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國慶節假期過後,每天清晨,天津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的教室裡都會響起朗朗的誦讀聲,古詩詞中所傳達的節儉精神也在學生們的心中紮下了根。
午飯時間,盛著「小份飯」的餐盒擺上了學生們的課桌,食堂的工作人員帶著香噴噴的飯菜守候在每層樓的樓道裡,「小份飯」避免了部分學生吃不了浪費,如果不夠吃可以隨時去「添飯點」免費添加飯菜。
天津市第一中學食品安全管理員楊萬立介紹,由於疫情防控需求和食堂容量限制,現採取「訂餐制」。疫情暴發前,食堂隨處可見初中部執勤的「小紅帽」和高中部執勤的「自管會」學生,提示師生文明用餐,節約糧食。食堂裡的橫幅、教室裡的板報、樓道裡的宣傳欄,都成了「光碟行動」的「宣傳陣地」。
楊萬立說:「每學期食堂都會發放問卷,定期進行總結,哪些飯菜學生愛吃,哪些不受歡迎,從而及時調整菜單,避免浪費。」
今年九月,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制定印發了《天津市教育系統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若干措施》,內容包括嚴格公務活動用餐管理、改進學校食堂供餐方式、推行學校食堂精細化管理、開展節儉節約校園行活動等。一場學校食堂裡的「光碟行動」在天津的大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裡推行起來。
在天津市南開區第四幼兒園,午餐時間,孩子們在班內有序進餐,按需分飯,教師細心觀察孩子們的進餐情況,及時添飯,做到飯菜搭配合理,營養充足不浪費。4歲的張天譯在吃完盤中米飯後,舉手向老師報告要添飯,當被問及什麼是節約糧食時,他說:「就是碗裡的飯要都吃完,不能剩。」
此外,第四幼兒園還開闢了一個角色扮演區域,孩子們扮演點餐的小顧客和商家,通過遊戲告訴孩子外出點餐不可點多,點自己能吃完的量即可,在遊戲中培育孩子節約糧食的理念。
在天津財經大學的食堂裡,牛肉麵賣小碗,蔥油餅按兩賣,餃子按個賣……「半份餐」「小份餐」的推廣既滿足學生多樣餐品的就餐需求、降低學生的日常支出,又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
此外,天津財經大學還推出了「光碟換紙巾」系列活動,活動開展的3周時間,累計送出紙巾5000餘包。學校還開展了「天財金秋校園採摘暨勞動教育活動」,老師們在社會實踐的「第二課堂」帶領學生親身感受食物如何從田間、果園、工廠搬到餐桌上,引導學生尊重農民勞動成果、自覺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而在天津師範大學,最近一段時間出入食堂的師生手上、衣服上都會多出一些精美的貼紙,一時間成了校園裡的新時尚。學生黨員佩戴「節約校園——天師大學子在行動」徽章,守候在「收殘臺」旁,為盤幹碗淨的師生貼上「光碟」貼紙。
「這張小貼紙,讓我覺得很光榮。作為新生,這是我進入大學校園參與的第一項活動,我們要爭做節約達人,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的學生邰博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