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誠品書店的商業模式(盛方諮詢原創)

2020-12-14 盛方商學

【紙質書不會消亡,因為我們需要確定感】

進入了移動互聯及數字時代,紙質書似乎被宣判了死刑,手機屏幕已經吸魂攝魄般奪取了人類的注意力,紙質書的購買、閱讀、收藏等行為彷佛不合時宜,面對如此困境,國內眾多書店面臨無法長期持續經營的難題,書店作為一種商業業態似乎越走越艱難。然而,源自臺灣地區的誠品書店在兩岸三地成功布局46家書店,其商業模式有其獨到之處,給書店的業態帶來一種新的生命活力。

誠品的三地布局

1989年,吳清友先生在臺北仁愛路圓環誕生了第一家誠品書店,誠品秉持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的精神,是一家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書店。目前營運範疇已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商品,以及捷運站、醫院、學校等各類型特殊通路之經營,並延伸至商場開發經營和專業物流中心建置等專業,誠品書店現在已成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表。

【市場布局】

臺灣42家:誠品信義旗艦店、誠品生活文化中心店、誠品敦南店、誠品生活松菸店、誠品生活新板店、誠品武昌店、誠品116、誠品天母忠誠店、誠品臺大店、誠品臺中中友店、誠品西門店、誠品士林店、誠品臺中新光三越店、誠品雙和太百店、誠品宜蘭店、誠品新竹店、誠品臺中金典店、誠品高雄大統店、誠品高雄大立店等;香港2家:尖沙咀梳士巴利道星光成2-3F、銅鑼灣軒尼詩希慎廣場8-10F;

蘇州1家:江蘇蘇州吳中區圓融天幕西街和右岸街交匯處(2015年11月29日開業);

上海1家: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中心大廈B1、52-53F(預計2016年開業)。

誠品1.0——弱勢二房東模式(臺北信義)

誠品做二房東,用品牌價值將商場的一部分場地轉租出去,靠商場租金獲利。臺北的信義旗艦店就是這種商業模式的典型代表。

信義店2006年1月1日開業,與臺北101大廈正對面。整個商場面積營業面積2.48萬㎡,地上6層,地下2層。其中書店位於2-4樓,面積約1萬㎡,其餘則是商場零售、餐飲美食、兒童天地等。

【盈利模式】

靠書店品牌帶動做二房東,從轉租出去的商場中獲利。

信義誠品店地理位置優越,每天的租金約為20萬人民幣,一年為7,300萬人民幣,租賃成本相對較高。誠品除了書店本身的一萬平方米之外,其餘部分作為商場,出租給其它品牌。從本質上講,誠品「書店」其實是不賺錢的,從而靠「商場」獲利,目前商場的營收早就超過書店,分別是七成、三成的比率。

誠品2.0——以文化產業撬動房地產(蘇州誠品)

誠品書店在經歷了虧損困局後找到了以品牌價值帶動的二房東盈利模式,成為臺灣文化產業的成功代表。大陸的許多城市政府及開發商紛紛拋出橄欖枝,誠品也具備了自主選擇的足夠底氣及主動性。第一家大陸誠品書店選址蘇州,這次誠品自己兼做地產開發商,以文化產業撬動房地產,從弱勢憋屈的二房東直接升格成為房東。

【商業模式】

蘇州開設首家大陸分店,低價拿地,自建商場經營。

項目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佔地2.69公頃,規劃總建築面積13.57萬平米,臺灣著名建築大師姚仁喜親自操刀設計,設有商場、誠品書店,美食餐廳和咖啡廳,還打造了畫廊、多功能視聽展演聽、實驗劇場、藝文空間等,未來還將引進各項文化活動,舉辦講堂和戲劇演出,將打造成一個集結文化、表演、藝術、商業、觀光以及人才培育,具有跨界綜效性的創意平臺。採用開放式的空間設計,結合蘇州園林特色,巧妙地將開闊的金雞湖風光引領至建築內,在建築與自然之間建構出完美的平衡。項目於2015年11月29日開業。

