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馨予編輯 | 樓婍沁1
常被抄襲的Hermès愛馬仕終於贏了一場侵權官司。
據時尚媒體The Fashion Law報導,12月17日,愛馬仕在日本的一場有關Birkin Bag鉑金包的三維商標訴訟案勝出,獲賠29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3萬元)。
這場訴訟案的被告是日本Tia Maria株式會社(以下簡稱「Tia Maria」),該公司從2010年8月至2018年2月銷售了至少100支與鉑金包相似的手袋,每隻包包定價27300日元(約合人民幣1723元)。
Tia Maria與愛馬仕鉑金包相似的手袋鉑金包誕生於1984年,產量少、價格高,是包袋界公認最保值的包款之一。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極為稀少的喜馬拉雅鱷魚皮鉑金包曾數次拍出30萬美元(約為212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價格。
愛馬仕最初以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將Tia Maria告上東京地方法院。6月,東京地方法院判決愛馬仕勝訴,Tia Maria便上訴至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
Tia Maria辯稱其生產手袋的形狀與愛馬仕鉑金包註冊的三維商標即立體商標不同,Tia Maria手袋和愛馬仕鉑金包的價格也不一樣。由此,Tia Maria認為消費者不容易對Tia Maria手袋和鉑金包產生混淆。
Tia Maria還辯稱道,愛馬仕的產品均以高質量的方式由高檔皮革縫製而成,而Tia Maria的產品使用的都是合成革,「這兩種包包能被很容易地區分開來。」此外,Tia Maria表示愛馬仕的產品是以「鉑金包」的名字售賣,使用了愛馬仕的Logo,附上了產品序號,而Tia Maria的產品使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名,即「Tia Maria」。
Tia Maria手袋 圖片來源:Marks IP Law Firm最終,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判決Tia Maria的包包對愛馬仕於2011年9月9日在日本申請的三維商標構成侵權。
日本智慧財產權高等法院認為,Tia Maria的手袋與愛馬仕鉑金包的三維商標擁有幾乎一樣的三維外觀。有關Tia Maria聲稱雙方擁有不一樣的價格、產品質量、產品名稱、Logo,法院認為,不能說這些差異不會立刻導致消費者混淆,至於Tia Maria的產品到底會不會引發消費者困惑,還應該在考慮雙方產品的實際貿易狀況之後才能確定。
有趣的是,愛馬仕在二手市場的繁榮交易間接導致愛馬仕贏了這場官司。
法院認為,愛馬仕的二手包已經擁有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這些二手包在非愛馬仕門店和電商活躍交易著。「即便是愛馬仕,二手包的質量也會比新產品有所降低,價格也會降低。」
正因如此,在轉售情況下,愛馬仕二手包的原產地和產品名稱不會有新產品那麼清晰,很難說Tia Maria的產品和愛馬仕的產品在價格、產品質量、產品名稱和Logo上存在明顯區別,「因此,Tia Maria手袋的形狀的確可能造成對愛馬仕三維商標的混淆。」
事實上,愛馬仕的多款手袋都是各國手袋品牌抄襲的對象,愛馬仕也不得不奔波各國維權。2020年,愛馬仕還贏了另一場官司。
7月,韓國最高法院判決韓國手袋品牌Playnomore所售產品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侵犯了愛馬仕的利益。Playnomore有兩款包包的設計與愛馬仕鉑金包和凱莉包極其相似,不過包身印有卡通眼睛的圖案,售價在千元左右。
韓國手袋品牌Playnomore早在2015年,愛馬仕就對Playnomore提起訴訟,但首爾高等法院在2017年裁定Playnomore並不違反《防止不正當競爭和商業秘密保護法》,認為Playnomore手袋上的卡通眼睛等創意、細節實現了原創性。
愛馬仕不服判決,上訴至韓國最高法院,最終韓國最高法院推翻了首爾高等法院的判決。
韓國最高法院在裁決中表示,如果Playnomore繼續生產和銷售與愛馬仕相似的產品,韓國對愛馬仕的部分需求可能會被Playnomore取代,潛在消費者也可能會放棄購買愛馬仕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