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童年,是在這些動畫人物的陪伴下長大的:能拿出無數道具的哆啦A夢,總在營救雅典娜的星矢,一心想找回二柱子的鳴人,頭撞籃板迷倒無數女生的櫻木花道,BGM一響便天下無敵的亞古獸,十萬伏特電壓的皮卡丘……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我們童年最愛看的動畫片,其實是一種賣玩具的廣告。
△ 細思恐極嗎
事實上,很多動畫片誕生的契機便是為了賣玩具,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名鼎鼎的 《變形金剛》。
1984年,美國孩之寶公司為了宣傳旗下一款可變形的機器人玩具,試水製作了《變形金剛》動畫。
△擎天柱:動畫片裡少有的大哥形象
當時孩之寶並沒有預見到這部動畫片在未來產生的全球性影響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始終將其作為廣告來對待。
在中國播出時,孩之寶居然沒有向電視臺要一分錢,只是要求電視臺在播出動畫片時必須附帶一分半鐘的變形金剛廣告而已。
△來源:關中阿福《童話往事》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變形金剛》動畫廣告片的效果非同凡響,孩子們迅速被動畫片的劇情吸引,平日裡打鬧時更是競相模仿動畫片裡的擎天柱、大黃蜂等角色,玩具銷量也因此有了顯著的提升。
有多顯著呢?據關中阿福所著的《童話往事》一書記載,變形金剛在初登錄廣州的第一個下午, 價值5萬元的玩具就賣光了,一個月的銷售額破百萬。
這可是上個世紀的百萬啊,要知道那些年父母一個月的工資也不過幾十塊錢。
△當年的變形金剛玩具熱還引發了停播爭議|來源:人民日報
無獨有偶,同樣為玩具而生的動畫片還有 四驅車系列動畫。比如《四驅小子》,《四驅兄弟》、《戰龍四驅》、《雷速登》,這些動畫片都對四驅車玩具的銷量有著直接影響。
只有25集的《四驅小子》著重刻畫車型,詳細描述如何改裝四驅車,還有四驅車比賽這樣的情節,這些元素無一不讓小時候的我們躍躍欲試。
△真粉可以一眼認出車型
孩子們不僅求著家長給買四驅車玩具,往往還會花重金購買改裝四驅車的零件,像什麼捷豹馬達、海綿輪胎、彈簧龍頭、鋁合金鳳尾……
上流君當時也是中二魂爆表,甚至花「重金 」買了一個引導曲棍。雖然這跟棍子看上去特傻,爸媽也不允許上流君像動畫片裡那樣拿著棍子跟在四驅車後面跑。但上流君當時特自豪, 感覺一棍在手天下我有。
△《四驅小子》裡的引導曲棍
你當年痴迷的的養電子寵物,其實也是先有的「周邊」才有的動畫片。
《數碼寶貝》這個系列最初的本體是1997年日本萬代株式會社發售的電子寵物玩具,即 數碼暴龍機。
而後為了宣傳推廣這款玩具,萬代聯合東映製作了《數碼寶貝》動畫片。
每一版《數碼寶貝》動畫都是結合玩具特點推出的。初代《數碼寶貝》動畫就是為了宣傳數碼暴龍機的進化系統,二代《數碼寶貝》動畫片誕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則是因為廠家需要推廣數碼暴龍機的聯機合體功能。
動畫播出至第三季《數碼寶貝之馴獸師之王》時,與玩具之間的聯繫達到了頂峰,其戰鬥系統與萬代的周邊遊戲方式結合,還有後來引入的DNA卡,都是同款數碼暴龍機的主要賣點。
仔細回憶下, 是不是感覺一步步被廠家「PUA」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動畫片不光是為了賣玩具,帶貨其他商品也有奇效。
比如當年看過 《大力水手》的你,是不是對菠菜突然來了興趣?
