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楊蕊收到一件生日禮物——一隻渾身布滿知名品牌路易·威登(LV)標誌性文化的小狗掛件。她後來才知道,這隻小狗是從LV的包上把皮剪下來重新縫製成的,就連小狗身上的項圈也是拆下的勞力士表殼,這個掛件的售價在3000元以上。
將二手名牌包拆開,利用其外皮重新製成新包正成為「潮人」們的新鮮玩法,其中認知度頗高的LV「老花」皮,是最熱門的材料之一,有人甚至用LV的皮做成了Gucci最新款的包來銷售。
不僅僅是時尚名牌被「再利用」,不少當代藝術創作者也喜歡大量使用這些品牌元素或業已成名的藝術家創作的經典形象「再創作」。
網上有人拆了LV的包做成Chloe的包款
然而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日益完善的今天
這樣做違法嗎?
「創意特別,不會撞款。最重要的,這不是『假貨』!」銷售這款掛件的黃先生強調「所有的材料都是合法取得的品牌產品」:「在日本,LV這樣的名牌的二手市場是很成熟的,有些舊包磨損嚴重,根本賣不出價格,但大部分皮仍然是好的。我們就低價買這樣的包,剪裁重新加工。」之所以選擇LV,除了貨源相對穩定,也因為「LV的老花已經不能看做一個圖案、一個商標,而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標誌、一個當代文化的符號了」。
在網上搜索,不難找到這樣重新創作的「名牌」,甚至有人用LV拆下的舊皮做出古奇(Gucci)、蔻依(Chloe)等品牌新款包的樣子。這些重新製作的包款價格不菲,一般都要數千元,但比起「原版」動輒上萬的價格仍然不高,不少賣家強調「除了必要的輔材,其他都是正品皮」。「打開新世界大門」的楊蕊躍躍欲試:「用LV的皮做成Gucci的樣子,很有『錯位』的藝術幽默感,而且一看就知道不是抄襲或假冒品牌。」
「如果只是自己製作沒問題,但公開銷售就涉嫌違法乃至犯罪了。」記者從一些律師處獲悉,智慧財產權一般分為三大塊:商標、專利和版權。「LV的花紋本身是該品牌的商標,要是沒有品牌知名度,這些重新做成的商品不可能賣出這樣的價格。而且據了解所謂的『LV』老花皮並不是真皮而是一種塗層材料,品牌很可能申請了相關專利,而被模仿外形的Gucci等其他品牌,一般都會為自己的產品申請外觀專利。」
時尚博主在B站展示READYMADE用特有布料「復刻」的愛馬仕包款
事實上,讓楊蕊覺得「很有創意」卻違法的做法,在很多新興潮流品牌中屢見不鮮。2013年成立的日本品牌READYMADE,用軍事用布模仿愛馬仕(Hermes)的鉑金包(Birkin)成名,後被愛馬仕禁止繼續生產這一款式。而另一品牌supreme曾在2000年因採用酷似LV「老花」的花紋被LV起訴,但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隨著supreme影響力不斷擴大,2017年LV竟與supreme合作推出系列產品。
曾將supreme告上法庭的LV,後來與該品牌合作(圖片來源:新華社)
類似情況同樣出現在當代藝術中。紐約街頭藝術家Death NYC的作品在國內年輕人中悄然走紅,但她的作品裡全是其他藝術家和品牌的形象。比如日本漫畫家鳥山明創作的《龍珠》系列人物,身上的衣服印滿LV的花紋;辛普森一家排成甲殼蟲樂隊(The Beatles)在專輯《Abbey Road》封面的樣子,天空擠滿了村上隆標誌性的花朵;奈良美智標誌性的女孩形象,頭髮卻長成了草間彌生的「招牌」波點南瓜模樣……這些形象被製成版畫、印刷品、衍生品,在其官方網站上銷售。
Death NYC作品中所有元素均是他人創作的成名形象
這種沒有一處「原創」的「作品」,
到底算不算侵權?
「純粹從法律上來說,確實難逃侵權的嫌疑,街頭藝術家本來就是在打法律的擦邊球。」一些銷售Death NYC作品的業內人士表示,就連Death NYC本人也對自己的真實身份秘而不宣,並認為這樣才能「更好地創作」。而一些已經成名的、從街頭創作起家的藝術家,比如將各種著名形象的眼睛改成兩個叉的Kaws,也走了的近似的道路。
不過這些業內人士認為,與追求形式和美感的古典藝術不同,當代藝術重在表達觀念,可以利用任何元素和方式進行創作,比如Death NYC雖然使用的都是其他藝術家或品牌的符號,但這樣的組合的確賦予了作品新意:「在藝術創作和文化創意領域,不妨對這些創作的嘗試給予一定的寬容度,或引入相應的專業意見作為參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簡工博
微信編輯:納米
校對:皮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