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看完這篇,讓你學會方法!(必看)

2020-12-17 一善行說

一帆風順,衣食無憂,長命百歲,闔家歡樂,是每個人在人生路程裡都希望得到的,但很少有人能諸事順心。

很多人嘴上說著不相信命運,但內心渴望著命運的眷顧,所以常聽到「你真好運」「你很有福氣」之類的話。那我們的一生能否做出改變,獲得所謂的「福運」呢?

有一個詞叫「積德」,它是中華文化千年發展來,對行善最美好的詮釋。

有人一出生就享受榮華富貴,這就是上輩子積德修了大福份。佛教稱之為「福報」,人積了多少德,就能獲得多大的福,無德之人就沒有任何福緣!

一善曾看過一篇傳記,是一位香港富豪的自述,據這位富豪說,他在沒到香港前,在鄉下曾行乞了好幾年,也就是這段經歷,使他明白了同理心,明白了生活的艱苦,讓他成為了一個有善心,做善行的人。

他說過一句話:「做人不能落井下石,看到有人遭遇不幸,要抱有同情心,盡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就算只是一句安慰的話,也是善心善行,千萬不要挖苦別人,更不能嘲笑,要不然也會給自己帶來惡運!」

這位富豪也正是將自己的話,身體力行運用到生活中,從做苦力到小買賣,一步一步成為了名流富商,年過九旬的他,身體健康,家庭也是父慈子孝,兒孫滿堂。

宋朝著名的改革家、文學家範仲淹,出生在清寒之家,因為自己窮過,所以他立志,自己如果能出人頭地,定要做濟世之舉。

後來他官至宰相,依然記得年青時的誓言,將自己的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衣服、食物,分發給無田耕作的窮苦人家,用自己的俸祿幫助了三百多家貧苦鄉親。

還有一則趣事,範仲淹在蘇州買了一處宅院,一位先生誇讚此宅風水極好,必將福蔭後代子孫。範仲淹聽後,便將此處宅院改為學堂,希望能富餘滿城百姓。他這種行為善利眾生,能得大德大福。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仲淹四個兒子,個個人中龍鳳,德才兼備,範氏家族從宋至民國初年從未衰落!

這八百多年間,範氏家族能一直興旺,也與他們牢記先祖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祖訓密不可分,不停積德行善才得到如此福報。

《易傳》中有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大意是多行善舉的人家,必定會有好事在等著他們。也告訴我們,只有多多行善積德,才能得到福報。

我國從春秋之前,就會有小年祭灶神的傳統,相傳這一天是灶神下凡的日子,他會在這一天記錄每家每戶一年的善惡,並報告上天。若是這家人都行善積德,上天就會降下福報,使這戶人家漸漸興旺!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王孫賈問孔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孔子回答道:「如果作惡,就已經得罪了上天,再祈求任何福報都是沒有用的。」由此可見,2000多年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要想家庭興旺,還是要多行善舉,多積德行。

04

《老子》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說到了,上天只會垂青於真正行善的人,行善的人也必會得到上天的恩賜,正所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佛教也有因果的說法,以表達人要有同情心,內心要懷有大慈悲。如果一個人不講因果,覺得自己做惡對自身沒有影響,這是不行的。千萬別善不欲為,惡則時而為之。

能知因果,對因果報有敬畏之心的人,必定能夠克制自己的惡念,多行修善之舉,這樣的人,不光今生,就算是來世也會得到福報;但不積德而行惡的人,也必定會受到災禍。

就算是到了現在,從讀書就知道要「學雷鋒做好事」,而那些有大善之舉的人,更是被稱為英雄,為何?就是因為大家內心都是向善的,有同理心的。最後,一善有句話與大家共勉:不論你是信命或不信命之人,但一定要對生命抱有敬畏,多行善舉,必有福報!

給一個評論,讓我們多多交流!有不妥的地方請指出!謝謝

也請將正能量轉給更多的人吧!