【蘇州誠品規劃】

裙樓共三層,規劃作為複合式書店文化商場,地下室共二層,分別作為停車與商場使用,四樓以上分為兩幢塔樓,規劃中、大房型湖景豪華精裝修酒店式公寓,2棟(總戶數250~300戶)高級公寓分別為地上26層和地上24層,產權70年。整體外牆建材以石材與玻璃帷幕為主,同時採用多項國家級節能新技術:空調地源熱泵、空調末端設備(空調)能源回收、冬季有效回收廚房熱排風、太陽能熱水系統、公寓使用三合一VRV系統與大量使用LED節能燈具。

蘇州誠品拿地模式

2009年,江蘇省委書記訪臺,與臺灣商界交流,將誠品書店引入江蘇,吳清友考察幾個城市後確定落戶蘇州,蘇州政府對誠品書店在選址和土地供應上給予大力支持,在金雞湖旁選址優質地塊並為誠品量身定製了土地使用規則:裙樓只能用文化商場建設。在政府的協調下,蘇州開發商圓融集團通過掛牌方式拿到該宗地,成交樓面價3,717元/㎡(為當年周邊同類項目地價的一半),然後將股權100%轉讓給誠品集團,誠品自己開發運營。無論是誠品還是圓融,其對外口徑皆稱該號地塊為兩家企業共同合作開發的綜合發展項目,誠品已經不單是「獨家經營者」,實質上已經成為項目開發商之一。

誠品3.0——強勢包租公模式(上海中心)

無需自己拿地建設,轉而成為強勢的包租公,被文化創意的商業地產項目以極低租金引入。

2013年6月份,誠品生活與位於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上海中心」與在臺北籤署租賃意向協議,將於2015年入駐上海中心的52、53層空中大堂及地下一層,預計總面積約6,500平方米,成為上海最高文化地標。

「上海中心」與誠品合作,是處於誠品的品牌價值核心符合「上海中心」旨在打造集合垂直小區、領袖商務和多元文化於一體的商務空間的定位。誠品書店將運用「上海中心」的垂直城市設計特色,透過不同的空間組合以及款待的心意,提供閱讀、文創服務與商品展售。其中52、53層以閱讀、感受、交誼與互動學習,打造文化對話與創作空間;而地下一層則以城市濃縮意象開展誠品生活的多元廣度,將美好生活的方式以獨特創新的樣貌呈現、推廣與傳達。

【誠品上海中心規劃】

上海中心由4個概念組成,集垂直社區、綠色社區、智慧社區和文化社區為一體,位於37層的觀復博物館和誠品書店共同構成上海中心文化社區的重要部分。

誠品生活租賃的空間位於地下一樓與第52、53樓,正式進駐後有望成為「全球最高的書店」。地下一樓位於地鐵連通口,經營複合式商場,第52與53樓以文化主題規劃。根據依現階段規劃,在B1及高樓層的營業面積中,文化、閱讀、展演將佔1/3,餐飲服務約15%至30%,其餘面積都將作為文創設計平臺,初步會在臺北、上海尋找年輕優秀的創作者,讓兩岸三地年輕人的作品被看見。

【延伸閱讀】

誠品之外,近幾年來,國內出現了諸如:方所、言幾又、覓、西西弗、德思勤、Page one、如斯等特色書店或書吧,他們各有特色,富有活力,經受了信息爆炸時代的衝擊和洗禮,探索出獨特的生存法則和生存模式,都值得學習借鑑。

