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產業鏈——國內晶片材料龍頭都是誰?晶片乾貨系列

2020-12-17 騰訊網

您知道小至手機電腦,大至北鬥衛星,所有的晶片都是從沙子製成的嗎?我們的生活早已被晶片包圍,離開了晶片,我們將寸步難行。小小晶片如此神奇,只是聽說還不夠,貝殼投研帶您全面了解晶片產業鏈!

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通過一系列的文章,為大家拆解晶片產業鏈,挖掘其中的投資邏輯。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對晶片產業鏈全景、上遊晶片設計以及中遊設備公司進行了拆解分析,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晶片產業鏈剖析——中遊晶片材料篇!剩餘系列文章敬請期待嗷~

一、半導體材料市場概況

中國大陸是2019年半導體材料銷售額增長的唯一地區。2019年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銷售額為521.4億美元,較上一年527.3億美元下降1.1%。相應地,全球大部分地區半導體材料銷售額呈現持平或下跌,只有中國大陸地區銷售額繼續保持上升趨勢,同比增長1.9%。

全球半導體晶圓製造材料市場規模逐年增加。半導體材料可以分為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隨著先進位程的不斷發展,半導體製造材料的消耗量逐漸增加。據SEMI統計,晶圓製造材料市場銷售額從2013年的227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328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33%。

中國大陸半導體材料銷售額增長最快,且是全球第三大市場。2010-2019年,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銷售額受周期影響波動較大,北美和歐洲市場增長緩慢,日本處於負增長狀態,而只有中國大陸地區呈現快速增長的狀態。

中國大陸地區在2016-2018年連續3年增速超過10%。中國臺灣地區連續10年蟬聯全球最大半導體材料消費地區,2019年銷售總金額達113.4億美元,佔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規模的21.8%;韓國銷售金額為88.3億美元,排名第二,佔比16.9%;中國大陸地區緊隨其後,以銷售額86.9億美元位列第三,佔比16.7%。

製程的進步將推動材料需求提升。根據摩爾定律演進,每隔18-24個月晶片性能將提升一倍,工藝節點也在不斷的演進。隨著製程的提升,對半導體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例如需要溼電子化學品的純度更高、矽片的價格更貴等。當工藝向前推進一個節點時,流片成本將提升50%,這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由半導體材料的價值提升所導致的。因此,在未來半導體工藝節點繼續向前邁進的過程中,半導體材料的價值將繼續增加。

二、半導體材料分類

半導體製造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分布在以下四步:

1.摻雜/熱處理:濺射靶材,溼法化學品、化學氣體,CMP拋光墊和拋光液;

2.蝕刻/清潔:掩模/光罩,濺射靶材,CMP拋光墊和拋光液;

3.沉積:化學氣體,CMP拋光墊和拋光液;

4.光刻:掩模/光罩、光刻膠、光刻膠顯影液、熔劑、剝離劑。

矽片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材料中佔比最高,為半導體製造的核心材料。從晶圓製造材料的細分市場來看,2019年矽片、電子氣體、光掩膜市場規模佔比排名前三,銷售額分別為123.7億美元、43.7億美元、41.5億美元,分別佔全球半導體製造材料行業37.28%、13.17%、12.51%。

三、材料細分領域公司

從全球角度看,矽片的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美元,光罩、特氣的規模則約為40億美元。這些細分行業中,海外龍頭均佔據著主要地位,國產公司的市場份額則相對較少。

國內企業雖然處於相對落後位置,但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生態圈已經開始壯大發展。在當前國產替代需求下,國內產業鏈重塑,為國內半導體打造更加安全、可靠、先進的發展環境,相關的各個子行業湧現出多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一)安集科技——領先的拋光液和光刻膠處理劑廠商

安集科技的主營產品是拋光液和光刻膠處理劑,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製造和先

進封裝領域。安集科技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對集成電路領域化學機械拋光液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

2019年,安集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15.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0.66億元,同比增長46.45%,主要因為2019年收到政府補助2733.93萬元,同比增長882%。