相關焦點

  • 「了凡四訓」之積善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中華民族的真善美精神
    人草木茶禪文化自古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可見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福分喜慶的事情,如果積惡的家庭往往多出現多餘的災禍。有看過《了凡四訓》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是非常有名的勸善書,了凡先生把其一生的經歷和所悟道理都記錄於書中,他在積善篇中,以古人的真實例子,來證明積善的功德,以此來告訴世人,一定要多積善修德,心存善心,多行善事,才可以有好的福報。
  • 慶餘年:積善人家必有餘慶,葉輕眉給範閒留下的寶貴財富,才是點題的...
    積善人家必有餘慶,也是整個故事的核心。看懂了這一句,就看懂了慶餘年故事的內核。 1 既然引用巧姐的判詞,那這個故事的核心,就一定和巧姐有聯繫的。看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巧姐是王熙鳳和賈璉的女兒,賈家嫡出的小姐。但是沒幾歲,就遭遇了大難。幸虧了受過王熙鳳救助的劉姥姥出頭,才救回了一條命。
  • 信陽固始縣:積善餘慶 美麗新村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胡耀勻)在距離固始縣縣城22公裡處(石佛店鎮西部),有一個小村莊名為餘慶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餘慶村名由此而來。該村毗鄰街道社區,交通便利,312國道貫穿而過,是固始縣少數民族(回族)聚居村之一。
  • 「餘慶」牌匾在《安家》中為什麼沒有被懸掛起來?
    《安家》劇中多次出現有點舊而又沒有掛起來的「餘慶」牌匾,我認為原因有三:第一,「餘慶」的出處和寓意:「餘慶」應該是取自《易經》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餘殃」,意思是多做好事的人家,必然會有多的吉慶之事,作惡的人家,一定有很多災禍
  • 成功人士必看必懂得《易經》經典名言真理
    1、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譯:從前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創作了《易經》,還是因為順從事物固有的性質與規律這個道理,所以創立了表示上天的方法叫作陰和陽;創立了表示大地的方法叫作柔和剛;創立了表示如何做人的方法叫作仁和義。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熱情,猶如這「飛蛾撲火」一般,絲毫不知疲倦。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
  • 「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你做過幾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全句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整句意思是說,積累善行善德的家族,這個家族的福報不會斷絕,家族的後代也會承受福報。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這個家族會經常發生災禍,甚至連累後代。
  • 假如穿越回古代,你會做些什麼?這幾本火爆歷史穿越小說必看!
    穿越回古代你最想做什麼,這幾本穿越小說帶著你神遊古代《極品家丁》 作 者:禹巖主角:林三 穿越時代:架空朝代,類似是宋代 南宋高宗時段閱讀指數 ★★★☆☆《慶餘年》 作 者:貓膩主角:範閒 穿越時代:西漢到明朝之間閱讀指數 ★★★★☆ 女主:3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易傳》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闡述的就是佛家的因果之道,所謂善惡有報就是這個道理。曾經我也抱著這種想法,但是有一次與一位相識已久的老僧交流時,他的一番話改變了我的看法。老僧說:「善惡之報與佛釋道三家文化中都有講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是前人的智慧和經驗總結,能夠解決一個人人生中的諸多逆緣,所明示的真理,我輩應當深信不疑。」
  • 佛說:家中出現三個徵兆,子女厚福無窮,人才輩出,看看你家有嗎
    古語有云:「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先祖有德,福蔭後人!正如佛說:家中出現三個徵兆,子女厚福無窮,人才輩出,看看你家有嗎?02家有善人我們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史記》記載: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人類的完美德性始於舜,更是始於孝,孝順之人必能一生順遂,子孫看在眼裡也會孝順自己,代代相傳便能家和業興,家道興旺。
  • 佛教:一個家庭出現這三個「預兆」,恭喜你,好運將至!
    佛家常說:「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如果一個家庭,出現了這三種「預兆」,就要恭喜你了,好運將至。《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家庭的福禍,都是自己招來的,如果家中出現這三個現象,很可能是好運來臨前的徵兆。