上世紀三十年代,由於美國的小孩子普遍缺鐵,美國教育部發出了多食用菠菜的提議,隨後德克薩斯周的一家罐頭商BOBO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合作了《大力水手》, 竟成功引發了當地食用菠菜的熱潮。
也許現在你看著家裡的海爾洗衣機、電冰箱已經沒啥感覺了,但你一定會記得當年海爾兄弟的兩張一模一樣的臉,以及常縈繞在心頭的困惑 「為什麼海爾兄弟一直是裸體?」
1985年,海爾公司董事長張瑞敏親自砸毀76臺有缺陷的冰箱,開啟了海爾的品牌意識之路。八年後,海爾集團為了延伸海爾企業文化,樹立品牌形象,投資製作了動畫片《海爾兄弟》,讓那首 「打雷要下雨~雷歐~下雨要打傘-雷歐」成為了當年的洗腦神曲。
現如今,如果你說海爾是專門賣《海爾兄弟》動漫周邊的一家公司,大概率不會有人反對(誤)。
△是單價最貴的動漫周邊了……嗎?
為了賣玩具而做的動畫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動畫還是遵循著先有IP然後進行周邊開發的路子。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小時候校門口的小賣 部裡賣的玩具是不是 實時同步電視臺的動畫片?
比如 《聖鬥士》和 《七龍珠》在電視臺播出時, 可穿戴盔甲型塑膠人偶就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的塑膠人偶做工粗糙,面雕好似邪物,完全是可以投稿醜東西保護小組的存在。
但在當年,這些塑料小人能讓孩子痴狂。為了得到一個星矢或者孫悟空,孩子們要麼瞬間變得乖巧無比,希望以此討得父母的歡心;要麼奮發圖強,想要考取好成績,藉此父母索要玩具獎勵。
類似的還有 《寵物小精靈》,1998年前後,改編自遊戲寶可夢的系列動畫片《寵物小精靈》引入國內,同樣讓孩子們炸了鍋。不過這部動畫片帶火的不是遊戲,而是 卡牌玩具。
彼時總有孩子撅著屁股跪在那裡玩卡牌,嘴裡還時不時大喊: 「就是你了,皮卡丘!」「上吧,妙蛙種子!」
那時,《寵物小精靈》的卡牌玩具還能成為孩子之間的硬通貨。比如 三張卡牌可以代寫一篇作文,五張卡牌幫做一張數學試卷……
校門口的小賣部還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但凡一個孩子打開卡牌包,發現開出了稀有卡,立刻會成為眾人圍觀的對象。
與之類似的還有動畫片 《戰鬥陀螺》。該動畫片的熱播讓大江南北的校門口小賣部在醒目位置清一水兒地擺上陀螺玩具,孩子們的課間嬉戲打鬧都變成了陀螺battle。
場面甚至不輸於現在的3D特效大片,為什麼這麼說呢?原來孩子們進行陀螺battle的時候常情不自禁地配上音效——
「xiu~peng~peng~pa~biu~biu~」
現如今,很多動畫製作公司在動畫片與玩具形成的產業鏈下 成為了商界巨頭。
日本的萬代南夢宮控股,即使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依然依靠動畫IP+玩具的產業鏈獲得了市場增長。
據萬代南夢宮控股發布的2020年3月期決算報告顯示:即使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龍珠》、《假面騎士》、《超級戰隊》等知名IP的影響,萬代旗下玩具事業的營業額仍超過了2500億日元, 利潤依然是增長的。
△來源:三文娛
而在國內,同樣也有一家因動畫片與玩具而崛起的公司,它的名字是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奧飛動漫)。
奧飛動漫這個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奧飛動漫的前身——廣東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想必很多90後就笑了。對,就是那個 「奧迪雙鑽,我的夥伴」。
在那個對各式豪車還沒什麼認知的童年, 擁有一臺奧迪雙鑽的四驅車,就是一個熊孩子最大的夢想了(儘管它可能是山寨的)。
△當年的奧迪雙鑽還主辦過四驅車比賽
現如今,如果一部動畫片大火之後沒有出相關的周邊, 觀眾都不答應。
此前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是典型代表,雖然票房節節攀升,但誰能想到,電影帶火的是某寶山寨貨的銷量,而官方正品周邊竟然需要眾籌,觀眾們紛紛去官博催著加班加點製作。
說起來,動畫片正是孩子們乃至人類最無法抵擋的"玩具廣告"。誰不想借著擁有一件神器,成為屏幕裡的那個超級英雄呢?
哪怕成年後理智告訴我們,這不過就是商家營造的消費主義陷阱,但情感上,就是割捨不下,畢竟這樣如童年一般的熱愛,已經很稀少了。
你的童年裡,曾為哪個玩具動過心,評論區留下你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