(二)雅克科技——阻燃劑行業龍頭成功轉型半導體材料公司

雅克科技成立於1997年,2013年建設液化天然氣保溫絕熱板材一體化項目,開始轉型複合材料方向;2016年,先後收購華飛電子、韓國UPChemical和成都科美特,進軍微矽粉、前驅體和電子特氣領域;2017-2018年,與韓國Foures籤訂合作協議,設立了雅克福瑞公司。經過一系列的併購重組,雅克科技由阻燃劑行業龍頭公司逐漸發展為以電子材料為核心,以LNG保溫絕熱板材為補充,以阻燃劑業務為輔助的戰略新興材料平臺型公司。

2018年開始,半導體材料業務帶動雅克科技業績快速提升。2019年,安集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8.32億,同比增長18.4%,其中,LNG保溫複合材料上升最快,同比增長高達131.3%,半導體化學材料和特種氣體緊隨其後,分別上漲83.5%和53.5%,而阻燃劑業務同比下滑28.3%;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93億,同比增加120%。

(三)華特氣體——國內特氣龍頭企業

華特氣體主營業務為特種氣體,也有普通工業氣體和相關氣體設備與工程業務。公司生產銷售的特種氣體主要包括高純六氟乙烷、高純四氟化碳、光刻氣等約230餘種,普通氣體10餘種,氣體設備與工程則主要包括低溫絕熱氣瓶等產品及配套的供氣系統設計、安裝服務。

華特氣體營收、淨利雙增長。2019年,華特氣體實現營業收入8.44億元,同比增長3.23%。其中,特種氣體實現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12.96%。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業利潤以及歸母淨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的階段性影響。

(四)江豐電子——國內濺射靶材行業龍頭

江豐電子是從事高純濺射靶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內龍頭公司。主要產品為各種高純濺射靶材,包括鋁靶、鈦靶、鉭靶、鎢鈦靶等,產品廣泛應用於半導體、平板顯示、太陽能等領域。目前,公司的超高純金屬濺射靶材產品在全球先端7nm FinFET (FF+)技術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領域批量應用,成為電子材料領域成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中國力量。

營業總收入穩步上升,歸母淨利潤增速放緩。2019年,江豐電子實現營業總收入8.25億元,同比增長26.98%,公司主要產品鉭靶、鋁靶和鈦靶的銷售收入分別上升44.6%、10.2%和10%;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0.64億,同比增長9.14%,2017年後,研發投入大幅增加,2018年和2019年研發投入分別增長43.3%和28.3%,因此,2017年後江豐電子的歸母淨利潤稍有下滑。

(五)晶瑞股份:國內最早規模量產光刻膠的企業之一

晶瑞股份是一家微電子材料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被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評為「中國電子化學品十強企業」。主要產品包括超淨高純試劑、光刻膠、功能性材料、鋰電池材料和基礎化工材料等,產品廣泛應用於半導體、鋰電池、LED、平板顯示和光伏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具體應用到下遊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的清洗、光刻、顯影、刻蝕、去膜等工藝環節。

因減少光伏行業的低端超淨高純試劑出貨,2019年營業總收入和歸母淨利潤下滑。近年來晶瑞股份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一直處於上升趨勢,而2019年出現明顯下滑,2019年營業收入7.6億元,同比下降6.8%,僅功能性材料營業收入上升3.8%,其他產品收入均下滑,超淨高純試劑下滑最嚴重,比上年同期減少20.61%,主要原因為公司為優化產品結構,減少了光伏行業的低端超淨高純試劑出貨;2019年實現歸母淨利潤3811.19萬元,同比下降32.9%。

四、總結

國產替代已經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主要訴求,下遊廠商有更強的意願為半導體材料廠商提供市場,以實現「獲取市場改善產品進一步獲取市場」的良性循環。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認為在當前背景下,國產半導體材料企業將充分享受市場規模擴大與市場份額提升的雙重紅利。(ty003)