  • 佛教:常「積陰德」的人,身上會留下4種痕跡,看看你有嗎?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經常積德行善,就會招來福報,經常作惡多端,就會招來災禍。積德需要積累陰德,古人說: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如何才能積累到陰德?
  • 這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易經》,真讀懂的又有幾個
    易經是傳承下來的一本經典巨作,其所蘊含的道理博大精深,所涵蓋的知識層面也十分廣泛,易經結合了道家大智慧,是智慧學,同時也是大道之源。出自易經的成語有很多,今天就來看一下,5個耳熟能詳的成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 《了凡四訓》除了有改過之法,還有讓你受益的10條積善之方
    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佛家講你今生的一切皆是前世的果報,有的人大富大貴、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磨難重重,「命」是天命,是一種定數,所謂「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一個人的「命運」是先天「命」和後天
  • 道門經典重刻《靈驗符咒大全》,有緣分享!
    其實這個世間有多少無常就有多少修行。人生來的意義並不是與安於享受,而是去體會世間的苦辣酸甜,你經歷多少磨難就會有多少成長,但一定要記得,苦難並不是你人生的一種財富,恰恰相反,對於苦難的反思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財富,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去磨礪自己修行,反而苦難會加重的原因,因為你對於事物沒有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你無法去從苦難中體會到你自身應該要學到的東西,而且掌握的技能,你通過這次苦難這次磨練你學到了什麼?反思什麼?成長了什麼?進步了什麼?
  • 佛教:判斷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就看是否具備這三點
    古語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世人享福受難只在一念之間。雖說每個人難以決定自己的出身,但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自己今後的命運。福報也是如此,在佛教看來,每個人的福報皆有定數,但同樣可以通過後天的積攢來換取福報無量。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福報無量呢?有什麼依據可言?道理很簡單,身上有著三點的人往往福報深厚,日子自然越過越好,即使沒有洪福,也能安享清福!看看你是嗎?
  • 無字天書和有字天書——從《易經》說到《易傳》
    我們現在所說的《周易》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易經》,一部分是《易傳》。這兩部分合在一起統稱為《周易》。從時間上看,《易經》恐怕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本書了。 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直接目的顯然是用於佔卜。卦象吉,證明這件事可以幹;卦象兇,則證明這件事不能幹,要有意識地去規避。說到底,這是遠古的人們用以觀察世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而不能用所謂的「迷信」一概論之。 而《易傳》是對《易經》的解釋和發揮。《易傳》共分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 當你把這2句話看明白,恭喜你離成功不遠了
    所以,還有一句老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它的意思是說:那些家風好、時常積德行善的家庭,通常都能家道興盛且、順美滿;那些家風差、總是做壞事的家庭,最終的結果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在這個複雜的現代社會生活當中,我們想要學會積德行善、獲得好的福報,不能盲目地跟風去做,而是一定要把握正確有效的方法,如此才能使得期待值更高、結果更好。那麼今天,在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到的兩條天規金律,一起學習、領域其中的奧秘,因為你一旦領悟了這其中的奧秘,那麼好的福氣它往往會不請自來。
  • 大神貓膩《慶餘年》三部曲今日大結局,本本經典,值得熬夜看三遍
    貓膩《慶餘年》三部曲最終篇《大道朝天》今日完結,你都看過嗎?第一本《大道朝天》300萬字完本玄幻簡介: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魯迅。精彩片段:朝天大陸來歷最神秘、壽元最長的元龜大人,居然會是前代高級文明的一個囚犯。更令人震驚的是,它是這座監獄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囚犯。
  • 《周易》:能夠決定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周易》這本書,《周易》告訴人們,想要獲得財富,並不只是悶著頭幹,而是擁有有跡可循的方法論。《周易》裡面就已經點出了3個終極規律,巧的是,這3個終極規律並沒有一個和勤奮努力有關。1.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裡說的「自」不是「來自」!