相關焦點

  • 虧本15年,開創書+零售模式,誠品書店28年商業路
    昨日晚間,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去世,他67年的生命中有28年和誠品書店一起度過。誠品是國內書+零售運營模式的鼻祖,用做商場的思路來升級書店,書店成了新文化的休閒場所。1989年3月,吳清友在臺灣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在創始之初,誠品就不走尋常的書店經營路,以書的品牌為核心,增加了藝術空間,售賣畫作和藝術品。
  • 誠品書店創辦人去世引發書業形態探討
    誠品是「城市人的集體創作」,連鎖而不複製的經營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質,透過「人、空間、活動」的互動積累,發展出不同的場所精神和經營內容,塑造了城市中不同角落、不同內涵的文化氛圍。近年來,大陸複合型書店看似蒸蒸日上,實則舉步維艱。誠品模式是否可以複製尚無定論,但吳清友和誠品書店對文化的堅守,始終激勵著所有愛書人和書店人。
  • 情懷,撐不起誠品書店
    看了誠品書店深圳萬象天地的閉店文案,讓人差點就相信了「賣情懷」能養起一個品牌。誠品書店打破了用戶對傳統書店沉悶的印象,以明亮開闊的空間、優雅溫馨的色調等元素渲染了店面的文藝氣息,讓每一個體驗過誠品書店的人都能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正如誠品生活創始人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描述的一樣:「誠品生活是城市人的集體創作。
  • 深圳誠品書店突然宣布關閉,全球最酷書店上半年已經關了6家
    誠品生活: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 誠品生活稱,這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下,和業主方華潤置地協議的結果。2018年,伴隨著華潤置地旗下的購物中心萬象天地開業,誠品生活深圳也同步對外營業。 誠品董事長吳旻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20年上半年誠品關閉了6家門店,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其實對於誠品這樣的大型連鎖文創產業品牌來說,閉店也是及時止損的商業選擇。
  • 網紅書店的誕生,蘇州誠品書店如何做到日接待55萬人?
    吳清友於1989年創立了誠品書店。1995年,誠品書店搬至敦南大樓內開啟了長達31年的經營歷史,全新的模式將書籍和商場、藝術等產業結合在了一起。與此同時,誠品書店也不單只是作為一個書籍的展示點,它更多的夾雜了文創、餐飲、商場等多元化的產業鏈。它的出現,改變了書店的原有銷售模式,讓書店成為了一個大型的文化交流場所。在這裡,只要你願意,它可以是畫廊、講堂、藝術電影院……
  • 中國大陸唯一一家誠品書店——蘇州誠品書店
    蘇州誠品書店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東畔,毗鄰洲際酒店,於2011年5月27日正式奠基開工,2015年11月25日開業。誠品書店於1989年由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在臺灣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第一家開始,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初衷,發展為今日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圖書產業的渠道部分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了,這一點,作為書店業大拿的廖美立深有感觸。在中國,書店圈的人大概不會有人不知道廖美立,她一手參與打造了誠品書店,之後又成為方所書店的總顧問,與之相伴到今年是第十個年頭。
  • 書店只是書店——由深圳誠品停業所想到的
    深圳誠品生活書店。(IC photo/圖)2020年7月3日,誠品生活深圳店正式發出停業公告,證實了一早的傳言,宣布誠品生活深圳店將於今年年底結束營業。消息一出,網上傳來一片文化人的哀悼。有微博大V感嘆「千萬豪宅容不下一座書店,挺諷刺的,浮躁的小漁村」,「現實與功利,依然是這座城市的主流價值觀」。
  •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21年的誠品書局
    5萬人告別誠品書店,國內獨立書店真的要落幕了?Top4廣州方所方所的概念類似於誠品,不僅僅只是書店,而是一家集合書籍、服飾、生活美學、咖啡、沙龍於一體的文化場所,也是近年來廣州青年人喜愛的文藝打卡地。作為一家跨界書店,方所佔地1800平方米,整體裝修簡約明亮,玻璃大門是詩人也斯的贈語:「但願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算是方所的祈願。
  • 蘇州熱門的網紅打卡點,大陸第一家誠品書店,不僅僅是一家書店