相關焦點

  • 「乾貨」中國晶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晶片產業鏈核心環節為產業鏈中遊的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封裝測試。而上遊基礎EDA軟體、材料和設備是中遊製造的關鍵,中國晶片在這部分較為受制於人,其中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為最上遊的EDA軟體。目前,中國國晶片產業鏈布局最完整的地區位於上海。
  • 晶片行業投資邏輯梳理|晶片|集成電路|半導體|臺積電|華為
    核心產業鏈是晶片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支撐產業鏈是設計工具、材料和製造設備;下遊產業鏈是晶片應用,比如手機、電腦等;核心產業鏈主流商業模式有兩種:一是IDM整合製造模式,從設計到製造、封測直至進入市場全覆蓋;很少有企業能夠做到。美國有較多IDM企業,比如intel、德州儀器等,中國有聞泰科技。
  • 盤點中國核心晶片各細分領域頭部企業;2019年進口晶片3055億
    重點上市公司有:隨著試劑純化和運輸技術的不斷突破,溼電子化學品在短期內放量比較確定,建議重點關注國內龍頭晶瑞股份,江化微;靶材是目前國內半導體材料最先打入半導體核心產業鏈的子行業,建議重點關注國內靶材龍頭江豐電子;大尺寸矽片也是未來方面比較確定的一個領域,建議關注已經處於試產認證階段先鋒公司的上海新陽。
  • 28nm晶片國內產業鏈2年內有望成熟 2020國產晶片市場發展前景趨勢...
    28nm晶片國內產業鏈2年內有望成熟,在巨大外部壓力下,自力更生、構建國產化的半導體產業鏈成為必然。近來有消息稱上海微電子即將於2021年交付首臺國產的28nm光刻機。
  • 被低估的MCU晶片龍頭!嘉實、匯金、社保基金進場
    2、中穎電子:國內最大的家電MCU廠商,MCU、鋰電管理晶片及驅動IC三大業務需求量均有望提升;MCU迎來量價齊升和國產替代機遇,供貨美的、九陽、蘇泊爾等核心客戶;電動自行車換車高峰來臨,電機控制晶片收入有望增長;手機、筆電需求上揚,提振鋰電管理晶片收入;國內OLED產能放量在即,驅動IC訂單有望啟動。
  • 深度分析:國內智能音頻SoC晶片龍頭恆玄科技
    報告要點1、  國內智能音頻SoC晶片領先供應商公司是全球智能音頻SoC晶片領先供應商,是國內少數能與高通等國際巨頭競爭的晶片設計公司,客戶包括華為、三星、OPPO、小米、Sony等世界一流廠商,主要產品為智能藍牙耳機晶片與
  • mcu晶片是指什麼晶片_mcu晶片概念股
    Unit 的簡稱,中文叫微控制器,俗稱單片機,是把CPU的頻率與規格做適當縮減,並將內存、計數器、USB、A/D轉換、UART、PLC、DMA等周邊接口,甚至LCD驅動電路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形成晶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諸如手機、PC外圍、遙控器,至汽車電子、工業上的步進馬達、機器手臂的控制等,都可見到MCU的身影。
  • 支持大部分市場需求:28nm晶片國內產業鏈2年內有望成熟
    眾志成城,國產化可期危機,從來都是危險與機遇並存。儘管當前的形勢相當嚴峻,但中國向來並不缺乏獨立研發創新的能力和底氣。從客觀上,美國的限制也給我國半導體產業創造了發展和完善產業鏈的良機。一方面,美國修改出口管制規則背景下,國際壟斷者參與的減少,令國內半導體產業對於國產化設備和材料的訴求亦節節攀升,只要能造出來就不愁賣,極大地激發了上遊中國公司的熱情。另一方面,政府正大力推進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程度,給出不少利好政策。
  • 誰能掌控住臺灣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目前全球高端半導體有50%在臺灣地區生產,其餘在則在美國、韓國和以色列生產,而從晶片代工來看,臺灣地區拿下了全球60%+的訂單。所以外媒體表示,未來誰能夠掌控住臺灣的晶片產業,誰就能把握住晶片的未來,因為臺灣對晶片產業的影響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雖然外媒說的是臺灣地區,但實際上我認為主要是指臺積電,畢竟臺積電一家就拿下了全球50%+的代工訂單,目前是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生產廠商。
  • 封測、晶片漲價潮對國內影響幾何?
    封測、晶片漲價潮對國內影響幾何?        無獨有偶,各大IC設計廠、IDM大廠、世界先進位程廠都陸續宣布將在2021年漲價,8英寸、12英寸晶圓產能被擠爆。   這將直接影響到臺積電的所有製程,明年晶圓代工不只8英寸供不應求,連12英寸也相當吃緊。   經過一系列操作,2021年整個晶圓代工市場或將迎來一波漲價潮。
  • 晶片投資黃金坑?解密七大半導體材料和17家中國龍頭企業
