總臺的多個部門,是「我們」廣電新聞工作者共同創作了《我們》。

  《我們》背後的「我們」

  在新聞戰「疫」中體現主流媒體擔當

  《我們》試圖記錄的是一個城市、無數民眾,在疫情中的奮戰,而所有的畫面也同時在傳遞著記錄者們的一場報導奮戰。

  1月24日,大年三十,無數人已開啟了春節假期模式的日子裡,蘇州廣電總臺應對疫情的專門應急報導小組成立了。採編一線緊急動員,踴躍報名,把疫情防控宣傳報導作為當前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和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抓緊壓實,以戰時狀態、戰時機制、戰時措施擔當起疫情防控宣傳的重任。

  《蘇州新聞》全面取消春節錄播內容,全面自採、恢復直播,一步到位加強報導力量;廣播加大各頻率全天節目中政府防控舉措、百姓預防要領、各類通知發布的播送比例。名城蘇州網調整首頁春節版面,開闢專欄,全力刊發疫情最新權威信息、蘇州及全國最新防控措施和正能量人物、科普提示。

  2月9日起,新聞綜合頻道增設《共同戰「疫」蘇州廣電新冠肺炎疫情特別直播》節目,權威發布全國、江蘇省、蘇州疫情防控動態,及時、準確、全面報導蘇州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蘇「惠」十條政策落地實施等情況。

  2月12日,SBS暖視頻作品《一個人的生產線》在看蘇州首發,故事的主人公袁傳偉也頃刻之間火出圈,感動全國網友,全網閱讀量1300多萬次。

  2月20日,江蘇首趟復工專列開進崑山,總臺啟動全媒聯動直播,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專題報導《定製專列助力復工返崗》,特別關注了崑山組織的復工專列。2月23號,蘇州至銅仁對口幫扶返崗專列當晚10點20分順利抵達蘇州北站,年輕記者再次挑起大梁,完成了近11小時的移動直播報導,贏得了來自各方包括貴州銅仁媒體同仁的一致好評。

  疫情之下,總臺充分利用豐富渠道優勢,內外聯動,加大全媒體傳播優質內容全媒體供給。截至二月底,蘇州廣播電視總臺播出防控疫情電視公益廣告近2000分鐘,不間斷滾動播出抗擊疫情的遊動字幕;播出防控疫情廣播公益廣告近3000分鐘。蘇州廣播電視報社除了報紙抗疫專題之外,三十天推出三十餘幅抗疫創意海報。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技術部門充分發揮技術能力和技術優勢,完成「金鄉鄰」戰疫地圖、社區電子通行證、AI疫情數據播報等多個產品,為戰「疫」宣傳和社區管控提供了精準技術賦能;看蘇州客戶端啟動「愛心雲屋」公益項目,發起「湖北由你們守護,你們的寶貝由我們守護」主題活動。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紀錄長片《我們》,以具體的人物故事展示了蘇州抗疫的階段性勝利,那就是以「防得住、查得清、供得上、醫得好、暖人心、築同心」作答,在「寒潮」來襲時,蘇州展現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成果。

  首部蘇州戰「疫」影像志《我們》將於蘇州廣電總臺新聞綜合頻道今晚《新聞聯播》後首播
  (來源:看蘇州 編輯/沈源)