    誠品書店是臺灣省的原創品牌,於1989年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了第一家,蘇州誠品書店是在大陸的首家分店,坐落在風光秀麗的金雞湖畔,是一個集文化、藝術、商業、觀光、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在蘇州誠品書店中有一個網紅打卡點,是在去年底打造的一個「蘇州大步梯」,一時間引得不少市民及遊客前來拍照打卡。
  • 誠品書店宣布:暫別深圳!房東華潤回應:安好,再會!
    7月3日下午,誠品生活深圳宣布,將於2020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誠品生活稱,這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下,和業主方華潤置地協議的結果。2018年,伴隨著華潤置地旗下的購物中心萬象天地開業,誠品生活深圳也同步對外營業。
  • 誠品書店的秘密 複合式經營成功代表案例解析
    誠品書店是典型的複合式經營的成功代表,誠品書店植基於推廣閱讀、激發創意、深耕文化、提升心靈的理念,以複合式的經營手法上,努力創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景觀。  誠品書店是臺灣最大的連鎖書店。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論一個網紅的誕生,誠品書店如何做到日接待55萬人?
    誠品往事吳清友於1989年創立了誠品書店。1995年,誠品書店搬至敦南大樓內開啟了長達31年的經營歷史,全新的模式將書籍和商場、藝術等產業結合在了一起。讓人們在閱讀的同時,又可以享受到美學文化。1999年,臺灣誠品敦南店開始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告訴所有愛書的人,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來這裡坐一坐,看一會書,享受片刻自在。2004年,誠品書店獲《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次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這個時候,誠品書店已經成為了臺灣的一個文化性地標。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誠品敦南店5月31日午夜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當天出席閉幕活動並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誠品敦南店的逝去,某種程度就像誠品創辦人、父親吳清友的離開,但很幸運有機會好好說再見。
  • 誠品創始首店5月熄燈,但24小時書店永不消失
    一幀一幀的畫面,演繹了發生在誠品書店店員與顧客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流露出臺北最文藝的模樣。作為誠品創始店,強調「人文、原創」的誠品敦南店開啟複合式經營之路,不僅有24小時書店,還集合了eslite café、音樂館、兒童館、風格文具館、精品文具館、誠品酒窖、誠品畫廊、藝文空間等,成為當地居民和遊客必打卡的觀光地。
  • 蘇州網紅打卡點,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首家分店,如今怎麼樣了?
    誠品書店是臺灣省的原創品牌,於1989年在臺北仁愛路圓環創辦了第一家,蘇州誠品書店是在大陸的首家分店,坐落在風光秀麗的金雞湖畔,是一個集文化、藝術、商業、觀光、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
  • NETGEAR力助蘇州誠品書店構建
    案例概述  ‥用戶行業:服務業  ‥用戶名稱:蘇州誠品書店  ‥技術方案:蘇州誠品書店網絡核心層採用兩臺全線速萬兆機箱式交換機M6100作為網絡核心,實現雙機熱備,網絡層級採用二層交換架構設計賦予了蘇州誠品書店網絡所需要的最大的吞吐量和靈活性,核心和接入主幹之間採用千兆光纖連接
  • 誠品敗走深圳不是個例 全球誠品正迎關店潮
    周末的誠品深圳店內人頭湧動,用店員的話來說,「有點迴光返照」。  「深圳需要這麼一個地方」,商業攝影師陳先生在接受新浪財經採訪時表示,誠品深圳是深圳線下能夠找到最全設計類書籍的地方,而且空間設計和氛圍都比較好,是深圳書城或者其他書店不能比擬的。
  • 誠品生活深圳店今年年底結束營業 業內:多元化發展將是實體書店的...
    誠品生活終歸還是要跟深圳說「再見」了。  這家廣受文藝青年歡迎的書店在深圳經營還不到兩年,其匆匆離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關於實體書店生存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還有媒體在社交網站發起討論:「你還會去實體書店買書嗎?你喜歡逛書店嗎?」實體書店面臨的壓力,究竟是來自電商的衝擊,還是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