    大基金二期以半導體產業鏈最上遊的材料及設備為著力點,推動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加速國產替代的進程,國內半導體材料公司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本期,我們推薦深港證券的報告《疫情之下 材料崛起》, 探討在新冠疫情、國家大基金二期背景下的半導體材料產業鏈新發展。
  • 深度解析國內SOC晶片的發展現狀
    任何SoC的設計都是性能、功耗、穩定性、工藝難度幾方面的平衡。 國內SOC公司以及和國際對比 提起國內的SoC,最先想到的是海思的麒麟系列
  • 嚴重低估的科技股:國產晶片龍頭,市盈率僅15倍
    比如國產晶片、國產軟體,以及北鬥導航和核心軍工科技品種。 從近期的消息面來看,國產替代有加速推進的跡象。近日印發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明確提出,凡在中國境內設立的集成電路企業和軟體企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均可按規定享受相關政策。
  • 比亞迪的晶片實力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面板生產國家,但驅動IC中95%都進口。汽車面板毫無疑問也將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部分車企正遍尋半導體晶片的同時,自主車企比亞迪卻很淡定,對外稱公司不僅自建了半導體產業鏈,還有部分餘量可以進行市場化運作。
  • 華潤微:IDM功率半導體龍頭!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
    華潤微題材概念梳理解析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半導體:公司是中國領先的擁有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傳感器與智能控制領域,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 與美國高校研發碳基晶片:北大也在研究碳基晶片
    ,在前一段時間國產8英寸碳基晶圓研發成功,無疑也讓非常讓人非常興奮,這也是北大教授研發團隊的成功,成功解決了碳基半導體材料製備的瓶頸,讓碳基晶片離我們更近一步,全新的碳基晶片在整體性能也更加出色,可以解決目前矽基晶片的技術短板,尤其是現在摩爾定律逐漸走到了極限以後,全新的碳基晶片,絕對是一次換道超車的機會;
  • 國產晶片最強助攻來襲!舉全國之力發展中國芯:可解決華為晶片危機
    【8月9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2018年的中興、2019年的華為事件發生以後,中國科技企業也是徹底的被打醒了,無論是在晶片領域,還是在作業系統領域,如果再繼續依賴於國外的產品,而不是努力提高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自給率的話,那麼國內科技企業就有可能繼續遭受到別人卡脖子的尷尬局面
  • 又一國產晶片龍頭衝刺A股!概念股一網打盡
    GalaxyCore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CMOS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招股書顯示,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 CMOS 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於手機領域,同時廣泛應用於包括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行動支付、汽車電子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和工業應用領域。
  • GPU晶片毛利高達71%,高端晶片,誰能承擔國產替代的重任?
    ,因為整個產業鏈的覆蓋是很大,幾乎每個領域都有覆蓋的公司,那麼軍工這個方向,有沒有半導體晶片比較吻合的呢? 既然是正宗晶片企業,肯定要看它的模式是全產業鏈還是代工,也就是IDM和Fabless模式?
  • 國內功率器件龍頭揚傑科技
    :《光伏產業鏈系列文章匯總》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分布式光伏產業鏈:《分布式光伏文章匯總》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儲能:《儲能產業鏈系列文章匯總》電力部門深度脫碳之特高壓:《特高壓產業鏈》非電部門電氣化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