相關焦點

  • 周迅演繹首部戰疫紀錄電影主題曲《你真好》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上映 電影頻道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日電 (記者 高凱)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正式上映,由知名演員周迅演唱的該片主題曲《你真好》於近期推出並受到關注,充滿溫情的樸實詞曲配以去年上半年武漢抗疫期間的種種畫面,此間網友紛紛感言
  • 全民「戰疫」,蘇州「稻香小鎮」用愛匯聚必勝力量
    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是蘇州的北大門,南北通衢之地,疫情防控的擔子相當沉重。「戰疫」面前,望亭沒有旁觀者!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共克時艱。在採訪中,我們沒有挖掘到什麼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卻發現在這場「戰鬥」中,人人都是英雄。他們是日常生活裡的普通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卻在疫情面前,書寫了一個個大寫的「擔當」。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
    12月6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海南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活動。作為全國首部全景式反映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充分利用總臺數百名記者一線採集回來的上萬小時新聞素材及獨家視頻成片,同時積極向社會各界徵集抗疫影像資料,從海量資源中精心選取典型人物,精心編織故事主線,用國際化的語言,圍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一主題,全景式重現了人民領袖、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人民英雄、醫療專家、熱忱志願者
  •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開啟全國預售 百位影評人力薦
    1月6日,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發布預告片,並開啟全面預售,影片以平實的語言講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900萬武漢人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系統及其他行業的一線人員,一起打響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
  • 360金融全球首部程式設計師大電影上線 揭秘網際網路人戰疫背後
    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過程中,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逆向而行,奮戰在抗疫戰場的第一線,還有許多看不到網際網路人選擇堅守在工作崗位,在幕後同時間賽跑,用技術、產品、網際網路的力量讓大眾更好地宅家防疫,支撐著抗疫的勝利
  • 首部新冠肺炎題材電影《戰疫英雄》,10月9號上映,演員陣容強大
    這次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自然離不開醫護人員沒日沒夜地與病毒搏鬥,與死神搶人。沒有人敢否認,這次最大的英雄,是我們可愛可敬的醫護人員。看到新增確診數從四位數,變成三位數,再到兩位數,越來越多的城市清零,所有人緊繃的神經,終於得以舒緩。
  • 領航強軍影像志|「藍軍」旅長滿廣志,軍迷心中的「中國戰神」!
    領航強軍影像志|「藍軍」旅長滿廣志,軍迷心中的「中國戰神」!根據網宣活動有關部署,中國軍視網從八月份開始,陸續推出網絡微視頻《領航強軍影像志》,深入反映部隊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情況,通過講述部隊的變化發展、官兵的成長進步,生動展現在習近平強軍思想領航下,強軍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的堅實步伐。
  • 蘇州芭蕾舞團年度新劇《2020春之祭》首演
    潘家斌談及《一呼一吸》的創作時說道,「我們藉以此命題,通過舞蹈語彙來致敬生命,感恩與珍惜有呼吸、有溫度、有愛的每一天。」  作為蘇州芭蕾舞團自建團以來的首部版權引進作品,格倫·泰特利的現代芭蕾《春之祭》在國際舞蹈界獨樹一幟,也是衡量各大芭蕾舞團綜合技術水平的作品之一。泰特利借鑑了美國現代主義先驅瑪莎·格雷厄姆的經驗,並結合古典芭蕾語彙進行了舞劇編排,《春之祭》因而成為他最具技巧難度的芭蕾作品之一。
  • 首部「抗疫」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感動全球網友
    近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推出時長33分鐘的英語新聞紀錄片《武漢戰疫紀》,回顧武漢「封城」一個多月來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部展現武漢「抗疫」歷程的英文紀錄片。工作中的導演葛雲飛最讓人感動的還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 「戰疫」,文藝蘇軍唱響「同一首歌」
    常熟市評彈團陸建華編唱彈詞開篇《眾志成城抗疫情》,用生動的藝術形式向群眾作科普,「新型病毒似瘟神,冠狀就是一隻鬼臉形。伲老百姓、不用慌不用驚,白衣天使祛瘟神,戰勝疫情有信心!」「在這個非常時期,文藝作品太重要了。我們需要提煉中國人的精氣神,鼓舞大家的士氣,眾志成城戰病毒,排除萬難英勇無畏!」江蘇作曲家晁岱健說。
  • 這麼萌的「戰疫」漫畫,我們自己人畫的!
    這麼萌的「戰疫」漫畫,我們自己人畫的!疫情也推動了我們工作方式的轉變。數據採集無接觸化,「粵問卷」在線調查平臺提前完成基礎開發並投入使用。作為國家調查「輕騎兵」,疫情期間更要迅捷高效開展實時調研,服務黨政決策。
  • 「『戰疫』,我們在」!重慶高新區「戰疫」徵集作品 | 第三季
    「『戰疫』,我們在」!重慶高新區「戰疫」徵集作品 | 第三季 2020-03-06 22: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平實中有擊中人心力度,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1月22日...
    國內首部戰疫紀錄片《武漢日夜》將於1月22日上映,1月6日已開啟預售。該片由電影頻道出品,湖北廣播電視臺、浙江橫店影業有限公司、杭州一九零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據悉,疫情爆發後,主創第一時間奔赴一線,花費數月,全方位、多角度對準每一個日夜守護武漢的平凡英雄,拍攝下數千小時的影像素材。
  • 共同「戰疫」,文藝蘇軍唱響「同一首歌」
    這些天來我們的感動太多,這首歌是我們由心出發的感情,感動自己,才會感動人。」錄製《仁愛中華》曲藝是接地氣的藝術形式。常熟市評彈團陸建華編唱彈詞開篇《眾志成城抗疫情》,用生動的藝術形式向群眾作科普,「新型病毒似瘟神,冠狀就是一隻鬼臉形。它禍害人類無其數,無形殺手在逞橫行。
  • 用「中國速度」描摹「全民戰疫」,抗疫劇《最美逆行者》周四開播
    9月1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劇《最美逆行者》將在中央一套黃金檔播出。幾天前,這部劇由阿雲嘎演唱的主題曲《人民至上》MV一經發布,「首部抗疫題材電視劇」微博話題閱讀量就超過了3億,《最美逆行者》3分鐘片花曝出,引發了全民熱議,熱度空前。
  • 剛剛,首部抗疫情景劇《天使之愛》動情開播!
    今日11點,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品、製作籌拍的全國首部抗擊疫情舞臺情景劇《天使之愛》(原名《感恩有你》)在天津衛視首播,劇中再現的戰疫故事和中國精神獲得觀眾集體點讚。4月19日16:40,該劇還將在天津文藝頻道播出,並將在新媒體平臺上和觀眾以「雲劇場」的形式見面。
  • 天使在人間——我國首部戰疫題材民族歌劇《天使日記》首演
    《天使日記》是今年我省重點打造的精品大戲之一,也是中國首部戰疫題材民族歌劇。中國著名戲劇導演廖向紅,曾獲「文華導演獎」「五個一工程」獎等諸多獎項,她表示,能執導這一場有特殊歷史意義和特殊藝術價值的作品,是一件幸事。
  • 總臺推出首部抗疫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
    光明日報三亞12月6日電(記者王曉櫻、牛夢笛)大型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12月6日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舉行首映活動。該片通過援鄂醫療專家康焰、志願者「大象」和武漢90後女孩「髒辮熊」的視角,帶領觀眾重溫了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偉大勝利的一個個難忘瞬間。
  • 電影《戰疫英雄》即將上映
    《戰疫英雄》當前最火 題材首部新冠病毒依據事實改編電影勵志,熱血的感人事跡,英雄不該被遺忘,值得所有人銘記. 近來國內不少電影院都已復工,不過由於疫情影響仍是票房堪憂。
  • 【非遺擷英】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
    &nbsp&nbsp&nbsp&nbsp日前,甘肅省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卓尼民間藏族歌舞——莎姆》《池哥晝》《哈薩克族阿依特斯》以及白龍江流域藏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電視紀錄片《江河萬古流》4部非遺影像製品,以鏡頭語言深入生活現場,記錄非遺傳承過程和原貌,留下一份珍貴的非遺影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